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支持深圳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27部門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哪些領域提出新要求?)

时间:2024-05-16 16:15:33 编辑: 来源:

工程,推進文化旅游志愿者服務站建設,推廣文化惠民卡,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重點景區適度降低門票價格,鼓勵公共資源型旅游景區免費開放;鼓勵實施景區免費開放日、旅游一卡通、電子消費券、旅游年卡等措施,讓人民群眾享受實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文化旅游工作的領導,貫徹落實好中央和自治區有關產業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進本地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領導協調機制,形成自治區統籌、市縣主抓、部門聯動的良好局面。自治區每年召開1屆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由各設區市競爭申辦,對大會承辦地文化旅游發展產業予以重點支持。

(二)加強規劃引領。做好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高水平編制全區文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類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建立規劃統籌機制和“多規合一”機制,加強文化旅游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相銜接,發揮綜合聯動效益。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實施規劃評估,提高規劃的執行力度。把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部署,強化督察考核,促進規劃實施。

(三)加強支持引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多渠道籌集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適度擴大文化旅游產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和鄉村旅游項目用地。大力發展對外文化旅游服務貿易,扶持具有廣西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出口。統籌使用自治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發展壯大文化旅游產業。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文化旅游發展基金。發揮好各級政府資金和優惠政策的引導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社會資本,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發展。

(四)加強人才培養。編制全區文化旅游人才發展規劃,重點抓好管理、經營、創意和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文化旅游領域職稱改革,進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勵機制。將文化旅游人才培訓納入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就業培訓和職業教育計劃,依托重點院校、龍頭企業、社會機構建設一批示范性文化旅游培訓基地,進一步提高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推動成立新型文化旅游智庫和文化創業研究機構,加強文化和旅游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平臺建設。支持文化旅游企業與區內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支持開展職業技術類的社會辦學。探索與粵港澳地區、東盟國家的區域性人才培訓合作。

(五)加強市場監管。健全文化旅游市場監管機制,推進文化旅游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旅游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和隊伍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涉文旅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開展全區文化旅游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加強行業標準建設,提升文化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文化旅游市場安全綜合治理,確保交通、食品、衛生等重點環節安全和旅游設備設施運行安全。

(六)加強監督考核。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考核評價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將考評情況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工作實績和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參考。適時開展督查檢查,通報各地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情況如何?如何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如下,應該這樣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一、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

商務部今天發布的數字表明,1-7月份,服務貿易持續穩定地發展。服務業進出口總值3392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0.7%;服務業的出口額為16422.4億元,同比增長22.8%;進口17499.7億元,同比增長18.9%。

七月份,服務業進出口總值499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7%。

過去10年,中國服務業的增加值增長了1.49倍,出口總額達到4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以每年6.1%的速度遞增,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快一倍。

二、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關鍵是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不斷創新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商務部統計,中國服務貿易自2012年起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年均增長率為6.1%,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高出3.1個百分點。

中國服務貿易在全球已有8年的歷史。中國服務業不斷擴大開放,是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中國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開放促進發展。

三、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關鍵要搶抓數字轉型新機遇

在全球范圍內,以數字為動力的服務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不斷普及,尤其是數字技術與工業的深度融合,數字貿易已經成為世界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所以,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搶抓數字轉型新機遇。

27部門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哪些領域提出新要求?

27個部門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主要是對深化文化領域和培養文化貿易領域做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央視網的報道,商務部等會同27個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的發展意見,在這個意見中提到要建成覆蓋全國文化貿易的專業服務平臺,要形成獨特的中國文化以及數字化平臺的成熟使用,以此來提高我國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從而帶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決定。從國家實施的這些政策來看,中華文化是世界不可替代產品,同樣也是世界必須所要的文化之一,而文化的擴展對強國建設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對于這些政策的實施很多網友表示認同。對深化文化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文書中顯示,國家商務部會同的27個部門在意見中提出要積極探索高水平的開放路徑,而且要探索有序放寬文化領域的限制措施,這就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重大成就,而文化的擴展更是振興中華的有效途徑。而具體的新要求就是要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對于一些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要進行全力的支持,同時主動對接國際高水平的貿易規則,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貿易文化,圍繞文化領域展開壓力測試,同時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下的風險防范機制。對培育文化貿易領域做出了相關要求

其中這個意見書還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文化貿易相關領域,目的就是為了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從而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大數據,如果把文化融入大數據的話那么對于每一個來說是非常便利的。而國家加強數字化文化建設,是有效的促進國內文化資源的展開,那么人們就可以通網絡觀看各種文化藝術,同時對國內的各種數據都能了如指掌。

3月越南出口數據超深圳,如何提高我國的出口貿易產業?

我們不僅需要制定更加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而且也應當推動出口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落實具體舉措,并且為出口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通過提高商品質量和樹立品牌形象,我國能夠進一步布局出口貿易產業。

我國已然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之中,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不僅是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我國更加注重釋放內需,但出口貿易產業仍然值得重視,而且應當發揮作用。

首先,我們需要優化產業布局,并且調整經濟結構。外貿仍然是我國需要注重的領域,而且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若想發展出口貿易產業,我們就需要全面整體地布局產業,并且逐漸調整現有經濟結構,進而突出重點,有的放矢。

其次,我們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并且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政策至關重要,而且也是發展出口貿易產業的重要參考因素。我國的政策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毫無實效,因為這會影響眾多出口企業的決策,而且也會導致其瞻前顧后和猶豫不前。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決策,并且引導出口企業的經營和發展。

最后,我們需要大力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并且推動外貿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拓寬投資渠道,并且積極與其他國家的企業進行長期和深度的合作。因為合作能夠使企業共享發展資源,并且推動雙方的共同發展。與此同時,國家需要為出口企業構筑一道安全的屏障,并且成為其堅實的后盾。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外貿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質量,而且也能加快其發展的步伐。

如何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實現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推進金融改革發展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穩步推進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對金融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1985年9月,中共中央在“七五”計劃建議明確了對金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方向。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要實現的四個目標:建立以間接調控為主要特征的有力、靈活、分層次的金融控制和調節體系;建立以銀行信用為主體,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多種信用工具籌集和融通資金的信用體系;建立以中央銀行為領導、各類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和分工協作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建立金融機構現代化管理體系。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在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1993年12月,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建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協調外匯政策、貨幣政策。

從1994年起,國家開始全面推進金融體制的市場化改革。一是推進國有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為全面深入推進改革創造條件。1994年,國家分離政策性金融業務,先后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8年,成立了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發行國債充實資本金。二是從2003年開始,著力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并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分別實行上下限管理,金融機構定價自主權不斷擴大;政策性銀行改革穩步推進;積極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上建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一是金融機構體系多元化。由改革開放初期“大一統”國家銀行體制,逐步發展為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主體,由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金融租賃、財務公司等機構組成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本實力、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二是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了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市場交易量快速增長。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走過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先后建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得到發展,平穩解決了上市公司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