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簡述美國對外貿易的特點(簡述國家的經貿類型和特點)

时间:2024-06-03 00:48:36 编辑: 来源:

和技術貿易。一般來說,服務貿易(Trade in Services)是指提供活勞動(非物化勞動)以滿足服務接受者的需要并獲取報酬的活動。為了便于統計,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把服務貿易定義為四種方式:(1)過境交付,即從一國境內向另一國境內提供服務;(2)境外消費,即在一國境內向來自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提供服務;(3)自然人流動,即一國的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的方式在其他國家境內提供服務;(4)商業存在,即一國的服務提供者在其他國家境內以各種形式的商業或專業機構提供服務。技術貿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術供應方通過簽訂技術合同或協議,將技術有償轉讓給技術接受方使用。有形貿易與無形貿易有一個鮮明的區別,即有形貿易均需辦理 海關 手續,其貿易額總是列入 海關 的貿易統計,而無形貿易盡管也是一國國際收支的構成部分,但由于無須經過海關手續,一般不反映在海關資料上。但是,對形成國際收支來講,這兩種貿易是完全相同的。

然而,無形貿易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已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的貿易額在最近幾年接近于國際商品貿易額的1/4。不少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額已占其出口貿易額的相當比重,有的(如美國)已達一半左右。近年來,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有形貿易的增長速度,且繼續保持著十分強勁的勢頭。特別是烏拉圭合通過了《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把服務貿易納入國際貿易的規范軌道,逐步實現自由化。這將促使各國進一步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我國提出的發展大經貿的工作思路,實際上就強調了發展無形貿易的重要意義。

3、按境界標準劃分:總貿易和專門貿易。這是由于國境和關境不一致所產生的統計標準。

總貿易(General Trade)是以國境為標準統計的進出口貿易。凡因購買輸入國境的商品一律計入進口,凡因外銷輸出國境的商品一律計入出口。總貿易可以分為總進口和總出口。總進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國境進口的總額。總出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國境出口的總額。將這兩者的總額相加,即總進口和總出口之和,稱作總貿易(General Trade)額。世界上某些國家,如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采用總貿易方式來統計。

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是以關境為標準統計的進出口貿易。凡因購買輸入關境的商品一律計入進口,凡因外銷輸出關境的商品一律計入出口。專門貿易可以分為專門進口和專門出口。專門進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關境進口的總額,專門出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關境出口的總額。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額就是專門進口額與出口額的總和。這樣,外國商品直接存入保稅倉庫(區)的一類貿易活動不再列入進口貿易項目之中。顯然,專門貿易與總貿易在數額上不可能相等,但兩者都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時(如一年)對外貿易的總額。世界上某些國家,如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瑞士等,采用專門貿易方式來統計。

各國都按自己的統計方式公布對外貿易的統計數據,并向聯合國報告。聯合國公布的國際貿易統計數據一般注明總貿易或專門貿易。過境貿易列入總貿易,不列入專門貿易。

$page$4、按貿易關系分: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

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直接從生產國(出口國)銷往消費國(進口國),不通過第三國轉手而進行的貿易,這兩國之間的貿易稱為直接貿易。

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從生產國銷往消費國中通過第三國轉手的貿易。對生產國和消費國來說,開展的是間接貿易;而對于第三國來說,則進行的是轉口貿易。

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的區別是以貨物所有權轉移是否經過第三國(中間國)為標準,而與運輸方式無關。直接貿易可以是生產國的商品通過第三國轉運至消費國,間接貿易可以是生產國的商品直接運往消費國。

5、按貿易國數目劃分:雙邊貿易、三角貿易和多邊貿易

雙邊貿易(Bilateral Trade)是指兩國政府之間商定的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下的貿易。兩國政府往往通過簽訂貿易條約或協定來規定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要求兩國在開展貿易時必須遵守貿易條約或協定中的規定。雙邊貿易所遵守的規則和調節機制不適用于任何一個簽約國與第三方非簽約國之間開展的貿易。例如,在《中美貿易條約》下開展的中美貿易就是一種雙邊貿易。

多邊貿易(Multilateral Trade)是指在多個國家政府之間商定的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下的貿易。同樣,多個國家政府之間也需要通過簽訂貿易條約或協定來規定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而且這些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也不適用于任何一個簽約國與其他非簽約國之間的貿易。例如,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國家所開展的貿易就屬于多邊貿易。

6、按清償工具劃分:自由結匯貿易和易貨貿易

自由結匯貿易(Free-Liquidation Trade)指的是以國際貨幣作為清償手段的國際貿易,又稱現匯貿易。能夠充當這種國際支付手段的,主要是美元、英鎊、馬克、法郎和日元這些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反之,以經過計價的商品作為清償手段的國際貿易,則稱易貨貿易(Barter Trade),或叫換貨貿易。它的特點是,進口與出口直接相聯系,以貨換貨,進出基本平衡,可以不用現匯支付。這就解決了那些外匯匱乏國家開展對外貿易的困難。加上現在各國之間經濟依賴性加強,有支付能力的國家有時也不得不接受這種貿易方式,因此,易貨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十分興盛,大致已接近世界貿易額的1/3。

必須注意,倘若兩國間簽訂了貿易支付協定,規定雙方貿易經由清算帳戶收付款,則一般不允許進行現匯貿易。因此,從清償工具的角度看,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際貿易。

7、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水平貿易和垂直貿易

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開展貿易活動,叫做水平貿易(Horizontal Trade)。例如,北北之間、南南之間以及區域性集團內的國際貿易,一般都是水平貿易。相反,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之間的貿易,稱為垂直貿易(Vertical Trade)。這兩類國家在國際分工中所處的地位相差甚遠,其貿易往來有著許多與水平貿易大不一樣的特點。南北之間貿易一般就屬此類。區分和研究這兩者的差異,對一國確定其對外貿易的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美國的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是其經濟政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克林頓執政以后,提出了“國家出口戰略”,將貿易提到了戰略高度。本文對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進行了評述,并對美國商品的進、出口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提出了對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全面理解,指出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有著內在的合理性,是美國深化國際分工的一種表現。

目前美國經濟可以用“一高雙低”來概括,即高經濟增長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與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歐洲和被債務問題困擾的日本相比,美國經濟“正享受著均衡增長和低通貨膨脹完美結合的快樂時光”。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有著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僅從對外貿易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美國作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其對外貿易政策不僅對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世界經濟的運行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克林頓執政以后,首次提出“國家出口戰略”,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對外貿易正對美國經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正把自己有形的和無形的產品推向全世界。�

一、對外貿易戰略

1�“經濟安全”與公平競爭

目前,美國政府是一個高度介入國家貿易發展活動的政府,以新一代經濟學家庫格曼和克羅斯曼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ZW(DY1〗這種新貿易理論根據遞增的規模報酬與不完全競爭理論證明:對本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如政府使用保護政策,將會產生一種“壟斷利潤轉移”的結果,本國企業將利用它在國內外市場上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若長期競爭優勢的作用大于短期的保護成本,一國的保護政策事實上對本國是有利的。�

對美國政府的國際貿易政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這種貿易理論的基礎上,美國政府一方面強調維持開放型貿易體系,另一方面亦積極采用策略性貿易政策,幫助美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獲得優勢。�克林頓在闡述新政策的對外貿易取向和策略選擇時,指出要把“促進美國的經濟安全,贏得更大的國際市場”放在第一位,強調所謂的“經濟安全”。即為了保護國內戰略性高科技產業,政府應積極干預對外貿易,采取相應行動來懲罰損害國家產業的外國競爭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開放市場與公開貿易”,試圖建立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國際貿易體制,要求其貿易伙伴在進入美國市場的同時,必須對等地向美國的商品與勞務開放其市場,并要求日本和德國也充當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

2�積極推行多邊貿易、地區貿易和雙邊貿易

(1)致力于全球多邊貿易

美國正積極利用WTO與GATT的多邊談判來推動其全球貿易政策,并在1995年,最終與其他國家達成了全球自由貿易協議,使烏拉圭回合的全球貿易談判圓滿成功。在其后又致力于推行烏拉圭回合貿易協議的實施,以求在已達成的農業、服務業、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并在世貿組織成立之后,大力推進該組織的發展,反映了美國對于多邊貿易的重視。�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與經濟持續增長分析

(2)大力推進區域貿易自由化

在區域層次上,其主要政策設想是,將東亞和拉美這兩大地區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為基礎,積極推進亞太經合組織的進程,同時致力于大西洋市場,以達到將世界主要經濟和貿易區納入美國貿易體系之下的目標。�美國之所以積極提倡區域貿易,是因為美國政府看到,美國未來的出口及經濟增長必須依靠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快速成長及美國在這些地區商務的拓展,從而確保在這些新興市場中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以帶動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3)采用雙邊貿易協定方式

為了緩解巨大的貿易逆差的壓力,克林頓在上臺伊始就主要采用雙邊談判、磋商或單方面采取行動的方式,努力消除美國產品進入各國市場的障礙,達到使美國商品與勞務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及削減貿易逆差的目的。其矛頭主要對準日本和歐洲,分別就鋼鐵、飛機、汽車、公共采購領域采取行動。僅1993—1995年間,美、日就簽署了20多個貿易協定,有力地促進了產品的出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