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留學的名人例子(從海外留學歸國的名人)

时间:2024-05-29 10:06:14 编辑: 来源:

從海外留學歸國的名人

1、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

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

2、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后再回國。

3、鄧稼先: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美國要給他很好的條件和優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長期在美國工作。但是,鄧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祿而動搖他回祖國工作的決心。

1950年,他胸懷報國之志,回到了祖國,為“兩彈”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周培源: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

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5、錢三強: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193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

1948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 

 

求名人學成歸國建設祖國的例子

1、華羅庚

1950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他潛心為新中國培養數學人才,王元、陸啟鏗、龔升、陳景潤、萬哲先等在他的培養下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2、錢學森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但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

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和“火箭之王”。

3、鄧稼先

1950年8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4、楊承宗

1951年秋回國,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學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研究室兩個研究室主任。

1958年起調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任系主任,教授。1961-1969年底。兼任國家第二機械部鈾研究所副所長,主管業務。1979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1980年倡辦安徽省合肥聯合大學,兼任校長。

1979-1989年先后任中國化學會第21-22屆理事,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學會第1-2屆理事、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學會理事長。

5、郭永懷

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留學并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

1957年回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1968年逝世。

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請問有哪些名人是出國留學,還人回國為國家做貢獻的,謝謝啦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魯迅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后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后來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于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于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后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小說集》,他個人單獨發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士”。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后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后,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巖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并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冰心

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

在去美國的杰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境,他們相愛了。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吳文藻則繼續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冰心回國后,先后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 作品盡情地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

有那些名人到過外國留學

近代的學者基本都留過學,或者去教過書

求名人學成歸國建設祖國的例子

1、容閎,近代著名教育家,留學美國,畢業于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在海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回國后參加洋務運動,力主教育救國,開近代中國留學之先河;

2、鄧稼先,核物理學家,一九四八年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后歸國,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勞動模范,帶領他的團隊中國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3、林毅夫,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后,后歸國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4、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后歸國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5、郭永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先后留學加拿大,美國,后歸國投身新中國的建設。

舉些名人(——海外華僑華人或者游子)依戀祖國的例子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師大附中和交通大學讀書。1934年暑假,他從交大畢業,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

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只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著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他日歸來為你的復興效力。”

錢學森到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工程要到工廠去實踐,可當時美國航空工廠歧視中國人,所以一年后他開始轉向航空工程理論,即應用力學的學習。1936年10月他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

錢學森是慕名而來的。因為,坐落在洛杉磯市郊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是匈牙利人。

20世紀30年代初,航空科學還處于襁褓之中。馮·卡門當時是這一領域的頂尖人物,后來被譽為“超音速飛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隕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錢學森成為卡門領導的古根罕姆航空實驗室的一名研究生。這個實驗室后來成為美國火箭技術的搖籃,錢學森就是在這里進行火箭技術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員之一。

學習和研究工作是非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