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的中國文物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祖大壽投降后,基本上沒幫過清軍打明朝,他的墓為何在加拿大)

时间:2024-06-02 13:09:47 编辑: 来源:

中國有多少文物在外國沒有收回

--英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130萬件,大多數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被侵略者從中國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書畫、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雕刻品等珍稀國寶有3萬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繪畫精品幾乎都在館中。這些文物珍品涵蓋了近7000年中國歷史,其中許多都是從未面世的孤品。如:為歷代宮廷收藏珍品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衛大將軍李思訓的《青綠山水圖》、宋初江南畫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圖》、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陜西畫家范寬的《攜琴訪友圖》、號稱龍眠居士的安徽人李公麟的《華巖變相圖》、宋大文豪蘇軾的《墨竹圖》。此外,還有商代青銅雙羊尊、西周康侯青銅簋、邢侯簋、敦煌壁畫、漢代玉雕馭龍、唐代黃玉坐犬等,這些也都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

--法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260萬件,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從中國非法掠奪所得。盧浮宮博物館羈留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其中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的收藏量達6千多件。其分館吉美博物館還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占該館館藏文物總數一半以上。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數量均與盧浮宮不相上下。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物達1萬多件,包括北魏的絹寫本、隋朝的金寫本、唐代的絲繡本、唐代金書、明萬歷刻本、大清萬年地圖、圓明園的40景詩絹本等。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均為孤品、稀世珍寶。

--日本擁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近200萬件之多,絕大多數均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日本侵略軍劫掠出境。僅東京國立博物館一家,就藏有中國歷代文物珍品9萬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計其數,遠遠超過中國國內的普通博物館,如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至今仍羈留其中;此外,分別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也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文物珍品。據中國政府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被搶中國文物多得無法估計,僅戰后日本方面自己統計的數字就有360萬件。

--德國各大博物館都藏有大量的中國古代文物,據該國相關刊物披露:有據可查的總數大約在30萬件左右。這些中國文物主要是通過兩種渠道來到德國: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搶得、20世紀初借考古為名從中國盜得。僅以1902-1905年為例,三年間,德國考察隊在吐魯番、庫車一帶共運走古物400箱。其中有從未發現過的摩尼教創始人梅尼茲的肖像壁畫以及許多珍奇的手寫文書、紡織品、錢幣等。但收藏這些文物的博物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毀滅性的轟炸,幾百幅壁畫損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余幅壁畫全部化為灰燼,近300尊塑像毀壞了一半。

--"八國聯軍"之一的沙皇俄國,當年并沒少從中國掠奪文物珍寶,奇怪的是戰后人們卻很少能從前蘇聯的博物館里看到那些文物。記者就此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發現了其間的秘密:當年俄軍掠奪的中國文物,一部分被流亡的沙俄舊貴族變賣到他們新的居住國,另一部分則因為當年中蘇同屬一個社會主義陣營,蘇聯政府沒有允許這些明顯打著沙俄帝國侵略印記的"戰利品"公開于市,而是把它們藏匿在一些研究機構里。記者在圣彼得堡的東方研究所藏品目錄里,就發現了沙俄掠奪中國文物的蛛絲馬跡,那里不僅有來自圓明園和故宮里的中國明清時期文物,而且還有更為珍貴的敦煌遺書1.2萬件,該書藏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中國本土。而我國國內現存敦煌遺書也只有2萬件,其余則被英、法、日、奧、瑞典等國瓜分。

--據不完全統計,加拿大各大文物機構共藏有中國古代文物近20萬件,該國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中國文物研究專家魯克思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的采訪時,曾用流利的漢語聲稱:"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國藏品有3.5萬件,這些文物的精美珍稀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中國博物館也沒有我們的藏品豐富……"他還承認:這些中國文物中,大部分都是由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于1909年至1934年之間,在中國河南洛陽雇人"考察挖掘"而獲得。據史料記載:當年,這個懷履光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后,就一直替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集中國文物,前后歷時六年,共發掘10余座大型木槨墓,出土文物多達1萬多件,其中僅東周王室珍寶就有數千件。

--美國媒體透露:近30年來,流入美國的中國文物大約有230萬件,其中20多萬件精品被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與英、法、日、俄等國家不同的是,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大多數都是在最近20年左右的時間里,通過境外走私非法所得。如: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設有10個中國文物陳列室,其間不乏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各種類別的稀世珍品。在該館5000多幅中國古畫中,有堪稱國寶的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歷代帝王圖》、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的《五色鸚鵡》等;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藏有中國國寶石刻"昭陵六駿"中的"拳毛■"和"颯露紫"。而在中國本土碑林博物館館藏中,"六駿"中的這兩駿卻只能是復制品;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幾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國文物,包括書畫、佛教藝術、銅器、玉器、陶器等;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竟然將中國文物確定為該館的主打收藏對象,現有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陶瓷2000多件,玉器1200多件、青銅器800件,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此外,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共收藏中國古代善本書將近400種,約1.4萬卷;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藏有中國家譜1.5萬卷……

以上數字,只是流失海外且有據可查的中國文物的一部分。一位在國家安全部門工作的朋友對記者說:"中國流失的文物,已經形成國際化一條龍經營。從盜掘到走私,直至出現在國外交易市場,常常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為了印證這位朋友的說法,記者走訪了部分海關人員。他們說,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趨繁榮,海關的物品檢查量大得驚人。因此,不少地方只能采取抽檢的方式查驗過關物品,抽檢比例一般在5%。就照著這種低比例的抽檢,每年查扣下來的走私文物仍數量可觀。記者翻閱了近幾年中國海關總署的有關記錄,其中不少案例讓人觸目驚心。

--2002年5月23日,羅湖海關從一名旅客行李中截獲一堆裝在蛇皮包里的青銅器,那位旅客自稱是在廣州舊貨市場上花300元買來的"爛銅"。后來,經廣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這170件"爛銅",都是漢代文物,其中還有14件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2003年3月28日,深圳海關成功破獲一起走私國家珍貴古生物化石的案件,共截獲國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計2165件,其中還出現多件國家一級文物。這批走私化石數量之多、級別之高、時間跨度的連續,均屬國內罕見。從無脊椎動物化石到有脊椎動物化石的品種之齊全,足可以組成一個較大規模的古生物化石展覽館;

--2003年12月22日,國家海關總署在天津把歷年來查獲的近9000件走私文物移交給國家文物局。

--2006年3月21日,大連海關的緝私人員在遼寧丹東大東港口岸檢查一艘貨船時,發現集裝箱內沒有貨主申報出口的密度板材,而是藏著大量的古舊物品。后經遼寧省文物管理局專家鑒定,這12000件古舊物品絕大多數都是珍貴的中國文物,其中光是漢代瓦當就有1055件。

--2007年11月1日,杭州海關破獲建關以來最大的一起文物走私案,共查獲古生物化石15箱,計1177件。其中有古生物化石相框28盒、動植物化石717片、鱷魚頭化石2個、龜類化石19塊、水晶狀化石1箱、恐龍蛋化石21個、清晰整體脊椎動物化石5個、植物化石4大塊、完整脊椎動物化石380塊。

僅僅4個海關、僅僅一天時間、僅僅5%的抽檢,竟然查扣了15512件文物(不包括天津海關)。假如按照所有海關、按照一年365天、按照100%的查驗比例推算,中國文物每年會流失多少?

在我們擁有絕對主權的國家口岸,一批批彌足珍貴的中國文物,正在源源不斷地被一些喪心病狂的不法之徒劫持到異國他鄉,遭脅迫于喪權辱國之旅。為了讓其中一些重要文物回國,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但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與財力,而且也承受了交織著屈辱與憤怒的心理煎熬。中國政府除開依據有關國際法不斷向那些非法占有中國文物的國家提出索回文物的嚴正交涉之外,每年還撥出數千萬資金去海外回購流失的文物。近年來,一些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家和收藏家,也通過多種渠道斥巨資去海外回買本國文物,或捐獻國家,或藏寶于民。但即便如此,面對數量巨大的流失文物,這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杯水車薪。可以毫不夸張地講,中國文物保衛戰的文化含義決不亞于一場抗日戰爭!

南京總統府和南京博物院只有時間去一個的話,去哪個好?

推薦總統府。既然你會猶豫二選一,說明你不是文博類的鐵桿fans。而如果是沖著民國館這種室內攝影棚去的話真的不如去總統府。總統府從建筑本身來說是最大的中國近代建筑群(明、清歷史其實為遺址,太平天國是南京的傷疤),從文化角度說其中設有一些小的地方型博物館,展覽內容大致與清、民國時地方史,官制等相關。

從自然景觀說,附帶江南園林典型——熙園一座。算是一個復合型的旅游目的地。而且位置接近市中心,毗鄰地鐵二三號線換乘站大行宮站,時間如果緊張,交通上倒是方便。也容易與雞鳴寺玄武湖或南大東大串聯組合成旅行路線。

南京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

清軍攻破南京后,焚毀宮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從此,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

南京解放后的近50年中,一直作為機關的辦公場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并于1998年在-舊址之上,開始籌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經過精心的規劃和五年的建設,至2003年已初具規模。

目前,博物館總占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共分三個參觀區域。中區(中軸線)主要是國民政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以及參謀部等;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一系列展館和史料陳列,則分布在這三個區域中。

今天,正以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筑遺存,國內獨一無二且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珍貴的文物和史料,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近30000平方米的休閑服務區,熱情地歡迎來自全國和海內外的佳賓。

祖大壽投降后,基本上沒幫過清軍打明朝,他的墓為何在加拿大

祖大壽的陵墓竟然在遙遠的加拿大,這是怎么回事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咱們先來看看祖大壽這個人,這個被稱為「 ”最不像漢奸的漢奸”

(祖大壽劇照) 祖大壽是明末勇將,他出身于寧遠望族,其祖上歷代為明朝武將

到他的父親祖承訓時,戰功赫赫,后因抵御蒙古騎兵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