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品牌營銷成功案例(有哪些著名的整合營銷成功案例?)

时间:2024-06-03 14:25:56 编辑: 来源:

推廣準備了不低于3億元的市場費用預算,用以保障廣告投入、業務銷售和品牌等各項業務工作的有序推進。無論是在線上廣告和線下廣告, “清揚”相比“海飛絲”都占據了絕對優勢。

此外,聯合利華還十分重視“清揚”在全中國同步上市,即使在網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清揚”招聘促銷人員的廣告。在上市前半年的產品推廣期,“清揚”僅在中國市場的廣告費投入就占到聯合利華全年全球推廣費用的一半。聯合利華不惜血本,聘請的臨時導購的工資在廣州就達每月1 800元另外再加每月300元的獎勵。推廣期間電視、廣播、網絡雜志、終端、街道站牌、公交車廣告和試用裝發放一個也不能少,“清揚”對消費者的沖擊可謂無所不在。

不管消費者是否認同宣傳中許諾的種種功能,“清揚”的品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不少消費者都樂于嘗試“清揚”洗發水,樂于對“清揚”洗發水宣揚的洗發水使用四大誤區保持認知和關注。

無論“清揚”在未來的時間里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無論“清揚”能否在本土市場的品牌角逐中擊敗宿敵“海飛絲”,拭目以待之余,站在營銷專業角度,我們還是清楚地看勢隨著清揚高調、自信的上市,·在吸引無數眼球的同時,還為其贏得了如潮的掌聲,成為· 2007年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營銷案例和品牌佳話。

有哪些著名的整合營銷成功案例?

支付寶

案例名稱:支付寶錦鯉營銷

時間:2018年10月

簡介:支付寶在微博發起了一個抽獎活動 ,要抽取一位幸運兒,獲得全球免單大禮包,禮包里包括海內海外數百名商家的禮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由于活動獎品含金量相當高,只選一個人,而且恰好選在國慶長假這個時間點,再加上各大合作的商家也紛紛前來自我宣傳,總共引起了300多萬網友的轉發,得到了超過2億的曝光量。

支付寶這次錦鯉營銷,結合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及現下正火的的轉發錦鯉的梗,再聯合各大商家一起打造噱頭,其本身就是一場相當聰明的低成本營銷策劃,且最后也帶來了百萬級別的傳播效果。

拼多多

案例名稱:拼多多砍價營銷

簡介:用戶從拼多多分享商品給好友砍價,當產品砍價到0元時,用戶便可免費獲得該產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種裂變不僅能促成高分享率,且能達到高的轉化量。從表面上看,砍價到0元,商家有所虧損,但是實際上,要“砍”到免費非常難,往往是商家和拼多多方獲得了高曝光量,收割了大量的下沉用戶。

三只松鼠

案例名稱:三只松鼠客服營銷

簡介:三只松鼠最早出名的不是堅果,而是賣萌服務。三只松鼠的客服和淘寶的"親"文化不同,親切地稱顧客為"主人"。基于用戶體驗,三只松鼠還把售前客服分為了小清新文藝騷年組、喪心病狂組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些定位于目標消費群體的營銷方式,極大地滿足了顧客的消費體驗,此外,還強化了品牌形象,讓顧客聽到“主人”這兩個字,就想到三只松鼠。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市場營銷經典案例分析

市場營銷 (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臺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于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供大家閱讀!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1:張裕用心良苦做市場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創辦于1892年,至今已有107年歷史。她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也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主要產品有白蘭地、葡萄酒、香檳酒、保健酒、中成藥酒和糧食白酒六大系列數十個品種,年生產能力8萬余噸,產品暢銷全國并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百年張裕 歷經坎坷創輝煌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著名華僑巨商張弼士先生在煙臺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張裕之命名,前襲張姓,后借“昌裕興隆”之吉。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裕終于釀出了高品質的產品。1915年,在世界產品盛會——

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張裕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味美思)一舉榮獲四枚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中國葡萄酒從此為世界所公認。

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環境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張裕產品憑借其卓越的品質,多次在國際、國內獲得大獎,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然而,名牌不等于市場,金字招牌對于張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卻不足以使張裕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在改向市場經濟的頭兩年中,由于市場觀念差,企業缺乏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盲目生產,等客上門,受到了市場的懲罰:1989年,張裕的產值較上一年下降了 2.5%,產量下降了26.2%,6 條生9 線停了4條,1/4 的職工沒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積壓在倉庫里,累計虧損400多萬元,生存和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關鍵時刻,張裕人并沒有躺在歷史上顧影自憐。在積極 反思 失敗原因,努力摸索市場規律,下功夫鉆研營銷后,公司樹出了“市場第一”的經營觀念和“營銷興企”的發展戰略,實現了2個根本性轉變:一是企業由“銷售我生產的產品”轉變為“生產我銷售的產品”,一切圍繞市場轉;

二:是由“做買賣”轉變為“做市場”,從“推銷”變成“營銷”。這兩個轉變使企業的經營不再是單純的生產和推銷問題,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調研、決策、實施、監控的有機結合,在滿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在正確營銷觀念的指導下 1997、1998 連續兩年產銷量、銷售收入和市場占有率均高居同行業榜首;在 1998 年度全國產品市場競爭力調查中,榮獲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實際購買品牌和1999年購物首選品牌三項第一。

二、群雄逐鹿 紅酒市場競風流

葡萄酒具有多種保健養生功能。葡萄發酵時能產生十幾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緩解氧化反應、清理動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心臟疾病。同時,葡萄酒還有助于消化,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B12和多種礦物質,可以使人容顏豐潤。

近幾年來,隨著國人飲食健康觀念的增強,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種保健功能倍受青睞起來,其消費驟然升溫,成為酒類市場的新寵。1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洋品牌和400多個國內生產廠家和品牌在我國市場匯聚,一競風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國內葡萄酒生產年產量達萬噸的企業已經超過 20 個,稱得上葡萄酒生產巨頭的企業只有張裕、長城、王朝 3 家。據統計,實力雄厚的 3 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張裕19.35%、長城16.09%、王朝15.57%。消費者對3個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別為張裕73%、長城35%、王朝30%;消費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張裕占43%、長城占19%、王朝占15%。其中我國馳名商標張裕葡萄酒是消費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在經歷了一場與洋酒的生死較量后,國產葡萄酒尤其是國產干紅憑借其優良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據統計,1996年國內干紅酒的消費近4萬噸中,國產干紅超過2萬多噸,而洋品牌酒只有約 1 萬噸。自 1998 年起,張裕、長城、王朝三家就占據了 6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野力、龍徽等十幾種品牌則成長第二梯隊,占據了剩下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雜牌洋酒組裝廠家、小企業、小作坊則生存艱難,幾乎沒有市場。1998—1999年,倒閉葡萄酒廠上百家。

三、培育市場

張裕用心良苦 1998 年底,張裕營銷公司的市場調研部,在分析全國各地反饋回來的市場信息時發現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城市的葡萄酒的終端消費者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沿海地區葡萄酒個人消費比例很高,市場銷量比較穩定;內地城市主要為公款消費(占 70%以上),市場銷量起伏也較大。同時對終端消費者的心理調查表明:沿海地區消費者看重的是葡萄酒的保健功能及 文化 品位,而內地消費者則看重的是身份標志和時尚。這表明沿海地區的葡萄酒進入理性消費階段,步入速度減緩的市場成熟期,而內地城市則處在感性消費階段,處在市場上升期。但因為我國葡萄酒的主要消費區域在沿海地區,故而可以推測:1999年的葡萄酒市場增長速度將放慢,張裕公司必須相應調整營銷的策略,加大市場培育和開發的力度。

張裕很清楚:與啤酒、白酒比,葡萄酒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小,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充其量不到 100億元。現在平均每個中國人葡萄酒年消費量只有 0.3 升,世界平均水平的 1/20。而國人以白酒為主的酒類消費習慣是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是中國飲食業的一大特色,短期內很難改變,引導消費須下大功夫。假如每個中國人每年消費兩瓶葡萄酒(1.5 升),那么就需要 195 萬噸葡萄酒,市場規模即可達到 780億元。這表明中國葡萄酒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關鍵在于市場的培育和開拓。

為了培養消費者,張裕著力于“溝通”。受價格因素限制,經常性的葡萄酒消費者,主要是中高收入階層,另外,行政管理層人士也是不可忽視的主流消費群;偶爾性消費者,則以年輕人為主。張裕溝通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人,即將經常性消費者鞏固下來,讓偶爾性消費者逐漸轉向經常性消費者,同時開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費者。針對不同的消費層次,它們采用了不同的溝通方式。

對經常性消費者而言,張裕通過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整合傳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然及其文化內涵——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調。它們通過對經常性消費者主要的信息來源,如高品位雜志、體育節目、酒店等,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滲透,提高葡萄酒在這些消費者心目中的親和力,同時通過一系列品牌策略,樹立起張裕東方紅酒經典形象,以“傳奇品質,百年張裕”作為主題,也使對葡萄酒的系統傳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偶爾性消費者而言,張裕則側重于訴展葡萄酒本身的時尚色彩,通過對大眾傳媒的控制性傳播,傳達各種葡萄酒的時尚資訊,營造出一種氛圍,即把葡萄酒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進行推廣,使其成為時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報紙上開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費專欄,在電視臺黃金時間插播葡萄酒的各類專題,舉辦各種葡萄酒知識講座等。通過日積月累的滲透式傳播,讓消費者開始樹立這么一種心態:選擇葡萄酒就是在選擇一種更好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