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明朝支持私人海上貿易嗎(明朝私人海上貿易與白銀貨幣化的關系是什么?)

时间:2024-06-03 03:05:53 编辑: 来源:

的普遍規律,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并推行起海禁政策以后,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合法的海上對外貿易被明令禁止了。而對海外貿易的多方面的需求,并不會就此戛然而止。

也正是在這一需求的推動下,民間的私人海外走私貿易,迅猛地發展了起來。如沈德符就在其《野獲篇》一書中講到,在沿海則臺、溫、福、興、泉、漳、潮,在內則福寧、福清、邊江、長樂,戶習風濤,人熟勾引,百人為舟,方舟為黨。冒給般由,開洋謝利,一遇負販之舶,弱肉強食,殺戮剽掠以為常。(據沈德符《野獲篇》卷 12·《海上市舶司》)特別是在明中葉以后,朝廷的朝貢貿易衰落,使得當時幾乎是僅存的海外走私貿易,就愈發的繁榮了,據《明史》的記載稱,福建到呂宋,商販數萬人,足可見當時走私規模之大了。

所以,當我們去研究有關海上絲路的諸多現象時,明代的私人海外走私貿易,自然應是一個無法回避,也是一個極為繁鉅的課題,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筆者將為大家一一展開探討,今日且從明代私人海外走私貿易興起的原因來談起。

一、歐洲的大航海,是其得以興盛起來的重要的時代背景;

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在扼守著陸上絲綢之路要道上的崛起,嚴重阻礙了傳統的東西方間的貿易,催生出了自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的歐洲的地理大發現,而這一歷史時期,則被稱之為大航海時代。

歐洲的大航海,自然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主題,也就毋須絮言展開,事實上葡萄牙人首先于十六世紀初葉,漸次來到東亞,并向明廷提出通商貿易的要求,則是與其不無關聯的。當他們遭到明廷的拒絕后,滯留在中國南方沿海島嶼,并主動與中國的民間商人,在私下里進行商品貿易,又無疑進一步促使了,大明中葉以后,海外走私貿易的繁榮。

只是在明初的時候,這一影響于大明朝的私人海外走私貿易的發生,關系似乎并不是很大。

二、宋元海上絲路的發展,使海上貿易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

明代的私人海外走私貿易的發生,是有其必然性的。正如我們于上文中剛剛提到的,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對陸上絲路的阻礙,催生了其后的地理大發現一樣,明朝的海禁政策,也必然要迫使宋元以來,異常繁榮的海上絲路上的國際貿易,由明到暗,轉化為走私貿易。因為宋元時候海上絲路的異常繁榮,已經致使中國的經濟結構,于悄然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一趨勢,已經是無法逆轉的了。

在兩宋的三百一十九年間,朝廷對于商業的重視程度,似乎也并不亞于今天。據《宋史·食貨志》的記載稱,天圣以來,國用浸廣,有請算緡錢以助經費者。仁宗曰:‘貨泉之利,欲流天下通有無,何可算也?’足可見,朝廷對貿易的重視程度了。

而兩宋時期,居于世界翹楚地位的船舶制造業,就更使得其海上貿易的繁榮如虎添翼了。如《梁夢錄·卷十二·江海船艦》所載: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載二三百人;余者謂之鉆風,大小八櫓或六櫓,每船可載百余人。也就是說,兩宋時候的造船技術,就已經遙遙領先于幾百年后,到了大航海時代,歐洲的造船技術了。

與之相對應的,自然更有制瓷業、造紙業、絲織業、印刷業以及金銀器和玉器制作,等行業的高度發展,為兩宋的海上貿易提供了足夠必要的輸出的商品。而在這些產品高度發展的背后,所致使的國家結構形式的轉變,亦是無法避免的。從宏觀上講,宋高宗皇帝趙構的一段話,就很能說明問題。

據《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的記載,趙構就曾洋洋得意地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耳,這一現象,其實早已逾越了一個傳統農業國家財政收入中,商業貿易稅賦收入的比例了。也就是說,似乎我們已經可以,將南宋視作為繁榮的商業社會了。

待到元朝建立以后,這一趨勢非但沒有受到扼制,其實是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元朝還在南海建立起霸權,把海外貿易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獲取暴利。在馬可·波羅于十三世紀末,于中國歸國后,曾記述俱蘭(今印度度奎隆)的情況說,蠻子(中國南方)商船前往該地貿易,獲取大利。

這種海外貿易蓬勃發展的趨勢,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扼制其發展步伐的。正是在這一基礎上,當大明朝廷推出禁海令后,明代的私人海外走私貿易,便很快就大規模地發生,并迅速發展了起來。

三、農產品的高度商品化,迫切需要流向海外市場;

在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空前繁榮的基礎上,明朝建立伊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并出現了一些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如如閩廣的甘蔗果木,太湖流域的湖州、嘉興、杭州等地的桑蠶,安徽、浙江的茶,等等。

謝肇淛在其《西吳杖乘》里稱,蠶桑之事,湖人尤以為先務,其生計所資,視田幾過之,也就是說,從事蠶桑的收人,是要比種植水稻所獲之利,要高出好多倍呢。

事實上,除了以上農產品高度商品化的區域以外,在大明朝的其他更為廣闊的區域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仍占據著主導地位。這就意味著沿海地區的商品化農產品在國內的市場是極其有限的,迫切需要流向海外更為廣闊的市場里去。

四、廣泛的社會基礎,賦予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空前繁榮的基礎上,還出現了一大批世代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團體,其中名頭比較響亮的就有徽州海商、漳泉海商、潮惠海商、寧紹海商等等。

自明初實行海禁政策以來,以他們唯主體的民間海外貿易商人,就一再試圖去突破這一禁令,從事走私活動。在洪武至永樂年間,大量違禁下海的閩廣海商,或避罪遣,或苦饑寒,流落諸番與之雜處,對此,明初的官軍,既不能憐情招撫反而更加迫害,使得不少中國商人在海外建立據點,恃其險遠,以拒天威。(據《明太宗實錄》)

另有自十四世紀以來,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帝國(即今日的馬來西亞)日趨衰弱,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帝國逐漸興起,為中國海商在海外建立貿易據點創造了極好的時機,到十四世紀后半期的時候,三佛齊舊港已經漸被中國海商所據,并控制力馬來海峽。(據《明史》)

由于巨大的利益驅使,不止世代生活在海邊的海民、大商巨賈,就連一部分沿海的軍政官員,也直接或間接地加入到走私貿易中來。他們利用其手中所掌握的權力,或供應貨物,或接濟航海所需器具和食物,或為之庇護,相依謀利。

隨著走私貿易的發展,沿海民眾的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民間把 走私看做是正大光明的事情,走私海商在官府看來是犯人,但在民間卻 被視為英雄。如在漳州,至一村,約有萬家,寇回家,皆云: 作客 回 ,鄰居皆來相賀,又聚數千。民間觀念上的變化賦予了走私貿易道 德上的合法性,使參與人的行為得到社會輿論上的支持。這在封建綱常 禮教嚴格控制人們思想的明朝,簡直可以說是一種突破。

五、朝廷通過朝貢制度壟斷的海外貿易,形成的高額利潤空間,成為民間海外走私貿易滋長的溫床。

在大明王朝建立伊始,為了滿足政治上的需要,朱元璋一手發出禁海令,又對朝廷的朝貢制度大力推廣。朝貢制度中其實又包含了海外貿易的屬性。故而專家們多稱其為朝貢貿易。

明朝設有市舶司,專門掌管其貿易。

在外國使團來華朝貢的時候,一般又會有大批的商人隨行,所攜帶除貢品外,亦有大量的其他貨物。在貢品進貢朝廷以后,剩余的其他物品首先由官府選購其中的大宗商品,如香料等,其次剩余的則在朝廷的控制下進行互市。

其實流入到互市環節的商品,不止是在數量、還是種類上都是極為貧乏的。而被官府大批量選購的大宗商品,在獲取暴利高價賣給商人后,再經由商人之手轉賣到民間的時候,其價格的高昂,已經超出了大部分普通市民的購買能力了。

其中巨大的利潤空間,也必將誘使大批的商人鋌而走險,積極投入到走私貿易中來。似乎這也正是走私貿易屢禁不止,最終迫使隆慶開海的最大的源動力。

結語

有關明代私人海外走私貿易的興起,是一個頗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就是我們當今社會里的行行業業,也無不有其自身發展的趨勢,而非幾個所謂的大佬可以掌控的。

明朝私人海上貿易與白銀貨幣化的關系是什么?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中國社會面臨著巨大的發展變遷。在明初,白銀并不是合法的流通貨幣,但由于明朝社會內部的變動,特別是明朝在對外貿中長期保持順差,在明朝中后期通過私人海上貿易使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為白銀的大量流通奠定了基礎。白銀貨幣化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逐漸完成,而明朝的白銀貨幣化猛烈刺激了中國的白銀需求,進一步拉動了海外私人貿易的發展。私人海上貿易與白銀貨幣化的雙向互動,見證了明朝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并且成為了明朝與世界聯系的紐帶,使得明朝參與了世界貿易體系的初步架構,在世界貿易的整體化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明朝私人海上貿易與白銀貨幣化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在15世紀,歐洲由于貨幣供應不足,產生了嚴重的“銀荒”,歐洲對金銀的強烈需求,促使他們在世界范圍之內尋找財富。1492年(弘治五年)哥倫布到了美洲,1498年(弘治十一年)達·伽馬開辟了繞道好望角抵達印度的新航線,1519年至1522年(正德十四年到嘉靖元年),麥哲倫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西方航海事業的成功,打破了各個地區之間的隔閡,把世界逐漸聯系成一體。麥澤倫的環球航行,不僅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還證明了美洲是亞洲以外的另外一片土地,由此美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就成了西班牙人關注的焦點。

私人海商們因利益驅使挺近海洋,與對中國有著強烈貿易需求的西方貿易者相遇了。而此時東西方的差距同樣也表現在貿易上,通過私人海上貿易,明朝幾乎成為了世界白銀的巨大“吸泵”。這是由于以下幾點原因決定的:首先,金銀等貨幣的價格基本上是由各國之間貿易的供求關系決定的。供大于求的地方白銀的價格相對較低,而求大于供的地方白銀價格相對較高。這就從供求關系上決定了白銀從一地流向另外一地。隨著明朝的白銀貨幣化進程,明朝的白銀需求進一步擴大,巨大的市場渴望著巨量的白銀。其二:當時的歐洲生產力與文明水平相較明朝仍然較為低下,除了白銀,沒有其他商品可以與中國的商品進行等價交易。第三:由于中國的白銀與黃金的比較相較世界其他地區的金銀比較為高,商人們用白銀與中國交易可以換來更加高的利潤。

綜上所述,明朝的白銀貨幣化是由民間自下而上推動,最終迫使明朝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以最終確立的。明朝的私人海上貿易,是當時中國聯系世界的紐帶,私人海商們馳騁海洋,販賣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換來大量白銀,并源源不斷的輸入國內。中國白銀貨幣化過程中產生的巨大的白銀需求,也同時刺激著歐洲殖民者們對白銀的開發。中國的經濟在當時就已經間接的融入了以美洲白銀主導的世界資本市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