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洋浦經濟開發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優勢(中央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廣西成西部開放開發前沿)

时间:2024-06-02 11:01:58 编辑: 来源:

洋浦港對于海南自由貿易區的意義

法律分析:自貿區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特殊功能區域,在這個區域,海關對于進入自貿區的貨物一般都不會加以干涉的,在自貿區內貨物的自由買賣、加工、儲存都不要和海關打交道,當自貿區的貨物要到內地入境非自貿區,才需要報關、交稅等。在貿易區內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制。【1】進口商品更便宜。自貿區由于其低稅率,一些過海關要繳納高額的稅的商品可以以低價格進入市場。這樣就有助于進口商品價格的降低,并提高了消費者的選擇。【2】消費者未來可直接“海淘”。商品在自貿區內是直接買賣的,因而其可以直接送到消費者手里,且價格有望更便宜。【3】良好的醫療環境。自貿區內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這意味著未來在自貿區內能享受外資醫療服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第九條 進出口貨物,除另有規定的外,可以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自行辦理報關納稅手續,也可以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委托海關準予注冊登記的報關企業辦理報關納稅手續。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可以自行辦理報關納稅手續,也可以委托他人辦理報關納稅手續。

第十條 報關企業接受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義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向海關提交由委托人簽署的授權委托書,遵守本法對委托人的各項規定。報關企業接受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義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承擔與收發貨人相同的法律責任。委托人委托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向報關企業提供所委托報關事項的真實情況;報關企業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對委托人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進行合理審查。

第十一條 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必須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未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不得從事報關業務。

題目:淺論楊浦港自由貿易港區對海南經濟的影響

一、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基本情況

介紹背景材料 歷史材料,經濟數據,重點項目等等

二,開發現狀

已投產的大型工業產業項目,在建和準備開工的工業項目,選址推進的項目

三,發展優勢與機遇

發展優勢,發展機遇,發展前景,未來發展目標

四、建立海南洋浦保稅港區的意義

對外開放戰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國家能源戰略,帶動海南經濟發展的需要,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以洋浦保稅港區建設為契機,探索自由貿易區模式

五,立足海南輻射全球

依托海南獨特的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

我國以石油、化工產品為主的區域性航運和物流中心

我國重要的石化產品出口加工基地

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

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洋浦經濟開發區)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洋浦經濟開發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區域(含規劃控制范圍)及鄰接海域的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應當遵循開放創新、區域協調、綠色低碳等原則,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以制度集成創新為核心,率先實施和創新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體系,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先行區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作用。第四條在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在依法有效監管基礎上,有序推進開放進程,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全域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第五條洋浦經濟開發區應當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戰略定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重大戰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第二章管理體制第六條省人民政府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洋浦管委會)。洋浦管委會根據授權行使省級行政管理權,與儋州市人民政府合署辦公、一體化運作,對洋浦經濟開發區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洋浦經濟開發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對洋浦經濟開發區內重大項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試、體制機制創新等給予積極支持,研究解決洋浦經濟開發區建設中的重大事項和問題。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推進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相關市縣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

海關、海事、邊檢、稅務等中央駐瓊單位設立在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工作機構(以下統稱駐區機構),在各自法定職責范圍內與洋浦經濟開發區共同推進有關制度創新措施落實。洋浦經濟開發區應當為駐區機構履行職責提供便利和協助。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于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的原則,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構建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第九條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可以依法設立法定機構,探索實行企業化、市場化的人事管理制度。第十條洋浦經濟開發區應當按照激勵與約束并重原則,實行體現工作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工資薪酬制度。第三章開發建設第十一條洋浦管委會負責編制、批準和實施洋浦經濟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省人民政府和儋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洋浦經濟開發區周邊地區的規劃銜接與管控,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功能互助互濟、產業發展協調聯動。第十二條洋浦經濟開發區應當加強路網、電網、光網、氣網、水網、生產和生活配套服務等基礎設施的整體規劃和同步建設,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國際濱海產業新城。第十三條洋浦管委會可以組建開發運營公司,委托其負責洋浦經濟開發區內的土地開發、招商引資、產業投資等,參與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服務的組織與實施。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發展,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耕地林地跨區域占補平衡、海域使用、能耗、排放等方面應當充分考慮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發展需求。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安排項目和省重點園區資金、產業引導基金、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債券、土地儲備計劃以及爭取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等方面,應當充分考慮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發展需求。第十五條洋浦管委會可以根據授權開展土地儲備,通過出租、臨時使用等方式對洋浦經濟開發區范圍內未供應的政府儲備土地加以利用,但不得影響土地正常供應。

洋浦經濟開發區可以采取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等多種方式供應土地。允許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等方式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產業項目建設。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開展新型產業用地試點,推進實施標準地制度。

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創新存量建設用地處置方式。洋浦經濟開發區可以根據授權,自行編制、頒布實施基準地價及標定地價。第十六條洋浦經濟開發區應當優化生態環境空間布局,構筑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生態安全、新型城鎮化和產業發展格局,創新綠色監管體系,建立現代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監管體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管控要求,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

洋浦經濟開發區應當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發展循環經濟,統籌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中央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廣西成西部開放開發前沿

8月15日,根據《國務院關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批復》,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

按照規劃,2019—2025 年,展望到2035年期間,我國將建設重慶-貴陽-南寧-北部灣出海口,重慶-懷化-柳州-北部灣出海口、成都-瀘州(宜賓)-百色-北部灣出海口 三條西部陸海主通道,形成重慶、成都、北部灣港、洋浦港 等主要陸海通道樞紐,形成縱貫我國西南地區,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機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以及中國內陸與沿海、東西雙向的陸海貿易通道。

戰略定位

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 發揮毗鄰東南亞的區位優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以全方位開放引領西部內陸、沿海、沿江、沿邊高質量開發開放。通過通道建設密切西北與西南地區的聯系,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和轉型升級,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 縱貫我國西南地區,有機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走廊的聯系互動,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橋梁和紐帶。

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 支持和促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合作,帶動東盟及相關國家和地區協商共建發展通道,共享通道資源,提升互利互惠水平, 探索 開拓第三方市場合作模式,深化國際經貿關系,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 發揮交通支撐引領作用,以“全鏈條、大平臺、新業態”為指引,打造通道化、樞紐化物流網絡,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匯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創新“物流+貿易+產業”運行模式,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交通、物流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

三大主通道

按照規劃,2019—2025 年,展望到2035年期間,我國將建設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北部灣港、洋浦港),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重要樞紐:重慶、成都、北部灣港、洋浦港

著力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重慶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發揮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增強對通道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發揮海南洋浦的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核心覆蓋區:大西南

圍繞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密切貴陽、南寧、昆明、遵義、柳州等西南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和物流樞紐與主通道的聯系,依托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重要口岸等,創新通道運行組織模式,提高通道整體效率和效益,有力支撐西南地區經濟 社會 高質量發展。

輻射延展帶:大西北

強化主通道與西北地區綜合運輸通道的銜接,聯通蘭州、西寧、烏魯木齊、西安、銀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結合西北地區稟賦和特點,充分發揮鐵路長距離運輸優勢,協調優化運輸組織,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銜接,提升通道對西北地區的輻射聯動作用,有力促進西部地區開發開放。

重點建設物流樞紐:重慶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

加強通道兩端物流樞紐建設。在通道兩端城市和港口,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保稅港區等,按照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等不同物流樞紐功能定位,有序推進物流設施建設,著力提升國際物流功能。

支持重慶建設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提升國際物流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功能。提升港口服務 能力和鐵海聯運水平,完善廣西北部灣港和海南洋浦港倉儲、中轉、 分撥等物流功能。

兩端樞紐:重慶、成都、廣西北部灣港、海南洋浦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