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開封市未來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河南保險業發展歷史)

时间:2024-06-01 09:21:19 编辑: 来源:

/p>

氣候特征

[編輯本段]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C 。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于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

地理位置鄭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東經112° 42' -- 114° 14' ,北緯34° 16' - 34° 58'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C 。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于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3年的統計資料,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92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 69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322萬。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已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全國綜合投資環境前10名和衛生城市行列。

2006年,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1.5億元,增長15.7%;地方財政收入202.4億元,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 2291.6億元,增長3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增211.9億元,達到1031.9億元,增長25.8%;利用域外資金248.34億元,增長 9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2.2億元,增長16.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22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59元,增長16.4%。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100億元,增長23%,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

2006年,縣域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不斷完善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萬元資金表彰獎勵30個先進鄉(鎮),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以發展特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區為重點,積極培育特色經濟和塊狀經濟,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力和競爭力的縣域特色工業園區。初步核算,全市縣域實現生產總值1113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5.6%,6縣(市)生產總值均超過百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9.1億元,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24.3%,鞏義市達到12.64億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3.7億元,占全市投資總額的54.6%;城鎮化率達到37%。有5個縣(市)經濟實力位列全省十強。鞏義市在全國百強縣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鄭市首次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鄭州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中原區中原西路233號。

鄭州市 面積7507平方千米,人口661萬(2003年)。

中原區 面積 195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450007。

二七區 面積 159平方千米,人口50萬人。郵政編碼450000。

管城回族區 面積 204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450000。

金水區 面積 242平方千米,人口78萬人。郵政編碼450003。

上街區 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政編碼450041。區人民政府駐中心路132號。

惠濟區 面積 206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政編碼450053。區人民政府駐開元路8號。

新鄭市 面積 873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郵政編碼451100。

登封市 面積1220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郵政編碼452470。市人民政府駐嵩陽街道。

新密市 面積1001平方千米,人口82萬人。郵政編碼452370。市人民政府駐青屏路86號。

鞏義市 面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79萬人。郵政編碼451200。市人民政府新城區紫荊路。

滎陽市 面積 955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郵政編碼450100。

中牟縣 面積1393平方千米,人口69萬人。郵政編碼4514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其中2004年上街區、滎陽市行政區域發生調整,數據待更新。

*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鄭州曾為夏、商都城之一,為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于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于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后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后,歷代先后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后,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本世紀初,由于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征。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測景臺和元代觀星臺、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韓非子、杜甫、白居易、高拱、李誡等出生在鄭州。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鄭州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34種,主要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巖、油石、硫鐵礦和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儲量達50億噸,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08億噸,約占全省總儲量的50%;鋁土儲量1億余噸,占全省總儲量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鄭州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經濟林果等糧食作物和蘋果、梨、紅棗、柿餅、葡萄、西瓜、大蒜、金銀花和黃河鯉魚等農副土特產品。中牟、新鄭、滎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基地縣。

工業建設

[編輯本段]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鄭州市工業經濟運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1992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

鄭州市在紡織、機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輔材料產業上具有明顯優勢。有色金屬、食品、煤炭、卷煙等為主導產業。鄭州是全國紡織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冶金建材工業基地,氧化鋁產量占全國一半左右;機械工業擁有亞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業?白鴿集團。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亞洲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的客車生產企業,2002年被世界客車聯盟授予最佳客車車制造商稱號。

2005年,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759.7億元,增長2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9.7億元,增長24.2%。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306戶,比2004年增加110戶。“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工業投入創歷史新高,項目投資完成 300.9億元,增長43.3%,中鋁河南分公司70萬噸氧化鋁等78個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鋁工業、裝備制造、汽車、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氧化鋁產量突破170萬噸,位居亞洲首位;宇通公司豪華客車、城市公交客車產銷量居全國第一,鄭州日產的高檔皮卡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速凍食品產量達到32.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宇通”、“三全”、“思念”成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農業生產

[編輯本段]

鄭州地處中原,為河南省會所在地。北臨黃河,南接許昌,東西與七朝古都開封市和九朝古都洛陽市相臨,具有“中、通、豐、古、商”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完成了農產品原始積累的基礎上,圍繞城郊型農業的特點,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商品農業,初步構筑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在短短的二十年內,使農業生產由傳統的自給半自給農業跨過溫飽型農業,開始向商品化農業的轉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2005年,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狠抓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7%。現代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牧業增加值28.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39.5%。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年銷售收入總額突破110億元。新建奶牛養殖小區20個,新增種植業無公害生產基地15萬畝,建成12個全省領先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全年安排財政支農資金5.7億元,增長22.1%。全面落實免征農業稅政策和農村稅費改革有關配套措施,免征農業稅9238萬元,兌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5357萬元。農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963公里,解決了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三個一萬”工程全面完成,建設沼氣池2.4萬個,西部缺水山區新建集雨節灌水窖1萬個,鞏固和解決1.2萬貧困人口脫貧。森林生態城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全市新增造林面積25.6萬畝。

交通運輸

[編輯本段]

鄭州是我國公、鐵、航、信兼具的綜合性交通通信樞紐。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擁有3個鐵路特等站,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