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票據貼現貿易背景真實性如何把握(貿易融資的實踐以及思考)

时间:2024-05-18 04:20:24 编辑: 来源:

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資本的硬性約束。《巴塞爾協議III》發布后,中國銀監會在統籌考慮《巴塞爾協議Ⅱ》和《巴塞爾協議Ⅲ》要求的基礎上,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新資本協議提高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而且重新定義了一級資本,因此新資本協議的實施最直接的影響是部分商業銀行將面臨長期的資本壓力。與一般流貸相比,貿易融資業務雖然整體上風險資產權重占用較小,但在商業銀行面臨資本的硬約束下,一樣也受到波及。

二是信息不對稱。貿易融資的自償性和流程性,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掌握交易環節所產生的商流和物流信息,而這依托于授信主體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配合程度。然而,由于第三方合作伙伴配合的局限性以及中小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這種信息不對稱,一方面造成銀行無法對授信企業的市場前景做出判斷,另一方面,也造成商業銀行難以進行精確的風險管理。

三是法律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國內經濟進入中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調整逐步深入的大環境下,經濟的波動造成過去一些隱藏的風險開始顯現,而風險事件的起因和商業銀行在處理時面臨的困境也凸顯了國內貿易融資業務相關法律和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和部分企業誠信的缺失。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存貨類業務的權屬確認和押品變現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解決貿易融資面臨的以上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監管當局從制度和法律方面加以完善,切實解決制度和法律上的不足和障礙;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自身要根據市場需要,依托技術進步,不斷進行創新和業務重構。從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趨勢看,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突飛猛進、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和產業鏈快速整合的今天,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必然要走上結構化、大數據化、投行化的發展方向。

1、風險緩釋和交易安排的結構化趨勢

從傳統的票據融資、動產質押融資到依托核心企業“1+N”式的產業鏈融資,貿易融資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具有一定的結構化特征。從環球經驗來看,結構化貿易融資(Structured Commodity Trade Finance)是指銀行根據企業的具體融資需求,通過商品質押、商業票據、貨物監管、提貨通知、商品回購、資金流管理、期貨保值等一系列結構化設計來掌握貨權、安排資金的融資方式,其核心是結構化風險緩釋工具的運用與結構化資金交易的安排,兩者相輔相成。(金融時報:積極利用期貨市場開展結構商品貿易融資業務創新,姜洋)

通過貿易融資結構性的安排,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獲取銀行授信的門檻,并將風險轉移或分散。在結構性風險緩釋工具運用方面,銀行既可引入專業的保險(放心保)機構,又可與期貨公司合作開展商品套期保值,從而建立新的信貸風險分擔機制。同時,還可針對貿易融資形成的信貸資產積極推行證券化,選擇性引入現金流切割技術,通過與證券、信托、交易所等機構的合作,發行貿易現金流支持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并輔以優先劣后的分層結構,將銀行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分散到債券市場不同類型的投資群體。

從資金交易安排的結構化來看,傳統貿易融資業務主要是根據客戶交易行為進行產品設計,對資金安排的設計存在一定缺失。在金融創新日益多樣化的今天,通過資金交易的結構化安排,可以在上下游交易鏈條上,充分發揮商業銀行交易組織者與風險管理者的角色,通過組建風險緩沖保證金池、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的產業基金等模式,將產業鏈上的企業從簡單的貿易關系逐步引導為行業利益共贏體,從而以銀行信貸支持為手段,實現產業鏈上企業生態圈的長遠良性發展。

2、信息來源和運用的大數據化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對各式融資活動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從目前看,金融業和互聯網業的創新尚停留在金融互聯網的階段——將線下的產品、操作、銷售遷徙到互聯網上,而對互聯網的價值核心“數據”尚缺乏有效地運用。

貿易融資基于自償性和流程性的內在要求,對企業信息有更強烈的需求,甚至需要第三方協助對貿易流程中的商流和物流信息進行收集和控制。但商業銀行過往對數據信息的使用還是單一的和孤立的,僅是用數據來進行流程管理,并沒有能夠及時、準確地分析數據背后反映的企業行為和非正常變化等重要信息。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物聯網技術的進步,為貿易融資的大數據化奠定了基礎。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與核心企業、物流企業、電子交易平臺等機構合作,從現代物流信息系統、ERP系統、物聯網等獲取交易環節上的貿易數據、物流數據、倉儲數據、價格數據等信息,并運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工具,建立基于大數據的貿易融資系列模型。這些模型既可以被用來分析客戶的貿易行為、定制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也可以提高商業銀行內部的流程管理水平和風險管理效率。

貿易融資業務信息來源和運用的大數據化,是在四流合一的基礎上進行的數據分析與建模,其實質是對企業群貿易行為(包含交易行為、運輸行為、周轉行為、生產行為、庫存行為等等)的建模仿真。通過模型的數據輸出,動態的、實時的為商業銀行提供經營貿易融資的風險判斷和營銷決策支持。

3、貿易融資投行化

銀行的基本屬性是金融中介,而金融中介的內涵,遠遠不止于資金中介,還包含信息中介、交易中介等一系列中介業務。傳統商業銀行大多是以資金中介的角色經營外匯與商品業務,投行則扮演了信息中介和交易中介的角色。在國內金融混業經營愈來愈明顯的趨勢下,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展類投行業務,而貿易融資由于其基于商品交易的特性,較其他商業銀行業務更具投行化基礎。

以高盛(Goldman Sachs)為例:自1981年高盛買下J。 Aron &Company(專營商品貿易融資)起,高盛已在商品貿易融資領域浸淫了三十余年。2009年高盛在該領域創造了高達50億美元的盈利。現任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CEO)勞爾德·貝蘭克梵強調商品貿易融資是該行“一項核心與戰略性的業務”、“高盛的血液里流動的是商品貿易融資”。正是在商品貿易融資領域成功的投行化運作,將高盛從上世紀70年代華爾街上的中小投行快速發展為今日全球第一的投資銀行。

在中國,貿易融資投行化的進程剛剛起步。傳統貿易融資更側重于融資本身,而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大多作為一項附加性服務。而貿易融資投行化是在當前金融領域分業監管的格局下,商業銀行以投行化的形式嵌入企業貿易過程,提供貿易的撮合、貿易項下的融資,以及作為貿易鏈中的一方直接參與貿易。貿易融資投行化,還可通過商品套期保值融資、基差交易撮合、跨境多幣種貿易、海外擴張、貿易銀團等多種服務的有效組合,一方面有效拓寬銀行信貸資金來源渠道、減少風險資產的占用,另一方面提高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使銀行商業模式更加多樣化,滿足企業差異化的金融需求。

貿易融資的投行化運作,使得商業銀行真正參與、撮合了企業貿易的全過程,既加強了對貿易背景真實性的把握,又真正實現了資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融合。

隨著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在倫敦的商品貿易融資部門、廣發證券收購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大宗商品部門、中國銀行成立專營商品貿易融資的子公司中銀國際全球商品貿易公司(BOCI Global Commodities)、平安集團銀行與期貨合作推出大宗商品金融服務,中資金融機構已正式吹響貿易融資向投行化邁進的號角。

貿易融資是商業銀行對處于交易鏈條中各公司的系統性、結構性融資安排,其前提是真實的貿易背景,其目的是以融資支持交易的順利完成,從而活躍整個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末誕生起,貿易融資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以創新性的手段解決了廣大中小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繁榮了市場經濟。這十幾年,也是貿易融資自身不斷創新和優化的過程,產品和業務模式不斷豐富。在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需求多樣化的今天,需求的變化和發展的困境共同促使貿易融資必須以結構化、大數據化和投行化為方向,持續進行創新。同時,所有的創新都必須建立在真實的貿易背景基礎上,以更好地促進貿易的發展為出發點。如是,則貿易融資必將繼續發揮其強大的作用力,潤滑貿易往來,促進經濟發展。

;

“央行規定票據貼現必須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是什么意思

央行要求票據必須要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是國家經濟正常運行的需要。如果對此不嚴加約束,那么票據業務將會無序放大狀態,從承兌匯票簽發到票據貼現形成一條龍,造成票據空轉。

缺乏真實貿易背景的循環空轉,不僅使票據承兌、貼現業務脫離實質經濟而呈現出超常增長勢頭,而且也使得貨幣信貸成幾何級數地被虛增放大。

拓展資料:

票據貼現是應收和應付票據的貼現。企業籌措資金的一種方式。企業在應收票據到期之前,將票據背書后上交銀行貼現,銀行將票據的到期價值,扣除按照貼現利率計算的從貼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 (貼現折價)后的余款付與企業,稱為應收票據貼現。應收票據貼現利息與貼現實得金額的計算公式為:

貼現利息=票據到期價值×貼現率×貼現期

實得金額=票據到期價值-貼現利息

在出票人向銀行償付已貼現的票據前,貼現應收票據是企業的或有負債。企業開出本身的票據向銀行貼現,銀行將票據面值扣除貼現利息后的余額付與企業,稱為應付票據貼現。應付票據貼現折價和實得款額的計算類似于應收票據貼現。對應付票據貼現折價要設立"應付票據貼現折價"帳戶核算,它是"應付票據"的抵減帳戶。應付票據貼現折價要按期攤配,轉為利息費用。

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

貼現是指客戶(持票人)將沒有到期的票據出賣給貼現銀行,以便提前取得現款。一般工商企業向銀行辦理的票據貼現就屬于這一種;

轉貼現是指銀行以貼現購得的沒有到期的票據向其他商業銀行所作的票據轉讓,轉貼現一般是商業銀行間相互拆借資金的一種方式;

再貼現是指貼現銀行持未到期的已貼現匯票向人民銀行的貼現,通過轉讓匯票取得人民銀行再貸款的行為。再貼現是中央銀行的一種信用業務,是中央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而運用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貼現市場的交易種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票據持有人向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貼現換取現金的交易,這種交易占貼現市場業務的大部分;另一種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已貼現過的票據再次進行貼現,為銀行和貼現公司融通資金。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控制金融與信用規程的一個重要手段。票據貼現的種類還可以根據票據的不同分為銀行票據貼現、商業票據貼現、債券及國庫券貼現三種。

如何判斷貿易背景的真實性

那么如何辨別企業是否具有真實貿易背景,僅憑一份簡單的貿易合同嗎?大家習慣性認為100%保證金足額到位、貿易合同原件與復印件審核一致,就基本能夠控制住風險。其實不然,筆者認為要控制票據業務中的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簽發前到企業實地調查其資信狀況、經營情況等,對企業的主體資格予以確認,確保其提交的基本資料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二是對貿易合同的審核,主要從合同本身的真偽辨別;要素是否齊全;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合同金額與企業規模是否具有合理性等方面。

三是企業在銀行開立的結算賬戶使用是否正常,是否有一定的資金結算業務往來。

四是監控申請承兌金額與當期銷售收入是否匹配;保證承兌匯票用途、金額與客戶經營范圍及經營規模是否一致,與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是否相符。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