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歐盟對外貿易額66% WTO(高分求解!!WTO,歐盟分別有多少成員國)

时间:2024-06-01 17:20:31 编辑: 来源:

框架性的指令,但是其管轄的內容和覆蓋的產品范圍,將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用能產品出口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由于歐盟25個成員國對該指令的理解可能不一致,從而導致不同成員國根據該指令轉換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時出現不統一、不協調的情況,對貿易伙伴造成困難。

中國對EuP指令開展的應對工作包括:密切跟蹤EuP指令的最新動向,以雙邊和多邊場合提出貿易關注,建議歐盟就該法規的立法和實施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行充分評估,同時通過多種渠道提請國內相關部門、出口企業、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關注該指令及其實施指令,呼吁企業依照新指令的要求做好相應的技術準備,爭取使EuP指令對中國相關產品出口歐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結束語

在2005年中國有大約25.06%的出口企業遭受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其中,出口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非公司制國有企業受影響的比例約為31.48%,其他內資企業受影響的比例也在27.60%左右。從數值上看,小型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大型企業受影響較大。隨著企業出口銷售額的增加,企業受到國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明顯加大。

在中國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合同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其中工業品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合同數,主要來自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而農產品受影響的出口合同數,主要發生在浙江省、河南省和山東省。其中浙江省無論是受影響的工業品出口合同數,還是受影響的農產品出口合同數,在全國都列于首位,反映出浙江省作為中國出口大省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嚴重的現實。

為滿足進口國對產品的技術要求,中國出口企業不得不對產品進行測試、認證、注冊、檢驗,或改進產品生產技術、更換產品包裝及標簽,或對產品進行其他處理,或辦理其他手續。而這一切都使企業出口經營成本提高,相應地發生利潤損失。但是,我國企業必將在打破

適應國外的貿易壁壘遭遇戰中,通過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之間的互信協作,通過學習,提高產品質量,大力推進標準化戰略,加強認證工作,提高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信心和能力。

鑒于對企業出口影響較大的配額、許可證、關稅、匯率幾大因素的作用因WTO規則的制約和貿易伙伴國的強烈反對,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保護國內市場又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所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找的很辛苦吖·能幫的上忙應該!

歐盟是否是WTO成員

是wto成員的。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在WTO中視為一個成員,也就是說在投票時擁有一票。是wto的原始成員,1995年1月1日伴隨wto成立加入。前身以EC作為WTO

成員。

 歐盟一體化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

歐盟是當代世界經濟中最大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其一體化進程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任何國家和地區在制定對外政策時,都不能不考慮這種一體化政策和成果的影響(王鶴,1999;管新平,何志平,2003)。

一、歐盟與亞洲

在歐盟的概念中,亞洲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根據歐盟的統計數據,亞太地區的人口占世界56%,GDP占世界25%,國際貿易總額占世界22%。該地區又是幾大宗教的發源地,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因而,亞洲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在文化領域都是歐盟重要的伙伴。歐盟與亞洲的經濟和貿易關系,對歐洲自身的發展和繁榮極其重要。整個亞洲占歐盟對外出口總量的21%,是歐盟第三大貿易伙伴地區。在歐盟的對外投資總量中,亞洲所占的份額很大,有些亞洲國家是歐盟的重要投資者,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亞洲國家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中國加入WTO進一步加強了亞洲的實力。

二、歐盟與中國

歐盟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始于1985年,當年簽署的《1985年歐洲共同體-中國貿易合作協定》,是歐盟與中國建立貿易伙伴關系的法律文件。根據這一協議成立的歐中聯合委員會,每年都要對中國與歐洲貿易合作關系進行一次總結。1995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一個歐盟與中國關系的長期戰略,稱為“中-歐關系長期政策”。1998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題為“與中國建立全面的伙伴關系”的意見書。2000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該意見書的執行報告。這個報告規定了歐盟與中國合作的領域,以及和中國的對話。報告還強調了歐盟與中國在關于地區安全、經濟貿易與政治等各領域進行對話的成果。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對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從1978年中國實行經濟改革以來,雙邊貿易增加了20多倍,1999年達到了700億美元。歐盟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貿易順差轉變成2000年1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是歐盟的第三大非歐洲貿易伙伴國,前兩者是美國和日本。在過去的5年間,歐盟一直是不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內地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商。如果歐洲公司對中國的投資繼續以如此高的速度發展,整個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與美國和日本相媲美。

三、歐盟與日美

在歐盟提出建立統一市場以前,日本一直是重美輕歐的,但對于歐盟建立統一市場,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集中力量優先發展日歐關系。對于歐盟統一市場,日本采取了一種認真研究和積極介入的策略。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日本各界紛紛建立對歐盟的研究機構,加強了對歐盟統一市場的調查與分析。在日歐貿易關系上,日本長期保持順差,日本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大于歐盟,歐盟市場對日本極為重要,這種不平衡現象引起了歐盟的不安,成為日歐貿易戰的導火線,但是,日歐貿易戰主要集中在汽車和電器兩個方面。

冷戰結束以后,歐洲面臨重建與改組的錯綜復雜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歐洲一體化及其與美國的關系經歷著內容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與調整。一方面,冷戰結束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的政治安全環境,西歐對美國的依賴性顯著下降。另一方面,西歐國家的經濟力量的增長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發展,使歐洲以歐共體為依托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和自信心增強了。但是,由于美歐軍事力量上的嚴重差距,使歐洲戰略上的獨立還沒有信心,而且歐洲在經濟上還需要美國這個合作伙伴。對于美國來說,一方面不愿意,也無力像冷戰前那樣統領歐洲的安全系統,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就此結束它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失去對歐洲政治、經濟的控制。因此,兩者達成一個妥協方案,即在北約之內建立一種歐洲安全與防務特性。

無論在政治、軍事結構上發生什么調整,美歐關系的主要方面仍然是合作與協調。除了雙方仍然有著共同的戰略安全利益和共同的自由民主傳統和價值觀以外,歐美雙方是重要的經濟貿易伙伴。長期的經貿關系使他們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很高。同其他地區和國家相比,歐美之間的貿易壁壘較少,經濟聯系的質量較高,經濟法規趨于一致,彼此協調的余地很大。雖然亞太地區目前在美國的貿易量超過歐洲,但是,美國與亞太地區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而美國在歐洲則有較大的順差。在對外投資上,歐洲在美的投資經濟效益大大高于亞太國家在美投資,而且,歐洲法規等環境比較健全,消費偏好比較相近,兩者合作更加容易。

西方的秩序是和西方國家間的共同利益聯系在一起的,這種共同利益就是他們的共同繁榮和穩定。到20世紀末,西方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始終占據世界經濟的優勢地位,美國、西歐和日本占有世界生產總值的70%以上,占世界貿易的60%以上,占世界每年海外直接投資總額的80%以上,占世界最大的100家銀行中的90多家,占世界最大500家公司中的多數。1997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中近60%流向了經合組織國家,國際貿易的82%和對外直接投資的68%是在頂層20%的國家間進行的。冷戰結束以后,歐洲國家在美國的投資占歐洲對外投資總數的60%多,歐洲國家也是美國對外投資的最重要地區,尤其是英國和德國,始終處于美國對歐洲投資的前列。從貿易方面來說,位列于美國出口產品消費者前10個國家中,有英國、德國、法國和荷蘭4個國家,而德、英、法、意則位列美國進口商品的前10名,因此,歐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建立在他們互為商品市場、資本市場,以及科學技術上的相互需要所形成的相互依賴的關系。美國2000年12月由國防部發表的關于歐洲的報告——《加強跨大西洋安全面向21世紀的美國戰略》,全面闡述了美國在歐洲的“至關重要的利益”所在。它一方面說明了什么是美歐之間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說明了美歐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利益是交織在一起的。

四、歐盟與拉美

歐盟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外國投資商,從這個意義上說,歐盟已經成為拉丁美洲國家進行公共事業改革和促進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捐助人。1994年以來,歐洲對拉美的投資總額顯著增長,主要投向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投資銀行先后和15個拉美國家簽訂了框架協議。歐洲對拉美的出口總額在其后的10年里翻了一番,以至在歐盟和拉丁美洲之間出現了貿易順差。歐盟已經成為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組成的南美聯盟的第一貿易伙伴。

拉美和歐盟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性質一直是屬于傳統型的,歐盟主要從拉美進口原材料,而向拉美出口工業產品。最近,兩地之間的貿易關系又有了新的進展,歐盟與墨西哥之間簽訂了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時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和智利等國進行談判,尋求放寬限制的可能性,歐盟與安第斯地區國家(包括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和中美洲國家也有合作關系,幫助這些國家根除非法毒品交易。

五、歐盟與東歐國家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歐共體與東歐國家的經濟貿易聯系逐漸發展起來,到1989年東歐劇變以前,歐共體已經與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簽訂了一系列貿易合作協議,取消了東歐國家向歐共體的出口配額和其他數量限制。1989年以后,東歐國家在政治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掀起了回歸歐洲的浪潮,歐共體為幫助東歐國家的經濟重組并使其納入到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之中,避免由于東西歐之間的經濟失衡影響整個歐洲的穩定,對東歐國家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大力推進東西歐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歐共體與東歐國家于20世紀90年代初簽訂的歐洲協議。歐洲協議包括四部分內容:自由貿易、經濟技術合作、財政援助、政治對話。其中最具實質內容的是自由貿易部分,其目的是分階段引進雙向的自由貿易。歐共體還受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委托承擔參加24個西方國家聯合援助東歐的協調工作。該項目促進了東歐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長期發展。東歐國家在以后的年代里,陸續有國家加入歐盟。

六、歐盟與俄羅斯

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巨變結束了東西歐對峙的冷戰格局,但是,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國家由于其政治、經濟、軍事地位以及歷史、文化、民族傳統的特殊性,沒有像東歐國家那樣被納入到回歸歐洲的浪潮中。歐盟對俄羅斯的關系是十分微妙的。一方面,歐盟希望能夠維持冷戰結束后對其有利的經濟形勢,避免一個過于強大的俄羅斯成為其政治、軍事對手,重新對歐盟的安全構成威脅;另一方面,為維護歐洲政治經濟穩定,避免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在轉軌過程中陷于長期混亂甚至倒退,歐盟又必須盡力支持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改革。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不可能接納俄羅斯入盟,俄羅斯也不會有這方面的想法,但這并不妨礙與俄羅斯的經濟貿易關系。

由于歐盟主要是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政治軍事色彩很弱,所以與俄羅斯合作關系發展的比較順利。1994年在希臘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上,歐盟與俄羅斯簽署了“伙伴關系與合作協議”,取代了歐共體與前蘇聯在1989年簽署的貿易與合作協議。與舊協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