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海耀澄貿易有限公司(紡織空調的企業國內有幾家?能夠做全自控的有幾家?)

时间:2024-06-02 13:57:46 编辑: 来源:

瓦執行長期的降價策略只會讓他更快的退出中國,因為外企是來中國賺錢的,他的德國投資老板只是一個投資公司,不會容忍一個長期虧損的企業的,09年已經虧了1000萬,今年已經沒有退路了。 通過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的捐款企業對比,越來越多的紡織客戶認為中國自己的企業才是支撐民族發展的脊梁,洛瓦只會更加艱難了。 而且洛瓦雖為外商獨資企業,但是企業的管理確是如低檔的民營企業般的混亂,采購倉庫長期結黨營私,車間生產消磨怠工,唯一讓人有希望的倒是技術部門和銷售部門有一批拼命工作的忘我人員,他們將自己的利益拋到腦后,這是國際主義的奉獻精神。 近期傳出的偷梁換柱事件對洛瓦的影響不可小覷。一旦美譽度喪失了,洛瓦還有什么值得炫耀。

精亞公司雖然號稱是中國的紡織空調除塵的老大,其實他們也錯過了很多機會,要不然也不會僅僅是現在沒有底氣的“號稱”老大,84年精亞就從一個小小的新橋玻璃鋼小廠起步了,90年代中期憑借蜂窩除塵機組迅速打開知名度和市場,但是精亞的精力太分散,在紡織空調上面并沒有什么核心的技術,有人說,因為精亞公司,中國整體的紡織空調水平落后了10年,我這里只是說精亞的空調系統設計上還是有所欠缺的,精亞的除塵還是不錯的,目前市場占有率和口碑都還不錯。。 去年底,洛瓦原技術部門負責人費先生應邀加盟了精亞公司,原以為費先生會使精亞的設計理念和自控水平上一個臺階,可惜半年來,該公司并沒有改變太多,除了一堆無用的方案外,費先生的作用讓人質疑,他離開精亞是遲早的事情,也許就在年底,也許他會回家經營自己的洛泰公司,可是開一個公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沒有這么多資源。 精亞涉獵紡織空調除塵、中央空調、風機、復合材料、船舶制造及房地產等行業,說實話,每個行業都是業內的雞肋(除了紡織除塵),尤其是宏大風機和滿液式螺桿機組更是拿來主義,技術含量低,不過這個不影響他獲得各級政府的嘉獎以及一群教授的贊許。甚至近期聽聞精亞中標華西村超高樓的民用空調,可見精亞集團與當地政府的瓜葛有多深。家族企業式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一批元老人物甚至股東人心惶惶,不信任的思緒蔓延整個集團,這樣的集團想要更深入的發展的確很難。 不過我相信精亞公司已經注意到自己的問題了,一定會調整發展思路,在優勢項目上做大做強,鞏固自己在紡織空調除塵市場的盟主地位。

江陰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業內的早期明星企業,注重消化吸收先進技術,他的除塵設備、廢棉處理等再生利用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在業內都是有口碑的,廢棉處理和濾塵設備出口到世界各地,可惜的是10年前改制以來,企業發展并不順利,近期發展的勢頭更是一落千丈。由于缺少核心技術,當地政府的忽視以及同在一個地區的精亞的打壓,該公司發展的前景黯淡。銷售隊伍人心渙散,安裝設計等人員工資補貼偏低導致很多人員出走到競爭對手的企業中。江陰紡機的專業人員水平普遍是高于精亞的,可以一旦人心散了,這個企業也就亡了。

常熟鼓風機廠,這個專業制造風機的企業,近幾年也涉足空調除塵的系統設計和制造,可喜的是他們并沒有改名,畢竟風機還是他們的主業。55年來,紡織風機占據中國60%紡織空調市場的常鼓對本行業做出了卓絕的貢獻,他的產品小冊子成為很多人案頭的必備工具資料,不過該公司應該還是定位于設備制造廠,他們的很多節能空調,緊密紡改造裝置也有小小的市場,甚至在卷煙廠也小試菜刀,不過他并不具備系統設計的能力,目前做的幾個項目效果也不盡人意,號稱“具有能夠做交鑰匙工程的能力”只能讓業內明眼人士作為笑柄。

晨陽紡機集團,近期不斷有人鼓吹晨陽紡機的空調和除塵設備如何如何厲害,實在是對業內人士的侮辱。該企業美譽度不高,主要生產低端的清梳聯配套設備,在福建長樂的局部范圍內有一點市場地位。由于看到紡織空調除塵的巨大市場,該公司在沒有產品,沒有技術人員的前提下就敢宣傳,實在是佩服。他們和精亞有緊密的合作,為一些低端的廠家代采一些空調除塵設備。 不過近期有傳言該公司想拉攏上海艾金公司進行合作,晨陽紡機也確實看到了自己的軟肋,他們唯一有的也就是銷售資源,拉上艾金公司或許是一步正確的棋,不過公司都是逐利的,如果進行利益分配也許會困擾這個襁褓中的合作。

澄東空調除塵,江陰百順,河南紡織研究院空調除塵設備廠,山東金光集團,山東武城等國內幾千家小廠就沒有必要說了,畢竟風浪太小了,還有LTG已經是空殼了也沒必要提了。

后面有網友說LTG不是一個空殼公司,我這里稍微多說兩句有關LTG的公司吧,

LTG公司以前是本行業里的明星企業,當然不是一個空殼公司,但是他的名聲已經沒有以前那樣如雷貫耳了,這家成立于1925年的德國企業,在全世界各地做了無數個紡織空調除塵項目,它也發明了很多獨特的空調除塵設備,尤其在化纖廠,LTG的設備和技術以及所做的案例那是比LUWA強多了,可惜的是,歐洲的人拘謹和中國銷售的陰招,導致這家企業在中國發展的很艱難,每況愈下,員工迅速流失,很多中國的項目最終靠新加坡和印度的員工來救急。實際上LTG公司十幾年前就已經成為德亞公司了,同時并入的還有成立于1938年的法國Ameliorair公司,成立于68年的Air Instrie公司,并在深圳,香港,法國,印度,埃及,新加坡等地方設有分公司,聽起來蠻大的跨國公司,實際上員工不多,一共才100來號人。德亞公司的技術實力還是有的,畢竟這幾個合并的公司都幾乎超過50年歷史,留下了很多技術財富。他的織布廠直接送風系統,側吹風專用空調箱以及熱回收系統,棉紡廠一些特有的除塵收集系統,以及應用在無紡布,玻纖,造紙,卷煙等工廠的空調箱等,都有著德亞專門的部分設備和自控系統。 希望德亞公司發揮過去積累的技術優勢,增加在國內銷售的力度,應該是能夠得到一些市場份額的,10年上海紡機展會上,我也見到了德亞公司的展臺,可見這家公司已經有意愿東山再起了。不過我提點建議,德亞(LTG)公司目前在國內工廠,設計人員都匱乏,設備可替代性低,目前棉紡廠的空調成本相對精亞和艾金比較高,甚至比洛瓦也至少高10%,現在洛瓦公司已經降價,所以價格應該比洛瓦高20%了,所以德亞(LTG)在這一塊市場絕對沒有競爭力,建議放棄,尤其是像“艾金”這樣的技術型國內企業成長起來后,德亞這樣的技術型公司的棉紡廠空調市場基本上沒有了。德亞特有的除塵系統也已經被精亞的蜂窩完全擠掉了市場。 所以剩下來的市場,德亞最主要的還是要開拓化纖廠,造紙,卷煙等市場,造紙和卷煙等大部分空調市場基本上被關系戶霸占了,在化纖領域,國內的 鄭州八達,杭州中孚,南京金陵等企業在該領域也是比較強的,他們的價格有時候低的讓人瞠目結舌,相信德亞和八達競爭起來,也是兇多吉少。唉,確實很難發展啊,再不行,在香港搞點進出口貿易也是餓不死的。

----------------

以上內容為復制,

僅憑以上的敘述,上海艾金,精亞值得去聯系一下

上海百年老字號有哪些

王寶和酒家(1744年)享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稱的酒家是上海最早的酒家之一,創建于1744年。是以專營紹興陳年黃酒而著稱,以專營"王寶和老酒",清水河蟹聞名于世,供應的花雕、太雕、陳加飯、金波等優質黃酒香氣濃郁,酒味醇厚。王寶和酒家的菜肴集各幫之長,尤以經營清水大河蟹聞名。該酒家經營的蟹筵,以特、新、優取勝,烹制的蟹菜風味獨特,其中"芙蓉蟹粉"、"翡翠蝦蟹"、"流黃蟹斗"、"陽澄蟹卷"尤為著名。

王大隆(1789年)王大隆創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公元1798年)。作為一家擁有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二百多年來,“王大隆”生產的各類刀剪暢銷神州大地。它的“三分磨,七分敲”,“賣刀開口,賣剪搖頭”頗具特色。龍紋鋼刀應該屬于鎮店之寶了,刀面號稱是千層鋼所制,就算用上好幾年也不會損壞。除了剪子和刀子,上海灘老式的群暖工具“湯婆子”也算是這里的懷舊小亮點了。如今,歷盡百年滄桑的“王大隆”老店依舊輝煌,風采勝似當年,已發展成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綜合型專業刀剪商店。2004年6月,正式成立上海王大隆刀剪實業有限公司。

杏花樓(1851年)杏花樓創建于清代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廣東人“勝仔”開的甜品店,到如今頗具規模,享譽申城的粵菜名家。由章太炎先生的題詞:“蜜汁能消公路渴,河魚為解臣君愁”到汪道涵先生“群賢畢至”。杏花樓月餅品牌崛起于20世紀初,獨特的配方,精湛的工藝,品牌走俏。上海杏花樓(集團)有限公司是以餐飲、酒店和食品加工業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匯集了中華美食之精華。杏花樓供應菜肴、杏花樓月餅點心、糕餅、臘味等,花色繁多,名菜有:_油牛肉、蔥油雞、咕_肉、西施蝦仁、金錢雞、煙鯧魚等,還擅長燒煮蛇、貓、狗、兔、鴿、海狗魚及山雞、水鴨等各類野味。名點有:叉燒包、豬油豆沙包、豬油開花包、雞球大包、燒賣蝦餃、馬拉糕、鮮肉云_等;還有杏仁酥、裱花蛋糕、紅綾酥、白綾酥、南乳小鳳餅、薄脆,以及奶油蛋糕等各種廣式和西式糕點。此外還有各種香腸、臘肉、臘鴨等臘味。

萬有全(1851年)“萬有全”品牌源自清咸豐元年(1851年),以經銷金華火腿和腌臘制品而享譽海內外,一百多年來夯實的基礎,使“萬有全”成為上海聞名遐邇的著名品牌。在改革開放歷史潮流推動下,“萬有全”品牌經歷了由一家商鋪的字號,延伸到商品的商標,再擴大到企業集團名稱這樣一個演變發展過程。食品加工生產是上海萬有全集團的主導產業。萬有全集團借助“萬有全”百年品牌老字號的社會影響力和凝聚作用,抓住國家商務部和市、區商務委大力推進商業品牌建設的機遇,扎扎實實推進品牌戰略:以“萬有全”商標引導生產,以“萬有全”品牌拓展市場,做強食品加工產業。為使“萬有全”品牌發展走出新的一步,集團積極推進“萬有全星火食品工業園區”的建設,組建了一批新的食品加工企業和生產基地,目前已有腌臘、中西式熟食、豆制品、冷凍食品、調味品和方便快潔盆套菜六大系列500多種產品進入上海和外省市近2000家商場、超市、大賣場銷售,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綠色食品。

老大房(1851年)上海市泰康食品有限公司真老大房食品分公司前身為陳大房,創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改名為老大房。光緒初年,上海人陳萬泰在南市董家渡開了一爿茶食店,取名“陳大房”。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職工陳奎甫盤進此店,改名為“老大房”,民國初年,搬遷到南京路福建路口,經營有特色,生意興隆,牌號越來越響。老大房出了名,于是冒出了一批“老大房”,真真假假,叫人一時難以區分。老大房食品店多了,陳奎甫的老大房幾乎要被淹沒,于是真假老大房打起了官司,老大房利潤豐厚,誰也不肯放棄,個個都說自己的老大房開業最早、牌子最老,而當時還沒有商標注冊制度,一時間,老大房成了“老大難”,萬般無奈,商務局只得查閱水電公司的檔案,結果證實陳奎甫的老大房開業最早,遂定為正宗。后面并以“真”老大房為最后商標確立。如今的真老大房是上海商業系統名特優商店。企業集零售與自銷為一體,銷售煙酒、南北貨、糕點、炒貨、糖果、腌臘制品等。自產自銷熏魚、熏貨、中秋月餅、鮮肉月餅及蘇式糕點。“真老大房”的商標確立,并不代表位于南京路上的“老大房協記”便是當年“老大房”的唯一正宗嫡傳店鋪。比如此前為了打擊“山寨”、由陳翰卿一手創辦的“西區老大房”,自然也是“老大房”的正統之一。

邵萬生(1852年)邵萬生食品公司創始于清朝咸豐二年(1852年),經營食品有糟醉、腌臘、南北貨、煙酒、糕點、休閑食品等,是一家聞名海內外的主營生產銷售糟醉、腌臘、南北貨、休閑食品等類別的綜合性食品公司。“中華糟醉席上珍,眾口皆碑邵萬生”。161年來,邵萬生號歷經滄桑數易其主,但歷屆掌門人均珍視所創名牌,特制的糟醉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