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對外貿易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时间:2024-05-29 07:17:34 编辑: 来源:

料產品,例如石油和石油制品、化工原料、農藥和化肥、鋼鐵及有色金屬等行業的太平盛世也一去不復返了。目前國有企業不景氣,鄉鎮企業增幅回落,在一定程度上與國外產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以及三資企業的競爭有關。近年來,國內出現農產品價格低落、農民賣糧難、增產不增收等現象,也與國際市場農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有一定關系。目前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正在展開,國內相關產業已經開始感到了國外同行的挑戰。

2、對外開放對我國經濟管理職能提出了挑戰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經濟的互相依賴空前加強,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失衡都會反映為外部失衡,進而很快影響到與其有緊密聯絡的國家,最后極有可能世界各國陷入失衡和危機的境地。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有個最好的例證。這就要求我國務必提高經濟管理智慧,防范經濟波動和金融風險的發生。健全的巨集觀經濟政策和財政貨幣政策、較為靈活的匯率安排是減輕失衡和外部沖擊的有效手段。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管理職能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國際經濟組織的挑戰,一是跨國公司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面對諸多的貿易、投資等問題,哪個國家也無力單獨解決,不得不求助于國際組織。這就使國際經濟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時也意味著原來主權國家部分經濟管理權利的消失或轉變。

在這種情況下,堅持權利和義務的平衡顯得至關重要。否則,國家的經濟主權就會受到威脅。跨國公司對我國政策和措施有一種本能的抵抗和規避,它們經常鉆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搞投機活動。因此,經濟全球化使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受到國際因素的限制和制約,使其作用的發揮要困難得多。我國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對國家經濟管理職能轉變的要求,及時加以調整。否則,就會殃及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

3、對外開放使我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差距也出現不斷擴大的趨向。盡管對中國的基尼系數到底有多高,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學術界和有關部門還有不同的爭論,但對貧富分化已經比較嚴重的判斷,社會各界都給予了一致認同。

改革開放3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基尼系數留下了一條明顯升高的軌跡,從收入差距最小的國家變為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一過程發生的背景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對收入分配制度進行了改革,允許一部分人首先富起來,并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均可參與分配的分配制度。中國在這20余年間經濟高速發展,國力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改善的事實證明,分配制度的改革對激發人們的勞動和創造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活躍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伴隨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差距拉大,貧富分化愈加懸殊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在凸現。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貧困群體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大量低收入者不僅相對收入地位下降,部分人甚至出現了絕對收入下降的情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安全感因此而下降,分配制度和社會分層結構的合理性受到懷疑,部分社會成員對主流社會制度和社會政策的疏離和不滿情緒加重。所有這些都損害了社會的公平與信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外資涌入我國,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

從總體來看,外資的大量涌入對我國經濟既有積極作用,也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

1.積極影響

1.1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加。

1.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1.3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1.4提升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

1.5增加就業總量。

1.6推動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消極影響

2.1形成對某些行業和市場的壟斷,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

2.2削弱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3通過不正當經營或轉移定價,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4加劇資源短缺,惡化生態環境。

2.5加劇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2.6產業同構現象比較嚴重。

外資進入國內的不同行業產生的影響不同,如果大量進入資本市場會導致國內資金市場混亂,對貨幣財政政策的實施產生干擾,如果進入實體公共物品產業則會干擾社會民生建設。如果進入實體商業則有利于市場經濟發展

國際貿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消費、投資與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因此國際貿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匯率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對出口企業的影響比較大,因為匯率降低,企業賣出東西能賺的錢換成人民幣就少了。匯率不穩定還很容易被國外的人炒賣,繼而影響一國經濟的穩定。

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二章

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作用A、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B、進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

二、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1)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中是處於輔助地位(2)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戰略地位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對外貿處於重要戰略地位2、

市場經濟發展決定對外貿易處於重要戰略地位

三、發展中國家貿易理論的兩難選擇

四、對外貿易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外延演變和重要性1、

貿易開放度標志一國對外開放的程度:2、

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的協調發展是擴大對外貿易的基礎:3、

貿易外交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特徵:4、

貿易政策趨向於與其他經濟政策甚至外交政策有更大程度的融合:5、

傳統的貿易政策逐漸被戰略性貿易政策所取代

五、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與外貿的發展(1)、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

1、建立經濟特區:

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3、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4、逐步向內地開放:(2)、1992年以後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局面:1、開放陸地邊境市、鎮:

2、開放沿江和內陸省會城市:

六、“大經貿”戰略

1、實施“大經貿”的戰略含義2、實施“大經貿”戰略的目標3、實施“大經貿”戰略的主要政策措施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入世"可使我國積極參與制訂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變被動為主動;也可加大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發言權,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對于中國而言,國際貿易游戲的規則都是外生的,不是中國內部制定產生的,這就很被動。而且,別人決定了,我們必須服從。以往我們同美國談最惠國待遇時,他們就是用WTO的規則來壓我們。我們不參加WTO貿易規則的制訂,卻又要被迫接受別人制訂的結果,這就使中國的對外貿易很被動。比如,別人說,某產品的包裝規定變了,我們原來出口的產品的包裝就要跟著變;一個衛生檢疫的規則變了,我們出口的產品會被退回。因此,我們常稱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不確定的。我國貿易數額那么大,但又不確定,這就直接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規則的制定者注定是規則的受益者。如果中國沒有參與新的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談判,參與新規則的制訂,那么新規則反映中國的利益就會很少,將對中國今后的競爭更加不利。因此,這也是中國爭取盡快加入世貿組織的很重要的原因。中國將會在世貿組織中擁有新協議的重要表決權。而表決權的意義在于:雖然我們看到世貿組織的大多數協議似乎是反映發達國家的利益的,但是在135個成員構成中,除29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外,其余全是發展中國家(地區)和不發達國家(地區)。世貿組織中重要協議需要四分之三通過;而且,世貿組織無論成員方大小,每一成員都只有一票,這個決策機制對中 國十分有利。而中國至少可以聯合到35個發展中成員和不發達成員,占世貿組織的四分之一多,從而有很多機會可以維護自己在世貿組織中的利益。這也是美國國會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持謹慎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特別說明的是,世貿組織是唯-一個美國沒有否決權的國際性組織。中國如果不抓住機遇趕快加入,依然猶豫不決,那么我們將會面臨重大挑戰。這是因為,任何一國要想成為經濟大國,無論它多么謹慎行事,肯定不可避免要和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摩擦。那么,在什么架構下解決摩擦就顯得特別重要。是按照雙邊的游戲規則解決,還是按世貿組織多邊的限制規則解決,這時何去何從就顯得相當重要。

在加入程序上,世貿組織與關貿總協定有一點很重要的區別,即申請加入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組成一個工作組,工作組向世貿組織所有成員開放。工作組一旦確定以后,申請加入國要與工作組成員完全達成協商一致,才能起草加入議定書,否則不能寫議定書,更不要說去投票表決了。很有意思的是,世貿組織沒有開除一個國家的機制,也就是說,即使違規了,它只能施以懲罰,而不能開除成員資格。

中國加人WTO,也是更深一層地介人到世界游戲規則中,所以對這個游戲規則,我們具體做法可用四句話加以概括:一、承認;二、遵守;三、利用;四、參與修改與完善。也只有參與進去,你才有資格參與修改和完善。

近年來聯合國的經濟職能越來越下降,而世貿組織的經濟職能則在不斷上升。中國如果不能成為世貿組織中的一員,21世紀將面臨極為不利的競爭局面。

希望采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