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國文化貿易現狀與對策分析(我國貿易保護理論發展的現狀)

时间:2024-06-02 04:23:47 编辑: 来源:

讓新興服務行業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6、有步驟的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我國服務貿易與發達國家比,起步晚,總體發展水平低,許多行業仍處于幼稚時期。同時服務市場發育不完全,服務企業競爭力弱,再加上服務業本身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廣泛性等特征,不可激進的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驟的逐漸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國經濟健康穩定的條件下,按照一定比例來開放服務業,保證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中受益多于不利。

7、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基于因特網技術所擁有的特別優勢,不論在9.11事件、美伊戰爭,還是今年的非典疫情,都發揮了明顯效用,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可以穩步向前發展。而傳統交易模式在面對突發事件帶來的巨大沖擊時,往往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因此,大力發展中國的網絡事業,降低因類似的事件給服務行業和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應對措施。

建設統一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是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全球化時代的電子商務"專題會議的召開,為全球電子商務專家研究中國電子商務的應用機制、商業模式和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標準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好的技術和產品,我們要大力推廣和應用。

[注釋]

1.GATS就是《服務貿易總協定》。1994年4月15日,各成員方在馬拉喀什正式簽署《服務貿易總協定》,它于1995年1月1日和世界貿易組織同時生效。

2.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是由WTO世貿組織統計和信息系統局(SISD)提供的,并經WTO服務貿易理事會評審認可。此分類表是按照GNS(一般國家標準)服務部門分類法,將全世界的服務部門分為11大類142個服務項目。

3.1998-2002年的服務貿易總額分別為:530.45億美元,550.69億美元,664.61億美元,726.01億美元,862.73億美元。

4.B to B 指企業到企業;B to C指企業到客戶。

5.ISP是Inter買粉絲 Service Provider的縮寫,意為“Inter買粉絲服務提供商”,這里的服務主要是指Inter買粉絲接入服務,即通過電話線把你的計算機或其他終端設備連入Inter買粉絲。

6.差別服務:是指分別出客戶對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情況,對其實施不同的、有差別待遇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盛 斌:中國加入WTO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評估與分析[J],世界經濟2002(8)。

2、肖中明: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特征與原因分析[J],涉外經濟2002(10)。

3、李善同:凸現新經濟特點——世界服務業發展趨勢[J],國際貿易2002(3)。

4、陳憲,程大中:服務貿易的發展與中國的“入世”后的對策[J],外貿經濟 國際貿易,2002(7)。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行業分)[J],中國經濟景氣月報,2002(10)。

6、1990-2001年世界區域性商業服務貿易增長一覽表[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2(10)。

7、鄭吉昌:論國際服務貿易及自由化趨勢[J],國際經貿探索,2002(1)。

8、徐桂英,宋立功:構建我國服務貿易法律體系框架[J],經濟論壇,2002(20)。

9、黃偉:東亞服務貿易的概況及其構成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2(9)。

10、王 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1、譚小芬: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6)。

12、鄧世榮:我國服務貿易承諾表中的市場準入與國民待遇研究[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3)。

本文發表于《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七期

買粉絲://買粉絲2.lunwen5.買粉絲/Article/e買粉絲nomic/guojimaoyi/1672.買粉絲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問題及其方式轉變對策|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史上的奇跡。但是我國2012年外貿出口開始出現下滑,本文從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闡述了存在過度依賴、產業結構不合理等不足,并根據不足提出政府規制政策,轉變貿易發展方式的途徑。

【關鍵詞】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政府規制

一、前言

“十二五”規劃指出,要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實現從“速度”向“質量”轉變、從“制造”向“創造”轉變、從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優先型轉變、從一般要素的比較優勢向創新要素的動態優勢轉變、從粗放發展模式向低碳集約模式轉變,建設科學發展新特區。我國貿易結構已經經歷了三次轉變。第一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特區的建立拉開了經濟起飛的序幕,同時開啟了轉變貿易發展方式的歷程。第二次是從1995年起,抓住世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第三次是從2005年起,以“十一五”規劃為藍圖,大力優化產業結構,繼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物流、文化產業,精心培育了新能源、生物、互聯網等戰略性產業。

二、貿易現狀與不足──以深圳市為例

(1)發展現狀。2011年深圳市進出口總值超過4100億美

元,已連續19年位居國內第一位。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深圳實現了從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蛻變,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根據錢納里工業化不同階段劃分標準,深圳在2008年便在珠三角區域內率先由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跨入后工業化階段。深圳已經進入經濟發展的一個新高度,由以工業型經濟為主轉向服務型經濟為主,2008年第三產業占GDP的51%,2009年占53.2%。(2)發展不足。一是對外依存度過高。近十年的對外依存度均超過了200%,2011年達到232.53%,高于全國和廣東省平均值。2000年到2011年深圳市對外依存度總的變化幅度不大,但對外依存度較高,均超過200%,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均超過廣東省和全國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甚至高于上海和廣州。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從三次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化城市的標準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嚴重制約了高新技術和先進造業的發展水平。深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與紐約、東京、新加坡、香港等國際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要落后近20個百分點,與北京、上海等國內先進城市相比也要落后10個百分點以上。首先,從產業內部結構看,第二產業存在明顯的單一化現象。深圳工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輕工業為支撐,而高新技術產業又主要是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傳統工業又主要是服裝、玩具等日用消費品產業,這兩個產業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其次,從產業鏈看,也存在關鍵缺失環節和向高端化延伸的問題。再次,從產業組織形態看,總部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發展速度較慢,國內影響力不足;中小企業創新動力和競爭實力不強。從制約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因素看,當人均GDP達15000美元左右時,教育、衛生、醫療等公共產品與服務供給的不足就會嚴重制約產業的發展。深圳2011年人均GDP高達23400美元,教育、衛生、醫療等公共產品與服務供給,近年來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三、政府規制政策

(1)加快推進珠三角一體化建設。發揮珠三角對全省乃至全國的先行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深圳市融入珠三角,面臨兩方面機遇,首先,廣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規劃加速推進珠三角一體化發展。2010年廣東省政府印發了《珠江三角洲產業布局一體化規劃(2009~202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推進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其次,珠三角的交通路網日趨完善,預計到2020年,將形成完善的水上航線,道路和軌道交通網絡,實現珠三角的“一小時經濟圈”。(2)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貿易方式轉變中的作用。首先,加強環境建設。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環境建設,包括政策環境、制度環境、要素市場建設等。其次,推進自主創新。以自主創新進一步提升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加快完善自主創新機制,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產品的出口。再次,優化投資結構。掌握政府投資的領域和規模,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政府投資應向自主創新能力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企業傾斜,促進創新型企業成為對外貿易的主力軍。最后,推進空間布局優化。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建設,促進對外貿易服務的轉型。

參 考 文 獻

[1]查振祥.創造“深圳質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特區經濟.2011(3):12~13

[2]深圳統計局.深圳市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我國貿易保護理論發展的現狀

論我國貿易保護網的構建

摘 要:貿易保護是各國貿易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加入WTO后,中國以高關稅和嚴格的數量限制等構成的傳統貿易保護體系逐漸崩潰。本文基于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踐闡釋了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并指出符合我國國情和WTO規則、完善且強大的貿易保護網框架應由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延伸保護組成。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保護;自由貿易;貿易壁壘

一、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

(一)基于國際貿易理論角度的必然性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基本上分為兩大主線,即貿易保護理論和自由貿易理論。事實上,“盡管經濟學理論中長期存在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爭,但自由貿易理論哪怕在觀念上也沒走向絕對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護”[1]。

1.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存在一致性。縱觀整個貿易保護理論體系,無一不提倡積極主動地參與對外貿易,在這一點上,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是一致的。例如,重商主義是貿易保護理論的早期學說,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馬斯·孟在《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一書中寫道:“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 [2] 他主張積極主動地追求外貿順差。德國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著名的“保護幼稚產業論”中提出,本國的弱小產業應當得到保護,一旦這種弱小產業在政策保護下成長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時,國家應立即放棄保護政策,擴大對外貿易開放程度,以利于國內資源的有效配制和產業競爭力的增強。

總之,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理論都提倡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外貿易,這也為通過進行適當的貿易保護政策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上和邏輯上的支持。

2.貿易保護理論的現實性及指導性。通過比較分析,我們認為貿易保護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自由貿易理論的不現實假定,更切合現今的國際貿易實踐,尤其為我國實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

(1)李斯特的保護幼稚產業論認為各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該采取不同的對外貿易政策。在工業化的初中期階段,實施貿易保護可以迅速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但在民族工業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時,必須果斷地放棄保護。這實際上是對自由貿易理論實施條件的補充。我國有許多工業正處于新興或起步階段,對這些工業實施適當的保護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2)阿根廷經濟學家拉烏爾·普雷維什曾從發展中國家立場出發,提出“中心外圍論”。該理論把世界經濟體系分為:由發達國家組成的工業國中心地帶以及由不發達國家組成的初級產品外圍地帶,外圍地帶始終圍繞中心地帶的意志發展。由于技術進步的利益不能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