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宋代海外貿易特點及其評價(為什么宋朝是古代的文化高峰?)

时间:2024-06-03 06:51:40 编辑: 来源:

p>——張九淵《中國經濟史概論》

材料三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對外貿易的特點。(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貿易政策及這一政策的含義。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政策長期實行的經濟根源及影響。(10分)

(3)30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歷程。請完成下表。(6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

深圳特區、珠海特區等

青島、大連等

有力的增強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活力

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代中國全面融入世界市場的原因。(6分)

(1)特點:政府重視(或政府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范圍廣;獲利豐;貿易稅收(市舶收入)成為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4分,任答2點給滿分)

(2)政策: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2分)

含義:限制對外貿易,禁止國人出海貿易。(2分)

根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2分)

影響: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①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2分)

②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2分)

③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經濟開放區。

(2分,答出兩個即可)

(4)吸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改革開放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動;

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6分)

試題分析:(1)從材料中“宋太祖趙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對外貿易機構)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可以看出,政府重視;從材料中“東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東非”“ 到了南宋初年占據了全國財政收入的20%”可見貿易范圍廣;獲利豐;貿易稅收成為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從材料中“只留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外商必須在政府指定的商館中經營”可知是閉關鎖國政策,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其經濟根源為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這一政策是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的潮流;(3)此題考查了學生對中國對外開放過程的掌握情況,屬于基本的歷史知識,建立經濟特區的意義是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是我國開放的領域和范圍進一步的擴大;沿海經濟開發區的建立使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度進一步加深。(4)此題是開放性的試題,綜合所有材料,從歷史、中國的政策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的趨勢進行分析即可。

(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與唐代相比宋代體育運動發展的相同之處和不?

1.1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選擇題(共15題)

1.隋朝開鑿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B.加強水利灌溉

C.供隋煬帝到江都巡游 D.為了對高麗戰爭

2.隋朝開通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B.促進南北經濟的交流

C.促進民族間的友好往來 D.防洪灌溉,促進農業的發展

3.結束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的朝代是

A.西漢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開鑿最早的運河,目前我國正在將其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隋朝大運河的南北起止點分別是 (   )

A.洛陽、涿郡 B.洛陽、大都 C.余杭、洛陽 D.余杭、涿郡

5.觀察下圖―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從洛陽前往北京走運河的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6.下列有關隋朝歷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創立了科舉制 B.開通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C.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D.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

7.春秋戰國以來,我國經歷了秦漢、隋唐、元明清的三次大統一,期間也穿插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遼宋夏金時期的分裂。下列各時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社會逐漸形成

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民族交融加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C.隋朝結束了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次統一

D.五代遼宋夏金時期是民族政權并立、經濟重心南移的時期

8.與秦朝命運相同,都呈現短暫而繁榮特點的是(     )

A.隋 B.宋朝 C.元朝 D.明清

9.有學者認為科舉制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科舉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競爭 B.注重實踐

C.思想自由 D.以德取才

10.科舉制度在我國古代社會沿用了(             )多年。

A.1300 B.1500 C.1600 D.1700

11.小強和爸爸都是歷史迷。一天,小強讓爸爸猜我國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給出如下提示詞:開通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暴君。爸爸給出的正確答案應該是

A.唐太宗 B.隋文帝 C.隋煬帝 D.唐玄宗

12.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文中所說的“考試制度”正式誕生是在(   )

A.唐太宗時 B.唐玄宗時 C.武則天時 D.隋煬帝時

13.唐代詩人孟郊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表達新科進士高中之后的愉悅心情。進士科的設立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時期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14.大運河河南滑縣段所具備的優越的交通地理條件,帶來了道口古鎮的繁榮。明清至民國期間,道口商賈云集、貿易繁盛、“日進斗金”,為豫北重鎮,有“小天津”之稱。清代,因大運河的存在,道口燒雞被商人通過航運帶至全國各地,現道口燒雞作為老字號名揚海內外。材料表述的主旨是大運河

A.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 B.使道口燒雞家喻戶曉

C.帶動了沿岸經濟的發展 D.使道口與天津齊名

15.在唐朝貞觀年間,家境雖然貧寒,本人卻有學識、有天賦的李四赴京趕考,金榜題名,從而命運改變。李四能夠改變命運主要得益于(     )

A.禪讓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舉制度

二、非選擇題(共9題)

16.隋朝滅亡原因

(1)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2)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終于導致大規模的________起義。

17.___________統一南北,勵精圖治,進行改革,促進了隋朝社會的繁榮。

18.隋朝大運河

(1)時間:_________(隋煬帝)

(2)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概況:①一條: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②二長:2000多千米

③三點:______________(今北京)、   ___(今杭州)

④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北向南)

⑤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自北向南)

(4)地位:隋朝大運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歷史上和世界運河史上的偉大工程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與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

(1)材料一中的“長策”是指什么制度?這種制度開始于什么朝代?

(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一政治制度?它對促進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現起了重要作用?

(3)根據材料三歸納元朝疆域的特點是什么?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忽必烈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   北京時間2014年6月22日,經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中國大運河”跨省系列申遺項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申遺項目,包括我省洛陽市加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通濟渠鄭州段,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衛河(永濟渠)滑縣——浚縣段,浚縣黎陽倉遺址共7項遺產。中國大運河是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也是我省第4處世界文化遺產。

(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開鑿大運河的是哪一位皇帝?中心是哪一城市?

(2)大運河哪兩段途徑我省?其開通有何歷史意義

(3)大運河申遺成功有什么現實意義?除了大運河以外,請你再列舉一處我省的世界文化遺產。

材料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含義: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順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沒辦法做大官。)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流行語

材料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汪洙《神童詩》

(1)根據材料一,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2)材料二中的“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與中國古代的哪一制度有關?在這一制度創立過程中隋文帝和隋煬帝分別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3)概括指出上述選官制度的實質。

22.材料論述。

大運河開掘于春秋時期,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開鑿的大運河,以京都洛陽為中心,東北抵涿郡,東南至余杭,溝通了五大水系。大運河不僅承載著封建王朝的興衰成敗,也浸透著無數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難。大運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積淀了底蘊深厚的運河文化,成為華夏民族強盛不衰的靈魂。中國文化中心由北往南遷移,大致上也是沿著運河的西北——東南方向前進的。明清以來,繁忙的大運河更是將富庶的江南與帝國心臟緊密相連,帶動了沿河城市的整體興盛,其文史意義早已超脫槳聲燈影的本體。

——摘編自《大運河漕運的興衰》

(1)隋朝大運河是哪位皇帝統治時期開鑿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