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南自貿區主要搞什么貿易(海南開始進入自貿區建設,成了自貿區有什么好處?)

时间:2024-06-02 12:00:48 编辑: 来源:

海南自貿區有什么商機

1、對外貿易生意。

何為自貿區?就是稅收政策優惠,集中力量搞自由貿易,形成商品的自由流通。政策出來了,就是鼓勵我們去投資,去交易,這是很好的對外貿易平臺。再說海南的地緣優勢對外靠近東南亞,對內靠近珠三角地區,是天然的對外貿易通道。不管是服裝,電子,農產品等等的貿易,對外出口進口也好,都是機會。

2、旅游業。

海南的氣候和地理位置,形成了海南四季如春的美景,海邊,沙灘,是多少游客難以忘懷的記憶。它的這種氣候不會像北方一樣是季節性的,海南的旅游是全年性的,這對做旅游生意的我們來說,是這好的選擇。旅游業的商機就太多了,傳統的有旅行社,酒店,民宿等,互聯網化的有旅游培訓,旅游自媒體等等。

3、房地產行業。

海南的房地產一直很受關注,最主要的還是氣候好,旅游地產旺盛。自貿區的建設必然會帶動房價的再一次上漲,在海南買了房的該笑了!海南的房子是理想型的投資度假房,價值潛力大,風險系數小。這就是商機了!可以做地產投資,建材,交通運輸,工程建設等等。海南其實還有諸如養生,醫療,文化娛樂等等的商機。

4、海南自貿區的創業機會有哪些?以上就是相關的介紹,除了海南之外,我國現存很多自貿區,自貿區的政策一般都比較好,適合創業做生意,如果想要在自貿區創業做生意,最好能夠根據當地形勢來決定,一般而言,做外貿、做跨境電商等不會有錯的。

海南開始進入自貿區建設,成了自貿區有什么好處?

首先,海南是一個便于隔離管理的海島省份,可以嘗試各種更加開放的政策,為謀求祖國完全統一后的治國方略做準備;其次,可以承接極端情況下,因動蕩或封鎖而不得不提前轉移的臺灣或港資企業;再者,面對某些西方國家的指責,我們必須拿出一些更加開放的,有別于深圳的舉措,經過海南的成功試驗后,推向全國;最后,強化海洋主權,鞏固南海地位,挫敗美國企圖封鎖中國的印太戰略。

世界發達的、條件比較好的國家自貿港只設一個區或一個市,影響范圍不大,商品內容不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搞自由貿易港建設,靠 我們自己獨創,用一個省去探索世界貿易 港建設,可把成功經驗提供需要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發展中國家借鑒或共享,意義深遠。

海南將打造三大消費品牌:免稅購物天堂;國際康養福地;世界留學熱土。進一步來激活中國人消費潛力,吸引世界人民來中國消費。進而推動中國經濟繼續中高速發展!實現中國經濟從強起來到牛起來的偉大目標。

海南自貿區產業結構以什么為主

法律分析:重點打造三大產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法律依據:《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到2020年,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法治環境規范、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生態環境質量一流、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貿試驗區,為逐步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海南自貿區適合做什么生意

海南自貿區適合做跨境免稅電商的生意。

海南自貿港的跨境免稅項目,就是經營進口的零關稅的產品。未來5-10年,它將改變國人的消費觀念和購物習慣。就像淘寶剛出來的時候一樣,你不知道是不認可,最后卻成為了習慣。現在不用到海南也可以買免稅的產品,想經營也可以賣免稅的產品。國家計劃未來5-10年,將全國普及進口零關稅的產品。這個風口已經來了。

中國(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自貿試驗區土地、海域開發利用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要求,符合海南省“多規合一”總體規劃,并符合節約集約用地用海的有關要求。涉及無居民海島的,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有關規定。

海南自貿區概念

海南自貿區,全稱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于2018年4月13日設立的海南省自由貿易區。海南自貿區的設立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國際貿易和投資水平,并推動海南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海南自貿區的主要特點和優勢包括:

1.自由貿易政策:海南自貿區實行以自由貿易為主的政策體系,包括關稅優惠、通關便利化、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等,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貿易效率。

2.投資便利化:海南自貿區對外商投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外商投資便利度。同時,鼓勵境外投資者在海南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等機構。

3.現代服務業發展:海南自貿區重點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4.金融開放創新:海南自貿區在金融領域實行開放和創新政策,包括跨境人民幣業務、離岸金融業務、金融科技等,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5.營商環境優化:海南自貿區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打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6.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海南自貿區依托自身旅游資源優勢,推動旅游消費提質升級,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海南自貿區的設立不僅對于海南省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對于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具有積極作用。

海南自由港的主要開放領域是什么?

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自由港之于海南,是繼1988年海南脫離廣東建省、設立經濟特區,2009年獲批國際旅游島、2018年建設全島自貿區之后,又一次巨大升級。

01

海南自由港是一個怎樣的區域?

它是一個實施“零關稅”政策的“單獨關稅區”,而且要在2025年之前適時啟動“封關運作”。

“封關”之后,海南將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政策,國家在海南和境外之間設立“一線”關,負面清單之外的貨物可零關稅自由進出。在海南和中國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立“二線”關,貨物從海南自由港進入內地,原則上按進口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照章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也就是說,未來我們從內地去海南,會有一道“海關”,類似當年深圳和珠海的“二線關”。在此意義上,海南成為中國內地最特的特區,開放力度之大,遠超前海、浦東、南沙等自貿區。

更令人興奮的是,和開發區、保稅區、自貿區的“高冷”不同,海南自由港不僅僅有大量面向企業端(To B)的優惠政策,更有大量面向個人(To C)的政策利好,普通人也能直接享受到國家的政策紅利,這個突破不是一般的大,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1、零關稅。建設全島封關運作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制度。

2、低企業所得稅。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企業(負面清單行業除外),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3、低個稅:對一個納稅年度內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累計居住滿183天的個人,其取得來源于海南自由貿易港范圍內的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按照3%、10%、15%三檔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4、島內消費免稅、離島免稅: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免稅購買。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

5、免簽入境。放寬外國人申請免簽入境事由限制,允許外國人以商貿、訪問、探親、就醫、會展、體育競技等事由申請免簽入境海南。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15天免簽。

6、安全有序開放增值電信業務,逐步取消外資股比等。開展國際互聯網數據交互試點,設立國際通信出入口局。

7、金融開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落實金融業擴大開放政策。支持建設國際能源、航運、產權、股權等交易場所。加快發展結算中心。

這些政策中,首先是企業所得稅的巨大利好。要知道,即使是上海、深圳這樣的政策高地,也只有特定區域(比如前海)、特定行業(比如高新)才有機會享受到15% 的所得稅。而在海南,15%是全省、全行業均可享受,當然,負面清單行業除外。

至于個人所得稅就更給力了,內地普遍采用“7檔超額累進稅率”,稅率分別是3%、10%、20%、25%、30%、35%、45%。海南則簡化為三檔,最高只有15%,這差不多和香港一樣優惠了,足以讓所有內地城市羨慕。當然,海南對此項優惠有嚴格限定,明確要求納稅人每年在海南居住滿183天,想鉆政策空子是很難的。

免簽入境、島內消費免稅等政策,則是直接瞄準香港,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特別是免稅購物額度達到每人每年10萬元,更是核武器級的利好,遠遠超過香港的5000元。

這意味著中國內地巨大的購買力,將從中國港澳、東南亞、日韓轉移到海南,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要知道,中國大陸游客每年在境外的消費總額近3000億美元。

當前,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經獨占鰲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9年,消費對全國GDP的貢獻率達到57.8%。可見,抓住消費這個引擎,就等于抓住了經濟增長的利器,海南的未來可期。

當然,消費是一個復雜度很高的經濟現象,不是說僅靠稅收優惠就能做大做強的,它還需要強大的消費基礎設施和專業服務。比如高水平的消費空間營造、專業化的商業運營團隊、高素質的商業服務人員、開放友好的城市文化。中國香港、泰國、日本、韓國在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值得海南借鑒。

02

總的來說,零關稅、低稅率、免簽入境等優惠政策,有助于吸引人、錢、物大規模涌入海南,這和互聯網行業的“流量經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大家知道,互聯網行業有兩個常見的商業模式,一個是收費模式,一個是免費模式。互聯網發展之初,還存在收費和免費的模式之爭,但現在,免費模式早已打敗收費模式成為主流。因為大家知道,網絡時代,流量才是最值錢的。

如果用互聯網來比喻現實社會,高稅收地區就是收費模式,而自由港就類似于免費模式,前者賺的是當下的錢,后者賺的是未來的錢。自由港模式,短期內會損失大量稅源,但只有流量做大了,就可以不知不覺地其他地方賺錢。

以中國香港、新加坡為例,雖然實行零關稅、低稅率,但以此為誘餌,吸引到全球大量貨物、資金與跨國公司進駐,讓兩地坐享“流量經濟”的紅利,財政方面大大增收。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自由港的特殊優勢,全球貨物、資金有什么理由非得去這兩個彈丸之地?

在國內城市,杭州西湖也常認為是被“流量經濟”的典型代表。本世紀初,旅游經濟興起,各大旅游景區紛紛上漲門票,賺得盆滿缽滿。但杭州逆勢而為,拆掉西湖的圍墻,讓其成為全國第一個免門票的5A景區。

杭州不按常規套路出牌意圖是什么?不以門票收入作為直接贏利點,而是以旅游業作為導流的入口,發展其他產業。西湖免門票十年間,游客數量增加2.1倍,旅游總收入增長3.7倍,達到上千億元,這還不包括因為西湖免費而帶來的城市宣傳效應。

所以,自由港時代,海南的區域價值會發生一個本質性的變化,從一個普通省份變成特殊功能區,對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都能產生虹吸效應的流量池。包括民航、商業、貿易、高新產業、旅游都會有巨大的發展紅利,海南和內地的路橋基礎設施也有望提速。

至于金融,相信海南會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金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