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鴻儒獎學金(為醫學大學建筑命名,有亭子,大樓。)

时间:2024-06-02 11:01:12 编辑: 来源:

因這魚細骨無鱗,色明瑩如銀,其味又極鮮美,故深受食客青睞。刀魚:因此魚其狀似刀形,俗稱刀魚。刀魚“狹薄而長頭”,與鳳鱭有相似之處,但比鳳鱭個大,也稱江鱭。個大者有一尺來長。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入口即化,但絲毛骨較多,食之須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過清明,其絲毛骨即變硬,價錢就開始下跌。鮰魚:亦稱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現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鮰魚肉肥肉鮮,精燉紅燒,均為魚中名品。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厘米,銀白色,腹部具棱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于太倉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宣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第一位:吳作人

吳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涇縣人,生于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讀于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徐悲鴻先生,并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晚年后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是繼徐悲鴻之后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勛章”,1986年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級榮譽勛章”。

第二位:吳半農

吳半農(1905年-1978年) 原名吳祖光,號曲林,安徽涇縣人。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中國現代經濟學家,著有《工資指數論》、《我國對外貿易分析》、《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形勢》等。1934年夏,吳半農被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1936年12月取道蘇聯西伯利亞回國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1940年12月改任經濟部統計長、資源委員會駐美國技術委員會專門委員,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國際學會美國分會客座研究員。抗日戰爭勝利后,任中國政府駐日本代表團第三組(經濟)組長和中國駐盟軍總部賠償歸還代表團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沖破阻力,獲得機遇攜全家離開日本返回祖國,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重用,先后任外交部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組與世界經濟組組長、研究員、顧問等職。1978年病逝于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作為兒童文學家,他為兒童寫了幾十部書集,如《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等;作為兒童文學的研究者,他寫作、主編了多部理論著作,如《兒童小說敘事式論》等。作為兒童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培養了幾十位兒童文學研究生,為兒童文學事業培養人才做出很大貢獻。他還寫過一本《女兒的故事》,這是一部出自大學教授之手卻沒有絲毫書卷氣的活潑有趣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口語化的語言寫作,語感獨特,風格幽默風趣,恰似談笑風生,親切感人。小說將一個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長經歷借助語言的魅力使之藝術化,從而激起讀者的強烈的審美愉悅和心靈的共鳴,創造了兒童小說的一種新的敘述方式和小說藝術的新領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績溪縣瀛州鄉油坑口人。長期天氣預報專家,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南京氣象學院教授及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并被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1958年畢業于蘇聯列寧格勒水文氣象學院研究生部,獲地學科學副博士學位。先后從事氣象教學、科研和組織領導工作,在大氣環流和中長期天氣預報、青藏高原對東亞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為紀念在章基嘉氣象學上的貢獻,南京氣象學院設立了章基嘉獎學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績溪縣人。教育家。早年就讀胡氏小學、安徽學府。后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學系畢業。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育學專任教員兼附屬小學主任,安徽省教育廳編譯處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學(宣城中學)校長,國立浙江大學教授兼學校總務長、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學校總務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香港中山圖書館董事長等職。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于安徽績溪,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系;196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2001年增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個屬的新系統,發現8個新屬、50多個新種;在英文專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納族的分類和進化)運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進化的新觀點,建立了該族的進化系統;對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細胞分類學和物種生物學研究有新發現;1990年出版的《植物細胞分類學》是世界上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為植物細胞分類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太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蘇州好玩的地方,帶你了解一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