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與研究創新性(論文,我國外貿出口品牌的戰略實施與研究怎么寫啊)

时间:2024-06-03 07:08:39 编辑: 来源:

程度上,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已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如果國外品牌和外商擁有的品牌,占據我國較大市場份額,就可能影響我國某些產業、行業的發展和安全。要想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就應積極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培育自主品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企業和跨國公司。 雖然實施“品牌戰略”基礎已具備,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品牌少,影響力弱。中國現有15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稱得上世界品牌的卻極少。據《財富》雜志資料,2003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中,中國大陸只有“海爾”一個品牌入選; 二是我國企業品牌價值較低,與國外品牌價值相比差異懸殊。2002年海爾品牌價值為489.00億元,僅相當于當年可口可樂品牌價值的8.5%; 三是在國際高端市場中,國產品牌幾乎不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導致國產品牌國際競爭力弱,這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致命弱點。 為提高產品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繼而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實施“品牌戰略”已迫在眉睫。 實施“品牌戰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實施“品牌戰略”的重要前提,是明確提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研究制定中長期規劃,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政策措施。 就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而言,可從如下角度考慮:一是從把握國內外全局、面向未來的戰略高度,認識品牌的極端重要性,將“品牌戰略”作為商務部四大外貿戰略之后,新戰略的取向之一,并適時上升為國家經濟戰略,使之成為國家意志;二是作為國家經濟戰略。“品牌戰略”應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各領域,其層次高于四大傳統外貿戰略;三是將實施“品牌戰略”,納入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具體工作日程,使之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切入點;四是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各類企業開發核心技術,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我國產品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五是實施“品牌戰略”需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確立企業的主體地位,營造有利于自主品牌發展的外部環境。 “品牌戰略”目標可包括以下幾方面: 短期目標(1~3年):研究和編制“品牌戰略”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實施步驟和階段目標;分別提出農業、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品牌發展方向;研究制定促進品牌培育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促進體系;積極發展名牌系列產品出口,力爭使品牌商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例達到15%左右; 中期目標(3~10年):形成相對完善的品牌促進、保護、推介、政策體系;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和品牌培育的良好環境,品牌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在家用電器、電子、服裝、輕工、高新技術等優勢領域,形成若干國際知名品牌和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品牌商品出口占出口總額比例達到30%左右; 長期目標(10~20年):涌現一批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經濟增長方式基本走上集約化軌道,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成就,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品牌商品出口占出口總額比例達到70%左右。 實施“品牌戰略”的政策選擇 品牌培育和發展,僅靠企業和市場力量難達最優效果,需要時間也較長。政府應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營造有利于品牌培育的體制和政策環境。 第一,促進技術創新,加大對自主創新和品牌培育的投入 增加政府投入,是對自主創新和品牌培育最直接的激勵措施。這方面發達國家有很多成熟做法和經驗。如1970年代以前,美國聯邦政府R&D投入曾占全美R&D總投入的65%。1970年代以后,在政府投入引導下,企業R&D投入不斷增加,逐步成為投入主體。2000年美國企業R&D投入比例達67.7%,聯邦政府投入比例則下降為26.9%。美國聯邦政府還從1993年開始,對企業R&D投資給予永久性稅收減免。根據OECD統計2000年資料,當年各國政府R&D投入金額,美國為2653億美元,日本為1420億美元,德國為463億美元,法國為278億美元,英國為266億美元,上述各國R&D投入占GNP比重均在2~3%之間。 2002年我國政府R&D投入估計為120億美元,占GNP比重僅為1%左右。因此我國可借鑒發達國家做法和經驗,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稅收減免等方式,支持企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支持研發機構擴大研發深度和廣度,支持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促進企業形成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 第二,促進制度創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品牌發展的制度環境 良好政策和制度是自主品牌催化劑,也是政府大有作為的領域。借鑒有關國家做法,促進自主品牌培育的政策和制度,可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品牌培育政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通過制定實施支持創新、增加投入、鼓勵企業創牌等政策措施,創造有利于品牌培育的競爭環境,為名牌企業發展創造公平市場環境,推動企業塑造品牌形象,發展自主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是品牌保護政策。制定和完善品牌保護的法律體系,不斷加大對侵犯品牌等知識產權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積極利用有關品牌保護的國際法,保護本土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合法權益;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重點維護品牌商品經營秩序;鼓勵生產品牌產品,建立嚴格、統一的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嚴格執行。 三是品牌推介政策。政府通過展會、研討、國際交流等形式,積極推廣品牌產品,擴大品牌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強輿論引導,使全社會充分認識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的意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鼓勵,為品牌發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第三,把高新技術品牌培育和產品出口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搶占國際市場競爭制高點。 高新技術具有巨大市場價值,關系國家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安全,關系一國經濟的未來競爭力,也因此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重要領域。誰在高新技術領域取得競爭優勢,誰就在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上取得先機。 我國經過20多年發展,已在高新技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擁有一批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下一步應在傳統產業繼續培育和發展品牌的同時,重點在高新技術產業實施“品牌戰略”,支持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批高新技術品牌,提高我國高新技術品牌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同時在“科技興貿”戰略框架下,繼續加大對高新技術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韓國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發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品牌,從而在汽車、半導體、合成纖維、石化、造船、鋼鐵、家電等產業,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借鑒韓國經驗,通過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品牌的支持,努力搶占國際市場競爭制高點。 第四,盡快引導、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中介機構 加強對開展品牌評價、推介的有關中介機構的扶持和管理,對參與品牌評價的中介機構實施資質認可,不斷提高其評價的技術水平和市場運作透明度,提高其權威性和公信力,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一批具有較高水準、較強影響力的中介評價機構。 第五,加強對“品牌戰略”基本理論和國際經驗研究 目前我國對“品牌戰略”研究不夠,研究人員相對缺乏,研究領域不寬廣,缺乏高水平研究成果,尤其缺乏對“品牌戰略”的國際比較與借鑒研究。要想實施“品牌戰略”,就需對“品牌戰略”深入研究,系統總結和借鑒國內外品牌培育經驗和教訓。只有這樣,才能對“品牌戰略”實施高質高效的政策措施,才能促進自主品牌不斷發展壯大,才能使我國逐步進入自主創牌時代。 中國服飾加盟商網

買粉絲.fsjms.買粉絲

自己再挑挑~!

商務英語專業論文選題如下:當前外貿出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與研究,那個好?

外貿出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這個好,主要是比較寬泛,資料好找,寫起來容易。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影響

參考文獻,[1] 顧明明.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D]河海大學, 2007 .

[2] 章賢.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湖南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 2007 .

[3] 譚意. 人民幣升值對中—美進出口貿易的影響[D]湘潭大學, 2008 .

[4] 張曉立. 人民幣升值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 2009 .

[5] 周雪輝.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婁底市進出口行業的影響[D]湖南大學, 2009 .

[6] 嚴飛飛.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研究[D]江蘇大學, 2009 .

[1] 陳宇紅. 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出口企業應對策略研究[J]發展, 2009, (12) .

[2] 吳軍林,宋理敏. 金融危機中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應對措施[J]經營管理者, 2009, (01) .

[3] 孔慧. 中國輕工業出口貿易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9, (07) .

[4] 齊利平. 人民幣有效匯率與出口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 2008, (05) .

[5] 張亞舉.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J]科技信息, 2011, (24) .

[6] 王躍峰.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影響[J]大眾商務, 2009, (24) .

[7] 袁銘穗. 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魅力中國, 2009, (34) .

[8] 吳鐵男,何娟.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緩解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 2010, (15) .

[9] 許佳淇. 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J]時代金融, 2011, (24) .

都是從中國知網找的,你需要哪個,留下聯系方式,我給你發過去

求有關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外文論文~最好有翻譯

積極實施出口品牌戰略 努力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關于加快實施我省出口品牌戰略的課題研究報告

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一直依賴數量增長。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創匯率的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較小;產品質量不穩定、包裝不規范,國外客商投訴率偏高;一些假冒偽劣商品涌入周邊國家市場,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高出口商品質量檔次、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強質量管理,以降低出口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從90年代初開始,商務部在全國實施出口商品“以質取勝”戰略。90年代中期,又鮮明地提出了實施出口品牌戰略,并逐步按照世貿規則要求,把過去對出口商品的補貼政策轉向對名牌商品的保護和扶持。特別是近兩年,商務部通過對廣交會的改革,設立品牌展區,突出了品牌企業、品牌商品的地位,在各類外經貿企業中產生極大震動。

為了進一步搞好我省實施出口品牌戰略的研究,借參加97屆廣交會之際,張霖副廳長帶領我廳廣交會工作小組,分別走訪了浙江省、寧波市等交易團,學習了他們在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方面的成功經驗;召開了兩次我省參展品牌企業座談會,聽取了品牌企業對推進品牌戰略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如下課題研究報告。

一、從“以質取勝”戰略到“出口品牌”戰略的政策調整

1991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外經貿部提出了“以質取勝”的外貿發展戰略,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國出口商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利益和外貿信譽;在外經貿工作中處理好質量和數量、效益和速度的關系;推動我國外貿增長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以質取勝”戰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普遍推行ISO9000系列國際質量體系和認證;二是采取政策措施,提高機電產品、成套設備的出口比重;三是培育在國際市場上的名牌商品和知名企業;四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