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哪些,時間,戰略定位(自貿區是什么意思?中國自貿區有哪些)

时间:2024-05-29 09:54:30 编辑: 来源:

家與我國對抗,從而成為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中對我威脅最大的國家。政治上,加緊實施“西化”、“分化”,企圖將我國納入美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軍事上,對我全面遏制和防范。美國利用其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絕對經濟和軍事優勢,不斷對我周邊國家進行軍事滲透,逐步縮小對我的軍事包圍圈。在亞洲東面,美國依靠美日軍事同盟聯手遏制中國,美日同盟作為冷戰的產物,不僅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退出歷史舞臺,反而一再得到強化,特別是美日軍事同盟的新一輪強化,對中國及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將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在西亞,美國借反恐名義向西亞地區滲透,在東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國家加強軍事合作,美國還靠多年與臺灣形成默契,打“臺灣牌”制約中國的崛起;在北亞、美國加與蒙古的全面關系。 隨著美國戰略東移的實際展開,東亞和中亞地區都將成為美國軍事部署和戰略爭奪的重點,這在客觀上也勢必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壓力。目前,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其軍事部署的重點也在隨之調整,大量先進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東亞地區。在此情況下,中美之間在東北亞、東海和南海以及中亞地區的“戰略相撞”難以避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失當,不僅會造成中美雙方的磨擦甚至沖突,也會影響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

    2、朝鮮半島并不穩定:朝鮮半島局勢的動蕩將影響中國多年建設的“和平發展”的良好周邊環境。由朝鮮發射火箭和進行新的核試驗所誘發的緊張局勢,造成的連鎖反應超過以往。危機雙方在失去耐心的情況下,彼此互不示弱,尤其是在擁有核武器和導彈武器方面,都提出了相應訴求,“棄核”和實現半島無核化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朝鮮半島無論是否會爆發新的戰爭,雙方的對抗都難以避免。中國面對這種極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處于左右為難境地。如果爆發戰爭,中國將面臨是否參戰問題,此舉勢必牽動全局。所以說,東北亞方向將可能成為中國今后最大的安全隱患,也必將成為穩定周邊的當務之急。 

    3、中日關系:日本是中國的海上強鄰,是一個曾經對中國進行侵略并且其統治者至今對此沒有清醒反省的國家。首先,二戰后,美國和日本結成軍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實現了冷戰后的重新定義。其適用范圍由日本本土及周圍數百海里擴大到整個亞太地區;合作內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擊”擴展到“日本周邊地區發生事態時”,主要防范對象由蘇聯轉變為朝鮮和中國。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成為影響未來地區安全的重要不穩定因素。其次,東海大陸架與中日釣魚島問題。東海大陸架位于中、日、韓三國之間,是中國大陸領土的自然延伸。東海大陸架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水產、石油、天然氣以及稀有礦產資源。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近來,圍繞釣魚島爭端以及海上劃界問題,中日之間產生了嚴重紛爭。東海問題主要涉及日本,但屬于大國之間的爭端,一旦引發沖突,對全局影響較大。 

    4、南海問題:國際上有觀點認為,誰控制了南海,誰就可以控制東南亞,從而控制整個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陸。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在230 億- 300 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自近現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沖突爭議日益增多。而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占領我南中國海的島嶼,開采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于中國的發展。南海問題是大國與小國之間的紛爭,雖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響也不容低估。尤其越南占據島礁最多,獲取利益最大,同時也在大量購置先進的海空作戰裝備,加之戰場環境于我相對不利,如無充分準備,也難以應對海上突發事變。

    5、 中印關系:在南亞的印度半島,印度自稱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紀的宏觀目標是控制南亞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其21世紀軍事戰略是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懾巴基斯坦,遏制中國,攔阻地區外大國向南亞滲透,實現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一流大國行列的目標。印度洋是中國與中東、波斯灣、地中海、東非等國家和地區聯系的海上必經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國通往這些地區的海上通道,從而威脅中國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是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中印邊境爭端的焦點,是我國大片領土的歸屬問題。冷戰結束后,印度對華猜忌、防范的冷戰思依然根深蒂固,這就決定了印度對我國安全的消極影響在較長時間內仍將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惡化的可能性。近些年來,印度在邊境地區不斷采取動作,宣示主權,增兵固防,加快戰場建設,發展高新技術裝備,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戰”的言論,這些現象都不是好兆頭。印度現在不僅擁有核武器和遠程導彈,而且在海空軍力量上也絲毫不遜于中國,其實施高技術戰爭的能力決不能小覷。 

    6、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和恐怖主義等對中國安全威脅不能低估:民族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的威脅不能低估,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恐怖主義仍然活躍。“臺獨”、“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都是威脅國家統一安全、對國家安全構成挑戰的因素,這些敵對分裂勢力內外勾聯,不斷進行搗亂破壞。這些問題都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國家的核心利益。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任何的妥協、不能有任何的讓步。

    四、改善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策略分析

    1、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繼續推行睦鄰外交。

    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保持和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創造一個和平安全的周邊環境,是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政策,積極穩妥地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國的發展就會建立在和平的周邊環境之中。

    2. 提升我國的軍事實力

    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表明,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無論什么時候,沒有強大的國防和軍事實力作后盾國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要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必須大力提高國家軍事實力。建設可靠的核自衛和常規防務力量是絕對必要的。盡管中國的綜合國力會大大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樣,但強大的國防力量對國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 加強與美、日等國的政治、經濟聯系

    逐步削弱美、日對中國的敵視或不友好的舉措。在政治上,中國把對美外交放在外交戰略的優先地位,一直把加強對話,增加信任,增進了解和發展合作作為對美政策的基礎。避免在一些非戰略性問題上與美日等國形成嚴重對抗,同時利用日本急欲成為政治大國的心態和美、日在此問題上的矛盾和分歧,牽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經濟上,充分利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和日益擴大的市場對美、日兩國的吸引力,進一步擴大對美、日兩國的貿易,大力吸引兩國的資本和技術,形成經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格局,逐步削弱美、日兩國對中國的敵視或不友好狀況。

    4. 加強文化交流,增強國與國之間的互信

    中國主張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以文化促發展與和平,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加強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增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國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文化交流對增進國民互信將會發揮重要作用。大力推進文化交流可以促進世界和平以及睦鄰友好系,促進各國政治經濟的發展。

   

海南版塊的股票有哪些

海南瑞澤、海汽集團、海南高速、海峽股份、欣龍控股

可以通過華泰證券的一站式財富管理平臺-“漲樂財富通”了解相關行業資訊

海南自貿區是怎么規劃的!

海南自貿區規劃出爐 我們有哪些賺錢機會-買粉絲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聚焦八大亮點

中房網訊 2月18日,市場期盼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經濟在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會同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以釘釘子精神抓緊抓實做好各項任務,推動規劃藍圖中的各項美好愿景落到實處,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增進粵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為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示范。

【四大核心城市定位出爐】

《綱要》最重要的看點之一,就是對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分工協作進行“頂層設計”。

根據《綱要》文件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簡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規劃極大地尊重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差異化分工定位。

統計《綱要》全文發現:從提及頻率來看,四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可見一斑:其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39次。與此同時,珠海也被委以重任,共被提及20次。此外,佛山被提及9次,惠州6次,東莞8次,中山9次,江門7次,肇慶5次。

從這一數據也可看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龍頭”地位毋庸置疑。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灣區內的大小城市,都將在這份“總綱”指導下,展開金融開放、交通規劃、產業布局等工作。那么,11座城市將如何擔當重任,又將如何改變大灣區城市格局?

四大中心城市《綱要》提出,優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香港: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四大中心城市中,香港排在首位: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責任重大。香港科技創新資源豐富,但短板也很明顯,即成果商業化能力不足。為此,《綱要》提出,推進“廣州-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