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廣東外國語外貿學院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歷史沿革)

时间:2024-06-03 07:03:36 编辑: 来源:

國語

12月25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5日下午業務課二

12月26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四)初試地點:由考生網報時選定的報名點安排考場。

(五)復試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

(六)考生應自覺樹立遵章守紀、誠實考試的意識。初試期間,考生應自覺遵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場規則》及各考點考場紀律;復試期間,考生應自覺遵守招生單位考場規則及考生所簽署的《誠信復試書》等內容,在招生單位復試工作結束前不得對外透露或傳播復試試題內容等有關情況。對在研究生考試招生中違反考試管理規定和考場紀律,影響考試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試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嚴肅處理。

五、體格檢查

考生體檢工作由招生單位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

六、錄取

根據本單位招生計劃、復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應當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

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被錄取的新生,經考生本人申請和招生單位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學資格,按照《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進行管理。

七、就業

我校歷來重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堅持“服務體系立體化、職業指導全程化、隊伍建設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開展就業工作,大力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繼2009年我校獲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之后,2012年又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

學校堅持國際化人才培養,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外語水平突出,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青睞,學生就業一直保持“就業率高、就業層次高、就業滿意度高”的“三高”態勢。就業領域集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國(境)內外高校、普教系統等單位,就業去向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內粵港澳大灣區及省外北京、上海等城市。

碩士研究生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八、學費標準、獎助學金、住宿情況和培養所在校區

(一)學費標準

1.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為:非定向生8000元/年;定向生12000元/年。

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如下:

(二)獎助學金

為了激勵研究生安心學習、積極開拓創新,保障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國家獎助為主,社會資助為輔,學校補助為補充的研究生獎助體系,基本做到多層次、寬渠道、高激勵。目前,符合條件的碩士研究生每年最低可獲得0.9萬資助,累計超10萬。

(三)住宿情況

根據宿舍房源和住宿條件,1300-2200元/人·年。

(四)培養所在校區

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華南地區經濟中心廣州,轄4個校區,總面積約2442畝(含規劃),其中北校區位于廣州市白云山北麓,南校區位于廣州大學城,大朗校區位于廣州市大朗,知識城校區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

1.北校區(白云區):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國際商務英語學院,商學院(MBA),西方語言文化學院,日語語言文化學院/亞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詞典學研究中心,區域國別研究院。

2.南校區(大學城):經濟貿易學院,商學院(除MBA外其他專業),會計學院,金融學院,國際關系學院,英語教育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藝術學院。

3.知識城校區:高級翻譯學院(含翻譯學、英語筆譯、英語口譯專業),法學院(含全部學碩和專碩)。

由于學院調整、搬遷、培養、實習等原因,具體培養所在學院或校區可能會發生變化,具體以培養單位的安排為準。

九、報考買粉絲聯系方式

(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

電話:020-36207044,020-36773606

地址:廣州市白云大道北2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

郵編:510420

(二)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聯系方式請查詢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聯系我們”欄目。

若上級部門對2023年招生政策有新調整或規定,以新政策為準。

原文標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文章來源:買粉絲s://yz.chsi.買粉絲.買粉絲/kyzx/zsjz/202209/20220909/2215988633.買粉絲

廣外校慶是幾月幾日?

11月7日。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前身是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外國語學院于1964年11月設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直屬的36所大學之一。

廣州對外貿易學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國家外經貿部(現商務部)直屬院校,為全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的創始單位之一。1995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兩校合并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10月,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院系概況:

截止2020年6月,學校下轄25個教學單位,1個獨立學院(南國商學院),有67個本科招生專業,分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八大學科門類。

2020年8月6日,學校與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簽約共建廣外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外國語學院教師工資

廣東外國語學院教師工資6000到8000元

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派教師待遇很好,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派教師工資在6000到8000元每月,五險一金,帶薪休假,職工宿舍很舒適餐廳吃飯也是免費的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歷史沿革

廣州外國語學院

1964年3月,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廣東省委和廣東省政府決定在廣州創辦一所高等外語院校,以適應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對外語人才的需要。7月,廣州外國語學院籌備委員會成立。

1965年7月25日,廣州外國語學院正式成立,校址定在廣州市東北郊瘦狗嶺原廣東石油學校舊址。9月,首屆317名學生正式開學,共設2個系4個專業。

1966年1月,廣州外國語學院直屬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管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發,學院停止招生。

1969年10月,廣州外國語學院下放廣東省管理。

1970年10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對廣東高校實行“調、并、遷、改”,中山大學外語系、暨南大學外語系、外貿系以及廣州外國語學校并入廣州外國語學院,同時更名為“廣東外國語學院”。校址遷至廣州市北郊黃婆洞原中南林學院舊址。1970年冬,學校恢復招生。

1971年春,508名“小大學生”入學,學制5年。設4個系9個專業。

1972-1976年,在全國招收5屆共1258名工農兵學員。

1977年11月,正式恢復廣州外國語學院校名,重新歸屬教育部領導。

1978年,開始招收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創辦《現代外語》。

1980年1月,教育部在廣州外國語學院成立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

1981-1982年,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3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3年,4個系調整為3個系并更名;創辦外語夜大學,招收3年制專科生。

1984年,成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1986年,德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印尼語語言文學3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7年,成立對外漢語部,招收外國留學生。

1988年,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定為全國5個外語類重點學科之一。成立外國文化研究所(1992更名為國際問題研究所)。

1989年,成立對外經濟貿易系(1991年更名為國際貿易系)和涉外秘書系。由桂詩春、李筱菊兩位教授主持的“全國高校統一招生入學英語科考試標準化改革實驗”課題通過國家教委鑒定,在廣東試行2年后推廣至全國(1990年獲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1992年,成立廣州外國語學院董事會。

1993年7月,實行人事、分配、住房、醫療和退休養老輔助基金等校內管理體制改革。

1994年秋,推行獎、貸學金制度,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實行“學分制+績點制”教學管理改革,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畢業生就業制度。

1995年1月,廣州外國語學院劃歸廣東省管理。 廣州對外貿易學院 1980年12月,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在廣州市北郊大朗正式成立,設1個系,2個部和2個教研室。(1979年經外貿部批準,廣州對外貿易學院籌建工作正式開始)。

1981年,學院正式面向中南、西南及西藏各省區招生,招收新生80名。

1984年,增設對外貿易企業管理系。

1985年,試點實行院長負責制。成立夜大學,招收2年制專科生。

1990年,調整院系機構,設3個系2個部。

1991年,成立成人教育部。成立董事會,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谷永江任董事會主席。

1994年9月1日起,正式劃歸廣東省管理。

1995年,共設有3個系、5個本科專業、1個本科專業方向和2個專科專業。

1995年1月中旬,廣東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合并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6月6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正式宣告成立。8月,首次以新大學名義招生,招收本科生676人、專科生164人。10月,相繼成立新大學第一屆校務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11月14日,成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董事會。

1996年1月,校本部和大朗校區財務工作實現全面并軌。上半年,機關各部門全面修訂、融合兩院的相關規章制度。暑假,對外貿易企業管理系從大朗校區遷往校本部,附設外語學校從校本部遷往大朗校區。

1997年1月,整合資源組建7個學院和1個直屬系。

1998年11月,開展機構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1999年6月完成。表彰一批從教40周年教師。

1999年6月,成立公開學院。

2000年6月,成立國際法學院。11月,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成功入選教育部百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下半年,非通用語種教學與研究中心成為國家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試辦基地。

2001年,開展教學、科研架構調整、非學歷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校內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會化改革等校內管理體制五項改革。召開新大學首次黨代會和制訂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三堅持,兩適應”的指導思想,著力推行五項改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