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微博主要帶貨模式有()(如何做微博營銷)

时间:2024-05-20 00:36:20 编辑: 来源:

心。世界上沒有最好的企業營銷方式,只有最適合企業自身的。企業的潛在目標客戶是否在微博上有一定的數量,他們在微博上活躍主要關注什么、需要什么,找到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聯系等,這些是需要企業提前去調研的。

(2)雷區二:未計劃就執行,品牌形象難統一

很多企業都是雇傭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負責微博,由于缺乏微博操作培訓,在微博溝通中容易產生口氣低齡化的通病。針對微博營銷沒有統籌規劃,找一個人負責微博,就讓他來做計劃,執行一段時間,可能換崗、離職又換下一個人來做,中間可能就停止更新很長一段時間。企業微博好像患有“精神分裂癥”,日常更新和回復的語調都不統一,客戶體驗度很差。

(3)雷區三:忽視內容本身,迷戀粉絲數增長

到目前為止有多少企業仍將粉絲數作為考核微博營銷唯一指標,從微博私信中賣僵尸粉的活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虛榮心這個可以理解,很多企業主自己都買了上萬粉絲,但如果無法發掘出粉絲的價值對于企業本身來說毫無意義。

微博營銷和其他網絡營銷方式一樣,仍舊是內容為王。企業針對微博必須有內容的規劃設計:發什么內容、目標人群分析、要達到的效果和推廣的目的必須有明確方向,這樣才能夠幫助微博維護人員執行,最明顯的體現形式是“#XX#”系列標簽的利用。

(4)雷區四:企業微博運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企業微博營銷絕對不是一個低門檻、低成本的營銷方式。看起來似乎就是搞個頭像、名字、背景等,每天發140個字/條的內容就可以了開展。但實際上是看似簡單,其實是最有難度的營銷方式,需要操作者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廣告、市場營銷、危機公關都有涉及,140個字的微博文案堪比一篇軟文,既要好玩有趣、又要讓用戶認為有利可圖,從而有興趣參與評論或者轉發。

可以看看目前做得較好的企業微博營銷,基本都是團隊運作,絕對不是開個微博每天發點內容就是微博營銷。

企業微博營銷是長期的,絕非一日之功、立竿見影。在前期沒有活躍粉絲的時候,你發的內容根本沒人回應,何談互動,何談價值。因此如何增加真實活躍粉絲、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微博信息、與用戶合理有效的互動、如何評估企業微博營銷效果等都是企業微博運營需要考慮的內容。

盡管微博本身的企業微博產品仍在摸索,在產品展示和互動還不具備差異化,如何針對微博用戶精準營銷的思路還不明朗。但企業開展微博營銷已成必然,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微博營銷的特點,謹防誤區和盲點。

網絡直播帶貨,利潤真的會比實體店鋪低很多嗎?

全民直播帶貨的時代,觀眾注意力變成稀缺資源,當數據流量變成衡量主播人氣的標準時,一項灰色生意也變得異常熱鬧。

01、為獲取高收入,主播數據造假屢見不鮮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主播帶貨的主要收入分為三種模式:純坑位費、純傭金、傭金+坑位費。

“傭金”是指主播根據直播間的銷售額抽取分成,銷量越高,分成越多。而坑位費是主播介紹、宣傳商品的固定費用,大家也可以理解為出場費。

但是這樣的收入模式并不可靠。因為支撐主播坑位費的高人氣數據是可以造假的。像粉絲數、觀看人數、點贊數、互動都可以低價批量購買。

尤其圈內的人都有了解,數據刷量這類灰產業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無論是買粉絲、微博還是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都無一幸免。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

尤其是當下火熱的直播平臺,刷單團隊自然不會錯失商機。據了解,直播間真人粉絲每人25元/時,而且能根據主播發言實現即時評論。

另外銷量也可以偽造。具體的方法,就是聘用刷單團隊先購買商品再退貨。所以你看到的那些“秒清”、“賣光”,數據也不一定真實。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個騰訊新聞報道的案例。

02、案例:商家找主播帶貨虧損超30萬

直播帶貨如今過于火熱,大家都在追趕這一風口,感覺做了就能夠賺錢。但小商家們其實對直播帶貨這種新生事物非常陌生,甚至一知半解。

據騰訊科技報道,從事首飾生意的張某在2020年春節后,看到不少同行嘗試直播帶貨。因為疫情影響,自家生意慘淡,也試著聯系了一位粉絲數量約為500萬的主播,希望能沖些銷量。

經協商,雙方約定主播帶貨3天,每天坑位費5萬元,達到保底銷量后抽取傭金30%。三場直播下來,張某的首飾銷量猛增,他便迅速增加備貨,安排人手打包,并支付了主播15萬元費用。

但飆升的退貨申請讓他慌了神。直播結束三天后,訂單陸續發出,退貨申請卻紛至沓來,他統計發現,累計退貨率達到90%。

據他與主播簽訂的帶貨協議,傭金根據實際成交訂單結算,結算時限為直播后7天,此期間內退貨、退款訂單視為無效訂單,主播無法獲得傭金。除部分結算期限為15天外,這也是行業內普遍適用的傭金結算規則。

面對這種情況,一位電商推廣行業的從業者在《鳳凰周刊》分析稱:“排除產品質量問題,有很大可能是主播為了賺取坑位費刷單了。”

首飾類產品的直播銷售退貨率偏高,約為40%。為達到保底銷量,主播找刷單團隊下單,以拿到坑位費,刷單團隊在結算坑位費后組織退款。

假設每天保底銷售額為10萬元,主播當天可獲得的收益為5萬元坑位費及3萬元傭金,其中50%銷售額為主播刷單,加上自然退貨率40%,退貨率可能就達到90%。

即使退貨后損失大部分傭金,但主播平均每日仍可獲得5萬元坑位費及3000元傭金,除去刷單費用,主播仍有不少利潤。

但是這樣下來,虧損的就是商家了。前后折騰,算上備貨、人工、運費、包裝等費用,張某非但沒沖上銷量,反而虧損了超過30萬元。

03、刷單是如何運作的?

刷單是如何操作的?

有刷單人員在視頻平臺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日常:

通過某直播間鏈接進入快手小店,每人分別下100個訂單,完成后向上級匯報。

“這是為了刷銷量,平時你看到銷量很高的產品,可能都是假的。”

刷單目的并非騙取傭金。

因為大部分主播帶貨時,傭金實行按照實際成交量結算的規則,大多使用線上交易系統設置傭金比例,商家可實時看到所有訂單的成交狀態。

只有訂單被“確認收貨”時,主播才能收到傭金。刷單后再立即退款的訂單將被定義為“無效訂單”,主播無法拿到傭金。

而如果在超過傭金結算期限后再退款,刷單人員需挨個激活訂單或找客服申請,步驟復雜,操作費用也會很高。

當然商家也不傻,刷單騙傭金的行為很容易被識破。現在很少有商家按照直播間成交量付傭金,除非是對直播了解甚少的店家。

刷單的主要目的,還是主播為帶貨“造勢”。

在開播前期,觀眾的消費欲望還未被調動起來,為了讓產品看起來“搶手”,達到目標銷量,一些主播會找專門刷單團隊把直播間“搞熱”。

當“放單員”和主播談好刷單價格后,會在買粉絲或QQ群中下派任務,利用專門軟件,每人可操作幾百個粉絲賬號,設置某些固定回復,如“想買”“喜歡這款產品”等,進入指定直播間后點贊、評論。

所以你看到動輒上百萬的觀看量、熱情回應的粉絲,也可能只是拿錢辦事的“群演”。

這些“假粉絲”賬號中,男性粉絲1.5元,女性粉絲3.5元,刷單員2個小時就有400元的收入。

據刷單人員表示:

抖音直播間人氣70元100個人在線2小時,快手直播間70元100個人在線4小時,如需真人互動,價格為每人每小時25元,可根據主播的話進行反應。 04、“純傭金”的中小主播專業素養低

相較傭金,坑位費不是很透明,所以數據很容易造假。商家只能根據主播以往的數據表現:比如粉絲量、觀看量、銷售量等來評估。

擁有較高粉絲量的主播在與品牌協商時掌握更強的議價權,報價會更強勢,商家找主播賣貨看中粉絲量和人氣,只能被動接受。

為了規避坑位費的數據造假風險,部分商家開始青睞“純傭金”的中小主播。

“純傭金”模式不收取坑位費,只按銷量抽成。對商家來說,即便銷量不佳,自己也不用承擔太多成本,比較劃算。

但部分中小主播的帶貨表現,令人失望。

一位進入MCN機構不久的主播透露:

很多同行會在直播帶貨時展示化妝品或食物的空盒子,以證明親身食用或體驗過,加強產品的說服力。

然而,大多數主播并未使用過,所展示的其實是品牌方寄過來的空包裝。

很少有小主播有耐心或時間好好試用產品,甚至口播文案也是由廠家提供。

主播對產品的實際了解非常有限,所以粉絲提問產品細節問題時,他們通常答不上來或敷衍著答,粉絲收到產品后覺得不符合描述,也拉高了退貨率。

05、直播帶貨更像賠本賺吆喝

行業頂流,羅永浩的坑位費達到60萬,李佳琦23~42萬(根據傭金浮動),而虛擬偶像洛天依淘寶直播坑位費更是高達90萬。

除了坑位費,主播們都默認一條行業標準:商家提供的帶貨價格需為全網或全年最低。

能不能拿到最低價格,是粉絲評估主播能力的標尺,也是主播吸引粉絲的重要指標。同樣一件衣服,別家主播賣100元,你只能拿到110元的價格,那粉絲為什么還要看你的直播呢?

這進一步壓縮了小商家的利潤空間。再加上主播會從銷售額中收取分成,一套產品的利潤已經被吃沒了。

有商家表示:在主播直播間,其每件外套定價156元,100萬的銷售額,成本約為80萬元,備貨成本遠高于網店,加上運費、包裝等,每件服裝的利潤為10元。

如果找其他主播帶貨時,該外套的價格就不能高于156元,相當于賠本賺吆喝了。

其實我們看,大多數品牌廠商找頂級流量主播帶貨,并不是為了投入產出比,而是尋求曝光。

據知情人士介紹,品牌主花1000萬去帶貨,可能會有2000萬的銷售額,加上坑位費和分成,它們大概就虧500萬。

相當于品牌商只花費500萬,就做到了2000萬銷售額和廣告效應。他算了一筆賬,品牌花1000萬去傳統硬廣打廣告和直播帶貨完全不一樣。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很多人看來,既然都是做廣告,直播刷單、刷在線觀看人數還是要硬著頭皮上。

這里也反映出品牌方流量變現的焦慮。

06、個人點評

其實直播帶貨的造假手段并不新鮮,就像電視購物加網店刷單的套路一樣,很多主播虛報價格“割韭菜”。

但這樣的生態長此以往,我相信就沒人愿意再找主播帶貨了。

眼下,直播賣貨還處在野蠻生長時期,依二月之見,對于刷單這一情況,不久帶貨的勢頭會趨于冷靜,回歸常態化。

現在直播平臺也意識到數據造假的嚴重性,后期的監管機制肯定會越來越成熟。

而針對直播刷單這一灰色生意,也有人看到了機會。很多網絡數據平臺開始打造監測刷單的系統,可以實時監測主播的粉絲數據和流量數據。

相信未來,不遵守規則的MCN和主播們并不能長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