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流失海外古籍電子版(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时间:2024-06-09 06:30:39 编辑: 来源:

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文化產品,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想了許多辦法。

王松林告訴記者,在圖書的營銷和宣傳上,不斷推出新書目錄是重要的手段。“我們會定期及時將新書目錄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發給海外客戶。”

他說,海外客戶對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的需求很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續修四庫全書》,一套的價格從36萬元漲到現在的46萬元,但在國外一直有需求,我們已經出口了40套左右。去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全宋文》,一套價格是3萬6千元,但我們在幾個月內就出口了60多套。”

同時,參加和舉辦各種展會也是文化產品主要的營銷方法。

王松林說,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每年都會參加著名的法蘭克福書展,在這個以版權交易為主的書展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推廣中國圖書。同時公司也會參加像新加坡華文書展這樣的專業展會,進行營銷。

“我們去年在美國、英國、巴西等國都舉辦了展覽,其中在美國田納西和英國倫敦舉行的是專門的漢語教材展,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周健同時認為,展會是藝術品走向國際的重要途徑。“去年11月,我們參加了法國格勒諾布爾博覽會,邀請了手工藝人現場表演,引起了轟動效應。法國電視臺為此還作了專訪。”

“中國有著豐富的手工藝品,像剪紙、青銅器、陶器……這些非物質遺產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借助展會,把工藝品放在文化的平臺上,通過中國民間手工藝品和手工藝人的現場表演,可以把中國的民間文化帶到世界。”

特殊產品的特殊困難

在文化產品的出口上,國圖公司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壓價行為也導致了無序競爭。周健直言,“在義烏,許多外商可以直接拿到非常便宜的工藝品,盡管這些工藝品可能在質量上與我們出口的產品有一定差距,但在價格上,他們太有競爭力了。”他表示,長期下來,中國工藝品給歐美客商留下的印象是“便宜,但質量差”,使得中國工藝品在國際市場越來越難做。

同時,文化產品因其特殊性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難。

王松林告訴記者,他經常遇到圖書質量問題。“我們出口到國外的精裝書,一套可能成百上千冊,都是通過海運外銷。結果客戶反映,有的書封面與內容開裂、封面鈍角、缺頁倒裝。由于運輸費用很高,我們不可能讓客戶把書寄回來;可拿不到原書,出版社又不會給我們換書。所以給客戶換書的損失只能由我們自己承擔。”

周健告訴記者,工藝品中很多是易碎品,但中國物流業發展較晚,運輸水平有限,導致這些產品在運輸中風險很大,造成公司不敢接瓷器等工藝品的出口訂單。而一些特殊工藝品在出口上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難。“比如我們要將一些手繪藝術品拿到國外展示,但因為材料是純棉質地,被法國海關以紡織品的名義扣留了。”

周健同時表示,目前國家給予圖書出口還有一定的優惠,但在工藝品方面,就缺少類似的政策。

盡管面對一定的困難,但受訪的兩位業內人士對我國文化產品出口仍然充滿信心。他們認為,中國熱在海外仍在升溫,由此帶動對中國文化產品需求持續增加。同時,作為傳統的外貿公司,在營銷渠道、客戶資源、運輸方式選擇、海外分銷網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只要定位準確,仍然會發揮巨大作用。

同時,兩位也認為科技發展對文化產品出口將產生重要影響。王松林認為,隨著電子閱讀的興起,電子出版物大有趕超紙質書刊的趨勢,目前公司已經在數據庫出口方面加強了力量,《中國基本古籍庫》就是公司出口的一個亮點。公司已經在專業人員上有所準備,以應付將來電子數據庫出口可能帶來的安裝、服務、升級等方面的需要。

(題圖:品文)

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繼續擴大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進出口總額突破百億美元,達103.2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3.3%,為2001年的2.9倍。

我國文化進出口產品以電子游戲機(與電視接收機配套使用的)、雕塑品及裝飾品、圖書等印刷品為主。

2006年,我國出口圖書8.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1.8%;出口報紙和期刊0.1億美元,增幅達62%。圖書、報紙和期刊進口額分別為1.1億美元、1.4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9.1%、14.5%。全年圖書進出口順差7.4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4%;報紙和期刊則為逆差1.2億美元,逆差規模同比擴大10.9%。

文化產品進出口集中于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三大市場

2006年,我與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分別為35億美元、30.5億美元和22.1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我國文化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2006年,我對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的文化產品出口額分別為33.3億美元、29.3億美元和21.4億美元,合計占我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87%。2006年,我國自美國、歐盟、東盟和中國香港文化產品進口額分別為1.7億美元、1.2億美元、1億美元和0.7億美元,合計占比為68.9%。

文化服務貿易持續增長

按國際收支原則統計的2006年我國文化服務出口15.8億美元,進口10.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和23%。其中,電影、音像出口與上年基本持平,為1.4億美元。廣告、宣傳服務出口14.4億美元。

初步統計,2005年外商控股50%以上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在中國境內銷售額為4億美元。

《知中·了不起的宋版書》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知中·了不起的宋版書》(羅威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買粉絲s://pan..買粉絲/s/1IdRes146vfCdZYH_Jrqftw 提取碼:tzg0

書名:知中·了不起的宋版書

作者:羅威爾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7-8

頁數:192

內容簡介:校勘精審,刻印精良,裝幀精美,乃成一代之書

宋代,中國歷史上一個高度文明的朝代。宋代美學在唐朝和五代基礎上延續,創新與突破,進而形成了素雅清淡、簡潔質樸的美學特點。這種美學展示了宋人絕大部分的審美,投射到「宋版書」的刻印、版式、字體和裝幀上,則表現出獨具匠心的特點,使其成為中國古籍中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一類,流傳于坊間的老話“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也足以說明宋版書在書籍界以及收藏界的價值。

兩宋三百余年間,科舉取士制度帶動了文人讀書買書的需求,從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府機關及文化機構刻書業興起,雕坊印行頗多、印刷內容豐富、印刷作品精善程度另中國歷代難以超越,雕版印刷事業在宋代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

作為世界上昂貴的、高品位的收藏書籍之一,“宋版書”同時也是中國造紙術、印刷術以及宋代文化的歷史見證。《知中·了不起的宋版書》延續內容品牌知中ZHICHINA以往的設計風格,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帶領大家從“宋版書”的視角窺見宋人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的美學追求,向讀者呈現有關宋代印刷業以及中國古代出版歷史的面貌。

嚴謹的史料考證,豐富易讀的實用知識,本期《知中》將一如既往的為讀者帶來富含人文情懷的閱讀體驗。從宋代印刷出版“宋版書”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印刷史開始進行梳理,內容涵蓋不限于中國傳統印刷術、造紙術、書籍版式與裝幀、字體、書籍美學、校勘學、古籍善本鑒賞與收藏等方面,邀請書籍設計師呂敬人、木活字印刷手藝繼承人邱恒勇、字體設計師厲向晨、古籍修復師朱煜、清代宮廷善本書籍“天祿琳瑯”研究專家劉薔、日本字體設計師今田欣一等中外多位受訪人共同探討,力求多角度立體呈現有關中國傳統書籍美學與歷史,為設計師、古籍善本愛好者、收藏愛好者,以及對中國文化議題感興趣的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讀者,提供豐富實用的案頭知識。

作者簡介:呂敬人

書籍設計師,插畫家,視覺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國際平面設計家聯盟AGI會員,敬人設計工作室藝術總監。師從杉浦康平,代表作《朱熹榜書千字文》《懷袖雅物》《范曾談藝錄》《梅蘭芳全傳》等,將書籍設計扎根在中國的先行者。

劉薔

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 、資深版本目錄學者、清代宮廷善本書籍研究專家,著有《天祿琳瑯研究》。

邱恒勇

福建省寧化縣木活字印刷術傳承人,祖傳四代技藝,從事木活字雕刻印刷族譜近20年,系木活字作坊式活態印刷技藝唯一的繼承人,堂號“文林堂”,流傳百余年之久。2012年,邱恒勇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厲向晨

中國個人字體設計代表,字體(字庫)設計師,現居北京。2015年創立公司文悅科技。代表作有康熙字典體,儀鳳寫經體,文悅古體仿宋等。

今田欣一

日本活字字體設計師,欣喜堂創立人。1954年5月9日出生于日本岡山縣,1977年畢業于九州產業大學藝術部,后就職于株式會社寫研。1996年離開株式會社寫研,次年創立“有限會社今田欣一設計室”。

艾思仁

Soren Edgren

世界知名的中國古籍圖書研究學者,張大千先生曾為其書齋“觀海樓”題字。八十年代,艾思仁攻讀斯德哥爾摩大學漢學博士學位期間,同時就任于瑞典的圖書館。1991年到2011年,曾任“ 中國古籍善本書國際聯合目錄項目” (Chinese Rare Books Project)主編。

張曉東

中國書店副總經理暨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總經理,組織和參與過多場古籍善本拍賣以及流失海外的中國古籍收購。

朱煜

1988年生,2011年畢業于金陵科技學院古典文獻(古籍修復)專業,是全國古籍修復的首屆本科生。師從南京圖書館副研究員周蘇陽,目前就職于常州市圖書館,從事古籍修復6年。

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文字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wén zì,基本意思是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圖像或符號。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兩河流域的泥板書

文字是語言的記錄,人類的語言大約起源于10萬-5萬年前,而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大約只能追溯到7千年前。有了文字,人類的知識才能記錄下來,不走樣地流傳下去。所以文字的產生,推動了人類的社會文明,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無法替代的重大作用。

兩河流域和古埃及很早就有文字了。當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城邦的時代,他們就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的是象形文字,后來為了書寫方便而演化成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兩河流域使用了幾千年。他們用濕軟的泥板為文字載體,用一根小木棒或蘆葦桿在上面斜壓上一些筆劃組成文字,因為這些筆劃都帶有小小的倒三角形,故稱楔形文字。泥板曬干或烘干后能長期保存。那時的官府和寺廟都藏有很多泥板書,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大約還有3萬多塊。如谷和牛字:

古埃及人的紙草書

古埃及人的書寫技術與兩河流域不同。尼羅河三角洲盛產一種形似蘆葦的植物,叫沙紙草。人們把沙紙草切成長度適宜的小段,將其剖開壓平,排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