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當一個國家有貿易赤字時,它有資本凈流入(2018年自學考試《發展經濟學》模擬試題【四篇】)

时间:2024-05-18 09:04:24 编辑: 来源:

區別。

15.一個國家的道路、港口、橋梁和法律制度構成了它的 。

16. 是一種政府借以鼓勵出口、刺激經濟增長的戰略。

17. 是一種強調以國內產品替代進口品以發展自給自足經濟的戰略。

18.具有龐大數量之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口的經濟現象被稱為 。

19. 是指用來獲得政府優惠的活動,例如進口許可證或獲得外匯。

20. 是最為重要的國際機構,它向欠發達國家提供借貸資金以幫助其經濟發展。

三、判斷題

1.生產率衡量每一單位資本貨物的產出。

2.美國的生產率增長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緩慢的。

3.美國的生產率是發達國家中的。

4.收益遞減規律認為技術進步必定帶來未來更慢的增長。

5.資本深化是指每單位資本下工人數目的增加。

6.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資本收入的稅收上升了。

7.20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處于黃金儲蓄階段的人口群體數量下降。

8.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包括它的道路、橋梁、下水道系統和機場。

9.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在近年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增長。

10.人力資本是指工人們在工作中使用的機器和設備。

11.美國教育制度的一大強項是它的初級學院和州立大學。

12.以把工人轉換到生產率較高的出口部門的方式,可增加國際貿易,從而提高一國的生產率。

13.通過較高的生產率和經濟增長,每個人都可以從每一次技術進步中獲益。

14.全要素生產率分析是用于勞動力和資本的增加所達到的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所達到的增長之間的區別。

15.市場激勵可確保諸如熱帶雨林和全球性的環境得到保護。

17.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工業化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已經被縮小了。

18.在欠發達國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個成功的故事就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臺灣地區。

19.預期壽命的增加和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已經造成許多欠發達國家人口的迅速增長。

20.在貧窮的國家中,農業起著更為突出的作用,經常占GNP的80%。

21.欠發達國家比美國的人均資本要少得多,因為他們的儲蓄率很低。

22.欠發達國家中資本市場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資本供給找到能夠發揮其生產率效應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農業土地讓渡給那些在土地勞動的人們。

24.不平等能夠以引向政治不穩定和外國投資之不利環境的形式來阻礙發展。

25.佃農耕種制向佃戶們提供了努力勞動和保持土地之生產力的良好激勵。

26.中央計劃使得發展中國家在一個單一而相互關聯的發展戰略中協調所有相關活動。

27.一個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導向戰略的困難是保護國內低效率的生產者免受外國企業的競爭。

29.進口替代的一個難題是一旦貿易壁壘被強制實施,就難以消除它們。

30.成功的東亞經濟已經取得了很高的增長率,但是這已經導致了極端不平等的代價。

【第三篇】

三.簡答:

1.工業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1)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謀求經濟上的自立與發展; (2)它有助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擺脫“貿易條件” 惡化的環境;(3) 它有助于發展中國家擺脫資本不足對經濟發展形成的制約;(4)它有助于改變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提供各種新興的消費品,有助于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

2.工業化發動的條件:(1)經濟條件:包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科技進步、資源狀況、市場規模 (2)非經濟條件:包括企業家精神、社會條件、文化條件、政治體制

4.工業化的實質:是經濟結構的轉化,是農業份額的下降和非農業份額的上升。這里的份額既有產值份額也有就業份額。這種轉化的結果是一個國家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即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時期時,產業的結構我的主體是工業部門。于此相對應,在經濟發展的工業化前期,農業部門是產業結構的主體,而經濟發展的工業化后期,服務部門是產業結構的主體。

5.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市場的特點:a.工資低b.勞動力增長迅速c.農業和其它初級產業的就業人口比重大d.勞動力市場的二元結構和多層次e.大量的勞動力利用不足(失業)

6.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和聯系:經濟增長是一個數量概念,經濟發展既是一個數量

7.發展中國家的定義及其特征:發展中國家一般是指經濟落后,社會文明程度低,正處于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國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產效率3、高人口增長率,高贍養負擔4、嚴重的勞動力不得其用5、對農產品、初級產品高度依賴

8.經濟發展的內涵:經濟發展是指隨著經濟的增長而發生的社會經濟多方面的變化。包括(1)投入結構的變化,即生產中投入要素比例的變化。(2)產出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的變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狀況的變化 (4)衛生健康狀況的變化 (5)文化教育狀況的變化(6)自然環境和生態的變化

四.論述題:

《一》復述三大經濟增長模型的內容及評價:

(1) 哈羅德---多馬模式

哈羅德—多馬模式是一個說明經濟增長所需條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為:G=s/k 即增長率=儲蓄率/資本-產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個簡單的道理:GNP的增長率是由國民儲蓄率和國民資本-產出比例共同決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儲蓄率越高,GNP的增長率就越大。資本-產出比例越高則GNP的增長率就越低。儲蓄越多,投資就越多,增長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資本的不斷形成是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的原因。

理論根據:不斷的投資和資本形成增加,是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的源泉。

前提條件:1、儲蓄全部自動轉化為投資,投資根據固定比例的資本-產出率轉化為增加的產出(GDP)2、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儲蓄起來用于投資,實現持續不斷的增長過程。

假設條件包括四點:1、只生產一種產品2、生產要素只有資本、勞動 資本-產出比例不變 3、GNP只在資本家、勞動者之間分配4、分配到資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費支出,剩余的用于儲蓄。

意義:1、它強調了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的決定作用,適用于分析發展中經濟資本稀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2、該模型的出現標志著當代經濟發展理論的產生。但是同時也存在缺陷包括:1、資本-產出比不變的假設不合理,因為它否定了生產要素的可替代性。2、過分依賴國家干預,忽視了市場調節作用。3、沒有充分考慮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4、增長道路是一個”狹窄的刀鋒”:經濟增長取決于儲蓄。

(2) 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式

模型:Y=f(k,L) 表示產出是資本和勞動投入的函數

由此說明了1、產出水平決定于資本和勞動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而改變:當K >L時,L價格上漲,增加K的使用,資本-產出比增大, 選擇資本密集型技術發展經濟;當K < L時,K價格上漲,增加L的使用,資本-產出比下降,選擇勞動密集型技術發展經濟。

意義:1、k、L具有替代性,通過資本與勞動比變化影響資本—產出比,增加了經濟增長的可調節性,克服了增長“分鋒”問題 2、強調市場機制對經濟增長的調節作用,當儲蓄率既定,改變利潤率(資本價格)和工資率(勞動的收入)、改變k、L投入量、調整二者比例、調整資本—產出比 3、首次強調技術進步的經濟增長作用突破了“資本積累論”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資的“油泥---陶土模式”問題 2、現實中的技術進步不是獨立因素:沒有投資增加就不會有技術進步。

【第四篇】

四、選擇題(Ⅰ)

1.生產率是:

A、來自邊際工人的額外產出; B、產出除以工作小時;C、每小時勞動的產出;D、生產下一單位產出所需要的工人數量;E、產出除以總投入的數量。

2.美國生產率的增長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長;B、在整個20世紀幾乎一直不變;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顯放慢;D、在整個20世紀一直穩步增長;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個商業周期中,生產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長;

B、當經濟進入衰退期時下降,但在經濟開始復蘇時上升得比產出快;

C、當經濟進入衰退期時上升,但在經濟復蘇時下降;

D、在經濟衰退時期增長更快,因為產出比就業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長,取決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4.增長的原因包括:

A、資本貨物的積聚; B、勞動力素質的提高;C、對資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術進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資本深化是指:

A、每單位資本所增加的工人數目;B、每一工人工作資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資本的減少;D、資本從生產率較低的部門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的重新配置;E、政府對于基礎設施的投資。

A、以與資本增長相同的速率; B、以比資本增長更慢的速率;

C、以比資本增長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時才;

E、只有在新的資本設備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術時才。

7.為退休而積聚的儲蓄叫做:

A、生命周期儲蓄; B、目標儲蓄; C、預防性儲蓄;D、遺贈儲蓄; E、永久性收入儲蓄。

8.為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而積聚的儲蓄叫做:

A、生命周期儲蓄; B、目標儲蓄; C、預防性儲蓄;D、遺贈儲蓄; E、永久性收入儲蓄。

9.根據生命周期理論,20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數量減少了;B、處于黃金儲蓄階段(45-65歲)的人口數量增加了;C、處于黃金儲蓄階段(45-65歲)的人口數量減少了;D、人口整體增加了;E、處于黃金儲蓄階段(21-44歲)的人口數量減少了。

10.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稅收變革,

A、以增加稅后真實收益對儲蓄比率的方式鼓勵儲蓄;

B、以減少稅后真實收益對儲蓄比率的方式鼓勵儲蓄;

C、以增加稅后真實收益對儲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儲蓄;

D、以減少稅后真實收益對儲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儲蓄;

E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