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華人十大姓氏(香港的姓氏)

时间:2024-05-16 05:55:16 编辑: 来源:

目睹之怪現狀》,此外明代還有醫學家吳又可,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清代還有文學家吳錫麟,詩人吳偉業、吳嘉紀,散文家吳敏樹,醫學家吳尚先等等;民國時期還有學者吳承仕、戲曲理論家、作家吳梅等等

吳姓在當今中國最常見的漢族姓氏中名列第十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高,在一些少數民族也占有一定數量

廣東十大姓是什么

廣東十大姓

陳姓

陳姓在潮汕人口超過10%,在澄海甚至超過20%,在湛江市區也超過10%,在廣東的比例應該超過了8.5%,接近9%(考慮到在廣州、粵北、客家等許多地區比例只有7%左右甚至更低).

李姓

李姓在茂名是第一大姓,比例達到10%(如電白、化州,原茂南區則不如陳姓),另外還是鶴山、懷集、梅縣、五華等地的頭號大姓,在潮汕地區總體比例只有6%,在全省來看應該有7.5%左右.

黃姓

黃姓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三大姓,不過在臺山這些地方有著極高的比例,全省應在6%-7%之間。

張姓

張姓在粵語地區普遍比例不高,只有2%-5%之間(如中山只有2%-3%,在高州超過5%算較高的了,據說在開平更是前兩大姓),而在潮汕地區張姓有4%-5%的比例,張姓在粵北、粵東北的客家地區是五大姓之一(陳李張劉黃),在大埔、蕉嶺等地普遍有5%以上的比例,個別地區達到7%以上,就全省來看張姓大概有4.5%左右,穩坐第四位.

梁姓

梁姓是純粵語地區的前四大姓(陳李梁黃),特別是肇慶、云浮地區的超級大姓(我們要留意這正是粵語的發源地),在至少兩個縣是第一大姓,還有幾個縣是第二或第三,比例超過6%個別縣甚至達到10%!另外在順德、中山、新會、高要梁姓都是第一大姓超過10%,同屬粵語區的茂名梁姓也普遍在4%-6%之間,即便在雷州話地區的湛江梁姓也是大姓,但因為梁姓在潮汕、客家地區的比例偏低(普遍只有1%),所以在全省的比例只能在張姓之后,大約在4%-4.5%之間.

林姓

林姓和梁姓正好相反,是東多中少,林姓在潮汕地區排第二,達到8%左右,在其他地方相對較少,普遍不到3%(在新會及個別縣超過5%),就全省來看總人口和梁姓相仿但還要略少.

劉姓

劉姓是客家地區五大姓之一,在興寧、南雄等地人數極多,超過6%,在廣州的粵語區前五名不入,但一到客家人多的增城馬上就成了第二大姓(陳姓當地最多),另外在個別粵語區也有很好的表現如高州,不過由于在珠三角、粵語區及潮汕片的比例偏低,全省人口比例應該接近4%但不如梁林多.

吳姓

吳姓是南方大姓,在粵語、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過3%的比例,在中山甚至排到了前三,但由于超過4%的"超級倉庫"不多,所以人數還不如劉姓多。這是第四到第八大姓的排位.

楊姓,

楊姓在全省各地普遍都有超過1.5%的比例,而潮汕、客家更超過了2%到3%,在如電白(6%第三大姓)和翁源等地比例更高,總體應該超過2%.

羅姓

%的人口比例.

香港的姓氏

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姓氏,就是遁入了空門都要姓「釋」。不過向來所謂的「百家姓」,僅指北宋時代流傳下來的《百家姓》,后來者即使尊貴如康熙雍正的「愛新覺羅」或老佛爺的「葉赫那拉」,都要被摒諸門外。中國香港人一向活潑開明,不喜墨守僵化規條,所以「百家姓」對大多中國香港人來說,熟知順口溜:「陳李張黃何,歐周胡馬麥」,想必已心滿意足。 今天的中國香港人,幾可說都是「移民」。早在北宋年間已移民至新界的,以「五大族」:鄧、文、廖、侯、彭等氏族,最為興盛。歷數個世紀,都在新界一帶處于領導地位。 二十世紀以還,中國香港的重要姓氏,已不限于「五大族」。只因百家人士,都涌至這片九龍吐珠的福地。其中當然包括了「董」姓。原籍上海的特首 *** ,正是在1947年方隨家人抵港定居。事實上 *** 系出名門,其父為叱咤國際航運界的船王董浩云。中國人講究門第,都冀盼得享如 *** 般克紹箕裘的福氣。更有的索性以家族姓氏作招牌。在中國香港,無人不曉的例子,包括了「邵氏兄弟影片公司」。這個由邵逸夫爵士與其兄創立的電影王國,締造了無數個星光熠熠的夢。同樣,中國香港飲食界的臺柱之一,有「深井陳記燒鵝」,以色香味為中國香港龐大的陳姓人士爭光。 「陳」無疑是大姓。現在中國香港最舉足輕重的女性——方安生女士,夫家都姓「陳」。盡管外地傳媒喚她為「中國香港的良心」,中國香港人卻總愛暱稱她「陳太」或「陳四萬」(廣府話常以「笑到四萬咁口」表達笑容燦爛),無意間忽略了她娘家的「方」姓。揚名中外的Jacky Chan陳港生,中國香港人也沒多理會他的本姓,只管喚他「成龍」。幸而「影迷公主」陳寶珠,連名帶姓的刻在中國香港人的集體記憶里。著名填詞人陳蝶衣,或許對名聲毫不介意,只讓《情人的眼淚》、《春風吻上我的臉》等一闕闕風流歌韻,在華人社會口誦相傳。 有道是「廣東陳、天下李」,意謂廣東省以「陳」姓人士居多,然而普天下卻以「李」姓人士為眾。中國香港「李」姓的也大不乏人,教人難忘的卻一定少不了她——為中國香港摘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風帆選手李麗珊。當然,總有人會艷羨世界級富商李嘉誠父子的成就,也總有別人傾慕作家李碧華、攝影家李家升、大導演李翰祥的才華,還有那不滅的Bruce Lee李小龍神話。 雖說「李」姓者眾,然而據說全中國華人以「張」姓最多,達一億人。在中國香港,姓「張」的都很值得驕傲。且看演藝界,張曼玉是中國電影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連獲中國香港杰青及世界杰青榮譽的張學友,單是《吻別》一碟的全球銷量已高達三百萬張。還有為新派武俠片奠下楷模的導演張徹,「中國電影大王」張善琨,新進玉女張柏芝,原名張玉瑛的五、六十年代歌影巨星葛蘭,華南影帝張瑛、張活游。張活游的公子,是縱橫影圈數十年的導演楚原(原名張寶堅),共執導電影超過120部,1973年的作品《愛奴》更曾被評為世界十大電影之一。 廣府話里「黃」跟「王」同音,容易混淆,所以中國香港人每愛聲明是「三劃王」或「大肚黃」以作識別(「黃」字里的「由」酷似一個大肚子)。也有人嫌不雅要另說成「江夏黃」,想必是源自廿四孝里的江夏黃香。「黃」與「王」俱是大姓,無分軒輊。黃金寶與黃德森兩位運動員,分別在單車及風帆兩項運動范疇,光耀中國香港門楣。王晶(原名王)與王家衛兩位導演,更是中國香港影業的一時瑜亮,儼然中國香港大眾主流電影與小眾主流電影的代表符號。 「吳」姓的讀音,也使它在中國香港的姓氏中,別具趣味。其一是與「伍」姓共享的。蓋唯有中國香港人方會把這兩個姓氏英譯為沒有元音的Ng,致使很多洋人張口結舌。其二則是它在廣府話中「吳」與「唔」同音。「唔」有否定之意,于是「吳」姓人士取名時都不得不格外小心,且看1979年的中國香港小姐亞軍,盡管明艷照人,芳名卻喚作「吳美麗」。「吳」姓人士要是無意于這種美麗的幽默,或可參考中國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擠身荷里活大導之列的吳宇森等優秀例子。 中國香港集大江南北人才之盛,教人認識好些較為罕見的姓氏。萬眾矚目的娛樂圈,在這方面就有不俗的貢獻。例如新進小花麗明小姐姓「滕」,昔日小花黛音小姐姓「景」,昔日當家花旦騫人小姐姓「繆」、一代黃梅調歌后靜婷小姐姓「席」。體壇也不甘示弱,有姓「齊」的羽毛球名將寶華小姐,有姓「湛」的攀山好手易佳先生。其他界別的代表,當然不能遺漏了紅遍娛樂新聞媒體的商界人士「寶小姐」詠琴女士。 此外,不少旅港的外籍人士,比方說二十世紀的殖民地英籍官員,都愛入鄉隨俗,取個有中國人姓氏的中文名字,使不少姓氏平白多了一批「新丁」。且看位處北角的中文名校——金文泰中學,留名的正是第十七任港督Sir Cecil Clementi。不知就里的海外華人,還道是哪位「金」姓華籍商賈名人也說不定。末代港督Mr. Chris Patten更全盤華化,自己取名彭定康,妻子喚林穎彤,三位漂亮千金四播的艷名,分別是姓彭名潔思、麗思、雅思。彭定康本人還始料不及地被中國香港人冠以渾號「肥彭」,親切得有如港式茶餐廳里的富泰掌柜。 所以在中國香港別粗看名字就斷定那是否中國人。就算是臺灣出道中國香港起飛的中日混血藝人金城武,他承襲的姓氏也非中國單姓「金」,而是日本復姓「金城」。 唐代劉禹錫有名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慨嘆往昔六朝王、謝高門的沒落。今天的中國香港,幸而沒有如斯森嚴的門第,有的是各人頭上的一片自由晴空,誰都可飛上枝頭。沒有貴族,則每個人都可成為貴族,只看誰懂「同臺食飯,各自修行」的道理。當然,那不是穿兩件國際名牌服裝就可以僥幸了事的。 以上系中國香港的姓氏

不要看到百家姓就不看-.-

參考: blog.yam/roffice/archives/970521

中國香港原居民姓氏族譜 姓氏 文氏 王氏 毛氏 方氏 朱氏 李氏 杜氏 吳氏 何氏 林氏 邱氏 胡氏 侯氏 翁氏 徐氏 袁氏 唐氏 梁氏 許氏 張氏 陳氏 陶氏 程氏 曾氏 馮氏 鄒氏 溫氏 彭氏 黃氏 葉氏 廖氏 鄭氏 賴氏 蔡氏 鄧氏 劉氏 黎氏 謝氏 鐘氏 關氏 蕭氏 羅氏 雜類 所有下述族譜的微縮膠卷

均收藏在大學圖書館地下之特藏圖書庫柜臺。 lib.cu.e/electronic/genealogy 2006-10-30 21:49:42 補充: 文風俗通:「周文王子孫以謚為姓」。 路史:「太岳后有文氏

一云

當出衛將 軍文子之后」。 續通志:「文彥博

本姓敬

其先以避后晉石敬塘諱

更姓文」

望出雁門。 寶安文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W45 P3 文氏族部下卷 [顯微資料] UL Microform mic1216 文氏族譜 [顯微資料] 蜀派錢市固塘開祖泰亨始祖 UL Microform mic1219 新界新田村文氏族譜 [顯微資料] UL Microform mic1518 2006-10-30 21:50:53 補充: 王百粵姓氏考略:「姬姓

望出太原

周太子晉之后」。吳梅村宛平王氏家譜序:「吾聞王氏

有姬姓

有媯姓

有子姓

姬姓曰太原

瑯琊

京兆

河間;媯姓曰北海

陳留;子姓曰天水

東平

新蔡

山陽

中山

章武

河東

汲郡

其他

共有四十余望

而唐室宰相表

五氏十三人

定著為瑯邪

太原

京兆三族」。 2006-10-30 21:51:49 補充: 宋濂王府君墓版文:「惟王氏所出不一

有姬姓者二族

有媯姓

子姓者各一族

有虜姓者析四族

余未暇論述

然姬姓二族

皆出于周

其一

始于王子晉之子司徒宗恭

其后則太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