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對外貿易形勢分析選題(請簡單談談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特別是我國的對外貿易形勢。)

时间:2024-06-02 11:28:48 编辑: 来源:

65) 國際貿易貨物品質標準演進效果分析--基于廣義比較優勢公式的解析

66) 基于生長曲線算法的中日國際物流規模增長對中日國際貿易推動作用規律研究

67) 國際貿易合同風險的分析與控制

68) 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創新探析

69) 國際貿易結構性特征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

70) 試論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

71) 論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

72) 后危機時代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與啟示

73) 國際貿易政策變化對反傾銷會計的影響

74) 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

75)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76)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77) 國際貿易網絡的拓撲演化與聚類結構分析

78) 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及發展對策研究

79) 國際貿易方式演進對城市化模式的影響--以義烏市為例

80) 對國際貿易中的藍色貿易壁壘問題的分析

81) 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趨勢及啟示

82) 國際貿易中商務英語要素分析及其應用價值思考

83) 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風險的預見及管理措施

84) 綜合改革試點下義烏國際貿易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85) 我國十大城市群對外貿易空間效應研究--基于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的視角

86) 國際貿易中收入分配與產品質量研究綜述

87) 文化認同與國際貿易

88) 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匯率風險研究

89) 中國國際貿易隱含碳文獻比較研究

90) 海南國際物流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

91) HS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

92) 益陽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研究

93) 電子商務對傳統國際貿易影響研究

94) A銀行云南省分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研究

95) 基于復雜網絡和能值理論的化石能源國際貿易格局研究

96) 國際貿易體制區域化背景下知識產權國際立法新動向

97) 國際貿易與中國制造業行業內工資差距

98) 蘭石能源裝備國際工程公司國際貿易風險管理研究

99) 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分析

《國際經濟形勢分析》課怎么選題寫論文

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全球經濟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有七個特點。

(一)世界經濟迅速增長,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得以繼續維持較高增速,發展中國家經濟呈相互帶動、梯次發展的態勢。

2007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近4%的增速。美國經濟穩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額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標不及北歐,次貸危機使美經濟優勢不斷被侵蝕和分解,其負面影響還在擴大。主要西方國家面臨工業化以來最強烈的外部競爭。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舞臺。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歐亞大陸經濟總量占全球的62%,累積財富總量是美國的一倍,2006年“新歐洲”國家國內生產總值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時,占世界人口80%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進入較快增長期,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分工體系中地位得到加強,對世界經濟影響力進一步增大,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格局。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的2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30%。

(二)隨著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業呈“爆炸式增長”。

巨額國際資本的無序流動和投機,不僅給發展中國家經濟造成很大損害,發達國家也難獨善其身。據美國麥肯錫公司的最新報告,全球金融業的核心資產總額已達140萬億美元。資本市場進一步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主體。銀行資產占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資產進一步向發達國家集中。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躍升至330%。“經濟金融化”趨勢一方面促進了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投機性和風險性。

(三)國際資本市場和勞動市場流動性增強,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全球市場。

國際資本市場更加成熟,資本流動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日益提高。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未來10年,發展中國家將有7億人口進入全球勞工市場。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和資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進一步顯現,不均衡的全球增長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經濟格局。從總體看,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進程使生產要素流動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最佳配置”。從國別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會成本分布嚴重失衡,窮國與富國的差距在擴大,輸家與贏家的兩極分化加劇。資本回報連創新高,勞動回報則越來越低,導致國家間不平等。發達國家主導當前的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和國際分工體系,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3/4,經濟總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脫貧。在北方陣營,美歐日是國際經濟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國奉行經濟單邊主義,企圖壟斷國際經濟決策,三方經濟利益摩擦時有發生。南方陣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對經濟發展問題的基本訴求和利益關注點發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現象明顯,南南合作呈現高度復雜性。

(四)新興市場經濟體日益具體,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興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體系日趨成熟,東亞、拉美、獨聯體國家經濟全面提速,非洲、中東地區國家經濟開始起飛,這些國家的國內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對外資的依賴明顯下降,對自身能源、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意識強化,一些出口導向型發展中國家逐步實現貿易結構多元化。“金磚四國”、“新鉆11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繼續引領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成為未來最為強勁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影響全球化的發展。按匯率計算,今年,印度、俄羅斯、巴西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晉升世界經濟12強。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出口、引資、外匯儲備和股市總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躍升四個位次。亞洲國家對美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已從1993年的25.5%減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中國家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持續增大。發展中國家相互投資迅速增長,主要表現在亞洲內部以及亞洲對非洲的投資。目前,世界外匯儲備總額高達5.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發展中國家手中。近來,發展中國家開始將部分外匯儲備以“主權財富基金”的形式對外投資,金額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投資的主要方向是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和跨國并購,有關動向將對國際資本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五)南北國家有關發展模式的交融與交叉增多,經濟領域多邊協調漸成趨勢,新興大國加速崛起,經濟力量加速“多極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互利用,南北關系呈繁蕪交織的狀態。俄羅斯迅速復興和印度加快振興,打破了冷戰后中國一枝獨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興大國崛起的第一梯隊。一批發展中國家邁入或走近經濟次大國行列,對維護世界經濟體系的穩定及貿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斷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雙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經濟、金融等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日增。“G8(八國集團)+5”成為促進南北對話的重要高端平臺。G20(20國集團)涵蓋當前世界上最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的“南北”代表性,近年來在協調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金融穩定發展等的立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加拿大倡議在G20框架內成立“全球首腦論壇”,進一步反映出國際社會加強多邊對話協調的趨勢。

(六)各種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安排發展迅速,國際貿易、跨國投資重趨活躍,自貿區談判方興未艾,通過自貿協定等形式,新興力量與傳統大國結成經濟聯盟成為時尚。

區域經濟合作既是各國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產物,也是有關國家以區域發展為依托,為減緩經濟全球化無序沖擊而采取的合理選擇。區域經濟合作、區域集團化趨勢與經濟全球化發展并行不悖。這種總體上良性的經貿互動推動了政治上的良性發展,大國重啟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東亞、拉美、非洲等地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的區域合作蓬勃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區域合作勢頭加強,成為聯系不同地區之間合作網絡的重要紐帶。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國合作框架,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拉美,拉美與中東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各國均試圖通過強強聯合、強弱互補的模式加快區域集團建設,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謀求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美國全面推動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歐盟借東擴之機加快區內金融、服務一體化進程,拉美兩大經濟組織南方共同市場和安第斯共同體宣布加快自由貿易談判,東亞10+3和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亞洲兩個支柱性機制深入發展。未來國際經濟關系將逐漸由國家之間的較量和競爭轉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角逐,圍繞全球經貿政策、金融體制的斗爭與協調將主要在經濟集團之間展開。

(七)國際能源、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國際能源格局調整步伐加快,對能源等戰略資源的爭奪成為影響國際經濟關系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一些資源大國特別是油氣資源富集的國家把握了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的良機,不僅從中獲取巨額收益,同時提升了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近年來,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內瑞拉和阿聯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個位次。一些石油生產國加強了對國內石油資源的控制,減少了發達國家對其石油資源的掌控。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將能源作為國際斗爭的主要籌碼,公開向美“叫板”。美國目前控制著中亞、中東、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資源。全球能源戰略格局明顯向美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場格局方面,俄羅斯影響舉足輕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戰略影響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穩定傳統石油來源,并積極拓展新渠道。歐盟等國積極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并尋求能源合作。隨著世界經濟的強勁復蘇和繁榮,各方對能源的依賴將與日俱增。圍繞油氣資源、運輸管道和市場價格等,美、歐、日等大國還將展開激烈的國際能源爭奪戰。同時,隨著新興發展中大國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及對能源安全的追求,相關能源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打破了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能源產業中的壟斷地位

國貿畢業論文選題

1. 國貿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1. 后配額時代的中國紡織品出口

2. 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之我見

3. 我國外貿企業應對反傾銷的戰略思考

4. 貿易大國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