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如何打理海外資產(中國人青睞海外置業 這些風險你必須了解)

时间:2024-06-01 05:46:40 编辑: 来源:

幾年之后變成了英國第三大通訊商。但是orange面前有貝斯曼等兩大巨頭。這個時候歐洲的市場非常發達,兩大巨頭都為了統一市場,于是orange的收購價值變得非常大。于是在李嘉誠的包裝之下,orange最后賣出了1000多億的價格。被稱為千億賣橙事件。

李嘉誠在英國的布局也是很全面的,從鐵路到電信,外界一直稱李嘉誠能買下半個英國,你知道在李嘉誠的名下到底有多少歐洲資產嗎?英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O2電信商、北方天然氣公司、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英國Three電信商的電信運營牌照、威爾士能源公司、英國電力網絡等等,還有很多的優質港口。

不難發現,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產業都是一些基礎設施,比如電信、自來水,都是平常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們對于李嘉誠投資英國還是很不解的,因為現在歐洲經濟發展形勢并不是很樂觀,由于脫歐,導致歐洲的經濟產生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李嘉誠一直以來都是選擇低買高賣,在歐盟體系經濟出現動蕩之時,進行抄底,由于歐洲經濟低迷,導致資產價格和投資者門檻都很低了,是進入歐洲市場最好的時機。

如今,對于李嘉誠跑路的質疑聲,從未停止過,就在近期,還曝出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還將拋售上海的一處物業,而李嘉誠從中國撤資之后,抄底歐洲,尤其是英國,李嘉誠大部分的海外資產都在英國,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都是一些基礎建設,因此,有人說李嘉誠能夠買下半個英國,這些投資,讓李嘉誠也賺得盆滿缽滿,截止到2018年底,在歐洲的資產總和已高達6737億港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嘉誠是香港富豪,其實早在1983年,李嘉誠已經獲得加拿大國籍了,之后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也都拿到了加拿大國籍,李嘉誠帶著兩個兒子改國籍,或許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海外投資吧,畢竟,李嘉誠還是個商人,在商人眼中,利益是最大的,李嘉誠每走的一步,或許都是為了事業更好的發展吧!如今這個91歲的老人,每分鐘都穩賺1.6萬人民幣,一分鐘賺的錢比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都多的人。

如何對一萬美元理財?

手中有 一萬美元,該如何理財增值?假如有1萬美元,自己去做投資理財,該怎么做一萬美元理財呢?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美元繼續升值,那把人民幣兌換一萬美元存起來,能賺錢嗎?如果兌換一萬美元后,這筆資金不用于投資美元的理財產品,而是安靜放在銀行里保本生息,那一年下來的收益能超過等價的人民幣做理財賺的收益嗎?下面讓我們看看手中的一萬美元理財該怎樣做吧。保本生息,那一年下來的收益能超過等價的人民幣做理財賺的收益嗎?下面讓我們看看手中的一萬美元理財該怎樣做吧!

一、先分析一下用6.8萬的人民幣做最多可以獲得多少收益

將6.8萬元人民幣按照2:4:4的比例,分別購買低風險的貨幣基金,銀行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國債以及高風險基金/股票,將得到5.1%的年平均收益,即0.3468萬元,年末本息合計約為7.1468萬元。

二、 了解匯率,換一萬美元

假定美元對人民的匯率為6.8,并且美元對人民幣每年有1.5%的升值,估算一下用美元投資理財至少要實現多少的年化收益,才可以趕超人民幣理財。

若不考慮極高端的理財渠道,目前普通投資者擁有美元在國內理財的渠道只有四個:銀行美元理財產品、銀行活期定期存款、美元計價QDII,以及B股。定期存款的收益低,暫不在我們考慮的范圍內。

所以根據5.1%-1.5%=3.6%這個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用美元投資理財,獲得高于3.6%的預期年化收益就可以趕超人民幣的理財收益。

那么,依照這種投資配置,可以將你手中的美元分別購買銀行的美元理財產品,以及高風險的QDII/B股。

需要說明的是,在做美元的投資規劃時,不需要特別留出一筆流動性高的現金作為“應急基金”或者別的什么,因為既然決定把人民幣換成美元了,就代表著這是一筆“閑錢”,應該全部用于投資。

按照這種配置思路計算,可以得出,你低風險的安全美元,在美元資產配置中所占的比例應該在75%以下,而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比例應該大于25%。至于這兩類投資的具體配比,要看你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了。

三、針對以上的美元理財規劃,給出這些投資建議

1、低風險美元資產配置要注意這些:境內的美元理財渠道相對較少,收益率也偏低,適合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在銀行換一萬美元后,直接購買穩健型的美元理財產品,一般能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2%~2.5%的收益,再加上美元對人民幣1.5%的升值,年化收益大約在4%~4.5%之間,高于銀行同類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需要注意的是,美元的銀行固收類產品一般額度不高,募集期短,在柜臺和網上都可以申購,所以,有好的產品推出時經常發生“搶購”,需要自己多上點心。另外,銀行的保本型美元理財產品多數都有門檻限制,比如0.5~0.8萬美元起售,投資周期普遍較長,基本都是半年期或一年期。

2、高風險的美元資產配置要注意這些:近兩年發行的一些公募QDII基金也已經打開了美元認購通道,成為投資者打理美元資產的一個出口,購買用美元計價的QDII基金,可以間接投資美國股市、債市等,分享美元升值帶來的投資機會,獲得比美元存款或美元理財更高的收益。追求穩健的投資者可以關注債券類QDII基金,這類產品主要配置海外高息債券,風險要低于投向股票市場的產品。在銀行、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都可以申購QDII,平均收益率約為6%,并且,購買QDII不占用每人5萬美元的銀行外匯額度。此外,購買QDII基金的風險主要存在于國內機構的投資水平普遍不高,機構對海外市場和公司的情況了解有限,資源的豐富程度也不能與國內相比,容易因機構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而導致投資QDII的風險增高。

3、投資B股的“價值洼地”:偏“小眾”的B股,也是美元投資的好去處。B股與A股是相伴而生的,然而目前A股的市值已經達到了B股的300~400倍,相對來說B股的流動性弱了很多,所以估值較低,同一個公司在B股的絕對股價基本上是在A股的一半,存在價值洼地。所以,在B股市場找到那些質地好,分紅率高,凈資產收益率高的公司進行投資,長期持有,會有不錯的收益。此外,B股還具有獨特的“拆遷價值”,就是說B股和A股早晚會合二為一,然而現在同一家上市公司在B股的估值差價相對于A股的估值差價,遠超過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差價,這就存在了一個“拆遷價值”,值得投資。需要注意的是,需因為B股本質上是人民幣資產為主,若人民幣貶值,會對B股產生影響,股價也有壓力。

以上這3種美元的投資方式比較適合資金量小的投資者,持有大量資金的投資者還可以考慮投資海外房產、海外保險、直接投資港股和美股等。

工薪階層的我玩轉海外房產,回報率超過200%(上)

大家好,賺錢之路系列又要出新篇啦,這次的篇幅較長,所以我們分了上下篇。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曾經投資的一個澳洲房產項目。

先寫下成果吧:

發生時間: 2015年                                                                                                       

事件經過: 在澳洲piont買粉絲ok 區投資一塊448 平米、售價29萬澳幣的土地,然后轉手賣掉。

投入成本: 5%的土地資金6.8萬人民幣+1萬人民幣訂金(非定金)

收回資金: 19萬人民幣

年回報率: 粗略按照8個月時間計算,年回報率在215%(如果用IRR計算年化500%多,這數字我自己都不敢看哈哈。)

寫這次經歷之前仔細回憶了下過去,又翻了一遍之前的各種聊天各種截圖。容我先喘息一下,真是太苦了,那可真是一個心酸深刻的故事啊... 切入正題,立馬開始我們的澳洲買地之旅。

還是要從2011年我剛大學畢業開始學習理財說起,那時候還沒有知乎,經常逛的是天涯,最早只關注理財前線中的精華貼,其他板塊幾乎不會去看。

自從2012年集合三家人之力(我們小兩口+雙方父母)在杭州買了一套89平的小住宅之后,我對房產開始關注起來,偶爾會去關注天涯房產觀瀾的相關內容。 所以說參與其中是多么的重要,一件事情你必須先參與進去,才會變得非常積極以及長期關注。

2015年,仍然是處于那種沒事就會天涯刷刷貼的狀態,也沒有刻意去看房子。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那時候經常看到有很多新聞說國外哪里哪里的房子多少便宜,國內北上廣的小房子在國外可以買多大面積別墅等等。

于是有一天,看到一篇類似平民如何配置澳洲房產的文章,就點進去看了看,不出意外果然是廣告,但是仍然激起了我對境外房產的好奇心。

我這個人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對投資相關信息都會比較敏感。

還記得2013年跟老公在新西蘭度蜜月的時候,有次在路邊看到玻璃窗貼出來整棟別墅出售的信息,還特地上去瞄了好幾眼。半個月的自駕游讓我對新西蘭和澳洲那邊都非常有好感。

于是我初步選中了美國和澳洲,開始搜集兩國房產的相關資料,看買哪里比較好。后來查到美國房產的稅比較高,對比澳洲各種費用指標之后,果斷選擇了澳大利亞。又根據世界最宜居城市的排名選擇了墨爾本,當然悉尼那個時候也是只能看看,因為根本買不起。

現在回頭看,14年、15年國內房產形勢不太好,同期美國跟澳洲經濟開始復蘇。那幾年確實是配置美國跟澳洲資產的好時機,無論是房產,還是其他投資理財產品。

確定目標后,澳洲買地的故事算是正式開始了。

鎖定了目標,我開始在天涯的房產觀瀾里尋找各種澳洲的房產信息,看看有沒有購買者的經驗。但是真的是好少啊,基本都是廣告和軟文。即便如此,我當時還是加了幾個人的買粉絲跟QQ,還去搜集了好多個澳洲買房的QQ群,雖然也是廣告群居多。

我截圖幾張給大家感受下,當時到底聯系了多少人,也算是當時付出那么多心血的一點痕跡吧。

這兩張是QQ,之前真的是各種潛伏跟加入,最近幾年都好像沒怎么登陸過QQ。感覺QQ群跟QQ聯系人已經荒廢了,那幾個群也慢慢徹底淪為了廣告群,囧。

這一張截圖是買粉絲,國際房產組的人基本也是那次澳洲買房加的,其中好幾個是澳洲當地的房產律師,還有部分是美國房產及美國保險等相關的聯系人。這次購買土地的中介也是從天涯上找來的。會不會覺得非常不靠譜?哈哈,就是這么任性!

我發這幾張截圖是想表達我當時真的搜集了很多資料、買粉絲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功課。 但是!!!事實是我們買粉絲再多的人都抵不上一個靠譜的中介重要,更別說自己找到靠譜的途徑去搜集數據了。

當時只要涉及到澳洲經濟的文章資訊我都會好好看,甚至還加了海外幾個專門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