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朝鮮進出口貿易額(朝鮮國內生產總值多少?)

时间:2024-06-01 17:04:56 编辑: 来源:

朝鮮的157倍。

從礦石產量來看,韓國則顯得相對貧瘠:2012年,朝鮮的煤炭產量達2580萬噸,是韓國產量的12倍;朝鮮的鐵礦石產量為519萬噸,韓國僅為59.3萬噸。這一差異主要源于朝鮮本身豐富的礦藏儲量,其礦產資源儲量占整個半島儲量的80%~90%。但實際上,韓國早已脫離了依賴煤炭的經濟發展階段。因此,這些弱勢絲毫不影響韓國工業遠超朝鮮的輝煌。在工業生產方面,韓國的水泥產量、汽車產量、鋼產量均大大高于朝鮮。2012年,朝鮮的汽車產量約4千輛,韓國是其1000余倍。

從社會間接資本和能源領域來看,韓國對朝鮮亦具有絕對性優勢。其中,韓國公路總長為10萬5603千米,擁有亞洲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網。盡管韓國山地居多,但由于發達的交通,任何兩座城市之間幾乎都能輕松實現當日往返。朝鮮的公路總長為2萬6114千米,約為韓國的1/4。發電量方面,韓國2012年總發電量為朝鮮的24倍,發電容量是朝鮮的11倍。

對于韓國人而言,這一日漸擴大的差距卻未必帶來的都是樂觀情緒。韓國相關官員表示,由于南北人均收入差距已由90年代的6倍擴大到現在的19倍,若考慮未來的統一,這一差距擴張的趨勢將為韓國政府和國民帶來巨大的負擔。

中國與朝鮮.韓國有哪些貿易往來?

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70、80年代其發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內工資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削弱,部分勞動密集型工業及部分重化工業(如水泥)也逐漸歸入了夕陽產業之列。韓國政府為了鼓勵新興產業如電子、生物工程、航空等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而中國與韓國地域相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勞動力成本又低,農礦資源豐富,自然成為韓國進行該類產業投資的首選對象。

中國與朝鮮的雙邊貿易在2005年增長14%。2005年的貿易額已接近16億美元,中朝貿易領先朝韓貿易。朝鮮從中國進口了10億多美元的商品,包括石油和玉米,向中國出口了5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煤炭和鐵礦石。韓國貿易協會說,中朝雙方貿易額的增加得益于雙方經濟關系的迅速擴展和中國對朝鮮礦產業投資的持續增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