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數字貿易競爭力指數(關于外匯交易<美元指數是否有分析價值>)

时间:2024-06-02 10:20:24 编辑: 来源:

在油價跌破底線時,各產油國仍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非但未能攜手減產保價,相反,有的國家還在競相生產,試圖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從而加劇了石油市場的混亂。為穩定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部長12月28日在開羅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該組織成員國將在明年頭6個月內削減石油的產量150萬桶。

12月5日,俄政府公開宣布,自2002年1月1日起,俄將每天減少原油產量15萬桶。此外,墨西哥、挪威等非歐佩克產油國也將按照各自的承諾,對限產保價作出貢獻。

全球經濟表現疲軟 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2001年是中國“十五”計劃的起始之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645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7.4%。

近年來,中國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19世紀,英國幾乎用了100年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2.5倍;1870年至1930年,美國花去了60年時間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3.5倍;1950年到1975年,日本花了25年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6倍。1979—1999年,中國只用了20年,就使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7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歷史上的奇跡。

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中國經濟的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保持全面較快增長。在國民經濟實現7%以上增長的同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全面增長,同時市場價格較為穩定。2.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近兩年內中國經濟波動不超過1.5個百分點。3.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質量提高。4.今年前三季度外貿出現136億美元的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7%。5.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入世議定書簽署,西部大開發具體項目逐步落實。

美國經濟結束增長 全球經濟難以回春

今年以來,受美國經濟繼續減速的影響,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普遍呈現持續下滑趨勢,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減緩。“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美國經濟由減速轉變為負增長,世界經濟出現衰退。在美國經濟持續減速的同時,日本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歐盟經濟也趨入停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下調后的最新預測,2001年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僅為2.4%,不僅大大低于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達到周期性高點時的4.7%,而且低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世界經濟增長處于低谷時的2.8%,為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預計從2000年的3.8%降至今年的1.0%,美、日、歐經濟增長分別從2000年的4.1%、1.5%和3.4%降至2001年的1.1%、0.9%和1.7%。

全球經濟跌聲一片 俄羅斯經濟成為亮點

在全球經濟一片低落之時,俄羅斯經濟卻成為全球矚目的對象。

首先200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內投資預計分別增長5.5%和8%,居民工資和實際收入將分別增加20%和6.5%。2001年頭10個月,俄羅斯工業產值比2000年同期增長5.2%。此外,俄農業生產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今年的糧食產量預計將達8300萬噸,比去年增長2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前兩年油價上漲,俄羅斯外匯收入增加,目前已償還大筆債務,1999年金融危機時,俄羅斯國家債務曾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40%;2001年俄償還外債137億美元,逐漸成為一個負債水平正常的國家。到年底,國家債務總額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5%。俄官方認為,即便對發達國家來說,這也已經是“可以接受的”負債率。

在對外貿易方面,盡管2001年前10個月進口上升,但俄外匯儲備仍增加了100億美元。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國家稅收比2000年同期增長50%,聯邦預算收入已超過全年計劃。

日本經濟持續低迷 日元貶值難挽頹勢

2001年年初以來,由于日本各界對經濟前景普遍感到擔憂,同時各個季度公布的經濟數據也幾乎全部是日本國內生產總值連續負增長的壞消息。這一年,日本經濟陷入10年來的第三次衰退,正一步一步走向危機:景氣低迷,股市暴跌,失業猛增,金融不穩。至此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已經過去整整十年,可是,經濟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不前。

盡管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復蘇采取了一系列放寬金融管制的措施,但毫無效果。現在,日本政府已把日元貶值作為最后手段,希望通過日元貶值提升日本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刺激出口,從而使進口物價上漲,以抑制國內物價繼續下滑和經濟不景氣的進一步惡化。

日本經濟的窘境曾引起全球經濟學家的關注,他們建議日本中央銀行采取放松的貨幣政策,提升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以使日本經濟能夠復蘇。日本央行也采取了減低利息、增加貨幣供應量等措施,但是見效不大。

確定國家是否發達的指標有哪些?

確定一個國家是否發達,需要考慮多個指標。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指標: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經濟活動的總量和質量的統計指標。通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第二,人均收入,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在一年內獲得的收入總額除以國民總人口數。人均收入越高,通常意味著國家的居民生活水平更高、教育和醫療條件更好等。

第三,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水平,包括醫療衛生、教育、社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提供能力。這些服務對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非常重要。

第四,科技創新能力,包括人才、研發投入、專利數量、高新技術產品等因素。科技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第五,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空氣、水質、自然資源保護等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對于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總之,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發達需要考慮多個指標。GDP、人均收入、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

什么是產業競爭力?

產業競爭力,亦稱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某國或某一地區的某個特定產業相對于他國或地區同一產業在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持續獲利等方面所體現的競爭能力。產業競爭力實質是產業組織能力的市場體現。

外國跨國公司對我國產業競爭力影響是什么?問得很大,行業不同,影響是不一樣的.

例:

《2007-2008年中國計算機產業競爭力研究年度報告》目錄:

主要結論

重要發現

一、2007年全球計算機產業發展現狀、特點和趨勢

(一)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

2、市場競爭格局

3、產品技術

(二)主要特點

1、美歐日市場相對穩定,亞太市場成長迅速

2、寬屏依然是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主流產品

3、技術創新帶動產業持續發展,需求導向發生根本變革

4、國際產業轉移繼續深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遇

(三)發展趨勢

1、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仍將引領計算機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方向 2、技術推動和應用導向共同驅動產業發展

3、多核和Cell等新型處理結構: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大遷移

4、無線技術成為技術發展的熱點

二、2007年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概述

(一)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

2、市場競爭格局

3、產品技術

(二)主要特點

1、價格戰帶來質量隱憂

2、企業實力逐步壯大,品牌效益開始顯現

3、出口規模持續增長,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三)發展趨勢

1、環保、寬屏顯示器將成為主流

2、無線應用走向普及

3、消費類計算機向時尚化、個性化發展

4、3C融合趨勢加快

5、軟件和信息服務將成為計算機產業的主體

三、中國計算機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設計

(一)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

3、全面性原則

4、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原則

5、通用性和發展性結合的原則

6、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相結合原則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1、環境是計算機產業競爭力的根本保證

2、市場是計算機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和直觀表現

3、企業是計算機產業競爭力的微觀基礎

四、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環境競爭力分析

(一)政治環境

1、相對有利的國際政治環境

2、高度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

3、國家從戰略上高度重視計算機產業發展

(二)經濟環境

1、全球產業梯次轉移向周邊國家擴散

2、繁榮、高速增長的國內經濟

3、經濟環境的不利因素

(三)社會環境

1.巨大的信息化需求促進計算機產業發展

2.社會發展不平衡制約產業發展速度

(四)技術環境

1、研發投入長期偏低,但近年呈增長態勢

2、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五、2007年中國計算機產業制造競爭力分析

(一)產業規模

(二)產業鏈條

(三)企業集中度

(四)產業集群

六、中國計算機產業技術創新競爭力分析

(一)研發投入和資金來源

(二)技術水平和專利擁有量

(三)創新組織能力

(四)產品附加值

七、中國計算機產業市場競爭力分析

(一)市場占有率

(二)品牌價值

(三)出口競爭力

八、中國主要計算機企業競爭力分析

(一)國內優勢企業與國外優勢企業的相對競爭力

1、企業規模

2、贏利能力

3、研發投入

4、人均銷售收入

(二)國內企業競爭力排名

1、企業發展概況

2、市場競爭力排名

3、制造競爭力

4、技術競爭力

5、管理競爭力

6、綜合競爭力

九、中國計算機產業競爭力總體評價

(一)優勢領域

(二)優勢企業

(三)優勢環節

十、2008-2011年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一)有利條件

1、企業和政府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提高

2、產業融合拓展計算機的新興市場

3、信息化建設引發并持續擴大IT投資需求

(二)不利因素

1、制造成本上升

2、信息安全與信息垃圾對產業環境可能的影響

3、世界范圍內計算機應用水平發展的不平衡

(三)前景預測

十一、建議

表目錄

2002-2007年全球計算機、外設及零配件產值

計算機行業出口占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出口總額的比重

2001-2007年中國R&D經費投入情況

2007年計算機產業前15位國家和地區排名

2007年國內外主要計算機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對比

1998-2007計算機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