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保險學院院長(國營保險公司有哪幾家)

时间:2024-06-01 07:35:37 编辑: 来源:

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的通報》。

《通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下稱“保險營銷員”)為641.9萬人,繼續呈現減員趨勢。2019年和2020年的保險營銷員數量分別為973萬人和842.8萬人。

圖表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末92家人身險公司執業登記銷售人員472.8萬人、占比73.7%;90家財產險公司執業登記銷售人員169.1萬人、占比26.3%。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買粉絲合伙人周瑾認為,監管驅動剔除虛掛人力、保險營銷員的展業難度明顯加大是導致保險營銷員出現大幅減員的兩大因素。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表示,“內部發展模式的弊端,一旦遇到外部環境變化,將共同導致營銷員數量出現大滑坡。”朱俊生分析稱,從內部因素看,是“人海戰術”逐漸暴露出嚴重的問題;從外部因素看,疫情的影響、宏觀經濟的持續低迷、大眾對未來發展的悲觀預期,都會影響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

未來,保險營銷員需要重新出發,這主要靠對內改革。一方面,保險產品同質化問題愈發明顯,需要開創新品,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要改變原有的“人海戰術”模式,通過機制設置、系統培訓等方式推動保險營銷員向高質量、精英化方向發展,做“保險企業家”。

保險營銷員增員困難,2年減少超三成3

銀保監會日前下發的《關于2021年底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以下統稱“保險營銷員”)為641.9萬人,較2019年年底高峰時期的973萬人銳降331.1萬人,降幅達34%。

保險營銷員數量大滑坡,既有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業內人士看來,滑坡現象尚未見底,今年保險營銷員數量可能會繼續減少。要想改變保險業當前的發展困境,保險公司需要深入推進營銷員制度改革,還需在產品設計、服務定位等方面妥善布局,留住人才,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保險營銷員2年減少超三成

《通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國內保險營銷員共有641.9萬人。與之相比,2019年和2020年的保險營銷員數量分別為973萬人和842.8萬人。由此可見,近兩年來保險營銷員數量在加速流失。

回溯2014年,我國保險營銷員數量僅為325萬人。2015年,保險營銷員資格考試取消,保險從業人員快速增加。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保險營銷員資格考試的取消大幅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保險公司為了快速做大規模,通常會采取“人海戰術”,這是前些年保險營銷員數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然而,“人海戰術”恰如一把“雙刃劍”。業內人士表示,大量營銷員涌入后,在貢獻保費收入的同時,也導致投訴量和退保率激增、自保件問題凸顯,金字塔式營銷員結構的弊端有所顯現。壽險業流傳著一句話:“增員就是增客戶。”不少人在“年薪百萬不是夢”的宣傳口號的吸引下加入營銷隊伍,隨后卻發現,在向親朋好友賣完保單后,難以繼續拓展新的客戶,也就難以繼續留存下來。

“內部發展模式的弊端,一旦遇到外部環境變化,將共同導致營銷員數量出現大滑坡。”朱俊生分析稱,從內部因素看,是“人海戰術”逐漸暴露出嚴重的問題;從外部因素看,疫情的影響、宏觀經濟的持續低迷、大眾對未來發展的悲觀預期,都會影響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買粉絲合伙人周瑾認為,兩大原因導致保險營銷員數量出現大滑坡。一是監管驅動的營銷員清虛,導致很多虛掛的人力被剔除出去;二是保險業轉型進入深水區,保費收入增速放緩,消費者需求出現變化,疊加疫情對消費者購買力和獲客場景的影響,保險營銷員的展業難度明顯加大,在收入下降后,脫落率也明顯走高。

營銷員數量或繼續減少

近兩年,保險營銷員數量已流失331.1萬人。其中,2021年就流失了200.9萬人,流失速度進一步加快。業內人士認為,營銷員數量下滑尚未見底,未來仍有進一步下滑可能。

“今年保險營銷員數量可能還會往下走。”朱俊生表示,一方面,人身險行業短期仍面臨巨大增長壓力,對保險營銷員來說,賣不出去保單就意味沒有傭金收入,時間一長就只能離開。另一方面,在行業整體發展不利的形勢下,各家險企都在探索轉型,改變以往的“人海戰術”,力圖提質增效。但到目前為止,改革效果尚未顯現,存量營銷員的整體結構尚未明顯改觀,預計短期內保險營銷員數量仍可能會繼續下降。

周瑾認為,目前保險業改革處于深水區,各方面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行業經營模式也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保險營銷員的能力仍無法滿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所以未來營銷員隊伍仍可能進一步精簡,營銷員數量仍將進一步下滑。

保險業改革需系統性推進

保險營銷員數量大滑坡,并非只是“點”上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采取系統性措施,既要對營銷員制度本身進行變革,也要對保險公司戰略方向、經營模式等方面進行升級。

周瑾認為,營銷員數量滑坡的現象,本質上凸顯了保險業傳統經營模式已無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從行業戰略方向和經營模式入手,從客戶視角出發,針對細分客群的特征和保險需求做出精準分析,在產品開發和服務模式上進行變革。其次,匹配不同客戶的需求,在營銷方式和營銷員隊伍的招募、培養等方面進行變革,提升渠道能力和價值創造,切實滿足客戶需求。

謝遠濤指出,營銷員數量滑坡的背后,反映出保險業發展的問題所在。近年來,保險產品同質化問題凸顯。例如,銀保渠道的絕對銷售主力是增額終身壽險,開門紅期間險企大多聚焦于快返年金產品,在此背景下,市場競爭愈發聚焦在價格和激勵費用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解決營銷員數量滑坡的問題,險企必須從產品設計、服務定位以及后續發展方面都進行妥善布局。

朱俊生認為,對于保險營銷員數量滑坡的問題,需要保險公司、保險營銷員以及監管部門多方面合力解決。首先,保險公司要改變原有的“人海戰術”模式,通過機制設置、系統培訓等方式推動保險營銷員向高質量、精英化方向發展。其次,保險營銷員需要不斷提升專業素質。隨著消費者保險意識的增強和專業度的提升,加上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保險營銷員必須拿出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第三,監管部門在推進保險營銷員傭金制度改革時,應把握好時機和力度,避免加劇當前保險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例如,如果在當前改革傭金制度,降低首傭比例、拉長傭金發放周期,可能會導致保險營銷員的短期收入更低,進一步加大保險業吸引優秀人才的難度,令保險業的發展更加困難。

天津8.12爆炸的影響

天津港“8·12”爆炸,將這個多年沒有負面大新聞的城市突兀地推到了世界面前,一時間,天津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多年的積累讓天津經濟的成就靚麗搶眼,然而,大爆炸讓“天津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調查未果之前,國內外媒體已開始估算此次大爆炸所造成的損失,德國財經網8月16日甚至表示,爆炸的經濟損失預計在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歐元。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天津港作為中國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出現了這樣大的問題,不僅直接損失巨大,間接損失也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今后全球資本對天津的投資選擇。

損失巨大:直接經濟損失估算700多億;保險賠付100億,或創保險史新高

爆炸發生后,國內外分析人士對造成的整體經濟損失有不同的預估。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德國財經網的估算:爆炸的經濟損失預計在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歐元。按照8月24日1歐元等于7.3232元人民幣元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最高是730億元。

國家發改委國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天津爆炸事故國內外影響巨大,這個估算或許有一定根據,但具體數字還需要專業評估機構進行測算,但無論怎樣,這次事故都堪稱“損失巨大”。

顯而易見的是汽車行業的損失。由于中國進口汽車目前大約40%經由天津港,此次爆炸中,這些集中于天津的汽車企業損失嚴重。統計顯示,2014年經由天津港進口的汽車有50多萬輛。此次爆炸,數千輛新車被炸毀,全球汽車制造商目前正急于評估損失。

保險方面,由于事故涉及的車險、企財險、家財險、意外健康險、責任險、貨運險等六大類險種,已經出現在保險行業的統計名錄上,預付賠款正在進行中。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表示,此次爆炸事故中財產規模最大,賠付金額預計在50億至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由原保險公司承擔,再保險公司補充。

有保險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賠付額或超過此前保險史上的海力士火災案。”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這次事故如確認涉事企業及車輛等有承保,天津港爆炸預計50億~100億元的賠付款,或創保險新高,對于保險行業的影響將較大。

“天津品牌”受損很大,間接損失不可估量

天津是四大直轄市之一,但在經濟總量上,天津與上海、北京存在較大差距,做大經濟總量一直是天津長期的發展理念。

近年來天津一直保持較高的速度增長率,尤其2008年后,天津經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0—2013年曾一度占據全國經濟增長率之首。今年上半年,天津的經濟增速依然迅猛。國家統計局8月20日正式公布的31個省份上半年GDP數據顯示,天津GDP增速為9.4%,排名第三。

天津的GDP是否受到影響?2014年天津的GDP是1.57萬億元,按照外媒估算的73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這一數據相對萬億量級的GDP而言,是九牛一毛。據此,肖金成認為,爆炸對天津的GDP會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除了GDP,對外貿易是否受到影響,眾所關注。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天津港更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在環渤海港口群中,力壓其他大小港口。如若天津港受損嚴重,難免會影響到天津的對外貿易。

“天津的對外貿易不會受到很大影響。連續兩次爆炸發生在天津港東疆片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是一塊半島型陸地,離原來的老港口還有一定距離,這個港口對其他貨運不會有太大影響,爆炸一周內,航線都開始正式運營了。”肖金成說。

來自中國交通新聞網的最新消息,目前,經科學評估,除天津港北港港區船舶停止進出港和裝卸作業外,其他港區已恢復正常生產作業。然而,天津港東疆片區作為天津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爆炸發生前,天津港東疆片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此次爆炸又會為天津的自貿區政策帶來怎樣的影響?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馬云澤分析稱,“此次爆炸是突發事故,自貿區的發展戰略不會因為事故受到影響 。”

關于天津“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對天津自貿區和天津港貿易影響情況,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8月19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現在正在會同天津商務委等有關方面,密切跟蹤事態,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