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聯誼大廈是什么街道(給宗族同仁的一封信)

时间:2024-06-02 18:44:47 编辑: 来源:

南通海外聯誼大廈那邊有幾路公交車?

海外聯誼大廈

地址:工農南路88號

 

海外聯誼大廈500米以內的公交站點:

242米

世紀大道工農路東-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48路

271米

世紀大道-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37路, 38路, 40路

287米

世紀大道工農路口-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39路

305米

南通煙草公司-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13路, 22路, 301路

347米

檢驗檢疫局-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301路, 616路

360米

信訪局-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39路, 48路

501米

煙草公司-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41路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區和徐匯區的區別

1.就徐匯校區的面積來說不大,閔行校區面積倒是很大,但是位置很遠,從市中心過去要換很多條線,下了地鐵還得換車,其實沒什么特別的特色,閔行校區就在華師大附近,徐匯校區離港匯等很近。

2.徐匯區風景別致,位于徐匯區的上海交通大學老校區別有一番風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幽靜,因為大部分的師生都在新校區。徐匯校區位于繁華的市中心,閔行校區則比較偏。

3.但是在閔行校區待慣了的同學都不愿去徐匯校區,因為覺得那邊太小、太嘈雜。

4.工商管理專業在徐匯校區。

徐匯區,上海市轄區,位于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南部,東北側與黃浦區毗鄰,東臨黃浦江,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與閔行區分界,北與靜安區、長寧區接壤。全境面積54.93平方千米。  其中陸地面積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82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徐匯常住人口108.83萬人,戶籍常住人口81.81萬人。

徐匯境內徐家匯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匯是上海較早基本完成舊區改造的中心城區之一。徐匯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現代生物醫藥、納米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區工業電子信息業和生物醫藥業發展的產業規模。

徐匯境內鐵路、航道、立交、高架道路縱橫交錯,是市中心進出閔行、奉賢、浦東新區、金山、青浦等區和江、浙、閩、贛、皖等諸省的交通要道。 上海地鐵1、3、4、7、9、10、11、12、15號線經過區境。

閔行區隸屬于上海市,位于上海市中部,形似一把“鑰匙”,東與徐匯區、浦東新區相接;南靠黃浦江與奉賢區相望;西與松江區、青浦區接壤;北與長寧區、嘉定區毗鄰,中心位置地理坐標:北緯31°5′,東經121°25′;總面積372.56平方千米。閔行區地勢平坦,地面標高3.3~4.8米;黃浦江貫穿閔行區,吳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干水系與區內200多條河道組成河網;截至2017年底,閔行區下轄9個鎮、4個街道,常住人口為253.43萬人。

拓展資料:

深圳有什么特點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親自倡導設立的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從中國南海之濱的小鎮,到一座與香港合作打造世界級大都會的現代化城市,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精彩縮影。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6′至114°37′,北緯22°27′至22°52′。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

城市簡史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于1410年(明永樂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又稱鵬城。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不到30年,但卻曾經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市設置經濟特區。

這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滿創新時尚的城市,正發生著滄海桑田般的變化。

自然資源

深圳市土地總面積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經濟特區為395.8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60余條,分屬東江、海灣和珠江口水系。現有水庫24座,總庫容5.25億立方米。位于市區東部的深圳水庫,總庫容4000多萬立方米,是深圳與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深圳海岸線全長230公里,海洋資源豐富,有優良的海灣港口,通海條件優越。境內山脈綿延,風景秀麗,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資源豐富,東部有大小梅沙、大鵬半島郊野森林等黃金海岸線風光,西部有紅樹林、內伶仃島自然保護區及海上田園風光等景區。

行政區劃

深圳是中國廣東省省轄市,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深圳經濟特區在其轄區內。深圳下轄6個行政區和光明新區。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位于經濟特區內,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地處經濟特區外。全市有55個街道辦事處。

人口構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陸續有移民落腳,建市后人口增長迅速。2007年末常住人口861.5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12.3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4.7%;非戶籍人口649.17萬人,占比重75.3%。深圳有少數民族36萬多人,是繼北京之后全國第二個聚齊56個民族成分的大城市。

移民文化

作為改革開放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加之獨特的地緣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是最適宜海內外英才創業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來,深圳相繼被有關機構評選為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城市”。

語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話為主流地方語言。不少公共服務機構、專業人士和工商業界都能用英語提供服務,大多數青少年能講英語。全市正在開展“百萬市民講外語”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外語活動,提高公共服務的外語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語應用能力。

氣候情況

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潤宜人,降水豐富。常年平均氣溫22.4℃,無霜期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2120.5小時,適合常年開展旅游。

市樹、市花

深圳的市樹為荔枝和紅樹林。

深圳的市花為簕杜鵑。

城市建設

經過28年的建設發展,深圳市道路、照明、環衛、綠化、排水、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城市功能趨于完善。全市建城區面積719.88平方公里。2007年基本建設投資中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439.40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綜合指數最高的城市

2005年,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發布《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對中國100個重點城市生活質量指數進行評價,生活質量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是深圳。

毗鄰香港的亞太區域性國際化城市

深圳市區距香港港島僅45分鐘車程。深圳正在朝著重要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發展。目前,深圳市有常住外國人18380人,臨時居住外國人有414026人次,來自133個國家。2007年經深圳市口岸入境的外國人共400多萬人次。深圳住房面積中約有10%為港澳臺居民及外籍人士所擁有。

受人尊重的文明城市

“全國十大文明城市”之一的深圳,始終把保障人民利益作為第一追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力,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權利,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利益。深圳每年舉辦“關愛行動”,發動全社會扶弱助困。深圳人均購書量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是一座因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深圳的城市文明指數和市民關愛指數逐年上升。深圳還連續4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

志愿工作者

“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 成立于1990年的深圳義工聯是中國內地最早的有組織的志愿者隊伍。深圳有包括義工組織在內的慈善組織約200個,各種形式的志愿者約53萬人,年齡最小的僅14歲,最大的78歲,平均每天從事16類30多個服務項目。

社會新風尚

民俗信仰之社會新風尚

一、尊老

薌城素有憐老尊老之舉,民間家庭中小輩辦事都要事先征求長輩意見;小輩有事外出,先告知長輩,回家后主動面見長輩;長輩身體疾苦病痛,小輩則送藥端湯、精心護理,使老人“生有所養,老有所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關心人民疾苦,尤其是孤寡老人。1956年農業合作后,對鰥寡孤殘者實行“五保”(保吃、保住、保穿、保醫、保葬)政策。各鄉鎮街道對其轄區內的孤寡老人包干到戶, 帶領發動群眾互助互濟、街鄰相幫。60年代開展“學雷鋒、樹新風”的活動,群眾中照顧孤寡老人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1988年,全區開展“九九”敬老月活動,先后成立老年體育協會和老年大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敬老、尊老、愛老、養老的社會新風尚得以發揚光大。1995年9月,對年滿70歲以上的老人,乘坐公共汽車實行半價。

二、敬師

封建社會里,平民百姓入仕出人頭地的主要途徑是讀書登第。 南宋,朱熹任漳州知州,倡儒學,史稱為“朱子過化”。后來書院附設朱子祠成為一俗。元、明、清三朝,鄉里設有社學。每逢歲前,將諸生姓名列出敬請有學識可為師表的人過目,若許可,則在歲后擇日,備禮于學,學生迎謁再拜,先生才授課。

漳人“讀書力田”成為風尚,明初就已有“海濱鄒魯”之譽。在這種努力向學的風氣中,傳統學識的先生和傳授技藝的師傅,均受學生、學徒及其家長的尊敬。“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婦孺皆知。弟子考中功名作官,但對師長則一如往者,尊崇有加,徒弟學藝出師,即使技藝高超,仍執以師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文化教育日益普及。特別在80年代,教育受到社會普遍重視,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自1985年開始,每年9月10 日定為教師節。每逢這一天,不少學生前往老師家中拜訪。 重大節日及教師節為教育辦實事、慰問教師活動逐步成為社會新風尚的一個主要內容。1992年以來,薌城區政府投資建教師住房 25000平方米的“教師新村”,購買4部客車,用于接送在郊區工作的教師上下班,解決了教師住房難、乘車難和醫藥費超支報銷難的“三難”問題,使尊師重教更趨社會化。

三、互敬互助

薌城自古宗親鄰里、親朋好友注重禮尚往來。民情淳樸、熱情好客,逢親遇友習慣點頭招呼。宗族成員中論輩不論歲,都要以輩份高低稱謂。在社會上一般按年齡以伯、叔、嬸、姨、兄、弟等稱謂稱呼對方。

歷史上,民間十分重視血緣、親緣、地緣的聯系與交往,素有敦親睦鄰的優良傳統。親戚、宗親之間,衣食住行婚喪喜慶,習慣互相支持,素有喜慶不失禮,治喪皆出力的族居舊俗。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一家有事,鄰里各家都熱心相助。“遠親不如近鄰”,“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被視為鄰里交際的信條。

社會交際中,誠信重義,封建社會知交摯友,時興結拜兄弟,同甘共苦。清末,在一些商埠城市建有漳州會館。民國以來,社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