01 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哪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在國外的什么地方?)

时间:2024-06-02 08:56:01 编辑: 来源:

哪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在國外的什么地方?

中國國家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數量驚人,達到1000萬件,大部分被歐洲和亞洲的國家博物館收藏,主要國家以美國、日本、英國、德國、俄羅斯為代表,這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主要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后,今天為大家介紹以下3個中國流失海外的國寶。 

一、雙羊尊

雙羊尊生產與商周時期,是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品,商朝的雙羊尊是一尊酒器,據考古學家鑒定,商雙羊尊目前存于世上只有兩件。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后燒殺搶掠,導致這兩件稀世珍寶流失海外,一件在日本的根津美術館收藏,一件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商雙羊尊造型獨特,兩只溫馴的羊共用四條羊腿,給后世子孫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十二生肖獸首中“狗首”在美國

1860年,十二生肖獸首在圓明園走失,經國家和愛心人士多方努力,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馬首、鼠首、兔首已回歸中國,龍首在臺灣,狗首流落在美國,其中蛇首、雞首 、羊首下落不明。十二生肖獸是中心文化藝術結合的作品,原本屹立在圓明園的長春遠,記錄時間。

三、曜變天目碗在日本

曜變天目碗存世的數量極少,它以黃、綠、藍、紫等彩光為主,表面結晶為褐色圓點,外圈以銀藍光暈包圍,仿佛讓人置身浩瀚的藍色宇宙,俯身可見汪洋大海,抬頭可仰望星空。這種極度炫彩的色彩不被宋代所喜愛,制造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漸漸失傳了。21世紀初,中國鑒寶節目受到人們的青睞,日本也開始鑒寶,曜變天目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曜變天目碗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茶碗,價值連城,是南宋的藝術珍品,外表流光溢彩,現藏于日本。 

中國流失在國外的國寶級文物(神器)有哪些

記者長時間跟蹤國內外一些比較可靠的文物資料庫,對境外中國文物藏量較大的博物館及它們所藏文物的來歷,作了較為系統的調查與統計,結果如下:

英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130萬件,大多數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被侵略者從中國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書畫、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雕刻品等珍稀國寶有3萬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繪畫精品幾乎都在館中。這些文物珍品涵蓋了近7000年中國歷史,其中許多都是從未面世的孤品。如:為歷代宮廷收藏珍品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衛大將軍李思訓的《青綠山水圖》、宋初江南畫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圖》、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陜西畫家范寬的《攜琴訪友圖》、號稱龍眠居士的安徽人李公麟的《華巖變相圖》、宋大文豪蘇軾的《墨竹圖》。此外,還有商代青銅雙羊尊、西周康侯青銅簋、邢侯簋、敦煌壁畫、漢代玉雕馭龍、唐代黃玉坐犬等,這些也都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

法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260萬件,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從中國非法掠奪所得。盧浮宮博物館羈留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其中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的收藏量達6千多件。其分館吉美博物館還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占該館館藏文物總數一半以上。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數量均與盧浮宮不相上下。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物達1萬多件,包括北魏的絹寫本、隋朝的金寫本、唐代的絲繡本、唐代金書、明萬歷刻本、大清萬年地圖、圓明園的40景詩絹本等。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均為孤品、稀世珍寶。

日本擁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近200萬件之多,絕大多數均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日本侵略軍劫掠出境。僅東京國立博物館一家,就藏有中國歷代文物珍品9萬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計其數,遠遠超過中國國內的普通博物館,如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至今仍羈留其中;此外,分別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也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文物珍品。據中國政府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被搶中國文物多得無法估計,僅戰后日本方面自己統計的數字就有360萬件。

在其他國家,還有太多太多的中國文物了……

流失在國外的我國珍貴文物都有哪些呢?

19世紀中期以來,由于國外列強的掠奪和戰爭,加上文物走私等因素,大量中國古代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精品、孤品。

圓明園遺址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這兩個統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據: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700萬件。

流失在海外的中國國寶級文物

流失的方式:戰爭、不正當貿易、走私

薈萃了中國文物精華的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掠奪,在這兩場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眾多外國人打著“文化考察”的旗號巧取豪奪,僅1876年至1928年到達中國西北地區的探險隊就有42支,目前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而藏于英國大英圖書館的就有1.37萬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俄羅斯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2萬件。

甲骨文也大量流失海外,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萬片,遍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法國、俄羅斯、比利時等十二國,其中日本多達1.2萬多片。

商代獸面紋鬲

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公然將中國淪陷區的大量館藏文物運到日本,還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進行了長時間非法的有計劃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運到日本。

明萬歷景德鎮窯五彩龍牡丹紋瓶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又掀起一次盜掘、走私珍貴文物的狂潮。

(這股金錢利益驅動下的狂潮,持續至今!)

文物學者林樹中說:“清末民初是文物流失最厲害的,就像黃河決堤一樣,中國的頂級文物不斷流向海外,那是中國文物的災難,也是讓人難忘的國恥。”讓他發宏愿整理文物外流的,是1985年在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館參觀北魏石雕《帝后禮佛圖》。

這件文物是上世紀30年代,大都會美術館東方部主任普愛倫在洛陽龍門石窟拍下照片,找到北京古董商岳彬,要他鑿下運往美國。岳彬聯絡當地保甲長和土匪將石刻鑿成幾麻袋碎片,然后在北京拼湊組裝運往美國。

《帝后禮佛圖》

這個普愛倫,又勾結古董商盧芹齋,將目光投向了以武則天為原型塑造的盧舍那大佛。由于大佛太大,無法運走,他們居然將佛像半米長的右手掌“斬去”運走。

抗戰期間,日本派軍隊占領山西云岡石窟,派“專家團”進駐“研究”,四周貼出告示:“擅入者,格殺勿論”。而山西天龍山更是被日本山中商會洗劫一空,所花代價不過是用12根金條賄賂了石窟下寺院里的和尚。

西夏黑水唐卡藥師佛

英國是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第一大中心。大英博物館則被認為是在中國之外藏有最多最好中國文物的博物館。

元代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

大英博物館東方室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余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引人注目,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還有一些無價之寶如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和唐代黃玉坐犬,并未對世人展出。

《女史箴圖》

日本美秀美術館陳列的中國青銅器和金銀器,其中有很多來自中國河南洛陽金村,那里曾經是東周王室的墓地。洛陽金村出土的玉器是世界古玉收藏界的第一品牌,而這里出土的青銅器也不例外,它們見證了中國古代青銅藝術輝煌的頂峰。

我國的哪五大價值連城的文物,現在流失海外?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流傳下來的文物數量可謂是多不勝數,清朝時期珍藏在圓明園的歷史文物更是不計其數。

只可惜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無數的文物被外海列強者搶走。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文物販子為了牟利將文物大量賣給外國人,使得我的文物流失海外,至今仍未回到祖國。

那么我國都有哪些文物流失海外呢?這5件文物尤其珍貴,漸漸價值連城,最后一件價值20億!

第一、乾隆大玉山

乾隆大玉山是清朝時期珍藏在圓明園的文物之一,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被工匠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能放射出清冷的灰綠色光澤,看著尤為亮眼。

值得一說的是,在玉石上的山谷下,還雕刻有精致的亭臺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不僅如此,在一座峭壁的寬闊平滑處,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

這樣精致的玉雕藝術是極為罕見的,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一個玉雕藝術。

只可惜,1860年火燒圓明園是被搶到海外,現如今就珍藏在明尼阿波利斯奧克藝術中心。

第二、長春園西洋樓版畫

這幅畫是圓明園長春園建造時,由宮廷畫師伊蘭泰畫制,造辦工匠師起稿的。

這幅畫就像是長春園的設計圖,畫中畫了長春園華麗的西洋樓,采用的是中西結合的方式,既有西方的建筑特點,又有東方的園林工藝,可謂是精美無比。

只可惜這幅畫版圖在火燒圓明園是下落不明,部分版圖也被海外國家收藏,至今都未曾回到祖國,以后回國的機會也非常渺茫,是我國一個重大的文物損失。

第三、邢侯簋

邢侯簋是西周時期青銅器,也是我國的國寶級文物。

1921年出土于河南省,據說這個邢侯簋是刑候為了祭祀至今父親周公所鑄造的,它造型十分獨特,為四獸垂耳式,腹身飾象紋,足部的樣式則是西周特有的雕刻樣式。

除此之外這件文物上還刻有68個銘文,記錄著文物的寓意,只可惜這樣一件價值珍貴的文物就這樣被海外列強搶走,現如今就收藏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內。

第四、景泰藍麒麟

麒麟自古就是祥瑞之獸,有著辟邪鎮災的作用,因此景泰藍麒麟在我國古時非常受歡迎,被清朝皇帝收藏在圓明園內,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器。

麒麟本就是讓人尊敬的神獸,再加上景泰藍的襯托,這件文物可謂是又華麗又精致,是一件非常罕見的工藝美術品,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

只可惜圓明園被燒后,景泰藍麒麟就被搶走了,后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隨后在2015年3月1日被盜,至今仍未找回。

第五、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畫中描繪的是漢代馮媛以身涉險抵擋巨熊攻擊,保護了漢元帝的故事。

以及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