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有仙山(神話傳說中海外五仙山包括哪些)

时间:2024-05-12 05:22:54 编辑: 来源:

海外三仙山是哪三個?

蓬萊、方丈、瀛州。

山東省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位于山東省東北部、煙臺市境北部,北臨黃海、渤海。全市總面積1128.5平方千米,總人口44.55萬人(2007年末)。截止到2014年蓬萊市轄5個街道、6個鎮。蓬萊為低山丘陵地,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年均氣溫11.9℃,年均降水量606.2毫米。境內礦產資源有金、鐵、鉛、鋅、大理石、石灰石、氟石、花崗石等。盛產優質蘋果。是全國花生生產基地市之一。1949年后修建的蓬萊港,可泊萬噸巨輪,有客貨班輪通往遼東半島和長山列島。206國道、牟黃公路,蓬寨、蓬水公路過境。公路通車里程861.2千米(2007年),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7.7千米。

方丈又稱為方丈山、方壺、方丈洲等。古代中國神話及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奇書《列子》記載,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嶠,流入海底。留下蓬萊、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而蓬萊海域常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_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濟州島古名瀛洲、東瀛洲。1274年耽羅部落被中國元朝海軍所滅,置立濟州,為中國元朝直轄地。島上風俗似古吳人,口音似古吳語。多溶洞洞府,火山泉水。楓香,橘子。"東瀛白香"就是從濟州島上貢漢朝和元朝的貢品。現今仍有"東瀛十景"。傳說周朝戰國末期齊國方士徐福第一次渡海尋找海外神山去的就是濟州島,后來又詐騙秦始皇以尋找不死藥為名,保護田氏齊國皇室,帶領三千童男童女遠渡日本。

神話傳說中海外五仙山包括哪些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歸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輿”、“員嶠”、“方壺”(方丈)、“瀛洲”、“蓬萊”,每座神山高三萬里,山與山之間是七萬里

《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

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

那些好事的方士們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五神山的傳說,描繪出一個惟妙惟肖、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

海外有仙山打一數字

海外有仙山打一數字——答案:3。

仙山瓊閣

xiān shān qióng gé

【解釋】仙山:指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瓊閣:精美的樓閣。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現在也比喻虛無縹緲的美妙幻境。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仙山樓閣

【例句】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

忽聞海上有仙山,卻在虛無縹緲間!是什么意思?

這句是說的蓬萊仙境,說的是仙境蓬萊閣!給你貼下蓬萊閣的資料!這句逐漸延伸說的是風景優美猶如仙境的地方!

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觀,美麗的八仙過海傳說,巍峨的蓬萊閣雄姿,迷人的海天風光;古老的戚家軍古戰場風韻———蓬萊,是古往今來人們向往的所在一個“仙”字,道盡蓬萊真諦車到蓬萊,天剛蒙蒙亮。沿著城區5公里海濱觀光大道西行約5分鐘,掩映在綠樹與鮮花中的蓬萊閣便闖入視線:遠山含黛,近水環繞,海浪拍打著赭紅色的丹崖峭壁,海鷗在藍天碧水間翱翔,漁船揚帆出海,百鳥林中歡唱……漸漸地,一輪紅日緩緩浮出海面,絢麗的霞光映紅了仙閣四周的山山水水,沉寂了一夜的景區也漸漸地喧鬧起來。多美的一幅山水畫!

隨著如織的人流走進景區,仿佛空氣里也飄逸著一種特有的仙氣。由四柱沖天式單檐組成的仿清彩繪坊巍巍壯觀,中間額題蘇軾手跡的“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與“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越”的楹聯交相輝映,烘托出仙境勝地的古樸典雅。沿著青石甬路拾級而上,遠遠映入眼簾的便是聳立于丹崖山上的“丹崖仙境”坊,在朝霞的映襯下光彩奪目,熠熠生輝。熱情的導游風趣地介紹:進了“丹崖仙境”,你便可成“仙”了。

一個“仙”字,大概就是蓬萊的真諦吧。作為古之登州府第,蓬萊一直是歷朝歷代無數人望海祈仙的地方,秦始皇于此揮鞭興嘆仙蹤難覓,徐福從此登船東渡求仙問藥。同樣渴求長生不老的漢武帝,曾遙望海上蓬萊山,仙蹤茫茫,情難自禁,呼蓬萊山為“仙島”,登州遂亦稱蓬萊。宋嘉祐年間,蓬萊閣建成,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齊名,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它像一位歷史老人,在這里守望著人間的繁衍生息,閱盡了世紀的風雨滄桑。蒼茫的大海孕育了它的清美俊秀,漫長的歲月積淀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蘊。

“八仙”與“海市”

登丹崖絕頂的蓬萊閣主殿臨仙閣,居高臨下,萬千景象,盡收眼底,一種超凡脫俗、飄然欲仙的感覺油然而生。向北遠眺,海天遼闊,漁帆點點,萬里澄波,一片空明。不知疲倦的海鳥像一群白色的精靈,忽而竄到銀色的浪尖上掠水,忽而又落到黑色的礁石上棲息。南望市區,煙雨萬家,高樓櫛比,車水馬龍,一派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興旺景象;西觀田橫古寨,突兀水中,郁郁蒼蒼;東顧水城,刀魚寨里戰船待發,帥旗獵獵,昔日“戚家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雄風依然浩蕩。遠遠地看見有人劃一葉小舟在遠處的海心小島上垂釣,到晚霞滿天時歸來,想必已魚蝦滿籮。

既然是仙境,自然會有很多神仙故事。在蓬萊閣里,聆聽“八仙過海”的傳說,別有一番情趣。

據說,一日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商議到海上一游。漢鐘離便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不甘示弱,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逐游。其他諸仙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游向東海。這一舉動驚動了龍宮,八仙與東海龍王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還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掀起狂濤巨浪,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幸好觀音菩薩從此經過,經勸解雙方才罷戰。

那天說這故事的是一個當地老人,話語里雖有費解的膠東口音,大家也都聽得津津有味。正值農歷立夏,輕拂的海風伴著絲絲溫潤送給人一陣陣的舒心和愜意。據說,每年從這一節氣開始到九十月份,是海上最容易出現海市奇觀的季節。對于海市,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都有過生動描述。從白居易筆下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到蘇東坡的“東方云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從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楊朔的《海市》,都真實地記錄了這一現象。

記得兒時,一個雨后初晴的下午,隨兄長登閣游玩,忽然,聽到有人喊道:“出海市了!”我們急忙向北張望,只見對面長山列島原有的諸多景物從眼前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迷蒙神奇的景觀:聚而成形,散而成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忽而似樓臺,如亭閣;忽而像奇樹,如怪峰;時而橫臥海面,時而倒懸空中,若斷若連,若隱若現,朦朧中似乎還有人影在晃動。一會兒長橋飛架,一會兒樓閣高聳,東部倒掛的奇峰剛剛隱去,西邊林立的煙囪又赫然入目……那時候,因為年幼,還無法理解其間的神奇奧妙。后來才知道,這種現象是由于日照比較充足,接近海面的空氣呈高密度低溫狀態,空氣密度由下而上陡然減少,光線透過這些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便發生折射或全反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和海面,這時海上便可出現海市蜃樓奇觀。

蘇軾與戚繼光,一文一武為蓬萊增輝

從仙閣下來,來到坐落于閣右的蘇公祠。相傳蘇軾曾任登州(蓬萊)知府,任職不到10天,便兩次奏折皇帝,一是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建設,二是建議免去當地鹽民的鹽稅。因此深受百姓歡迎和擁戴。蘇軾在知登州期間,還兩次登臨蓬萊閣,目睹了神秘的海市奇觀,揮筆寫下了《海市詩》。走出蘇公祠,又被另一個名字吸引———戚繼光。這位明代的民族英雄出生于蓬萊,17歲就因祖先軍功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1553年,晉都指揮僉事,設署登州水城太平樓前,總督山東沿海備倭。1555年后,他又率軍轉戰于寧波、臺州、溫州、福州、泉州諸府沿海,給倭寇以毀滅性打擊。一生轉戰南北,所向無敵,威名享譽天下,為人們世代所傳頌。在暮色里凝望這位英雄的雕像,不覺肅然起敬。美麗的蓬萊閣,我期待你的新“神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