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朝鮮和我國有貿易往來嗎(比較集中具有中國國籍的朝鮮人的地點在那里?他們的風俗是怎樣的)

时间:2024-06-02 05:55:09 编辑: 来源:

。阿敏認為皮島隔海相望,沒有水師,無法進攻,而義州則被后金輕易攻取,說明朝鮮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勝。因此,后金把進攻目標轉為朝。阿敏率領大軍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鮮請和。仁祖得到后金大軍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驚恐萬狀,將后妃送到江華島避難。阿敏部將乘勝前進,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進,駐營安扎。此時仁祖也已逃往江華島,并命使臣到后金營中投書求和。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迫于后金的軍事壓力,基本上答應了后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宣、約為兄弟之國等要求,惟有永絕明朝一條不同意。最后阿敏讓步,向朝鮮表示“不必強要”。三月初三,仁祖率領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華島焚書盟誓。雖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對朝鮮誓文不滿意,便令八旗將士分兵擄掠三日,使朝鮮京畿道海邊一帶“盡成空壤”。隨后后金撤軍到平壤,奉皇太極命令不再后撤,揚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復還”,又逼迫朝鮮簽訂了平壤誓約,在中江、會寧開市、索還后金逃人、追增貢物。這次入侵,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為“丁卯胡亂”或者“丁卯虜亂”。

1636年丙子(明崇禎九年,朝鮮仁祖十四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極正式由汗改稱皇帝,改國號大清,族名滿洲。他事先將此事通報朝鮮,希望朝鮮參與勸進。朝鮮聞訊大嘩,積累近10年的憎惡、羞辱情緒一并迸發。朝鮮臣僚紛紛痛切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氣氛下,仁祖拒不接見后金使團,不接受其來書。后金使團憤然離開漢城,沿途百姓“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該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正式舉行稱帝大典,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極非常氣憤,認為這是朝鮮國王有意構怨,決定舉兵再征朝鮮。該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朝鮮。清軍渡江后,揚野戰之長,舍堅城而不攻,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王京城下。京畿之內“上下惶惶,罔知所為,都城士大夫,扶老攜幼,哭聲載路”。仁祖再次將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華島避難,自己則率領文武百官退守南漢山城等待各路勤王軍的到來,同時派出崔鳴吉等人赴清營談判,拖延時間。朝鮮請和書中寫道“朝鮮國王謹上言于大清寬溫仁圣皇帝:小邦獲戾大國,自速兵禍,棲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約,恤小邦生靈之命,容令小邦改圖自新,則小邦之洗心從事,自今始矣。必欲窮兵,小邦理窮勢極,以死自期而已”云云。皇太極見朝鮮君臣求和之切,毫無斗志,乃對其迫降,下令清軍包圍南漢山城,伐木列柵,繞城駐守,山城內糧草斷絕,不得不殺馬充饑。各路勤王軍隊也被清軍擊敗,朝鮮君臣只有坐困孤城。仁祖曾經爬到南漢山城的南門,看到城下清軍黑壓壓一片,不禁長嘆。清軍在望月峰上升白旗書招降二字,又致書仁祖,令其出城投降。仁祖則復書“重圍未解,帝怒方盛”,所以不能出城請降,“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蓋以禮有不可廢,而兵威亦可怕也……”。見朝鮮方面還在糾纏于出城投降的細節,不耐煩的皇太極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時清軍又攻占了江華島,俘虜王妃、王子、宗室76人,消息傳來,見大勢已去,仁祖只好求和。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領群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

為什么當初清朝打下臺灣之后,沒有將朝鮮和日本一起打下來?

朝鮮再去愛清軍入關前就在兩次戰爭中被打服了,朝鮮世子長期作為人質在盛京。朝鮮已經是藩屬,而且很聽話,沒有必要打。日本字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鎖國”政策后,只是和中國,荷蘭,朝鮮保持一定的貿易往來,沒有來招惹清朝。

中國古代對外用兵,無非是自衛反擊,比如漢匈戰爭,唐擊突厥等,要么就是為了面子,比如認為藩屬不聽話,為了找回面子發動戰爭,從來也不是想西方列強那樣為了殖民擴張和經濟掠奪,因為日朝兩國當時和中國比起來窮山惡水,又沒惹事,中國犯不上花錢死人地打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為什么清朝不統一朝鮮

建立了宗主關系干嘛要打啊,不劃算,再說朝鮮族的戰斗力歷來很強儲一個倔強的民族,要德服和威服,不能征服,恩威并施,而且地緣決定了朝鮮封建時代不能融入中國的

滿清為什么能滅掉中國卻滅不掉朝鮮

滿清在宋朝時期是女真人,在遼代以及金朝時期就多次進犯朝鮮,欺負朝鮮人。不過朝鮮不過區區彈丸之地,臣服了就行了,沒必要非得拿下,拿下了也很容易脫離的。隋唐時期,光唐朝初年就花費了70年跟朝鮮進行戰爭,雖然唐高宗李治最后奪回遼東,但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李世民雖然也曾經一度包圍平壤,但是仍舊未能攻克。

清朝為什么不占領朝鮮

滿清在宋朝時期是女真人,在遼代以及金朝時期就多次進犯朝鮮,欺負朝鮮人。不過朝鮮不過區區彈丸之地,臣服了就行了,沒必要非得拿下,拿下了也很容易脫離的。隋唐時期,光唐朝初年就花費了70年跟朝鮮進行戰爭,雖然唐高宗李治最后奪回遼東,但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李世民雖然也曾經一度包圍平壤,但是仍舊未能攻克。

清朝為何不打朝鮮和越南

朝鮮一直就是中國的屬國.越南直到被法國占領.也歸附于清朝.大清皇朝總以為做為上國.不應該去欺負弱小的國家.

為什么中國古代不去打朝鮮

為什么要打朝鮮,朝鮮是中國的屬國,向中國俯首稱臣。朝鮮是中國東北的門戶,中國就是利用朝鮮作為緩沖地帶。再者,中國古代并非沒打過朝鮮,例如,西漢,衛氏朝鮮殺漢將領,漢武帝大怒,滅衛氏朝鮮。西漢時期,北朝鮮全境在西漢版圖之內。唐朝李世民滅高句麗,百濟,把朝鮮半島北部納入唐朝版圖。明末,滿清不滿朝鮮聯明抗清,大軍攻打朝鮮,逼迫朝鮮臣服清朝。

清朝為何不吞并朝鮮

甲午戰爭以前,朝鮮曾主動提出取消國號,加入中國,但是清朝自顧不暇,回絕了。

滿清攻打大明朝鮮為什么不出兵

自己都顧不個來還出兵 滿清不直接滅他啊 滿清的騎兵很厲害 除了遼東鐵騎可以和他正面干沒有能干個他的 用大炮除外 廠 朝鮮有什么啊?

所以他看熱鬧選擇是正確的

明朝的官員太亂 你弄我 我弄你的 沒空顧 沒辦法

歷史就這樣 大體明白就可以 要細研究要拿出太多的功夫來看書查書的

為什么清朝不吞并朝鮮

甲午戰爭以前,朝鮮曾主動提出取消國號,加入中國,但是清朝自顧不暇,回絕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