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江蘇海外集團國際招標中心(蚌埠在哪里)

时间:2024-06-16 09:08:24 编辑: 来源:

算、管理與監督工作;承擔民營經濟投訴工作。

(二十四)中小企業改革發展處(融資擔保處)

指導中小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組織企業家隊伍培訓工作;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提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政策措施;承擔全省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設立與變更審批、關閉和日常監管;開展中小企業創業輔導,指導創業基地建設。

(二十五)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處

承擔中小企業經濟信息的統計、匯總、分析與發布工作,監測中小企業發展態勢;指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動中小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化;指導中小企業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工作;指導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和內部審計工作。

(二十六)中小企業產業與合作處(省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調中心)

指導中小企業調整產業、產品和布局結構;指導鄉鎮工業和中小企業集中區規劃建設,推動產業集聚;指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配套發展;推進中小企業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和指導中小企業勞動、衛生、環保及節能等方面的工作。

(二十七)財務審計處

負責行政、事業經費的管理和各項經費預算的綜合平衡;承擔機關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負責指導委直屬單位的財務制度制定和實施以及財務業務監管工作;

負責委直屬單位的資產監管,辦理國有資產的購置、變更、移交、處置報批工作,監督指導國有資產的管理;負責機關、直屬單位和駐外機構的財務審計工作;負責機關各項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跟蹤調度工作。

(二十八)教育培訓處

研究擬訂經濟管理干部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規劃及政策措施;組織實施企業經營者培訓工作;指導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推進企業建立自主培訓機制;

承擔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方面的有關管理工作,推進全省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業化進程;規范和監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工作;開展國際合作培訓與交流;指導企業智力引進;負責指導全系統公務員的業務培訓工作;聯系直屬院校;承擔省經濟管理干部培訓考試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二十九)人事處(職稱工作辦公室)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干部調配、任免、考核、獎懲、工資福利的管理工作;牽頭組織經濟系列、工藝美術系列以及相關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認定工作;

負責系統人才工作;承擔機關干部職工和直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培訓工作;統籌機關和直屬單位工作人員出國(境)管理工作。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干部處 負責機關離退休干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干部工作。

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辦公室 貫徹實施國家有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律、法規;擬訂全省信用體系建設的地方法規、規章、標準和政策措施;制定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和監督管理全省企業及個人信用征信工作;

承擔信用產品的市場培育和應用推廣工作;承擔信用工作的對外聯絡和合作交流工作;指導信用知識教育、宣傳、考核等工作;承擔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蚌埠在哪里

市名

蚌埠市(英語簡稱:Bengbu,漢語拼音:bèng bù shì)簡稱:蚌,別稱:珠城

地理坐標

市中心位于北緯32°43′至33°30′,東經116°45′至118°04′之間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轄區

七個。蚌埠市轄4個市轄區,3個縣

鄉鎮

共設鎮36個,鄉19個(其中民族鄉1個)

街道

街道辦事處19個

社區

村民委員會124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4個

政府

蚌埠市政府位于蚌山區東海大道,市委書記陳啟濤,市長張學群

建立

1947年1月1日(新中國在安徽的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面積

全市總面積5952平方公里

人口

352.47萬

民族

漢族為主

市花

月季

市樹

雪松、中槐

郵政編碼

233000

電話區號

0552(+86)

汽車牌照

皖C

方言

中原官話(信蚌片)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全市已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并擁有機械、化工、醫藥、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其中平板玻璃、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制品、卷煙等產品均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產量、質量在亞洲位居前列。

蚌埠為淮河流域水陸交通與物資集散中心。礦產有金、鐵、鈦、花崗巖、大理石、石英石等,不過最近在懷遠和曹老集都發現煤礦和磁鐵礦,已經招標進行一定的開采;工業以食品、輕紡為主,食品工業與醫藥工業產值居全省第一位,擁有中國最大的果糖廠(年產萬噸);農產品有小麥、豆類、薯類、棉花、煙草等;蚌埠港為淮河第一大港。土特產有石榴、五河螃蟹、午餐肉罐頭等。民間藝術主要有泗州戲(拉魂腔)和民間歌舞花鼓燈,微雕、玉雕、通草畫在國內外享現代珠城有較高聲譽。名勝古跡有東部的曹山,相傳為三國曹操屯軍之地 ; 山南麓的明朝東甌王湯和之墓 ,為國家級保護文物;懷遠境內的荊、涂二山隔河相對,為第四紀冰川遺物;涂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蚌埠是僅次于合肥的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制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擁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軍坦克學院與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四所重要軍校均駐蚌埠,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蚌埠擁有科研院所眾多,原電子工業部40、41所,解放軍第123醫院,兵器工業部214所(華東微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軍工部門附設于此。

[編輯本段]一、地理概況

蚌埠市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臺縣搭界。京滬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區北部與固鎮縣、五河縣交界,東部與鳳陽縣毗鄰,南部與鳳陽縣接壤,西部與懷遠縣相連。

[編輯本段]二、交通區位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水運航空四通八達。蚌埠港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新港年吞吐量達百余萬噸,擁有數個千噸級泊位。蚌埠機場為4C級標準設置,有直達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班。

蚌埠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一級站,原鐵路分局,現上海局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全省及江蘇銅山段鐵路。所有列車除直達車Z字頭外均經停此站。蚌埠是京滬、皖贛、淮北線樞紐,南下列車在此變次換頭,很多列車越行徐州、南京,但必停蚌埠,如T105;現京滬線每日直發特快T字頭,全線僅停濟南、蚌埠兩站;蚌埠站也是上海至拉薩鐵路僅有的幾個非省會站(工程要求一省一站),同時也是安徽省唯一可直達拉薩的站點。蚌埠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蚌埠南站(在建)是京滬高鐵首設站、華東地區中心站。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借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蚌埠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并經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并拓展了鐵海聯運業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合肥——徐州、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高速公路已建成。4C級標準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現代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編輯本段]三、經濟發展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蚌埠市經濟實力有了較大增強。全市已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并擁有機械、化工、醫藥、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近年來,蚌埠市利用改革試點城市的機遇,全面推進企業改革,加快資產重組步伐,工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優勢產業逐步形成,涌現出一批骨干企業和優勢產品。豐原生物化學(集團)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光玻璃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平板玻璃、濾清器、燈蕊絨、啤酒、玻璃制品、卷煙等產品產量、質量在國內蚌埠夜景名列前茅,檸檬酸和對(鄰)硝基氯化苯產量、質量在亞洲位居前列。蚌埠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既具有承東啟西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又是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之一。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和千里淮河在蚌埠交匯。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且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日編組能力3000輛,年貨物吞吐量達400萬噸。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16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借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聯結,市區交通形成了暢通的網絡。民航已開通了蚌埠至北京的航班。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2007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412.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42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58.70億元,增長17.6%,其中工業增加值135.00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66.97億元,增長13.9%。三次產業比例為20.9:38.6:40.5。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11645元,增長12.5%。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89.77萬人,比上年增加2.4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97.35萬人,減少0.85萬人;第二產業36.76萬人,增加1.1萬人;第三產業55.66萬人,增加2.19萬人。從業人員中,鄉村從業人員159.06萬人,同比增長1.27%。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3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3.46億元,增長19.2%。股份制企業繼續快速增長。

200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59億元,比上年增長40.4%。其中,城鎮(含房地產)完成投資171.82億元,增長32.9%;農村完成投資25.77億元,增長126.0%。

[編輯本段]四、歷史沿革

(一)割據

史前時期,今蚌埠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懷遠縣境涂山娶涂山氏女為妻,并生啟(公元前21 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