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民營企業撐起外貿總值的一半左右(對宜興外貿出口狀況的分析)

时间:2024-05-03 02:48:28 编辑: 来源:

輪上的城市。在這里,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曾是我國的重型軍車生產基地,汽車產量曾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重慶汽車產業帶著獨特的歷史,帶著無數榮耀,在新的潮流中默默前進。

這座與長春爭做“中國底特律”的汽車城,在中國車市的激蕩變革中,畫出了怎樣的趨勢曲線?

-01-

在“汽車城”之前,重慶最為響亮的招牌是兵器工業。事實上,兵工正是重慶工業發展的基石。

先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重慶地處內陸腹地,位于長江上游,四面環山,兩江環抱、近代以來就是西南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內河外貿口岸。正是由于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重慶戰略后方基地的重要地位。

重慶的兵器工業基礎可以追溯到晚清。

舉兩個例子:重鋼的前身是張之洞建立的漢陽兵工廠,后來搬到重慶成為國民黨第29兵工廠;特鋼的前身是1936年劉湘建的兵工廠,主要生產鋼材追擊炮和炮彈等。而最為著名的長安汽車,前身則是1862年李鴻章創辦的上海洋炮局。

后來到了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全國各地向重慶又遷入并新建了一批兵工廠。再后來,國民政府幾番折騰遷移,加上戰火連綿,等到1949年解放時,僅存7個兵工廠,但都遭到嚴重破壞。

而這7家中,有6家在后來成為重慶汽車工業(包括摩托車)扛鼎者,成了大名鼎鼎的6塊金字招牌:

長安(第21兵工廠,生產二連127.四連145機槍)、江陵(第10兵工廠,生產以37炮彈為主的大炮彈)、嘉陵(第25兵工廠,生產145、127的炮彈)、長江(第20兵工廠,生產子彈)、建設(第21兵工廠分廠,主產步槍)、望江 (第50兵工廠,生產37炮)。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兵工企業開始“軍轉民”,先后經歷了三個大階段:建國初期、大躍進時期和改革開放。1958年大躍進中出現了大上民品的局面,后來又被“一刀切”地下馬了。真正開啟“軍轉民”大潮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國防工業要以民養軍,軍民結合。”

(正在作業的兵工廠)

兵工與汽車,工藝相近、技術相通,重慶兵工企業近水樓臺,轉型很快。1980年,全國汽車產量僅22萬輛、微型汽車產量僅210輛,摩托車產量僅5萬輛;而到了1990年,單單重慶,兵工企業的汽車工業產值已達19億元,占重慶市總產值的73.8%。

(兵工廠生產的武器)

也就是說,90年代伊始,重慶汽車工業已經是經濟支柱了。

接下來的數據很重要,直接體現了重慶兵工與汽車的“嫡系”關系:1992年,重慶的兵工系統企業所生產的汽車產量,占重慶總產量的60%,摩托車產量占100%。

-02-

在重慶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中,一如其他汽車城一樣,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就是合資。引進-消化-吸收,是國家戰略下車企們的普遍做法。

重慶汽車工業的崛起,也有兩個大事件:

1985年,重慶汽車制造廠與日本五十鈴合資設立重慶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慶鈴,它也是全國第一家中日合資的汽車生產企業;再一個就是1993年,兵器工業公司和日本鈴木則合資成立了長安鈴木。

在這里,就看出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事實,我們一般認為,中國車市的萌芽從桑塔納開始,而實際上,重慶汽車工業的壯大,幾乎在同一時期。

一個家喻戶曉的例子:長安鈴木奧拓。

奧拓是中國第一代微轎,也正是它的出現,圓了很多人的汽車夢。要知道,當年的奧拓,與后來調侃它的段子:“年輕不曾努力過,如今只能開奧拓”可截然不同,當時的奧拓雖說是微型車,買得起的人也是鳳毛麟角,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來一個有趣的對比:90年代,奧拓價格在6.8萬左右,而桑塔納的價格在18萬左右。從目標用戶來看,奧拓是當年個體戶的專用車,而桑塔納車主,可能得有大別墅、大買賣才行。

從1995年第一輛國產奧拓0.8L車型下線,到2008年7月,長安鈴木宣布奧拓正式停產,中間的13年歷程,奧拓成為了微車市場上具有傳奇色彩的車型,在中國市場上的總銷量更是超過了50萬輛,開遍了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

當然,除了長安,當時國內還有另外三家軍工企業生產鈴木奧拓——西安秦川、吉林江北、湖南江南。

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輛國產奧拓雖然在1995年下線,但是在此“長安鈴木奧拓”之前,1984年長安汽車已經引進了日本鈴木奧拓車型的技術,自行模仿研發,生產“長安奧拓”,只是尚未成立合資公司而已,所以與桑塔納處在一個時間點。

如果要深入評價奧拓的意義,那么,時間要往后退一退。

首先要看,建國早期,重慶汽車工業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1957年初,長安機器制造廠(即第21兵工廠,今長安汽車的前身之一)按照中央指示和上級部門安排,對美國威利斯M38A1車型進行逆向研發,于1958年5月試制出了第一輛樣車,命名為長江牌46型吉普車——這是中國第一輛吉普車,也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北汽212的前身(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誤以為后者才是中國第一輛吉普車)。

另一個重大事件,是1965年,四川汽車制造廠在重慶雙橋成立,中國第一個重型卡車品牌——“紅巖”在川汽誕生。紅巖重卡不是“土生土長”,而是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技術轉讓的結果,而這款外來的車型之所以選址重慶,正是看中了它當時較強的工業實力和優越的地理位置。

在1984年國慶閱兵儀式上,運載了“巨浪”潛射導彈的紅巖CQ261越野汽車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后面跟隨的是運載多用途反艦導彈的紅巖CQ261。和解放CA30一樣,紅巖汽車,也被深深刻在了“軍工”的光榮史冊上。

到這里,才可以真正看出奧拓出場的意義。

從建國初期一直到80年代,重慶汽車工業底子很強,但是當時的格局有明顯缺陷:“缺輕、少微、無轎車”,產品結構十分不合理,技術能力也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重慶汽車工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只有先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開始,才能逐漸形成生產能力。長安鈴木奧拓的成功,填補了重慶汽車工業民用微型轎車的空白,并在引進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升國產化率,形成了強大的零部件供應體系。

-03-

奧拓的引進與興起,不是個例。

1997年重慶被劃為直轄市,當時,被劃為重慶支柱產業的汽車產業,適逢一個大背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以發展經濟為主旋律,汽車產品方向必然向私家車調整,“家轎”,正是那個時代產生的關鍵詞。

自1999年起,長安開始與通用、福特等國際知名車企接洽,尋求合資合作的機會。2001年4月,長安與福特“聯姻”,成立了長安福特。2006年,馬自達汽車公司參股長安福特,成立長安福特馬自達。后來,長安與馬自達單獨牽手,在隨后的2007年。在那個時期,長安福特馬自達與沃爾沃也有過一段時間的合作,生產和銷售沃爾沃S40。

(2003,長安福特首款車型福特嘉年華正式下線,李鵬委員長親自為當日下線的新車揭幕,并為新車簽名留念)

至此,長安汽車這個重慶汽車工業版圖中的帶頭大哥,幾乎穩定了合資版圖。

與此同時,“家轎”浪潮之下,自主品牌也紛紛上馬。

請注意,這是一個關鍵節點。

如果說,重慶汽車工業大致分為兩個階段,整個90年代的任務是“軍轉民”圓滿完成,打好了第一步的“地基”:1995年,重慶市汽車產量達11.45萬輛,成為全國第五大汽車生產基地,規模排在一汽所在的吉林、二汽(東風汽車)所在的湖北、上汽所在的上海以及北汽所在的北京之后。

那么新千禧的第一個十年,即2000-2010時期,重慶汽車工業不僅充分汲取了之前的養分,更跟隨經濟發展的浪潮,手疾眼快地抓住了西南地區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開始了急劇的擴張。

然而,成敗皆蕭何。

2018年以后,重慶汽車產業急轉直下,究竟為何?

汽車產業周期長達10年,那么往前推10年,2018-2019年的落敗,也正是2000-2010年這個擴張期所埋下的惡果。

在這里,我們僅需簡單列舉兩個個主要車型,就可略見端倪。

2006年1月,力帆首款車型520上市。有意思的是,這個車名既不是平臺代號,也不代表發動機排量,而是網絡用語“我愛你”的意思。

2006年11月,長安渝北工廠生產的首款轎車奔奔上市,與奇瑞QQ一時爭鋒。

從奔奔開始,長安正式走上了“以微為本、以轎為主”的發展之路。

而另一個,力帆520,吹響了“摩幫”從“兩輪”向“四輪”進軍的號角。然而,這聲號角自身的悲慘命運,也代表了這一輪“摩幫”轉型失敗的共同命運。

-04-

1995年10月13日,中國嘉陵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一時間,嘉陵摩托的員工都變成了山城里的富人。

一位嘉陵摩托的老員工透露過,“剛剛上市的時候股價是23塊多,工人有兩千股,中干是四千股,廠干是八千股。”

據說,當天全重慶的皮衣幾乎被嘉陵員工買空,嘉陵摩托、皮衣、夢特嬌,成了嘉陵人最“顯富”的標簽。

重慶摩幫的興起,始于嘉陵,它不是別人,正是上文那個6大兵工廠之一。其余幾家,也都在“軍轉民”的浪潮中,投入了摩幫,也成就了摩幫。

1995年,嘉陵在全國的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輛,并且成為上市公司,風光無兩。而且,以嘉陵為核心,重慶迅速發展了一批配套企業,包括宗申和隆鑫,后來資本逐漸積累雄厚,也開始向汽車業轉型進發。

跟嘉陵比起來,力帆是“弟弟”。據尹明善回憶,1989年,自己準備放棄沒有太多前景的出版行業,正在四處尋覓商機之時,當時的重慶,摩托車市場已經極其火爆,摩托車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當時的行業老大是嘉陵,老二是建設(也是6兵工廠之一),兩家都不愿意把發動機賣給小廠,導致核心部件發動機供不應求。尹明善正是抓住了這個商機,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動機配件買過來,自己裝配成發動機再賣出去,成本僅1400元而賣價高達1998元,從此開啟了后來力帆的輝煌。

90年代初,重慶“摩幫”連續多年奪得全國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產銷量“雙冠王”,撐起了彼時重慶工業和進出口的半壁江山。

然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20年8月7日,力帆申請破產。

同時,重慶嘉陵的證券簡稱已由“*ST嘉陵”變更為“*ST電能”,并計劃剝離所有摩托車業務。

這意味著,重慶“摩幫”時代,落下帷幕。

-05-

宏觀來看,摩托車產業與汽車產業有一個時代差。

從全球產業更迭的范圍來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400美元到1200美元之間時,這是摩托車的黃金時代。達到1200美元之后,摩托車的銷量開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家用汽車。

如今,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000美元,而人均1200美元已經是17年前的水平了。

那么,是否可以得出結論,重慶摩幫的衰落,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無可避免的大勢呢?

需要承認的是,重慶摩幫遭遇了一些外部原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