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并購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遇(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的機遇和挑戰)

时间:2024-05-17 04:39:04 编辑: 来源:

具體的生產任務或將企業某一經營部門承包給另一家公司。

優點:

(1)精悍主業

(2)降低成本

(3)獲得技術競爭優勢。

缺點:

(1)自身生產能力的弱化,以及引致辭的將來企業整體運營的靈活性和管理控制能力的下降。

(2)生產經營的空洞化。

對外直接投資戰略

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是指企業在國外進行的以控制企業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取利潤為主要目的的投資。其最大特點是投資者對所投資的企業擁有經營控制權,即投資者在所投資的國外企業中擁有控股權,能夠行使表決權,并在經營管理中享有發言權。

對外直接投資已成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發動機。對外直接投資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于世界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信息技術革命的日新月異,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斷推進,只要這一趨勢不變,國際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仍將作為全球化的引擎,推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

國際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進行擴張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采取新建(Greenfield)的辦法;另一是兼并和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辦法。

1.新建企業(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

即獨資企業,其所有權全部屬于投資者,投資者提供全部資金,獨立經營,獲取全部利潤。

優點:

缺點:

創建新企業耗資大、速度慢、周期長、不確定性大。

特別是在許多國家實施各種吸引外資政策的影響下,新建企業成為國際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一種重要方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的日益顯現,新建企業在FDI中的主體地位已為另一種形式--合并與收購所取代。

2.跨國并購(M&A)

企業并購是企業兼并與收購的總稱,前者是指在競爭中占優勢的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的全部財產,合并組成一家企業的行為;后者是指一家企業通過公開收購另一家企業一定數量的股份而獲取該企業控制權和經營權的行為。

目前國際企業的跨國并購領域廣泛、規模巨大。這種空前的并購規模將有可能導致一個行業、一個區域甚至全球經濟模式的重大轉變。

優點:

(1)并購可以使企業迅速進入目標國市場。

(2)并購可以迅速擴大產品種類。

(3)并購與“當地化”戰略相輔相成。

(4)并購可以從被“吃”企業的資產價值低估中獲取好處。

缺點:

(1)并購過程中價值評估困難。

(2)各國企業在地理、傳統、文化、企業形象等方面存在差異,并購很難使兩個企業間的差異很快得到大的改善,并購后往往會出現貌合神離的局面,導致企業面臨經營控制不靈的風險。

(3)企業并購使企業出現兩極分化,會造成“太少的企業、太少的競爭和太高的價格”的格局,從而形成產品市場價格上漲,要素市場失業者眾多,而企業則會出現惰性滋生,創新動機減弱,以及因規模過大而產生效率低下等問題。

國際戰略聯盟

國際戰略聯盟是指某個企業的結盟對象超越了國界,在世界范圍內與自己發展有利的企業結成合作伙伴。這些企業的聯盟是為了資源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實質上是以合作代替對抗,是更高形式的、更為激烈競爭的開始。

1897年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始人托馬斯愛迪生與科寧玻璃制業聯合建立了一個合作企業。東芝公司也早在1906年就開始熱衷于建立聯合企業。而締結國際戰略聯盟最早是在1979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結成第一家國際戰略聯盟。

1.國際戰略聯盟的形成條件

各自的比較優勢

相近的戰略目標

獨立的法人資格

長期的合作伙伴

聯盟的協同效應

面向全球的市場導向

2.國際戰略聯盟的類型

研究開發戰略聯盟

具有充分獨立性的兩個或多個國際企業,共同開發新技術和共同研制某種新產品,共同提供、共同分享開發所需資源、共擔風險,共享研制所產生的利益,但不組成經營實體。

制造生產戰略聯盟

國際企業間通過相互提供用作生產投入品的零部件及相關技術而進行合作的一種形式。這一聯盟將合作領域轉移到了中游--產品的制造生產。在生產制造戰略聯盟中,常見是產品品牌的聯盟。

聯合銷售戰略聯盟

國際企業間達成相互銷售對方產品(或合作生產的產品)的協議。這是聯盟合作領域進入下游所產生的狀態。

合資企業戰略聯盟

是指國際企業將各自不同的資產組合在一起,共同生產、共擔風險和共享收益。

3.優點

(1)提升競爭力。

(2)分擔風險并獲得規模和范圍經濟。

(3)擴張市場。

(4)防止競爭過度。

(5)挑戰“大企業病”

4.缺點

(1)合作難度大。

(2)利益平衡很難達到。

(3)合作開發的技術被濫用。

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

(一)中國企業國際化進入新階段。

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前三季度全國出口總值達到10245.1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3.7%,其中出口5464.2億美元,增長31.3%,進口4780.8億美元,增長16.0%;累計貿易順差683.4億美元。對外貿易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3.5個百分點。對外直接投資迅速增長。海外并購活動進入活躍期。

(二)中國企業國際化面臨的主要障礙。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雖然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國際化程度還不高,發展還不成熟,同全球著名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影響中國企業國際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礙包括以下方面:

1.資金障礙。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普遍面臨資金不足的障礙,導致發展速度低,投資規模小,生產經營不成規模,海外并購對象質量不高等情況長期存在。

2.人才障礙。國際化企業需要國際化的人才,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面臨國際化人才匱乏的突出問題。國內企業現有人才不能適應海外市場,這是目前最令企業頭疼的問題。由于缺乏具有國際化經營經驗的營銷人才、國際經營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嚴重限制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3.管理障礙。國際化經營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企業普遍缺乏跨國管理的經驗,組織現有的管理能力很難適應企業國際化的需要。管理障礙突出表現在:一沒有全球化的組織架構;二缺乏跨文化整合能力;三不具備全球化思維模式。

4.品牌障礙。品牌價值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得到海外消費者的認可,是幾乎所有中國企業必須跨越的障礙。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途徑

中國企業國際化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1.培養國際化經營人才。

2.建立全球組織架構。

3.進行跨文化整合。

4.從事國際品牌推廣。

5.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希望我提供的這份資料能對你有幫助。

海外并購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

“走出去”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等

海外并購屬于對外投資,可屬于“走出去”

中國企業“走出去”趨勢?

中國企業“走出去”趨勢-跨國并購_碧森尤信_建筑經濟_建筑中文網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入世后市場開放的新形勢,中國必須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層次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必須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這是應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挑戰,分享全球市場開放和知識積累的需要,是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現階段,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方面應有新作為,尤其是在國內短缺資源的跨國開發利用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合作等方面。

摘 要: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入世后市場開放的新形勢,中國必須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層次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必須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這是應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挑戰,分享全球市場開放和知識積累的需要,是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現階段,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方面應有新作為,尤其是在國內短缺資源的跨國開發利用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合作等方面。

關鍵詞:跨國并購 資源短缺 核心競爭力

跨國并購是企業擴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來國際直接投資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如今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國家商務部不久前披露,目前有3萬多家“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遍布149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重點逐漸從港澳地區及北美轉移到亞太、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一部分優勢企業正發展成集境內外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一批境外研發中心、工業產業集聚區逐漸建立;《福布斯》和《財富》的最新排名均顯示,2005年有15家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

這些境外投資項目不僅為我國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還在利用國外資源、資金技術、信息和管理經驗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首先,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分享國外資源以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已成為中國全球資源戰略的必然選擇。第二,我國企業在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企業都未能掌握本行業的核心技術。大多數企業家和學者認為,過去我們的跨國經營之所以處于全球產業鏈下游,源于缺乏獨立自主研發能力,實際上以技術引進、并購來獲取關鍵技術并快速提高技術和商業競爭力也屬于自主創新的范疇。過去我國引進的都是國外早已成熟甚至過時的技術或設備,這雖然有效地幫助我們形成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卻很少給中國企業帶來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以至我們一直跟在別人后面追趕。而通過企業并購卻可以在很短時間為企業取得戰略競爭地位的核心技術,實現質的飛躍。

1、跨國并購對于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并購的核心要素在于市場支配能力和獲得壟斷地位。對企業的成長而言,單靠自身的積累是非常緩慢的,必須借助于并購重組這一外生擴展形式。近代以來,全球相繼發生了5次大的企業并購浪潮,每次并購浪潮都產生一批巨型公司,我國企業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過并購重組,迅速帶動規模和效率的提升。

1.1 獲取戰略性資源獲取戰略性資源是中國大型國有能源開發企業跨國并購的主要動機。中海油與中石油的幾次大的跨國并購舉動頗為引人注目。前者通過收購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5大油田的部分股權和收購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獲得了數千萬噸原油地質儲量;后者通過跨國收購戴文能源集團在印尼的油田和天然氣資產,擴充了自己的海外油氣探采資產規模。當然我們這里所強調的資源不僅僅局限于能源、礦產等自然資源,還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知識等各種戰略性資源,這些資源在全球的自由流動,意味著企業可以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尋找商機。中國企業應根據時代的變化,相應地調整發展思路。

1.3 獲得的研發技術實效強,不確定性低從事跨國經營的3萬多家中國企業,其中1 800多家主要是對外承包工程,600多家從事對外勞務合作,主要還是得益于勞動力優勢。相當多的企業從事進出口、外向型生產加工、農業、旅游、餐飲等業務,基本上處于全球產業鏈下游或末端,干的多是低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