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新移民題材創作做加油(為什么稱北美20世紀20年代這一時期為咆哮的年代)

时间:2024-06-02 14:07:09 编辑: 来源:

作家,發表了不朽名篇《了不起的蓋茨比》、《天堂的這一邊》。

二十年代的美國政治

沃倫•G•哈定

第29任總統哈定的競選誓言是“回歸常態”,Return to Normalcy,應注意這里的Normalcy一詞是哈定的創造。“回歸常態”折射了當時的三個趨勢:強化北美孤立主義,復活移民排斥主義,弱化政府行動主義。在經濟上,哈定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從1919年夏天開始,哈定發起“前廊運動”(Front Porch Campaign),正式參與競選。這場競選在美國歷史上可謂盛況空前: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新聞影片層出不窮,財界巨頭如愛迪生、亨利•福特等人為他慷慨解囊,甚至好萊塢明星們也受邀前往俄亥俄州馬里昂市(Marion,Ohio)哈定夫婦的家中與他們合影,以此贏得人心。截至20年秋天大選前夕,估計先后有60萬人參與了奔赴馬里昂的“朝圣”活動。哈定任內其政權飽受丑聞困擾,不過哈定本人似乎并未卷入其中。關于丑聞,他的名言是:“老天,沒有比當總統更糟的職業了。”,以及“和我過不去的并不是我的敵人,只是一些該死的朋友,是他們讓我徹夜難眠”。

卡爾文•柯立芝

柯立芝因哈定在任內病逝而就任美國第30任總統。1924年憑借“秩序與繁榮”的競選主旨,他輕松連任成功。1924年2月12日,柯立芝成為第一個通過廣播進行就職演說的美國總統。之后他又利用這種新媒體創造了幾個美國總統的“第一”,比如上任十天之后他就在白宮發表了第一次全國廣播的政治演講。柯立芝的名言是:“美國人的要緊事就是做買賣”(The chief busi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s business)。

赫伯特•胡佛

美國第31任總統赫伯特•胡佛1928年宣誓就職時稱:“今天,我們美國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更加接近徹底戰勝貧窮。”。事實是他說的幾乎完全相反。美國前所未有的大蕭條時代已經為期不遠。

工會的變遷

1910年代末的幾次罷工改變了美國公眾對工會(labor unions)的看法。國家開始動用國民警衛隊進行鎮壓,刑法條款追加了對制造騷亂的處罰。受此影響,工會成員數目激減。激進的工會主義受聯邦在一戰期間通過的反間諜法(Espionage Act)和反顛覆法(Sedition Act)的作用而衰退。社會主義運動領袖Eugene V. Debs據反顛覆法被處以10年監禁,不過后來他得到了哈定總統的提前特赦。

二十年代的加拿大政治

加拿大自由黨掌控了20年代的加國政壇。20年代加政府花了大部分時間調整經濟,償還戰爭和鐵路過度投資的債務。東部的小麥主產省份在經歷20世紀早期的高速發展后因小麥價格下跌而陷入困境。此事直接導致第三政黨(兩黨制議會國家中兩個輪流執政黨以外的政黨)加拿大進步黨在21年的選舉中一舉成為議會第二大黨。

咆哮時代的終結

黑色星期二

伴隨著愈趨瘋狂的投機行為,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連續數周持續上揚,1928年到1929年的牛市似乎將會永無休止。終于,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華爾街股市突然宣告崩盤。當時體制并不健全,發展也不健康的美國經濟遭受致命一擊,廣泛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30年代大蕭條拉開了帷幕。

撤銷禁酒令

1933年2月20日,憲法第21修正案獲得通過,禁酒令宣告撤銷。各州立即據此案對酒精飲料解除管制。一如當年非法飲酒成為咆哮年代的時代符號,飲酒的合法化也從一個側面告訴人們輝煌已成往事,美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重頭再來。

一株鑲嵌露珠的小草———聽Shirley 講述她的故事

【加拿大女作家協會】倡導的“說出你的故事”系列活動,已展現了26位女作家的故事,一周一故事,周周有驚喜。每個故事,是作家創作的心路歷程,更是女性的傳奇人生。

2021.8.14 第27場,由加拿大女作家協會的會員Shirley 講述她的故事。

請先看個人簡介:

作者簡介:Shirley ,女,1985 年出生于鄭州 ,2004 年赴加拿大留學,獲得金融本碩及人力資源管理雙碩士學位,現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從事移民買粉絲工作。自 2019 年開始涉足網絡美食專欄創作,至今已發出近百篇作品,擔任溫哥華港灣舌尖上的溫哥華美食專欄作者 ,現為加拿大女作家協會會員。

以下內容根據Shirley 在加拿大女作家協會群里的分享進行整理。

我的童年

我是一個出生在鄭州的 85 后女孩兒,媽媽是大學中文教授,爸爸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西藏部隊,一駐便是 10 年。聽媽媽講,當時西藏條件很艱苦,她和爸爸經常一年都見不到一次,只能書信往來。后來爸爸從西藏轉業回來才有了我,我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已經 30 多歲了,在那個年代,算是晚育。童年的我似乎無憂無慮,實際上內心挺寂寞的。在我記憶中從未見過做大學領導的姥爺姥姥,他們相繼在我沒出生時就去世了,而時居將軍要位的爺爺與奶奶又重男輕女,小時候基本沒怎么管過我。所以當別人同我講自己是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愛中長大的時候,我毫無共鳴,因為我從未體會過這份寵愛。

媽媽雖然是大學中文系畢業,因當時中學英語教師匱乏,英語程度好的媽媽畢業后并沒有一開始去教中文,而是在我們那邊的一所高中教了 2 年英文后才專業對口到了大學做中文講師。媽媽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女性,她不斷的進修提升自己學養,除了教書以外,她還專注于文學研評,一連出了好幾本書,發表了 60 多篇學術論文。不到 10 年時間,媽媽就從一位小小講師一路晉升成為那所大學文革后培養的首位教授。也許是受媽媽影響,我從小就喜歡看各種類型的書和雜志。從鄭淵潔童話集到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再到高爾基三部曲;從最小說到讀者文摘再到故事會,什么題材類型的我都津津樂道。那時爸媽工作忙,我的童年基本是由書和雜志陪伴著。小時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和街邊報亭。雖然曾經開遍大街小巷的報刊亭已經漸漸沒落,但童年手捧雜志離開報亭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學生時代的我偏科很嚴重,英語和語文是我的強項,但數理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績都是在班里不上不下。任課老師總是對我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就是對數理化產生不了濃厚的興趣,反倒是英語和語文,我不需要怎么花時間,成績在班里都是數一數二的。特別是寫作,自己寫的作文總是被老師當作范文在課堂上朗讀。上小學的時候,我經常向各種文學報刊投稿,我們省著名報紙“大河報”、“小主人”報都刊登過我的習作,因此還結識了不少小筆友。除了看書,童年時最喜歡的就是聽鞠萍姐姐和董浩叔叔講故事,直到現在,家里抽屜里還收藏著他們的故事集和磁帶。在那個只有卡帶的年代,他們的聲音占據著我整個童年,讓寂寞孤獨的自己找到可以依賴傾訴的對象。

小學三年級時,爸爸從省外貿公司跳槽到了外企,繼續做進出口貿易。由于工作原因,他每年都要參加赫赫有名的廣交會,幾乎一個月要到外地出差幾次,有時候趁著我和媽媽放暑假,也都會帶著我們一起去。所以,從我記事兒開始,旅行就成為我家生活的常態化。很多人都羨慕我可以跟父母一起旅行,以前我不明白這有什么好羨慕的,但隨著自己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的變老,才知道唯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在父母健在的每一天,我們能多一些時間陪伴在父母的左右才是最幸福的。那時,父母帶我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嘗遍了不同地域的美食,當我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風景不停的轉換,出現再消失,不管孤獨還是倦怠,都可以瞬間放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對旅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就立下了 flag,這一輩子要跑遍世界各地,在旅行的過程中不停的遇見,不停的思考,可謂行萬里路,閱萬卷書,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力求留下如此生活軌跡。

留學加拿大

從上初中開始,爸媽就發現了我英語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當時就萌發了讓我出國留學的想法。到了高中畢業,他們決定送我到加拿大留學。那個時候我除了知道加拿大在北美以外,其余的一點概念都沒有,聽父母安排就是了。我記得當時申請了很多所大學,紐芬蘭紀念大學是第一個給offer 的。爸媽聽說這所大學綜合排名在加拿大前 10,并且中國人少,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于是就替我接了紐芬蘭紀念大學的 offer,那個時候我已經雅思過了 6 分,達到了他們英語的入學標準,過去之后不需要再上語言學校,直升專業課程。要知道語言學校一個學期就要 2 萬人民幣,在那個時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中國留學生光語言學校都要讀好幾個學期,而我因為英語的優勢,為父母省了不少銀子,心里還是蠻開心的。學校 9 月份才開學,可爸媽想讓我早些過去適應一下。當時正好爸爸有個很好朋友的女兒剛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也是那個時間段的飛機。于是爸媽替我先買了到溫哥華的機票,讓我提前到姐姐家過渡幾個月。記得離家的前一天晚上,媽媽幫我打包行李,被子要帶,衣服要帶,甚至鍋碗瓢盆都想讓我一并打包帶走,一個也不能落下。其實這些生活用品在加拿大怎么會買不到呢?也許媽媽是擔心我初到加拿大,連溝通都會害怕吧。當天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我不確定前方的路是什么樣的,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么困難,對于未知的未來我其實非常恐懼,但是既然已經決定走這條異國留學之路,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堅持走到底。

2004 年 3 月,十八歲的我帶著家人沉甸甸的愛和對家鄉的不舍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留學之路。加拿大的大學生活遠遠不如中國的輕松,一學期五門課,授課節奏很快。各種考試、論文及作業銜接的非常緊,本地學生學的都會覺得吃力,更別說我這個外國留學生了。求學期間,我每天基本都是三點一線:教室、圖書館、宿舍。紐芬蘭冬天的天氣是出了名的惡劣,動不動就是暴風雪。我經常在圖書館學習到深夜,那時候已經沒有公交車了,為了省錢,我不得不冒著暴風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艱難的走回家。為了積累工作經驗,同時也想幫父母節省開支,在課余時間我都有在校內校外打工,最高紀錄一學期六門課外加三份工,當時覺得自己真的是鐵打的金剛人。

大學期間,別的同學都利用寒暑假回國探親,而我卻想利用寶貴的假期去好好看看加拿大。大學 5 年里,我走遍了加東五省的各個角落,從渥太華到多倫多,從多倫多到蒙特利爾,從蒙特利爾到哈利法克斯......在旅行過程中,我越來越熱愛加拿大這個平等、自由的國度,也越來越讓我有想要定居在這里的欲望。

在加拿大找工作跟在中國不同的是,中國往往更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和在校成績,而加拿大則更看重應聘者是否有相關工作經驗。為了畢業后更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我沒有隨大流選擇只用 2 年就可以畢業的工商管理專業,而是選擇了有 1 年實習期的 買粉絲merce (買粉絲-op), 主修金融。從大三開始,我便開始到加拿大稅務局、新加坡 TOFU、東方海外等不同國家的公司去實習。到了畢業那天,我已經積累了 1 年多的相關工作經歷,所以畢業后,我很順利的在當地找到了對口工作。但那時候對自己的未來還是十分彷徨,一直在留下來和回國發展之間不停糾結著。

后來因為簽證原因,回國工作了一年多。這也許是老天給我機會讓我比較自己更喜歡留在哪里吧。在這一年多里,我越來越無法融入國內的職場模式,覺得自己的理念跟中國的職場文化越來越格格不入。我從來沒有那么迫切的想回到加拿大,可是卻被迫滯留在國內。時間久了,我開始有些抑郁,每天都是悶悶不樂的。就在那時候,我接觸到了爬山這項活動,也加入了當地的登山俱樂部。我發現在爬山的過程中可以放空自己,不去想任何不開心的事,和朋友輕松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