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聯合洪門愛國人士(八個民主黨派的全稱,簡稱,歷史由來)

时间:2024-06-04 00:16:31 编辑: 来源:

漫談江湖,《古惑仔》中洪興社的原型究竟是誰?

1994年,香港最佳拍檔電影公司將牛佬的黑幫主題漫畫《古惑仔》搬上熒幕,改編成同名電影。一經上映,就火爆港臺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地。該系列電影票房大賣,不斷加拍續集,僅僅是正傳系列一拍就是六部(人在江湖、猛龍過江、只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斗、勝者為王),拿下十二億票房。

該系列電影的火爆不僅讓鄭伊健(陳浩南),陳小春(山雞)等一眾主演紅極一時,也讓“洪興社”等黑幫進入普羅大眾視野,從電影誕生之日直至現在,人們不斷在問,洪興是否真有原型?

要探詢這一問題,就不得不追溯歷史,從洪門(天地會)、三合會、和合圖、14K和新義安說起。

01

洪門(天地會)

洪門也稱“天地會”。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結社。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俗稱洪幫。洪門的起源是一本糊涂賬。乾隆五十三年捕獲了臺灣天地會(天地會亦稱洪門)大統領嚴煙,審訊時提及洪門起源,一問三不知:“此教起于何年,我實不能知道。但聽陳彪說,此教年代久遠,從前有個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實不知道名字……”

關于發源地,也不清楚。四月十四日,嚴煙供說:“聞起自川省。”政府當然要細查,將四川翻得翻天覆地,翻成了“川四”也沒什么結果。四川總督李世杰實在找不出洪門根據地,八月壬辰上奏:“四川省到處查訪,實無天地會之名。”

但不論怎樣,目前普遍流傳的洪門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源自天地會內秘籍,其自稱系福建少林寺僧于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創立;另一說法是民國以后,洪門成員稱其會創自鄭成功;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檔案以及清代官書記載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創立。

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為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壓迫的要求。其成員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更需要互濟互助。因此,忠心義氣便成了會內最高的道德規范和達到組織上團結、經濟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臺灣一帶流傳,稍后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云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后 ,又傳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10余種名目。鴉片戰爭后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

雖然起源搞不清楚,但洪門在中國近代歷史中卻鬧得轟轟烈烈。風云200年,其分支組織白蓮教、紅燈照、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袍哥……天天鬧著要“反清復明”。清廷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但洪門中人反對清廷的活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清前期除盧茂起義與李少敏起義外,重要的還有臺灣林爽文起義﹑臺灣小刀會起義﹑陳周全起義起義。鴉片戰爭后,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更大。重要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其中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甚為活躍,其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斗爭。

辛亥武昌起義,四川、陜西、湖南、浙江等地均由洪門率先發動。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其中的厲害人物當有洪門堂主袁靜雪,此人差點打進敵人的被窩。她是袁世凱的女兒,溥儀選妃時的種子選手。可惜十進八時被淘汰了。另一個就不得不說孫中山了,孫中山是洪門中職位很高的“雙花紅棍”,其在《孫文學說》提及了洪門:“洪門者,創設于明朝遺老,起于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舍生赴義……”

清滅亡后,“反清”“安清”失去意義。洪門喪失斗爭目標,逐漸蛻化變質。進入民國以后,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兇。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轉化成黑幫的洪門,活躍在華南地區。20世紀初,洪幫是上海幫派勢力最大的,地位最高的人是范高頭。黃金榮、李超五、劉福彪、潘鈺卿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洪幫最先由福建擴展到廣東、廣西,覆蓋整個華南地區,然后以廣東、福建為跳板,發展到臺灣、澳門,及東南亞、美洲等其它地區。

02

三合會

香港黑幫往上要追溯到清代的“洪門”,后改稱“三合會。據傳,三合會的名稱就與廣東有關,一種說法是三合會單指廣東的洪門組織,因為廣東省有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河流;另一種解釋則認為:三合會稱謂起源自洪門首任香主陳近南率眾起義失敗,戰死于廣東省惠州的高溪廟,其徒眾擁天佑洪(原名蘇洪光者)繼續與清廷對抗。他們認為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恰到好處,故又名三合會。

清朝亡后到二次大戰后,三合會已經演變成為香港傳統江湖秘密結社的統稱。近半世紀以來,三合會的各幫派行為包括收取保護費、販賣毒品、洗黑錢、非法賭博、經營性產業等所謂黃、賭、毒的偏門行業。個別成員亦會進行偷竊、詐騙、綁票及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香港大型的三合會會員約20多萬人以上,大部分小型街頭幫派里中有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份子,若然統一所有香港三合會和黑幫,可達致40萬-50萬人以上,所以香港往往將三合會與黑社會混在一談。換句話說,三合會是個筐,什么幫派都可往里頭裝。

03

和合圖

19世紀80年代,由于清末政府的固步自封與腐敗無能,當時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屢見不鮮。從而導致大批百姓流亡港澳地區,尋找安身立命之所。這其中有一部分被當成“豬仔”,讓人販子販賣到港澳地區,充當社會最底層的苦力人員。這些被當作“豬仔”賣掉的主要的就是四邑“南番順”人,所謂南番順是彼時對廣佛轄區的統稱,地區有廣州、佛山、順德等地。四邑人,包含臺山、開平、恩平、新會、客家人,圍頭人(佘族)等。這些“南番順”雖然人數眾多,卻并沒有自己的組織。作為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經常受到上層社會的壓榨與凌辱。

1884年8月5日,中法戰爭爆發。南番順工人們雖身在香港,卻心系國家安危。在戰爭正式爆發后,工人們聯合本土圍頭人,拒絕接駁法國船只的一切貨物。法國商船立馬向海事處,水警等部門求助。之后水警以《商船條例》為由,稱工人不卸載貨物就是犯法,因此拘捕的工人達數十人之多。此事發生后,身為圍頭人的賴忠(盲忠,后和合圖話事人。),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此人早年曾在“拔萃書院”讀書,受過很好的教育,亦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找到了拘捕工人的水警,請求放人,好話說盡,可并沒有什么用處。水警方面堅持認定,工人不卸貨就是犯法。

此次事件過后,工人們深知團結的重要。于是在諸多小團體的聯合倡議下,1884年10月3號,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香港工人游行示威大罷工。抗議英法兩國鎮壓中國愛國運動,與對工人階級的壓迫。工人游行示威活動全面爆發,碼頭再無一名搬運工人,使得法國商船的很多貨物無法下船,碼頭的船越來越多,貨物越來越多,很多不能長時間積壓的貨物損壞,法國商人損失慘重。在游行示威的第三天,港英政府派出軍隊進行鎮壓,派出警察去各個小團體的居所,找團體頭目談話,危言恐嚇,迫使工人們重新去往碼頭,可人雖去了,貨物還是不下了。

10月3日的大游行備受國際矚目了,此時的港英政府不敢再鬧出更大的事件,只能好話說盡后,派出警員與軍隊一起幫忙卸貨,但凡愿意卸貨的工人亦出高價聘之。團結罷工的成果使各個小團體看到了團結的力量,罷工事件一結束。活躍的賴忠“盲忠”就聯絡每個小團體加入,聯合注冊了名為“合和圖”的“合法社團”。而“和合圖”的首任掌舵,便是有“盲忠”綽號的賴忠。賴忠手下又有十二名小幫派首領分別為馬騮王、方萬仔、豆皮梅、大眼勝、尖不甩、叻仔、袁坨坨、先生多、矮仔周、扁垯垯、駝背華于崩牙才,分管十二個小幫派。在后來“和合圖”也被叫“合和桃”“老歪”,而賴忠就是“歪嘴皇帝”。后期香港很多的知名幫派,便是在“和合圖”分支出去的,包括現在香港最活躍的社團“和勝和”,還有“和利群”、“和一平”、“和二平”“和利和”等等這些,全是“和合圖”的分支。俗稱“和字頭”。

04

和勝和

1884年-1909年,和合圖在香港共成立有26個小堂口,他們也沒有嚴格的幫規制度,亦沒有高低職位之分。其他分支與堂口分別稱為“勝和”、“利群”、“洪勝”、“勝義”、“義堂”、“一平”、“二平”、“利和”、“勝堂”等等。

進入20世紀,香港經濟開始繁榮起來,通商、港口等條件使得前往香港做工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多是苦力,為爭飯碗,同鄉或同地區的人自然要相互照顧,幫派之間常常相互爭搶生意,發生械斗是家常便飯。

1909年勇義堂堂主“黑骨仁”出面號召各幫會要團結起來,要有組織有紀律。于是召集了香港第一次洪門大會 , 黑骨仁也被推舉為香港洪門的“開山祖師”,由于黑骨仁是正宗的洪門成員,他做了“開山祖師”之后便把內地洪門幫會的儀式和等級制度在香港幫會中傳承下來。

這次大會確立了香港洪門的六個職級,老大稱 “香主” ,往下依次是二路元帥、紅棍、 紙扇、草鞋,最低級的普通馬仔叫 “四九仔”。后來潮州幫的“義興公司”在“紙扇”和“草鞋”之間增加了“五虎將”職位。

同時這次大會決定在各堂口名稱前加一 “和”字,取以和為貴之意 , 形成既獨立又聯合的“和”字頭三合會,比如“洪勝會”改叫“和洪勝”,“勇義堂”改叫“和勇義” 。他們的鼻祖就是前文所提賴忠所創立的“和合圖”。

1909年前,前身是“勝和同鄉會”(東莞市南城區勝和村)的“勝和堂宗祠”勝和堂,于香港九龍的深水埗區九龍仔成立,堂口歸屬和合圖。1909年黑骨仁召開洪幫大會后,在名字前面加了個“和”字,“勝和堂”遂成為“和勝和”。

1925年發生省港大罷工,失業人士助長黑幫擴大,和勝和借此急速擴張,從和合圖派系中的一個小堂口壯大而成為一個主導和記的社團。

1930年,和勝和宣布脫離和合圖而獨立于和記內,和勝和成為和字頭派系的主流,于中國大陸解放后帶領和記與14K、新義安等社團鼎足而立于香港。

05

14K

說到14K,就必須說到葛肇煌。葛肇煌1934年在國民革命軍第93師當連長,1942年加入軍統,并立下赫赫戰功。1943年任軍統西江獨立行動大隊長,1944年暗殺汪偽政府廣東省長陳耀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矢崎勘十將軍知道廣東盛行三合會,故與汪精衛政權的官員李蔭南、郭衛民、馮壁峭利用一些歸國的天地會華僑人士與本地的幫派兄弟,創建了“洪門五洲華僑總會西南分會”(簡稱“西南本部”),來做情報工作,并逼迫小販與苦力工人加入,以維系會中財政。

1945年日本投降的同一天,軍統葛肇煌在廣東省廣州市西關寶華路14號搶占了“西南本部”,改稱“洪門洪發山忠義堂(會)”,并以“洪門忠義會”之名在廣州展開情報活動入駐會址接管改變其性質。由于其所在為寶華路14號,因此14號成了該組織的別稱。

1949年春,國民黨敗局已定,內部高層一方面在準備撤退一事,另一方面也在安插撤退以后的“暗樁”。保密局負責人毛人鳳授意下屬秘密聯絡兩廣一帶的洪門組織,為國民黨撤退鋪路。

葛肇煌是負責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他有兩重身份,一是軍統的一個小頭目,二是廣州地區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