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利益安全本質是為誰服務的(對“反全球化”的實質的理解)

时间:2024-05-16 14:10:38 编辑: 来源:

素,乙烯,染料,乳膠,到分散體,形成系列產品分工體系。國內企業受到行政系統(條條塊塊)的分割,缺乏內在的技術和生產聯系,即使掌握大部分股份,也很難敵得過跨國公司的技術,商業和金融控制。第三,“國內市場”也不是輕易可以讓得出來的。對于外國投資者來說,占領市場意味著最終得到外匯而不是人民幣;我們讓出國內市場,就要承諾外商人民幣利潤的自由兌換。目前外商投資的國內人民幣利潤每年大約2000億人民幣,只有10%左右兌換成外匯匯出,其余留在國內再投資了。數年之后,利潤總額將積累到20000億人民幣,相當于2000億美圓,等于國家外匯儲備。如果在突發事件下集中要求兌換,就難免誘發外匯金融貨幣危機。

對“反全球化”的實質的理解

反全球化運動的實質

一、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

作為一種客觀趨勢,作為一種自然歷史進程,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是隨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的。現代科技的進步,先進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產生,為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近10年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不能不受全球化進程的影響。

但是,在人們言必稱“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推進的今天,卻出現了一個眾多國家、國際組織和世界輿論都高度關注的現象,這就是反全球化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江起。很有意思的是,在當今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公運動本身也成了一種“全球化”,只不過是另外一種性質的全球化。

除了以召開社會論壇的形式抨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外,除了頻頻以黑客身份攻擊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官方網站和大型跨國公司以及各種全球性經濟機構組織的網站以發泄自己對當前全球化的不滿情緒之外,反全球化運動采取的主要形式應該說是針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經濟組織的大規模的游行示威。近幾年來,與經濟問題有關的國際會議開到哪里,反全球化的抗議者就跟到哪里。1999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貿易部長會議,2000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2000年2月14日,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的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示威者針對的并非貿發會議,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0年9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2000年12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2001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2001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歐盟峰會,2001年7月,在意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八國峰會,這些大型會議的會場外到處都是情緒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議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熱那亞八國峰會的會場外被槍殺身亡后,法國總統希拉克當時就說:“如果沒有什么原因觸動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萬的人跑到這里來游行示威的。無論對錯,肯定存在某種焦慮、某種困難。對此,我們不可以視而不見。”(覃莉:《他們,反的是什么?——反全球化運動掃描》,《海外星云》2001年第24期)的確是我們關注的反全球化運動的時候了,的確是我們反思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的時候了。

在這里有必要指出,正如現代科技進步催生了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一樣,現代科技手段,還有各種非政府組織也極大地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由于最近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反全球化抗議的組織工作因而變得越來越簡捷高效起來了,再加上一些組織主要是非政府組織專門為反全球化的抗議者進行培訓,因此反全球化運動迅速發展起來,聲勢越來越大,從而引起了眾多國家、國際組織和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

二、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

所謂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也就是指人們為什么要反全球化的問題。人們為什么要反全球化呢?是因為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是因為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是因為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是因為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199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就曾鄭重向與會代表指出:“由于其生存的自然條件迅速不斷地消失,一個重要的生物物種——人——有滅絕的危險。”(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49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人們對當今全球化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刻,人們對當今全球化進程所帶來的災難越來越感到切膚之痛。正是這一系列的原因,人們終于開始行動起來了。于是,我們終于看到,在世界各地,一場場反全球化運動成星火燎原之勢地爆發開來了。

那么,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呢?或者說,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呢?關于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其著作《全球化與現代資歷本主義》中作了這們的概括:“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帶給了我們什么,……此時此刻有8億人口挨餓;10億人口是文盲,40億人口生活貧困,2.5億兒童要做工,1.3億兒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億孩子流落街頭,每年有11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于營養不良、貧困和可以預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個國家內部和多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遭到無情的、幾乎不可逆轉的破壞;不能恢復的重要資源正在迅速被浪費和消耗;大氣、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變化已經帶來了不可預言的、明顯的后果。本世紀(20世紀——引者),1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消失了,還有同樣面積的土地變成了沙漠或無用的土地。”(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54—5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可見,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首要問題就是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問題。哥倫比亞總統內斯托·桑佩爾曾經指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從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得到同樣的好處,在當今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經濟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經濟蛋糕時,“大蛋糕分給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人民日報》1998年10月10日)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其趨向不是使發展全球化而是使貧窮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們各國的主權,不是主張各國人民之間團結一致而是主張在不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各尋活路。”(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0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在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全球化日益貧富分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我們看看美國《商業日報》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題為《窮人與富人》的文章中提供的令人震驚的事實吧,這些事實是從聯合國一篇關于人類發展的報告中摘選出來的,主要是有關全球窮人和富人享受商品和服務的比例。這篇文章寫道:“正如人們可能預料的那樣,‘富人可能占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例如,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費著全球商品和服務總量的86%,而20%最貧窮的人僅消費1.3%—20%,最富有者消費全球肉類和魚類總量的45%,能源總量的58%……占有74%的電話線和87%的汽車。……世界上最富有的3個人擁有的財產超過了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窮人與富人》,美國《商業日報》1998年10月16日)

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事實甚至連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也不諱言,他在一篇題為《一個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個危險的世界》的談話紀要中指出,現代世界是20%的國家掌握著全世界的80%的財富。他自己也認為,這種狀況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這種不平衡的狀況是對和平的嚴重威脅,一個不公正的世界是一個危險的世界。他還指出,世界上現有30億人每天所得不足兩美元。(黃晴:《危險的失衡》,《人民日報》2000年11月15日)

關于當今的全球貧困問題,極具悲劇性色彩的一點就是,這種貧困是“富裕中的貧困”。現在全球一天生產的財富,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遠非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時代的生產的財富相比,更遑論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切時代了。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潛力和創造財富與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時,世界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不平等和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公正。在通訊和距離方面使世界變得更小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技術成就,與貧富之間、發達與此同時不發達之間巨大的、日益懸殊的差距同時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智慧的一個悲劇。盡管千萬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努力求解走出貧困之道,但是,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得到空前增長的今天,又有誰敢說,人類的貧困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了呢?又有誰敢宣稱人類貧困問題的歷史已經終結了呢?在這里,我只能說,人類呀,雖然你富于智慧,但你卻偏偏讓它酣睡。

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當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進程幾乎與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同步,這不能不使人們把生態環境的惡化歸咎于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人們紛紛指責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精英們及其控制的經濟實體做出的決定往往不民主,因而最終導致全球生態環境破壞。不僅如此,西方發達的國家卻“慷慨地”讓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讓世界的大多數人民“盡情”品嘗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惡果。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至上報》上一篇題為《富國和窮國的不平等也反映在破壞生態環境臁受害的程度上》的文章就譴責說:“工業化國家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源頭。但是,最終為污染和濫用土地、森林、河流以及海洋而付出代價的卻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的人民。”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8年人文發展指數報告的結論,每年大量死于空氣和河水污染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此外,他們民深受土壤貧瘠之苦,不久的將來還可能因為地球氣溫上升而遭水災、地震和歉收之害。

實際上,工業化國家是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因為,它們是世界原料最大的消費者。

英國《新政治家》周刊1998年10月16日一期題為《環境污染 窮人受害》的文章也指出:“全世界死于環境污染的大多是窮人,他們是迄今為止自然界惡化的最大受害者。……污染正在地球上最貧困的人們中間展開一場悄無息(且鮮明為人知)的‘大屠殺。’舉例而言,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每年有27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自然界環境惡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窮人,他們付出的代價亦最大……赤貧的人們生活在最為脆弱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風肆虐。”

當今全球化進程產生的問題還有許多,如不平等的經濟發展問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邊緣化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改頭換面的新殖民主義問題,還有失業、社會分裂和忽視社會弱勢群體問題等待。

三、人們究竟反的是什么樣的全球化?

嚴格說來,“反全球化”這一詞本身并不確切,因為人們并不對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對那種作為客觀趨勢和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那些強烈抗議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詞。準確地說,反全球化運動的人士反對的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是這種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尤其是社會問題。正如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所說的那樣,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實并不是真正地反對全球化,他們是在反對某種同他們本身信念、價值觀相背離的全球化,其中有對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憂慮,有對幾個大國主宰世界的不平,當然也免不了為了維護自身的狹隘民族利益甚至是無政府主義。(見覃莉:《他們,反的是什么?——反全球化運動掃描》,《海外星云》2001年第24期)聯合國秘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