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廣西海外建設集團安哥拉公司(有誰知道江蘇中興建設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簡介)

时间:2024-06-09 08:59:17 编辑: 来源:

湘潭市轄區雨湖區岳塘區韶山市,衡陽市,衡陽縣衡南縣,南岳區

湘鄉市湘潭縣管轄?衡陽市,衡陽市珠暉雁峰區石鼓區蒸湘區,常寧市衡山,祁東縣,耒陽市,縣衡東縣

邵陽市:市區雙青華膝臟北塔區邵東縣新邵縣隆回縣,邵陽縣新寧縣苗族自治縣武岡市洞口縣綏寧縣/君山區,岳陽市轄區岳陽樓區云溪平江縣,華容縣湘陰縣,汨羅市臨湘市岳陽縣

安鄉縣,漢壽縣,常德市,澧縣,臨澧縣,桃園縣津市市,石門縣縣被劃分成區,市武陵

張家界市慈利區,永定縣,

資陽區赫山區益陽市,湖南省沅江市,桃江縣桑植縣縣南安華BR />蘇仙一丈,郴州市轄區北洞庭湖縣桂陽縣,永興縣嘉禾縣臨武縣汝縣桂東縣安仁資興市

永州祁陽縣市區芝山,冷水灘區,雙牌縣道縣江永縣寧遠縣嵐山大田縣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到縣沅陵縣,辰溪縣溆浦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洪江市<;/婁底市地區

吉首市,婁星區雙峰縣冷水江市,漣源市,新化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

BR />

區廣東省,廣州市東山區,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海珠區廣州市芳村區,白云區,番禺區,黃埔增城,花都區,

曲江區,吳江鎮江新區始興縣翁源縣仁化縣,區,韶關市,樂昌市,乳源縣新豐,南雄市的

深圳: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珠海市香洲區珠海市斗門區,珠海市金灣

汕頭:北京市朝陽區,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潮南區,澄海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

/>南澳縣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順德區,三水,

江門市新會,臺山市高明區,鶴山市,開平市,恩平市轄區

湛江市雷州市吳川市,遂溪縣,霞山區,赤坎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隊伍基本情況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以下簡稱有色地調中心或中心)系2001年由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及其未屬地化的直屬單位改組而成,是中編辦批準成立的正局級事業單位,隸屬國務院國資委,其人事和黨的關系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代管。

有色地調中心是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隊伍“屬地化”改革后,保留的唯一一家有色系統的中央地勘單位,擁有一支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測量、地質災害與環境、測試和工程施工等專業齊全、人員精干的新型地質勘查隊伍。

(一)所屬單位基本情況

經中編辦批準,有色地調中心下轄5個二級事業單位:北京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南方地質調查所、北京勘查技術中心、北京測繪院。內設2個二級單位:西南地質調查所、有色地質資料館。2005年10月,有色地調中心與成立于1955年的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實行了整合,組成了新的有色地調中心,對外仍保留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的牌子,從體制上形成了科研—勘查一體化的隊伍。

整合后的有色地調中心本部設有: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地質處、科技處、企業處、財務處、綜合管理處等7個處室。

本調查報告的有關數據,主要是整合后有色地調中心的情況。

(二)從業人員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有色地調中心所屬職工人數481人,包括在職人員447人,離退休人員144人。在職人員中,正高級技術人員30余人,博士(雙碩士)博士后26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

“十五”期間,承擔并完成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資源補償費項目、財政部中央地質專項等95項;承擔并完成國家973項目、863項目、科技攻關項目課題等10余項,取得了勘查與科研雙豐收。共發現礦產地18處,提交333+3341資源量:銅113.92萬噸,鉛131.89萬噸,鋅392.91萬噸,銀158噸,金20多噸;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 項,二等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三)本系統具有地質勘查資質單位情況

有色地調中心的地質勘查資質有甲級3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勘查;乙級1個: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丙級4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的地質勘查資質有甲級3個:固體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乙級2個: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丙級1個: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

資質的專業分布: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

二、經濟發展狀況

(一)綜合收入情況

2006年是整合后新有色地調中心的開局之年。有色地調中心(含下屬事業單位和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實現到賬綜合收入1.45億元,比2005年有色地調中心(含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綜合收入翻一番多;據不完全統計,所屬企業實現收入1.87億元,比2005年增長52%;地調中心及所屬企業總經營規模達到3.27億元,比2005年同比增加82%;礦權數量增加,節余和利潤增加,員工收入增加。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有色地調中心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50余項,取得國家和地方財政資金9190.91萬元。其中,國家項目資金渠道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費項目、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項目、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礦產資源保護項目、危機礦山項目和科技部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有關科研項目等;地方財政項目主要是內蒙古、青海、新疆、四川等地的招投標項目。

中心所承擔的瑤崗仙鎢礦、東川銅礦、賽什塘銅礦等危機礦山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找礦成果,驗證工程均見到較好的工業礦體。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中心所屬9個控參股公司,包括中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東南亞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資環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北京中色地科礦產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鑫匯地質礦業有限公司和中色測繪有限公司等。

國內商業性地質工作主要在新疆、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北、河南、湖南、廣西、云南、四川、江蘇、廣東等省(區),工作內容包括商業性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和工程施工等。

有色地調中心國外地質工作,主要在津巴布韋、巴比亞新幾內亞、贊比亞、埃塞俄比亞、菲律賓、剛果(金)、烏干達、巴基斯坦、安哥拉、老撾、智利等10余個國家,開展礦產風險勘查、綜合技術服務和工程施工業務。目前,在老撾、智利、贊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注冊有項目公司。

2006年有色地調中心及所屬公司共完成鉆探12萬余米,其中完成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鉆探10萬余米。

2006年有色地調中心及所屬公司在國內外承攬各項商業性礦產勘查勞務收入16704萬元,其中境外承攬各項商業性礦產勘查收入6000余萬元。

(四)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進入礦業開發領域是有色地調中心“十一五”的重要戰略目標。2006年已在廣東、內蒙古、新疆等地注冊成立了項目公司,開發籌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預計在未來2年內將有2~3個控參股礦山投產。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有色地調中心從事工程勘察施工的單位,主要是北京中礦建設有限公司,2006年工程勘察收入達到1238萬元。

(六)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有色地調中心從事的其他多種經營產業主要有地質災害與環境調查治理、三產服務業和礦產品貿易等。2006年三產服務業收入600余萬元,完成礦產品貿易額1.01億元(貿易額未統計在綜合收入中),地質災害與環境調查治理屬起步之年,完成收入700余萬元。

三、改革發展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順應潮流,主動變革,積極推進企業化改革

按照小事業、大企業的思路,積極推進事企分開改革,打造事、企兩個平臺。事業平臺主要實現員工身份保障、單位和諧穩定、科技創新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功能,運作的基本導向是穩定、透明、公正;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發展,運作的基本導向是靈活、快速、高效,以提升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持續的盈利能力。

積極推進產權多元化、福利貨幣化、后勤市場化改革。中心所屬公司大多是產權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在國有控股或相對控股的前提下,鼓勵公司管理層及員工入股,注重從股權、“期股”、薪酬等方面激發員工創新創業的內動力,努力實現中心和員工共成長。

(二)發揮科研—勘查一體化的體制優勢,以創新帶動找礦突破

巨大的資源需求與有限的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為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有價值的礦權是地勘單位的核心資產,礦產勘查能力是地勘單位的核心競爭力。整合后的有色地調中心,自身是一個科研—勘查一體化的單位。回顧近年來的找礦進展,主要得益于正確的勘查選區和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特別是我們研制的森林沼澤景觀區的化探掃面技術、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技術、大深度輕便化的物探技術(如TEM-3S,三分量磁測井技術等)在找礦靶區優選和找礦突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中心在沒有前期礦權積累的基礎上(中心和地研院均是從2002年,才開始登記自己的礦權),迅速獲得了一批較有價值的礦權。

(三)建立網絡化的合作體系,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競爭力

近年來,按照“小內核、大網絡”的思路,有色地調中心建立了較廣泛的合作網絡。我們既與中國鋁業公司、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西部礦業、紫金礦業等大型礦業公司合作,也與進入礦業的民營企業合作,同時還與有專業特色的地勘單位、院校和研究單位等開展戰略協作,以建立業務發展的支撐體系。不搞小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把握核心部分,搞好社會化協作,借助社會資源加速自身的發展。在合作中獲得資金、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差距,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在合作中轉變觀念,借助外力推進企業化改革。

(四)積極開拓海外地礦市場,擴大發展空間

有色地調中心境外地質工作,主要由所屬公司開拓,中心在項目聯系、技術把關、人員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海外地礦業務漸成中心新的亮點和經濟增長點。

2006年實現到賬收入6000多萬元(人民幣),獲得海外礦權18處。今年初已簽訂海外地礦業務合同額超億元,海外礦權勘查也傳來喜訊。目前中心的海外地礦業務已與國內地礦業務平分秋色。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一)發展戰略和目標

1.目標與戰略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精神,緊緊抓住礦業市場升溫的戰略機遇,將跨越式發展的雄心與求真務實的作風有機結合,以建設“國際化的勘查型礦業公司”為目標,以礦業開發和海外地礦業務為切入點,實施“強地興礦”為戰略,積極推進企業化改革和轉型,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勘單位崛起之路。

在傳統礦業公司中,勘查處于從屬地位。而在地勘單位的發展中,勘查是我們的主要業務和核心競爭力,勘查與開發是兩個相互支撐的細分市場板塊。“國際化的勘查型礦業公司”體現了我們的特色和“三化”要求(國際化、企業化、勘查-開發一體化)。

2.發展模式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