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廣州德司咖貿易有限公司老板(有關臺灣的歷史資料)

时间:2024-06-03 00:01:02 编辑: 来源:

在臺澎地區設立管理機構,澎湖已列入福建晉江縣版圖,這在臺灣開發史上是第一次。臺澎地區正式納入宋代版圖,盡管在后來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變換,但是臺灣歸屬從來沒有改變過。 中華少數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元朝控制中原地區后,按照慣例需要進軍沒有到達過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萬戶楊祥為宣撫使,與禮部員外郎吳志斗和兵部員外郎阮鑒率兵6000余人進軍臺灣。由于語言不通和航海知識不足,無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設立“巡檢司”。巡檢司,級別不高,屬九品。“職巡邏,專捕獲”,捕捉罪犯,兼辦鹽課,但這是中央政府派駐臺澎地區的第一個行政執法機構。自此以后,中央王朝開始派員管理臺澎地區。 元朝有一位旅行家,名叫汪大淵,他到過許多地方游歷,在至正年間搭商船到臺灣和澎湖,后寫出《島夷志略》。書中說臺灣:“地勢盤穹,林木合抱,土潤田沃,宜稼穡。氣候漸暖,地產沙金,黍子、硫磺、黃臘、鹿豹……海外諸國,蓋始于此。”從人們可以到臺灣旅行及兩岸商業活動中,可以看出當時臺灣和大陸的來往已經很多,已經成為互補性的經濟活動和日常性的社會往來。 鄭成功

明朝的海禁政策,導致東南沿海海盜盛行,為保衛沿海地區不受海盜侵擾,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駐軍隊,防止海盜利用臺澎地區作為搔擾東南沿海的基地,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島內駐扎軍隊,保衛海防。高雄鳳山有特產“三寶姜”,就是明代鄭和下西洋到達臺灣時留下的,這是中原到達臺灣的第一支大規模的商隊。為保衛臺灣,在以后的歲月中,先后出現了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皇帝統一臺灣等重大軍事活動。 1683年,清政府統一臺灣后,在臺灣本土內正式設立臺灣府,下轄臺灣、鳳山、諸羅三縣。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管轄,后改為2府8縣4廳。清政府對臺灣地區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統治機構、制度,進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東侵以來,美國、日本、法國等列強先后在臺灣進行軍事挑釁,加劇了中國邊疆領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上層在如何治理臺灣的態度和方式開始出現變化,由“防內變為主”改為“防御外侵為主”,清朝督辦南洋海防事務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欽差大臣的沈葆楨、福建巡撫丁日昌等人,把臺灣稱為“七省藩籬”、“南北洋關鍵”、“中國第一門戶”,一再反復強調臺灣地位的重要性。他們還多次上奏折,建議在臺灣設立行省,以加強吏政,有效管理孤懸海外的臺澎地區,鞏固海防。 在臺灣設省的建議在當時的邊疆危機下,有了實現的可能。這一建議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間提出來的。第二年11月沈葆楨提出,在閩浙總督名下設立“福建巡撫”,“冬春駐臺灣,夏秋駐福州”。1876年春新任巡撫丁日昌無法按期駐臺灣,奏請朝廷另派重臣常駐臺灣,改設“臺灣巡撫”,這樣實行3年的“冬春駐臺”改為臺灣單設巡撫。 劉銘傳

直到1884年6月,清朝才派出直隸提督劉銘傳加封巡撫銜,督辦臺灣政務和防務。不管影視作品把他說成什么樣子,劉銘傳確實是一個有作有為的官員。 劉銘傳到任不久,正逢中法戰爭爆發,從總體上看軍事上沒有失敗的中國,在政治上再次慘敗,面對危機,加強臺灣防務尤為必要。閩浙總督楊昌浚、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左宗棠,于7月再次上書,要求在福建臺灣兩地“巡撫分駐”、“建省分治”。光緒11年(1885年)10月12日,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在下旨創建海軍的同時,下旨同意詔請左宗棠的奏請,福建政務由閩浙總督兼管,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正式下詔在臺灣建省。到1888年正式實現閩臺分治,臺灣單獨設省,由原來的2府8縣4廳增為3府11縣4廳1直隸州,后又增設南雅廳。首任福建臺灣巡撫為劉銘傳。正是這位巡撫,打開了臺灣的近代經濟發展之門。 歷史沿著應該有的軌跡走到現在,在“巡檢司”設立、充滿風雨的550年之后,臺灣成為清朝的第20個行省。臺灣省建制的建立,對外主要是為了鞏固東南海防,防御外國列強的侵略,加強軍事防務;對內則開始近代工業化過程,開礦、郵政、交通、墾荒、教育事業等相繼發展起來。從此,臺灣社會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 正是歷史上兩岸的來往,聯結起兩岸人民的心靈,臺灣與大陸不可分離。大海向我們訴說的大陸在臺灣的這么多“第一”,不僅僅是時間先后的意義,而是包含著多少先行者的勇氣,開拓者的艱辛,奮斗者的犧牲;包含著多少臺灣對中原腹地的向往,多少大陸人民對臺灣同胞的關懷。同樣也告訴我們,正是在這種延綿千年的交往中,中華文化浸透了臺灣;臺灣同胞則在連續持久的中華文化的環境中,也成為這一令世界感到驚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中華文化的創造群之一。因此,臺灣與大陸的關系,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沉淀。[2]

旅游景點

旅游資源

其地貌復雜,處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又有喀斯特地貌與海蝕地貌,故多山水勝境、火山群與溫泉群。西海岸沙灘平緩,多海水浴場,而東海岸斷崖陡峭,奇石怪巖。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更有‘蝴蝶王國‘之稱。清代即有‘八景十二勝‘之說,包括:阿里山云海、雙潭秋月、玉山積云、清水斷崖、澎湖漁火、大屯春色、魯谷幽峽、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頭埤、獅頭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霧社。文物資源豐富,或與反抗荷蘭、日本侵略者有關,或為臺灣與大陸關系的歷史見證。如赤嵌樓、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宮凌霄寶殿、云林北港媽祖廟、臺北與臺南孔廟等。高山族人口達30余萬,又分為阿美、泰雅、排灣、賽夏、布農、曹、魯凱、卑南、雅美等9個族群。雅美族的甩發舞與雕船本領,阿美族的對位唱法與多姿的舞蹈,排灣族的刺繡與雕刻,布農族的‘打耳祭‘與‘成年祭‘大典,賽夏族的‘矮靈祭‘與佩鈴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繡衣與播種節,卑南族的‘剎猴祭‘與‘狩獵祭‘等,是那樣五彩繽紛。為發展旅游業,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桃園縣興建‘小人國‘,更豐富了旅游資源。

風味肴饌

類似閩、粵,但加以變化而有臺灣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醬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湯燉煮。風味小吃品種極多。臺北新店碧溪潭香魚,基隆豆簽羹、‘甜不辣‘,桃園石門沙鍋魚頭,臺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貢丸‘,嘉義‘四臣湯‘和香菇魚翅羹,臺南‘棺材板‘(油炸包餡面食),高雄六合夜市貝類海鮮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地方文藝

閩語區有褒歌、采茶歌,粵語區有客家山歌,較通俗。而南管則較‘雅‘。劇戲多承閩、粵,有梨園戲、高甲戲、粵戲、皮影戲等。高山族文藝絢麗多姿。[3]

地理人文

地理位置

臺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它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 臺灣島

由于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不光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只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只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經過這里。

寧波 地理區位優勢(人文啊.地理啊)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是浙江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寧波北侖港是個深水良港。

寧波有以下頭銜:

1.副省級城市:全國有15個,主要是政治上享受副省級待遇,例如寧波市長享受副省長待遇;(政治方面)

2.計劃單列市:全國只有5個城市,主要是經濟上某些權利直接歸中央管理;(經濟方面)

3.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政策!(經濟方面)

4.國務院命名的"較大的市":這主要是在立法方面有權制定地方法規.(立法方面)

5.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現在已經公布三批共99個城市了.(文化方面)

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獲選200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居方面)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東方大港——北侖港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繡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并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后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板”、“溫州小老板”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干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咸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涂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鲞、明府鲞、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鲞、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概況

政府所在地:海曙區

面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