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奇瑞海外工廠和KD項目(中國品牌,終于等到了攪動東南亞的機會)

时间:2024-06-03 08:37:54 编辑: 来源:

達929采用同樣方式組裝生產的還有同時期的馬自達626轎車,但海南馬自達626和929的產量極低,加之車身并未貼有海南馬自達的標識,使得兩車曾以不同渠道被充當進口車進行銷售。

1994年,海南汽車制造廠推出以第六代馬自達323為原型的海南馬自達323(HMC6430),其車身尺寸為長4215mm,寬1675mm,高1375mm,軸距2500mm,整車重量1020kg。搭載1.3升直列四缸化油器發動機,最大功率73馬力(54kW)/6000rpm,最大扭矩101N·m/3700rpm。海南馬自達323橫貫式尾燈令人印象頗為深刻,相比此前的HMC6470旅行車來說,海南馬自達323的裝配工藝得到大幅提升,由于最初該車進氣格柵還懸掛著馬自達的“太陽”標識,如果不仔細觀察車尾的HMC6430字樣,不少人都會認為這是一輛進口馬自達小車。

雖然與馬自達的合作讓海南汽車制造廠在短短幾年生產了多款車型,但是由于海南汽車制造廠當時并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汽車生產許可證,其生產的汽車只能在海南省內通行,即便當時全國各地仍能見到不少海南汽車制造廠生產的多款車型通過各種渠道合法上路行駛,但這對于海南汽車制造廠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1995年9月,國家開始整頓進口組裝車市場,同時宏觀調控奏效,當時的桑塔納售價從21萬元降至13萬元左右,其他競爭車型均大幅降價,受生產許可限制的海南汽車制造廠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國內日益興盛的汽車市場卻無法進行銷售,產量始終得不到提高導致產品成本高居不下。

海南汽車制造廠因其產品無法在全國投放,勉強維持到1997年時已瀕臨破產的邊緣,為了取得生產汽車的資格和必要的資金挽救大局,海南省政府同意工廠掛靠一家國有大型汽車企業名下。1997年11月,一汽集團和海南省政府正式簽訂《關于兼并海南汽車制造廠組建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的協議書》。雙方以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的方式實現資產重組,成立以一汽集團100%控股的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將作為一汽集團在華南地區重要的生產基地。

1998年1月,海南汽車制造廠正式加入一汽集團,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掛牌營運。至此,該廠生產的車型終于得以推向全國市場。雖然海南汽車制造廠掛靠一汽集團名下,但并未得到一汽的資金和產品技術方面的支持,僅僅只是取得了轎車生產資格。沒有從一汽得到車型的海南汽車只能想方設法降低已有產品的生產成本。1999年3月,海南汽車生產的HMC6470旅行車獲準在全國進行銷售。兩個月后,海南汽車推出換裝國產豐田4Y(491)發動機的HMC6470旅行車,其國產化率已達到了85%。同年10月,海南汽車推出名為CA7160的馬自達323轎車,該車搭載一臺1.6升化油器發動機。

由于此前海南汽車制造廠技術有限,馬自達MPV(HMC6450)90%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進口,海南汽車在獲得轎車生產許可之后便放棄了國產化率極低的馬自達MPV,專注投產HMC6470旅行車和馬自達323。2000年,海南汽車為馬自達323換裝1.3升排量的國產豐田8A發動機,新車被命名為HMC7130。然而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穩步增長,消費者對汽車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HMC6470旅行車和馬自達323這兩款國外淘汰的老舊車型顯然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想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海南汽車勢必要推出新車型以“討好”消費者。

既然從一汽得不到新車型和技術支持,海南汽車開始重新尋求與日本馬自達的合作。當時的馬自達也從經濟泡沫中的破裂中逐漸復蘇,當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后,馬自達也迫切需要尋求合作伙伴,海南汽車再次與馬自達一拍即合,但由于當年馬自達在華投資建廠時“吃過虧”,謹慎的馬自達這次采取了技術合作的方式與海南汽車進行合作。2001年5月,馬自達旗下緊湊型MPV普力馬(Premacy)在一汽海南正式下線,截止2001年年底,海南普力馬產銷已達一萬多臺,如此成績也讓馬自達感到驚訝。

普力馬搭載一臺1.8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22馬力(90kW)/6000rpm,最大扭矩160N·m/4000rpm,與發動機匹配的是5速手動變速箱和4速自動變速箱。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的應用使普力馬在保證舒適性的同時還兼顧了一定的操控性。因當時國內MPV車型相對匱乏,一汽海南馬自達生產的普力馬一經推出便迅速占領國內緊湊型MPV的霸主地位。

普力馬的成功增添了一汽海南馬自達引入新車型的信心,2002年7月,海南馬自達將誕生于1998年的第八代馬自達323引入國產,國產馬自達323被命名為福美來,其名稱源于海外車型Familia的譯音。海南馬自達最初并未給福美來搭載海外車型使用的1.6升和2.0升發動機,而是選擇與普力馬相同的1.8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兩款變速箱,如此一來使得福美來的制造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福美來推出后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此后上市的別克凱越和現代伊蘭特與福美來一起被稱為中國車市的“新三樣”。

為了在車型研發設計上取得新突破,2003年8月,海南汽車在上海成立了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該公司位于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產業東區,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擁有員工約620人,注冊資金2億元人民幣,總投資額5億元。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承擔著海馬車型的研發、平臺的擴展、產品的改型以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是海南汽車旗下的專業整車研發機構。該機構通過五年多的不斷建設,目前已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整車環境測試系統、轉轂試驗臺、五軸加工中心、柔性焊接線等汽車研發設施,形成了產品預研、概念設計、工程設計、匹配標定、性能開發、設計驗證、生產準備、試生產等完整的產品開發流程,并且在造型設計、車身設計、項目管理等方面已具備整車自主開發能力。

2004年,海南馬自達推出了五款福美來1.8L新車型,同時又增加了搭載1.6升發動機的福美來。同年2月29日,一汽集團、海南汽車與海南省政府達成框架協議,共同組建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新組建的海馬汽車注冊資本為12億元,一汽集團和海南汽車分別占49%的股份,海南省政府占股2%。新公司整合了海南原有的全部整車生產資源,產品方向除繼續鞏固與日本馬自達的合作之外,還將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需要開發自主品牌,促進海南汽車工業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更大的飛躍。

為了進一步整合成本、質量、物流和管理資源,2004年8月,海馬工業園一期落成,園區內擁有八家零部件配套生產廠,主要提供車身沖壓件、全車座椅、保險杠、儀表板、前后軸總成、天窗、門飾板和方向盤等零部件。而海馬二期工業園總投資達到32億元人民幣,包括18個項目,其中15個為外來獨立投資,提供包括汽車鈑金件、儀表板、密封件、減振器、排氣管、汽車空調、電子轉向系統和線束等在內的多種汽車零部件。至此,海馬汽車便擁有了發動機生產線、整車生產線、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相關零部件配套企業在內的完整汽車產業鏈。

普力馬和福美來的熱銷,讓海南馬自達(海馬汽車)在此后的幾年里順理成章的成為當時國內主流汽車生產廠商,也讓日本馬自達看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使其有了拓展中國汽車市場更大的野心。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此時的馬自達已不滿足僅僅與海南馬自達技術合作所帶來的利潤。此后,馬自達陸續將橄欖枝直接拋向了實力更強的一汽集團和長安汽車。2005年3月,一汽集團、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了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此后,馬自達6正式在一汽馬自達投產。

2005年5月份,總投資12.5億元人民幣、年產發動機15萬臺的海馬汽車發動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06年3月,海南汽車發動機工廠正式投入使用,工廠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其缸體、缸蓋、曲軸、裝配熱試四條生產線均引進德國HELLER、法國COMAU和德國JUNKER等世界一流公司的生產設備。這些生產線均為柔性生產線,除生產1.8L發動機外,還可生產1.6L和2.0L兩種型號的發動機。該廠生產的樣機于2006年4月一次性點火熱試成功,此舉標志著海南汽車已經掌握了汽車制造核心的發動機制造技術,成為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發動機研發、制造與整車生產能力的汽車企業。

3

被馬自達拋棄后進入自主時代

被馬自達拋棄后正式換標進入自主時代

馬自達6被一汽“拿下”之后,長安汽車集團、福特汽車公司和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在2006年2月合資成立了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福美來的換代車型馬自達3也在新公司成立不久后正式投產,海南汽車再次遇到了沒有新車型可引入的尷尬境地,與兩款新車型擦身而過之后,無奈海南馬自達只能以普力馬和福美來繼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市場苦苦支撐。正是在這樣尷尬的處境下,海南汽車正式從合資轉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馬汽車正式成立。

2006年8月31日,福美來2代正式上市,首批推出的七款車型全部搭載1.6升ZM II型發動機,售價8.18至10.68萬元。在人們看來,這款新車只是在原有海南馬自達福美來基礎上推出的小改款車型,但就是這樣一款在國內車市摸爬滾打多年的車型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原因就在于它并沒有繼續使用馬自達的商標,而是以“海馬”的身份正式轉變為自主品牌汽車。福美來2代就是在海馬汽車被馬自達拋棄的背景下誕生的,好在海馬汽車此前在與馬自達合作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相對同時期其他白手起家的自主品牌來說,這些企業管理和車輛生產的經驗無疑是最寶貴的。

海馬汽車標志的圓形主體象征著太陽,其中鑲嵌著一個抽象的鷹隼,寓意“旭日東升,鯤鵬展翅”,代表了海馬汽車勵志奮發向上,矢志騰飛的信念。由于海馬汽車之前生產的車型全部來自于馬自達,這就使“海馬”這個新稱呼在概念上容易讓人產生混淆。自立門戶后,“海馬”這個全新的自主品牌逐漸被強化,面對日趨飽和的市場和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要想使這個年輕的品牌發展壯大,海馬汽車自然需要下一番苦功。雖說福美來2代僅僅是海馬汽車由合資品牌轉向自主品牌的過渡性產品,但屢次受挫的海馬汽車想要脫離馬自達的設計影響,開發出完全自主的新車型仍然不是件容易事。

海馬汽車自主品牌身份確立的同時,其商用車領域的拓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2007年2月,海馬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全資收購位于河南中牟縣的鄭州輕型汽車制造廠。同年7月,海馬集團全資子公司——海馬(鄭州)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海馬集團將其持有的鄭州輕汽100%股權全部轉讓給海馬鄭州公司。同年11月,重慶長鵬汽車內飾件集團在海馬零部件工業園開工奠基,這也標志著海馬鄭州零部件項目建設拉開序幕。此后,海馬鄭州基地15萬輛轎車項目也正式開工建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