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原因)

时间:2024-06-12 02:53:29 编辑: 来源:

細分,既保證了收匯的安全,又滿足了客戶的需求。

三、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若干對策

1、完善服務貿易的基本法律,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為了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國際地位,必須從提高行業中的競爭程度入手,完善服務業的市場體系,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快和制定行業性法規,如商法,金融服務法規,電信服務法規,交通運輸法規,知識產權法規等,注重參照國際條約和國外立法經驗,加大立法力度,理順各種法律法規與服務行業內部之間的關系,使得服務貿易領域的法律法規健全,相互協調,共同形成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疏而不漏的有機整體。

2、實現服務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約型,內涵型的轉變,使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長真正建立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而不是靠一般勞動力的大量投入。同時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在發揮優勢,進一步擴大勞動密集型服務的出口時,也要對那些尚處于“幼稚”狀態的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加以適當的保護,使其盡快發展并漸進對外開放。今后中國服務出口的大方向應該是:一般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輔→兩者并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一般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為輔。

3、參加國際服務貿易的雙邊與多邊談判,爭取更有利的國際環境。我國已經入世,談判地位大大提高。而且我國亦為GATS的創始方和起草方。這些都有助于我國的服務貿易談判。我國已于其他各方討論了服務貿易的出價和減讓,在服務貿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慮了總協定的原則和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繼續在互惠互利原則上進行服務貿易談判,就顯的越發重要。

4、更新服務貿易的觀念。首先是對服務貿易概念的更新。服務貿易的定義其實十分廣泛,服務貿易領域創造的價值在每年的WTO年度報告中可見一般。對服務貿易的認識和創新也決定著各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所以我們要克服服務貿易中陳舊,僵化的思想,將“差別服務”⑥走向前臺,正確應對服務貿易自由化潮流,嘗新服務貿易的未識領域。再次就是關于服務貿易的安全性觀念。由于航空,電信,金融,買粉絲,廣告的行業直接涉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國家機構要加強安全意識,特別是在我國法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應采取循序漸進,有選擇,有步驟,有條件的開放市場的方針,把關系到國家經濟命脈,主權,安全的關鍵領域做戰略問題加以處理,實行有效監督和管理,使之為國家利益服務。

5、保持和促進原有優勢產業,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尋找新的增長點,創新服務貿易未識領域。我國的優勢服務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務和旅游這兩大方面。這兩方面總的來說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科技含量比較低。但是對我國來說,他們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旅游資源和勞務資源都是很豐富的,因此,我們在這兩個方面的投入成本較低,在世界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比如說95年我國旅游收入為87.33億美元;而2000年我國旅游收入為293.45億美元,比95年增長了336%;2002年我國旅游收入為357.83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122%。但是,在保持優勢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大這兩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環境,提高勞務輸出素質,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我們的優勢。另外,我們也要優化服務行業的產業結構,要讓新興服務行業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6、有步驟的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我國服務貿易與發達國家比,起步晚,總體發展水平低,許多行業仍處于幼稚時期。同時服務市場發育不完全,服務企業競爭力弱,再加上服務業本身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廣泛性等特征,不可激進的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驟的逐漸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國經濟健康穩定的條件下,按照一定比例來開放服務業,保證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中受益多于不利。

7、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基于因特網技術所擁有的特別優勢,不論在9.11事件、美伊戰爭,還是今年的非典疫情,都發揮了明顯效用,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可以穩步向前發展。而傳統交易模式在面對突發事件帶來的巨大沖擊時,往往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因此,大力發展中國的網絡事業,降低因類似的事件給服務行業和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應對措施。

建設統一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是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全球化時代的電子商務"專題會議的召開,為全球電子商務專家研究中國電子商務的應用機制、商業模式和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標準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好的技術和產品,我們要大力推廣和應用。

[注釋]

1.GATS就是《服務貿易總協定》。1994年4月15日,各成員方在馬拉喀什正式簽署《服務貿易總協定》,它于1995年1月1日和世界貿易組織同時生效。

2.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是由WTO世貿組織統計和信息系統局(SISD)提供的,并經WTO服務貿易理事會評審認可。此分類表是按照GNS(一般國家標準)服務部門分類法,將全世界的服務部門分為11大類142個服務項目。

3.1998-2002年的服務貿易總額分別為:530.45億美元,550.69億美元,664.61億美元,726.01億美元,862.73億美元。

4.B to B 指企業到企業;B to C指企業到客戶。

5.ISP是Inter買粉絲 Service Provider的縮寫,意為“Inter買粉絲服務提供商”,這里的服務主要是指Inter買粉絲接入服務,即通過電話線把你的計算機或其他終端設備連入Inter買粉絲。

6.差別服務:是指分別出客戶對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情況,對其實施不同的、有差別待遇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盛 斌:中國加入WTO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評估與分析[J],世界經濟2002(8)。

2、肖中明: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特征與原因分析[J],涉外經濟2002(10)。

3、李善同:凸現新經濟特點——世界服務業發展趨勢[J],國際貿易2002(3)。

4、陳憲,程大中:服務貿易的發展與中國的“入世”后的對策[J],外貿經濟 國際貿易,2002(7)。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行業分)[J],中國經濟景氣月報,2002(10)。

6、1990-2001年世界區域性商業服務貿易增長一覽表[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2(10)。

7、鄭吉昌:論國際服務貿易及自由化趨勢[J],國際經貿探索,2002(1)。

8、徐桂英,宋立功:構建我國服務貿易法律體系框架[J],經濟論壇,2002(20)。

9、黃偉:東亞服務貿易的概況及其構成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2(9)。

10、王 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1、譚小芬: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6)。

12、鄧世榮:我國服務貿易承諾表中的市場準入與國民待遇研究[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3)。

本文發表于《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七期

買粉絲://買粉絲2.lunwen5.買粉絲/Article/e買粉絲nomic/guojimaoyi/1672.買粉絲

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歷史原因及特征?

發展原因

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并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作為我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我國國際貿易的特征

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基礎差、起步晚、發展快。長期以來,相對于工業、制造業,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基礎較差,這就必然帶來服務業在國際交流方面缺乏競爭力。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服務貿易出口,這是我國近年才提出的戰略,服務貿易也是近年來才大規模開展,而美國及歐洲各國早在二戰后就著手發展了。但需看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很快。一組數字可以說明,中國的跨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到2005年增長了35.5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近29倍,年均增長15.9%。據最新預測,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5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進口1290億美元,增長28.6%,進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將達到20%以上,這也意味著服務貿易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

改善方法

一是要夯實基礎。美國服務貿易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規模最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本身的服務業也是全世界最強的,因此,我們首先就要大力發展服務業。二是提高認識。服務貿易具有明顯的優勢——無污染、低能耗,能充分發揮勞動力優勢。與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領域內的傾銷、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很少,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提高貿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三是政策引導。除了制定鼓勵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外,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的開放意識。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相對于貨物貿易,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獨特優勢。服務貿易要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開放程度。我國旅游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紅火,國內的旅游賓館、星級賓館達到國際水平;伴隨著商業的開放,國內商場、超市面貌一新。開放帶來競爭,而競爭給服務業帶來了新的變化。這要求我們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服務業開放度。四是要有重點有計劃地打造一部分中國服務貿易品牌。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原因

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 的變化。20 世紀 60 年代起步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這種歷史演變的進程,從 而導致世界貿易結構和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具體來說,當代國際服務 貿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向服務業偏移。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階段論的說法,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

該國的產業結構將依次提升,逐步由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再由工業經 濟發展到服務經濟。本世紀 60 年代初,主要西方工業化國家都已完成了本國 的工業化進程,開始步入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即國內經濟重心向服務業偏 移。新科技革命的介入為這種經濟結構的轉型提供了杠桿,從而加速了這一 進程。

根據統計,1960—1985 年間,西方主要國家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整個就 業人口的比重由 51.6%上升到 60.7%,其中美國從 57.2%上升到 65.8

%,歐共體國家從 43.4%上升到 56.8%,日本從 40.9%上升到 54.4%。

甚至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后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 小龍”等,也都自本世紀 80 年代以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把國內加 工制造業等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基礎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從事跨國經營, 利用這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另外,從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

1994 年服務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美國已高達 69%,法國為 67%,

英國為 62%,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