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國首個海外基地距離哪里最近(中國離美國有多少公里)

时间:2024-05-20 03:41:45 编辑: 来源:

不開水的支持。全區大大小小130多個湖泊,570多條河流,以及優質的水源,都成為它發展漁業的優勢。

新疆海拔那么高,魚都是從哪里來的呢?有三條來源途徑。一是自然進化的,二是魚苗引進的,三是人工繁殖的。

美麗新疆,是個讓人向往的好地方。在這里,熾熱的沙漠、碧藍的湖泊,譜寫著讓人心曠神怡的動人之歌。

那么,去了新疆后,你感觸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呢?

提到新疆,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畫面大都是沙漠、戈壁灘、枯黃的胡楊林,干旱缺水是新疆留給我們的普遍印象。可有人就不同意了,新疆根本就不缺水,不但水資源豐富,漁業資源更是在國內名列前茅!是出了名的漁業大省!這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新疆作為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怎么可能成為漁業大省?這些魚又都從何而來?

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份,大約占了我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而如此龐大的面積中約有一半都是沙漠。放眼望去,漫漫黃沙,人們對新疆的印象也就固定在了這里。可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新疆雖然沙漠面積大,可漁業資源也極其豐富。 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新疆的年產魚量可以達到數十萬噸左右!本土的經濟魚類多達50余種,其中不乏像高白鮭、虹鱒魚、河鱸等極具特色的地方名貴魚類。

不少產自新疆的魚都用來出口其他國家,像高白鮭、池沼公魚都用來出口日本、芬蘭都國,而且這些魚的出口量在我國同類產品中位居前列,是不折不扣的魚類出口大省。

看完前面的介紹,這下不得不相信新疆確實存在很豐富的漁業資源,“漁業大省”的殊榮并非浪得虛名。新疆人民也得益于這得天獨厚的條件,大發“魚”財。但新的問題就來了,養魚需要水,沿海城市漁業發達是因為水資源豐富,這個普通人很容易理解。可新疆作為一個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距離海洋還遠著呢,它的水是從哪里來的?水里的魚又是來自哪里?下面將一一為大家揭秘。

先來說說新疆的水是從何而來。

新疆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不光遠離海洋還受到高山的阻擋,濕潤氣流根本無法到達這里。所以,即便年平均降水量能達到150毫米左右,但因為分布很不均勻,很多地區常年處于干旱少雨的情況,全省有一半的面積都是沙漠也不足為奇。

雖然降水量少,但是新疆卻有一個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優勢:冰川! 每年到了夏天,氣溫開始上升,高山的冰川積雪就開始融化,這些積雪融水為新疆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融化后的積雪,會隨著地下暗河流向地勢低洼的盆地或平原,然后在此聚集,形成河流、湖泊或者濕地。豐富的冰川融水,使新疆形成了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美景。比如準格爾盆地中的沙灣千泉湖,就是由于地下3000多個泉眼不停往外噴涌冰川融水,所以才有了如此具有詩意的名字。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新疆漁業的水源到底來自哪里了。原來,即便是深居內陸,也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豐富的冰川融水為新疆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種積雪融水,不僅體量巨大,而且沒有污染,是真正的有機養殖。

弄清楚了水源問題,接下來咱們再來了解一下新疆的魚又是來自哪里。不像沿海地區,因為水域都是相通的,所以在水不斷流動的過程中幼小的魚仔就被順勢帶到了其他水域,然后慢慢長大、繼續繁衍后代。

新疆的水域幾乎是封閉的,所以魚群跟著水流從其他地方游過來不現實。而且很久以前交通運輸并不發達,水里的魚也不可能靠人工運輸來到這里。那新疆這些湖泊中的魚最開始來自于哪里呢?請繼續往下看。

一、來此棲息、繁衍的水鳥從其他地方攜帶過來的魚籽。 動物都有遷徙生活的規律,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動物也會因為過度勞累需要停下來休息調整。正是這種短暫的休息,讓物種之間出現了地點的變化。

比如一些鳥類在遷徙時,會不時停下來喝水、清洗羽毛。當它們在水中清洗羽毛時,水中的魚卵因為體積小,重量輕,很容易就沾在這些鳥類的身上,然后隨著自己的遷徙帶到其他的地方。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發現一些小河溝里明明沒有人放養魚苗,可是過不了多久,就能在里面看到有魚的身影。

二、“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 這是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話,其中的道理還是值得我們去仔細琢磨的。大家都知道,在地球誕生之初,就是個大“水球”,到處都是一片汪洋。只是后來因為地殼運動,有些地方上升成為高山,有些地方夷為平地,還有些地方依舊被海水包圍。

雖然地形發生了變化,但原本生活在水中的魚卵因為外表被一層膜包裹著,當環境發生改變時會讓自己主動進入“休眠期”。在這段時期,它們依舊存在生命體征,一旦環境適合生存或者繁衍,它們就會從膜里出來,長成一條真正的魚。

因為地球在很多年前的樣子我們已經無法再一一還原,但是通過科學技術我們能夠推測出以前這里是什么地貌,所以對于一些沙漠地區出現魚籽就很容易理解了。這些魚籽在經歷了漫長的休眠期后,終于等來了生命之水,繁衍生息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三、某些特殊的自然現象發生時,也會改變魚類的生存地點。 “天上會下魚”這可并不是一句玩笑話,這在 歷史 上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人們走在大街上,頭頂被從天而降的魚砸得生疼,魚也會飛嗎?怎么會從天上降落下來?

原來,當遇到龍卷風的時候,恰巧這股龍卷風又剛好經過一片有魚的水域時,巨大的吸力會將魚從水中吸出來,然后跟著龍卷風一起“離開”。當這股龍卷風遇到阻擋物或者風力減弱時,就會停止,而那些被從水中吸起的魚就會像下雨一樣從天空中降落下來。

也許在很久以前,在新疆也發生過這樣獨特的自然現象,魚從其他地方被帶到了這里,然后就在這里一直繁衍生息了下來。

四、從國外人工引進魚 。當然,這種方式已經是現代的事情了。各種養殖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條件下,選擇從國外引進魚苗回來人工養殖,這樣不僅能增加當地魚類品種的豐富性,也為老百姓增加收入又拓寬了一個渠道。

綜合以上四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些魚并不是憑空而來。有可能是由于其他動物在遷徙的過程中,無意間將魚籽沾在了自己身上,然后跟隨自己到了這里。也有可能是因為某種特殊的自然現象將魚帶到了這里,或者很久以前這里就存在水源,只不過后來隨著地殼運動又改變了地形,但深埋在地下的魚籽并沒有因此消失,而是當環境適宜的時候再繁育新的生命。

由此我們也能見證到生命的偉大和頑強,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環境,都能讓自己具備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就像新疆,雖然深居內陸,但靠著冰川融水,依舊發展出了繁榮的漁業經濟。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因為人們的過度捕撈和肆意破壞,原本和諧寧靜的環境已經出現了傷痕累累的局面。值得欣慰的是,人們已經意識到這樣無限索取對大自然、對自身發展所帶來的危害,也開始在尋求更有效、更環保的經濟發展模式。 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處的,雙方應該是互相依賴的關系,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我們的 社會 才能持續發展。

答:說起“新疆特產”,你會想到什么?是鮮美的羊肉還是雪白的新疆棉,亦或甜甜的葡萄干? 其實,在最近的二十年里,新疆的魚早已異軍突擊,成為“新疆特產”里公認的“硬品牌”。

新疆的16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沙漠面積達到43萬平方公里,另外還有七點七億畝的牧草地,這些景象,也讓很多人想象中的新疆,全是茫茫戈壁與草原。這么一個“天蒼蒼野茫茫”的地方,真的有地方養魚?

但這些年許多出國 旅游 的朋友,都開始感受到新疆漁業的強大: 在號稱“歐洲水產大國”的芬蘭、荷蘭等國,新疆產的鱸魚早已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新疆的魚子醬也在歐洲搶灘登陸。 新疆博斯騰湖產的池沼公魚,占到了如今日本池沼公魚市場的七成以上。不夸張的說,今天哪怕一個中國人離國千萬里,他依然很有機會在異國他鄉,吃到中國新疆的魚。

同樣是最近二十年里,看似低調的新疆漁業,發展速度也十分驚人。2006年時,新華社一篇《新疆告別“吃魚難”》的新聞稿,還在互聯網上引起小小熱議。那年新疆的水產產量不到八萬噸。十年后的2016年,新疆水產產量就突破了16萬噸。2008年時,新疆水產產值突破9億的事兒,還成了大新聞。2 020年時,新疆的水產產值,早已突破了27億。 雖然放在全國范圍內,排名還是靠后,但放在西北五省,卻是響當當的第一。

以這個意義說,本世紀初還“吃魚難”的新疆,現在已是名副其實的“漁業大省”。那么在印象里滿是“沙漠戈壁草原”的新疆,這活奔亂跳的新疆魚,又是從哪鉆出來的?這事兒,首先就得說說很多人對新疆的最大誤解: 新疆可不止有草原戈壁。

新疆的地形,確切說是“三山夾兩盆”,即自北向南的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座山,夾著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無論沙漠還是草原,都只是這“三山夾兩盆”地貌里的一部分而以。 這個地形的另一大特點,則是充足的水資源。 單是新疆境內一座座高聳的雪山,就足以提供優質的水源。而且新疆境內最高點戈里峰與最低點艾丁湖,落差也高達8766米,極易形成湖泊。雖然新疆境內大多數地區降水不多,但伊犁河谷地帶,年降雨量卻在300到500毫米,這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新疆遼闊的水域。

所以,在看似“缺水”的新疆,卻有著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還有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以及新疆流量最大的伊犁河。 另外在新疆境內,還有著9700平方公里的湖泊,比如博斯騰湖、賽里木湖、艾比湖等景點,今天已是網紅打卡的首選地。 另外在新疆的水域里,還有著500多種餌料生物,足以給魚類提供足夠的食材。 在整個新疆,水域面積高達1145萬畝,位居全國第四位。倘若“魚兒游進新疆的水里”,那不止住得開,更是吃得好。

所以,看上去“沒魚”的新疆,漁業資源自古就十分豐富。 《漢書》里就形容當時新疆(西域)一些地區“水多魚”。而在今天的新疆,土著魚類有五十種,而且分為“河流型”“湖泊型”“冷水性”“暖水性”等多種類型,簡直是發展漁業生產的天然寶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