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寧波甬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寧波100強企業)

时间:2024-06-01 10:21:07 编辑: 来源:

50 丁建生

46 寧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18.43 章國毅

47 寧波新橋化工有限公司 17.96 廖有章

48 浙江巨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7.29 陳 照

49 臺化塑膠(寧波)有限公司 16.90 吳建安

50 洛茲集團有限公司 16.67 羅奇華

51 寧波寧電進出口有限公司 16.36 時利眾

52 浙江華聯商廈有限公司 16.10 楊 軍

53 寧波市蔬菜有限公司 15.89 崔吉甫

54 寧波百隆紡織有限公司 15.79 楊衛新

55 寧波富達股份有限公司 14.53 白小易

56 帥康集團有限公司 14.50 鄒國營

57 寧波云環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14.28 崔登來

58 寧波滕頭集團有限公司 14.02 傅企平

59 寧波博威集團有限公司 13.63 謝識才

60 寧波市鄞州對外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13.59 洪興隆

61 余姚市電線電器廠 13.53 李立峰

62 浙江華潤慈客隆超市有限公司 13.50 筱煥超

63 寧波獅丹努集團有限公司 13.13 吳忠寶

64 寧波市家電日用品進出口有限公司 12.49 周 波

65 寧波一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2.43 張文陽

66 寧波雙鹿電池有限公司 12.42 宋漢平

67 寧波布利杰針織集團有限公司 12.39 滕偉杰

68 寧波世貿銅業有限責任公司 12.17 李象高

69 華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1.78 徐萬茂

70 天安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11.53 蔣保民

71 寧波萌恒工貿有限公司 10.88 王春華

72 舜宇集團有限公司 10.69 王文鑒

73 浙江金甬腈綸有限公司 10.56 徐志偉

74 寧波國驊集團有限公司 10.39 丁國年

75 浙江卓力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10.04 張建杰

76 浙江恒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9.84 楊 劍

77 寧波八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76 毛偉芳

78 貝發集團有限公司 9.73 邱智銘

79 寧波東方集團有限公司 9.58 夏崇耀

80 得力集團有限公司 9.53 婁甫君

81 徐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9.35 徐其明

82 寧波卓成化纖有限公司 9.21 陳建飛

83 惠康集團有限公司 9.13 陳啟惠

84 寧波富田集團有限公司 9.13 陳杉中

85 奉化市愛伊美服飾有限公司 9.10 傅志存

86 雙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89 鄔永林

87 寧波通潤五礦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 8.64 金小龍

88 寧波摩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59 李 罡

89 浙江球冠集團有限公司 8.55 陳永明

90 寧波億泰控股有限公司 8.49 何大元

91 寧波新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8.41 黃新華

92 寧波欣達(集團)有限公司 8.19 趙吉康

93 寧波富邦精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16 鄭錦浩

94 寧波太一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8.00 徐國榮

95 寧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7.70 任 勇

96 寧波市中達石化有限公司 7.55 周建立

97 寧波新樂電器有限公司 7.54 孫建新

98 寧波公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52 章家道

99 寧波宏利集團有限公司 7.42 王核清

100 寧波埃美柯銅閥門有限公司 7.39 沈國強

鄭氏十七房的鄭氏簡史

據民國《鎮海縣志·壇廟下》載:“黃公祠建在鄭姓屋前河運里”。黃公,名黃恕,治水英雄。黃公祠建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鄭姓屋前河運里”,即今十七房村路沿鄭。說明1250年前鄭氏已定居澥浦鎮路沿鄭。

又據光緒《鄭傳笈·朱卷》載:“鄭氏始祖靖侯,宋南渡遷居澥浦靈緒鄉,擇山之陽(即今十七房北側的小山崗‘擇山’)塘路沿(即路沿鄭)”。《澥浦鄭氏宗譜·源流考》記載得更為明確:“鄭氏十七房始祖靖侯,卜居靈緒鄉擇山之陽塘路沿,厥后分東、西、中央三房。”這說明如今仍保護良好的東房、西房、中央房是鄭氏十七房的最早的發祥地。又據《鄭氏宗祠碑記》載:“鄭氏祖宋靖侯宗道公,以道一、道二、道三為一世,分東房、西房、中央房。”“傳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原因是什么?鄭德容《明·處士東滄公傳》載:“以舊宅不敷居處,乃于舊宅之西北隅,別營新宅,東滄公名鄭銓,以公行十七,遂名其宅居為十七房。”這就是十七房的由來。

《澥浦鄭氏宗譜·陰宅圖》載:“鄭氏始祖靖侯公墓,位于路沿鄭中央房與東房之間的‘金鉤釣月’處”。調查證實,靖侯公墓的位置與記載完全一致。據鄭氏后裔鄭玉琪先生說:“這一座墓是我們世世代代千辛萬苦才保存下來的,公社化時,平整土地,鄭氏世代近百座墳墓都拆光了,唯靖侯公墓沒有拆,如今已作了修繕和保護,成為鄭氏后代祭祀之地。”

至于鄭氏為何在南宋時遷居澥浦路沿鄭,那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宋皇室受金兵四面追擊,岌岌可危。朝廷官僚都有一支龐大的眷屬,為保護他們的子孫后代不遭滅頂之災,紛紛設法把家眷隱居于他鄉,如鎮海境內的包氏、盛氏、方氏、葉氏等上代都是南宋為官的,他們在宋室南渡時都把眾多的家眷安排在鄉村僻壤之地。鄭氏也是南宋為官的一個大族,“卜居擇山之陽的路沿鄭”是歷史的事實。據清光緒二十八年編纂的《鎮北龍山鄭氏宗譜》(龍山原屬澥浦靈緒鄉,與十七房鄭氏同屬,現劃為慈溪市)載:“宋高宗趙構蹕南來定(宋時鎮海縣稱為定海縣)居於此,迄今已歷三十有三世(按一世為25年左右計算,合700多年,剛好是南宋時期)。”

宋高宗為什么不去住宿定海城里,而定宿鄭氏民宅呢?《寶慶四明志·宋高宗車駕巡幸》說得非常清楚: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車駕明州,辛末御舟次定海縣,縣為金虜所焚,上惻然曰:“朕為民父母,不能保民,使至如此。”“戊戌出米七千斛,賜明州居民為虜所焚者”。可見當時定海縣城已成為廢墟,宋高宗無法去定海城里居住。更何況澥浦在南宋時就建有“行宮”(《四明談助》“西四明外護”1554頁),而且那里地處澥浦港口(宋時澥浦是浙東重要進出口城鎮),停御舟安全又方便,所以趙構住在鄭宅是必然的。 文獻史料證明,鎮海鄭氏十七房商人,為寧波幫最早經商家族集團之一。十七房原有建筑面積達6萬平方米之多,占地面積達8萬平方米,由于歲月的變遷,如今仍有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占地面積6萬余平方米。有如此大的規模建筑群,不是靠做官發財,而是靠一代一代外出經商發跡的,在寧波幫早期商人中,沒有一個商幫氏族集團可與之相比。

據《寧波幫研究》載:“鎮海十七房鄭世昌(1664-1728)承父命外出經商,康熙年間在北京東四大街開設四恒銀號(即恒興、恒利、恒和、恒源),歷久不衰,地位舉足輕重(錢莊、銀號業影響著全國)。直至1900年庚子事變,北京火災(八國聯軍搶掠所致),時任順天府尹的陳夔龍在其《夢蕉亭雜記》寫道:‘市既被毀,爐房失業,京城內外大小錢莊、銀號匯劃不靈,大受影響。越日東四牌樓著名錢鋪四恒首先歇業。開設京都已200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廣。一旦歇業,關系京城數十萬人財產生計,舉國惶惶。’甚至驚動了慈禧太后,下令撥庫銀100萬兩接濟四恒。”這是寧波商幫萌芽時期的最早商人。

第二位外出經商者為鄭光礽(1707-1780),他在清乾隆初,“精于白圭之術”,“屢能奇中,數致千金。”在這期間,鄭氏外出經商的還有鄭維嘉、鄭德標等人,他們經營有方,“內理瑣屑,外權奇贏,蓄積余羨,以浸為蛟川(鎮海舊稱)巨室”。 鄭德標四子鄭勛、五子鄭熙,鄭德標弟鄭德楹,侄子鄭士旦,也都承長輩之業紛紛出外經商,他們“別營居積,勤慎固練,屢獲倍息”,“越中賢豪長者,咸樂與訂交”。

鄭天治(1760-1868),十七歲時就隨父到岱山,“稟承父訓,籌劃屢中,業日起”,“岱山暨同業者重公行,咸推為領袖。”

從康熙到光緒中期,鄭氏共有6支經商集團,約計40余人,形成鄭氏一族的龐大商業隊伍。鴉片戰爭以后“五口通商”,上海成為寧波商人最活躍的地方,見識過人的鄭勛,借其積蓄多年的雄厚資本和有利時間,在上海開了寧波幫最早的錢莊業,其業“籌算屢中,屢獲信息,家日隆隆起”。當上海錢莊業興起時,他卻轉到寧波自開錢莊業,不久就成了寧波錢莊業的巨頭。“蓋屹然為甬江砥柱二十年”,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鄭氏十七房人非常聰明,為保護其巨額資金和宏大的民宅不受侵犯,他們也采取“買官”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據《澥浦鄭氏宗譜》載:以捐資公益事業或出錢買官的共有30多人,最大的是二品官銜。這樣有權、有勢,就不怕別人欺侮,所以十七房人數百年來,過著“太平”的生活。 在清代建筑中,有一種簡明的組群規律,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組群建筑:一個單元或一進庭院。而十七房卻另有組群風格,它以幢(多間組成)為單元組成庭院,從而顯示其雄偉、壯觀的氣魄。它的庭院布局大體分為兩種,一種在縱軸線上先置主要建筑,如“前堂”、“中堂”、“后堂”,再在堂的左右兩側安設次要建筑相對性的“廂房”,廂房又分成“明軒”和“暗軒”兩種,構成冂形或H形的三合院;有的還在主要建筑的前面,再放一座次要的建筑,名曰“倒軒”,構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庭院,稱為“南方的四合院”。這種布局方式,適合中國古代社會宗法和禮教制度,便于分清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的明顯區別。三合院、四合院成了十七房民宅的主體組群結構,充分體現一代望族的獨特風采。

俗話說:十七房有三寶,棋桿最多、最高,寧波都能看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會涸;十七房馬頭墻最多,一級要比一級高,臺風吹不到。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鋪、有坊、有消防。宅外有環河,家家有埠頭,小河外有大河,直通寧波,河邊小橋流水、鴨子戲水、楊柳拂岸、倒影橫斜。

十七房建筑幢幢相連,有分有合,過廊設亭,屋檐寬大,下雨天往來不沾水。廳門、馬頭墻、明堂、祖堂按等級權力分設。各家自立門戶,有邊門、隔門、柵門、弄門、后門、串堂門,井井有序。廊、巷組合,互通門戶,四通八達。進入內院,如入迷宮,分不清東南西北。規模最大的“后堂樓”是十七房最具代表、最為完整的建筑群體,共有八幢大院組成,四大門南北對峙,馬頭墻鱗次櫛比,高低錯落,氣勢恢宏、古樸,西端正大門,不論官員大小,一律停轎下馬,步入百步御路,才可進入內院。

十七房的雕塑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屋角、屋脊、檐下、廊下、柱礎、門上、窗上承重輕的地方,用泥塑雕、木雕、、磚雕,這些雕塑以細膩、精致著稱;承重大的地方,以石雕為主,雕琢粗獷,線條簡練。門窗裝飾,獨具匠心,考慮非常周密,甚至連小小的窗扦上也刻有人物、花鳥。興房、恒德、后堂樓等很多窗盤、門盤上都刻滿多種花紋圖案。恒德的窗盤特別考究,四周花草,中間人物,有的是仙人,有的是羅漢,十七房人稱它為一百羅漢圖。很多花格欞窗,無一相同花紋。立房的花格窗最有代表性,窗、門中雕著各種各樣的奇異珍果,寄托著五谷豐登,年年有魚(余)的美好愿望。

十七房的裝飾色彩,也非常有特色,多以白墻、灰瓦和粟、黑、墨綠、褐、赭等色在梁、架、牛腿、柱、檐、墻壁等處裝飾,形成樸素、自然、雅淡、透麗的格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