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明代對外貿易的主要特點及在周邊貿易中的優勢(明代對外貿易的主要特點及其成因)

时间:2024-05-13 06:27:10 编辑: 来源:

市和西市。市與坊用圍墻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各有220行。東市肆邸千余,貨物山積,商賈云集。唐朝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布各大都會。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風”、“胡俗”流行。長安城的人口不下百萬,這樣龐大的人口對商品的需求,造成長安城商業的繁榮。農村集市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水陸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斷增多,有些還發展成重要的市鎮。

隋唐時期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唐朝前期陸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出現商旅不絕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亂后,對外商業交通的重點,由西北陸路轉移到東南海道。廣州是南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外國商船的聚集之地。唐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4)兩宋時期商業繁榮

兩宋商業空前繁榮,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的局面,社會經濟得以正常發展,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從唐代后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逐漸被打破,到宋代,店鋪已可隨處開設,買賣時間也一改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第三,宋代市場上雖然仍然使用金屬貨幣,但在北宋時,四川益州的富商開始發行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后來,官府在益州設立交子務,印制和發行交子。南宋時,紙幣使用的地區廣、發行量也大大增加。建議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北宋的紙幣,歸納出紙幣的出現對商業發展的影響。紙幣的發行使用便利了商業活動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第四,兩宋時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

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首先表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繁榮的大都會首推北宋的都城開封和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開封自五代開始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商業也空前繁榮。城內既有繁華的商業街區,又有專業交易場所。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反映了開封城內商業的繁華景象。南宋定都臨安,全盛時期臨安的人口也達百萬,取代開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等錯落有致。

商品種類增多,各種類型的集市出現。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成為重要的商品。如蘇湖地區農民剩余的糧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變成了商品。北宋時商品種類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裝,還注意為自己的商品作廣告。說明北宋時商人經商的水平已有大大提高。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集市。商稅收入,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兩宋時期,邊境貿易繁榮。北宋與遼、西夏對峙,南宋與金對峙。兩宋在與遼、西夏、金相鄰的邊境地區設榷場,進行雙邊貿易,互通有無,獲利甚豐。

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政府還特別重視海外貿易。這樣,海外貿易發達起來。北宋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有幾十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南宋時,海外貿易更加發展,外貿稅收成為國庫財富重要來源之一。

(4)元代商業的繼續繁榮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后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元政府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繁榮。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從東歐、中亞,從非洲海岸,從日本、朝鮮,從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到大都。城內各種集市三十多處,居民不下十萬戶。國內外各種商品川流不息地匯聚于此。“百物輸入之眾,有如百川之不息。”據說每天僅運入城中的絲即達到千車。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經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司,嚴密控制對外貿易。

(5)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匯集了四面八方的特產。在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經商的傳統,徽州人很團結,注重互相幫助,并且還崇尚節儉。經過幾百年的經營,徽商積累起驚人的財富。建議教師利用課后閱讀與思考中引用的顧炎武的一段話歸納徽商致富的原因。徽商幾乎“無貨不居”,經營范圍很廣,但“首魚鹽”,對食鹽的經營尤為重視。徽商的興起就是從經營食鹽開始的。明代食鹽的生產由官府壟斷。為了解決邊疆守軍糧餉不足的問題,明政府允許商人將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點交納,然后給予他們販賣食鹽的權利。徽州距邊防地點遙遠,徽商起初在鹽業的經營中不占優勢。但到明中期以后,明政府將納糧改為納銀,徽商紛紛投資鹽業而暴富。徽商經營鹽業積累起商業資本之后,又擴大經營范圍,經營茶葉、木材、糧食等行業,活動范圍遍及全國各地,民間俗諺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在海外諸國也留下他們的足跡,有“遍地徽商”之說。徽商憑借雄厚的商業資本,經營大宗商品交易和長途販運;并且插手生產領域,支配某些手工業者的生產活動;還經營典當等金融行業,獲取高額利潤。徽商從明初至清末興盛了數百年,出現了擁有資產百萬乃至千萬以上的大富商。建議教師請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徽商的房舍”,然后向學生指出:這是幾百年前徽商建造的房舍,到今天還完好無損。

晉商

晉商即山西商人。他們是和徽商齊名的明清時期我國又一大商幫。他們興起和發展的經過與徽商如出一轍。晉商的興起也是經營鹽業。晉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邊防之便,為官府運送軍糧,獲取販鹽的權利,經營鹽業致富,成為富有的大鹽商。他們積累起巨額商業資本之后,逐漸擴大經營范圍,販賣絲綢、鐵器、茶葉、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間,晉商開始興辦金融機構票號,經營存款、放貸、匯兌,也可以為官府代理錢糧。經過長期的經營和積累,晉商的財力不斷壯大,到清代時,資產達百十萬者不可勝數,晉商首富亢氏的資產多達數千萬兩。晉商的活動范圍極為廣泛,許多人甚至走出國門,到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去做生意。

初一歷史題 急~~~~~~~~~~~~~

中國古代的經濟

洛陽一高高級教師 張忠淼

一、相關知識鏈接

1.主要相關內容:古代農業的發展,古代手工業的發展,古代交通、商業、城市經濟的發展,古代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古代經濟制度,古代經濟中心南移,古代的工程建設,古代邊疆經濟發展(參看民族關系)等。

2.知識體系整合

革新生產工具

①商周:懂得施肥

②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普遍使用鐵農具,推廣牛耕,創制桔槔

③魏晉南北朝:曹魏創制翻車、水碓、水磨。深耕細作,積糞肥田

④隋唐:創制筒車、曲轅犁

興修水利

①戰國:修建芍陂、鄭國渠、都江堰等水利灌溉工程

②魏晉南北朝:曹魏興修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水田之處通渠灌溉

③隋唐:隋朝大運河可用于農田灌溉,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

農作物新品種和種植面積 擴大

①商周:“五谷”都已種植

②西漢: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傳到內地

③唐朝:茶園規模大,茶成為生活必需品,農產品商品化提高

④明清:從國外引進高產的玉米、甘薯;棉花普及南北,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形成專業生產區域

墾荒擴大耕地

①春秋戰國:大量墾荒,私田不斷發展

②魏晉南北朝:江南大量墾荒,水田擴展;北方農田縮小,畜牧業擴展

③隋唐:江南圍湖造田、燒山造田,圩田、梯田擴展

各時期農業發展特點

①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新興的封建農業生產發展

②魏晉南北朝:士族莊園、寺院農業發展,南北農業趨于平衡

③隋唐:南方農業進一步開發,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④明清:糧食產量大增,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農產品專業化、商品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重要農學著作:北朝的《齊民要術》和明朝的《農政全書》

主要手工業部門:金屬冶煉、紡織、陶瓷、造船、煮鹽、印刷、釀酒、制漆等的發展(略)

革新生產技術和工具

①夏商周:稱為“青銅時代”。商朝青銅業規模大;西周青銅制品趨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數量大,更加精美。商周出現原始瓷器

②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發明鑄鐵柔化技術。青銅制造業工藝創新,發明金銀錯技術和雕鑄技術。漆器中采用夾苧技術。學會用曲造酒

③漢代:發明造紙術,蔡倫改進造紙書,紙的產量大增

④魏晉南北朝:孫吳培育八輩之蠶;冶鐵業發明百煉鋼技術和灌鋼法;造紙技術進步,紙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⑤隋唐:冶鐵業采用切削、拋光、焊接技術,造船業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和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陶瓷業創制唐三彩和秘色瓷。發明雕版印刷術。絲織業學習波斯先進技術

⑥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⑦明清:絲織業使用“紗綢機”,印刷業推廣雙色套印技術,出現彩色印刷品

著名產品和產地

①商周:商朝的司母戊方鼎和人面紋方鼎

②春秋戰國:春秋的蓮鶴方壺;戰國的隨縣編鐘,山西的池鹽、四川的井鹽、山東的海鹽

③魏晉南北朝:曹魏的絲織業中心襄邑和洛陽;北魏的相州以造軍刀著稱;南方盛產青瓷,北方創制白瓷;洛陽、長安、建業、揚州是造紙中心

④隋唐:絲織品有綾、絹等十幾類,每類又有許多品種

⑤明清:蘇州是絲織業中心,松江是棉織業中心,蕪湖是染織業中心,佛山是冶鐵業中心

①商周: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青銅業發達

各個時期發展特點

②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冶鐵業興盛

③隋唐:分布廣,規模大、產量高,分工細、品類繁,技藝高

分工細密,促進了地區和行業的社會分工

④明清 規模擴大,產量大幅度提高

絲織等行業資本主義萌芽興起發展

總結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戰國的《考工記》,明代的《天工開物》

①商民善于經商,后世將經商者稱為商人。商的都城商業繁榮

②春秋戰國:中原成為商貿中心,中原市場可以買到四方的物資。諸侯國都城臨淄、邯鄲等成為繁華的商業都市

③魏晉南北朝:南方商業相對活躍,北方商業因戰亂一度遭到破壞,北魏以后有所恢復發展

市場發達

城市有政府管理的市場“市”,市中有柜房和邸店

唐后期城市出現夜市

農村普遍出現定期舉行的“草市”

城市繁華

④隋唐 長安、洛陽是全國商業中心,城中有東西兩市,營銷全國各地,物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