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歐盟對外貿易額66% WTO(歐盟是否是WTO成員)

时间:2024-06-02 11:16:54 编辑: 来源:

亞洲的實力。

二、歐盟與中國

歐盟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始于1985年,當年簽署的《1985年歐洲共同體-中國貿易合作協定》,是歐盟與中國建立貿易伙伴關系的法律文件。根據這一協議成立的歐中聯合委員會,每年都要對中國與歐洲貿易合作關系進行一次總結。1995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一個歐盟與中國關系的長期戰略,稱為“中-歐關系長期政策”。1998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題為“與中國建立全面的伙伴關系”的意見書。2000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該意見書的執行報告。這個報告規定了歐盟與中國合作的領域,以及和中國的對話。報告還強調了歐盟與中國在關于地區安全、經濟貿易與政治等各領域進行對話的成果。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對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從1978年中國實行經濟改革以來,雙邊貿易增加了20多倍,1999年達到了700億美元。歐盟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貿易順差轉變成2000年1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是歐盟的第三大非歐洲貿易伙伴國,前兩者是美國和日本。在過去的5年間,歐盟一直是不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內地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商。如果歐洲公司對中國的投資繼續以如此高的速度發展,整個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與美國和日本相媲美。

三、歐盟與日美

在歐盟提出建立統一市場以前,日本一直是重美輕歐的,但對于歐盟建立統一市場,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集中力量優先發展日歐關系。對于歐盟統一市場,日本采取了一種認真研究和積極介入的策略。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日本各界紛紛建立對歐盟的研究機構,加強了對歐盟統一市場的調查與分析。在日歐貿易關系上,日本長期保持順差,日本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大于歐盟,歐盟市場對日本極為重要,這種不平衡現象引起了歐盟的不安,成為日歐貿易戰的導火線,但是,日歐貿易戰主要集中在汽車和電器兩個方面。

冷戰結束以后,歐洲面臨重建與改組的錯綜復雜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歐洲一體化及其與美國的關系經歷著內容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與調整。一方面,冷戰結束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的政治安全環境,西歐對美國的依賴性顯著下降。另一方面,西歐國家的經濟力量的增長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發展,使歐洲以歐共體為依托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和自信心增強了。但是,由于美歐軍事力量上的嚴重差距,使歐洲戰略上的獨立還沒有信心,而且歐洲在經濟上還需要美國這個合作伙伴。對于美國來說,一方面不愿意,也無力像冷戰前那樣統領歐洲的安全系統,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就此結束它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失去對歐洲政治、經濟的控制。因此,兩者達成一個妥協方案,即在北約之內建立一種歐洲安全與防務特性。

無論在政治、軍事結構上發生什么調整,美歐關系的主要方面仍然是合作與協調。除了雙方仍然有著共同的戰略安全利益和共同的自由民主傳統和價值觀以外,歐美雙方是重要的經濟貿易伙伴。長期的經貿關系使他們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很高。同其他地區和國家相比,歐美之間的貿易壁壘較少,經濟聯系的質量較高,經濟法規趨于一致,彼此協調的余地很大。雖然亞太地區目前在美國的貿易量超過歐洲,但是,美國與亞太地區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而美國在歐洲則有較大的順差。在對外投資上,歐洲在美的投資經濟效益大大高于亞太國家在美投資,而且,歐洲法規等環境比較健全,消費偏好比較相近,兩者合作更加容易。

西方的秩序是和西方國家間的共同利益聯系在一起的,這種共同利益就是他們的共同繁榮和穩定。到20世紀末,西方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始終占據世界經濟的優勢地位,美國、西歐和日本占有世界生產總值的70%以上,占世界貿易的60%以上,占世界每年海外直接投資總額的80%以上,占世界最大的100家銀行中的90多家,占世界最大500家公司中的多數。1997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中近60%流向了經合組織國家,國際貿易的82%和對外直接投資的68%是在頂層20%的國家間進行的。冷戰結束以后,歐洲國家在美國的投資占歐洲對外投資總數的60%多,歐洲國家也是美國對外投資的最重要地區,尤其是英國和德國,始終處于美國對歐洲投資的前列。從貿易方面來說,位列于美國出口產品消費者前10個國家中,有英國、德國、法國和荷蘭4個國家,而德、英、法、意則位列美國進口商品的前10名,因此,歐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建立在他們互為商品市場、資本市場,以及科學技術上的相互需要所形成的相互依賴的關系。美國2000年12月由國防部發表的關于歐洲的報告——《加強跨大西洋安全面向21世紀的美國戰略》,全面闡述了美國在歐洲的“至關重要的利益”所在。它一方面說明了什么是美歐之間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說明了美歐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利益是交織在一起的。

四、歐盟與拉美

歐盟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外國投資商,從這個意義上說,歐盟已經成為拉丁美洲國家進行公共事業改革和促進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捐助人。1994年以來,歐洲對拉美的投資總額顯著增長,主要投向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投資銀行先后和15個拉美國家簽訂了框架協議。歐洲對拉美的出口總額在其后的10年里翻了一番,以至在歐盟和拉丁美洲之間出現了貿易順差。歐盟已經成為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組成的南美聯盟的第一貿易伙伴。

拉美和歐盟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性質一直是屬于傳統型的,歐盟主要從拉美進口原材料,而向拉美出口工業產品。最近,兩地之間的貿易關系又有了新的進展,歐盟與墨西哥之間簽訂了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時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和智利等國進行談判,尋求放寬限制的可能性,歐盟與安第斯地區國家(包括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和中美洲國家也有合作關系,幫助這些國家根除非法毒品交易。

五、歐盟與東歐國家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歐共體與東歐國家的經濟貿易聯系逐漸發展起來,到1989年東歐劇變以前,歐共體已經與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簽訂了一系列貿易合作協議,取消了東歐國家向歐共體的出口配額和其他數量限制。1989年以后,東歐國家在政治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掀起了回歸歐洲的浪潮,歐共體為幫助東歐國家的經濟重組并使其納入到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之中,避免由于東西歐之間的經濟失衡影響整個歐洲的穩定,對東歐國家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大力推進東西歐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歐共體與東歐國家于20世紀90年代初簽訂的歐洲協議。歐洲協議包括四部分內容:自由貿易、經濟技術合作、財政援助、政治對話。其中最具實質內容的是自由貿易部分,其目的是分階段引進雙向的自由貿易。歐共體還受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委托承擔參加24個西方國家聯合援助東歐的協調工作。該項目促進了東歐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長期發展。東歐國家在以后的年代里,陸續有國家加入歐盟。

六、歐盟與俄羅斯

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巨變結束了東西歐對峙的冷戰格局,但是,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國家由于其政治、經濟、軍事地位以及歷史、文化、民族傳統的特殊性,沒有像東歐國家那樣被納入到回歸歐洲的浪潮中。歐盟對俄羅斯的關系是十分微妙的。一方面,歐盟希望能夠維持冷戰結束后對其有利的經濟形勢,避免一個過于強大的俄羅斯成為其政治、軍事對手,重新對歐盟的安全構成威脅;另一方面,為維護歐洲政治經濟穩定,避免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在轉軌過程中陷于長期混亂甚至倒退,歐盟又必須盡力支持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改革。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不可能接納俄羅斯入盟,俄羅斯也不會有這方面的想法,但這并不妨礙與俄羅斯的經濟貿易關系。

由于歐盟主要是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政治軍事色彩很弱,所以與俄羅斯合作關系發展的比較順利。1994年在希臘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上,歐盟與俄羅斯簽署了“伙伴關系與合作協議”,取代了歐共體與前蘇聯在1989年簽署的貿易與合作協議。與舊協議相比,新協議超出了貿易領域,在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諸多領域建立起伙伴關系。根據協議,歐盟和俄羅斯每年舉行兩次政府首腦和部長級的政治對話,同時,視情況需要進行其他級別的會晤。在經濟方面,歐盟肯定俄羅斯處于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國際貿易組織;在貿易方面,給予俄羅斯多種優惠;俄羅斯對歐盟投資者進入俄羅斯投資提供自由和保障,允許歐盟金融機構進入俄羅斯并給予優惠,歐盟公司與俄羅斯公司享有同等權利。這一協議是自冷戰以來,首次將俄羅斯與西歐的組織機構聯系起來,標志著俄羅斯與歐盟在意識形態和經濟領域的對抗結束,歐盟希望通過向俄羅斯打開大門來促進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和政治穩定。歐盟對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還通過塔西斯項目進行援助,支持這些國家的經濟改革。

七、歐盟與地中海地區

歐盟雖然在軍事上落后于美國,但是,這并不否定歐盟具有的“軟安全”能力,即歐盟在歐洲作為政治經濟中心所表現出來的穩定性、非戰特點以及對周圍國家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歐盟及其成員國構成了約55%的國際發展援助資金和66%的所有貸款援助資金。歐盟的“軟安全”能力是北約等組織所不具備的。歐盟的“軟安全”能力在冷戰以后有重要的發展,其利用和發揮“軟安全”作用的意愿也非常強烈。其“軟安全”政策主要體現在對中東國家的經濟援助、歐盟東擴,以及歐盟發起的針對巴爾干地區的穩定公約和歐盟對地中海的對話關系上。地中海是歐盟周邊政策關注的第二個重點地區。在這一地區的非歐盟成員國與歐盟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上,這些國家主要是法、意的殖民地,獨立以后在經濟上是歐共體的傳統市場,戰略上不論是從資源供給還是從交通暢通來說,對歐洲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而是冷戰后歐盟對外政策的又一個重點所在。

通過能源與貿易聯系,東南歐地區的發展可直接對歐盟各國的穩定和福利構成威脅。歐洲能源供給的大部分要靠從這一地區進口,其中包括65%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每天約3000艘船只要經由地中海運送到歐洲。1996年,西班牙天然氣需求的74%,意大利的50%,以及法國的29%都是從馬格里布國家進口的。同一年歐洲出口額占阿爾及利亞進口總額的67%,突尼斯的69%,利比亞的66%,摩洛哥的57%。正是因為歐盟成員國與地中海地區的相互依存關系,歐盟及其地中海伙伴國都認識到“地中海兩岸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構成了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一種全面協調的對應措施。”1994年,歐盟埃森理事會原則上通過了歐盟-地中海伙伴關系計劃。歐盟-地中海伙伴關系是一個長期的進程,它提供了歐盟與地中海國家就廣泛關心的各種問題進行對話與合作的框架。盡管歐盟與地中海的關系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它的機制化的走向和多層面的交流,有助于兩地區的合作。

八、歐盟與八國集團

所謂八國集團指每年一度的西方八國高峰會議,參加的國家有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在俄羅斯加入以前稱為西方七國高峰會議。八國集團不是一個組織,也不是一個機構,不是建立在某個協議之上,也沒有秘書處。八國集團是世界主要強國的首腦之間的年度聚會。考慮到歐盟的作用,八國集團認為有必要邀請歐盟參加高峰會議。歐盟則抓住這個機會,表達歐盟的觀點和立場。許多問題不是靠幾個大國首腦之間的會面和討論就可以解決的,還必須聽取其他國家和民間團體的意見,這也是八國集團在高峰會議之外還要邀請其他國家和民間團體參加專題會議的原因。歐盟委員會在與民間團體的關系和磋商上具有豐富的經驗,這也是歐盟對八國集團會議的一大貢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