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進博會志愿者(在中央財經大學在985高校中處于什么水平?)

时间:2024-06-11 13:48:32 编辑: 来源:

講究平等,千萬不要情緒化地看待“強”。每個從事外交活動的人,都像祖國的一張名片。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看世界,更要多地看外國,尤其看發展中國家、非洲國家的優點。上海世博會有1億美元專項基金資助發展中國家參展,惠及120個發展中國家,就是“強”;2008年我們的抗震救災,提高了黨、政府和軍隊的威信,這是中國外交在國內問題上得到的巨大支持,這就是真正的“強”;通過申辦和舉辦上海世博會,“中國看世界、世界看中國”,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廣泛結交平等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這也是真“強”的表現。總之,我們說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是真實的、誠懇的。我們要為十三億多中國人民又好又快地發展。

國家的實力和每個公民的日常勞動與發明創造分不開。不管哪行哪業,在祖國面前我們都是孩子,在知識面前都是學生。我們要共同奮斗,堅定地走和平、科學、和諧發展的路。希望上海世博會成為我國發展的新起點。

像首次成功舉辦奧運會一樣,中國人民舉辦世博會的夢想也即將成真。記得從開始申辦上海世博會那一年起,我就自命為上海世博會的“志愿宣傳者”,見了外國朋友幾乎沒有不爭分奪秒講一講的。這次我借來上海調研的機會去世博工地參觀,見那么多專家和工人冒著寒風辛勤勞動,心里真感激和敬佩他們;見工程進展順利,心里真為上海、為祖國、為發展中國家、為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高興。不管從哪個意義上講,上海世博會都將是成功的、出色的、意義深遠的。

李肇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翻譯協會會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前外交部部長(2003-2007年4月)。素有“詩人外交家”之稱,著有詩歌散文集《青春中國》等。曾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中國駐聯合國大使,中國駐美國大使等。

世博籌備進入關鍵時刻,正值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之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世博籌辦始終穩健進行,尤其是開放辦世博的理念,集聚了國內外的力量與智慧。在火熱的世博園建筑工地,在全城總動員的上海市,在傾力迎接世博輻射的長三角,在熱情參與的全中國……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自信的中國。新華社記者裴鑫攝

繼“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后,奉獻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是中國人民向世界的莊嚴承諾!

世博籌備進入關鍵時刻,正值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之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世博籌辦始終穩健進行,尤其是開放辦世博的理念,集聚了國內外的力量與智慧。在火熱的世博園建筑工地,在全城總動員的上海市,在傾力迎接世博輻射的長三角,在熱情參與的全中國……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自信的中國。

“全民世博”的萬眾同心

每天清晨,在上海西部的普陀區曹楊街道,有一群人和城市一起醒來,他們佩戴袖章,在小區值勤,查找安全隱患,檢查環境衛生,勸導居民改掉陋習。他們由黨員、樓組長、居民骨干組成,有一個動聽的名字--“百靈鳥”。

每周六下午,在距離世博園不遠的浦東花木街道,居民們為迎接世博在自學阿拉伯語。他們學得很努力,希望在世博會期間能達到與阿拉伯世界來賓進行交流的程度。

每條街道、每幢大樓、每輛出租車,都烙著迎世博的熱情與責任。在虹口區曲陽街道,居民孟繁生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樹立這樣的意識:我的一言一行聯系世博會的目標,我的一舉一動關系中國人的形象,我要為上海世博會添彩!”……

他們,都是世博志愿者。茫茫人海中,他們平凡得如同黃浦江的一朵浪花,但何曾不是世博籌辦中堅固的基石!

自1851年英國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以來,世博會已走過159年的歷史。一個半多世紀以來,世博會從歐洲走向北美,又從北美轉向亞洲,演變為一場世界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宴。

在歷史前進的滾滾浪潮中,每當一個新興經濟大國在世界舞臺崛起時,世博會也會光臨這個國家。在歷史發展關鍵時刻舉辦的世博會,不僅充分展示了舉辦國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的巨大成就,也往往宣告世界經濟格局掀開了新的一頁。

1851年英國倫敦世博會——開啟“大英帝國”最輝煌篇章

對于英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君主之一維多利亞女王來說,1851年5月1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第一屆世博會(全稱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大博覽會)在倫敦拉開帷幕。

當率領由九駕皇家馬車組成的隊伍離開白金漢宮前往海德公園參加開幕盛典時,一生見多識廣的女王也被世博會盛大的場面驚呆了。她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感到無比激動,放眼所見……是那么神奇、那么浩大、那么輝煌、那么震撼人心。”

有歷史學家認為,倫敦世博會正式拉開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序幕,這屆世博會也是英國那個光榮與夢想時代的縮影。在宏大的盛會背后,隱藏著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英國在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

在工業革命引出的巨大生產力推動下,當時英國處于歷史的巔峰,也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全球約25%的人口都在名義上處于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之下,“大英帝國”領土面積達到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全球每個時區都分布著英國的領土。

工業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經濟變化,特別是機器的普遍使用和鐵路、汽船等建設事業的進步,直接推動了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工業爆炸式發展,使當時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和世界貿易中高居榜首。

當時英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生產著世界各國所需工業品的大部分。在對外貿易方面,英國及其殖民地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上升到近四分之一,幾乎相當于法、德、美三國總和。英國擁有的商船噸位也位居世界第一,約為法、德、美、荷、俄五國總和。

由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催生了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這屆世博會充分見證了當時英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力量與魅力。世博會展示了英國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和綜合實力。

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見證從大蕭條到復蘇的巨大轉折

從1851年迄今,美國曾舉辦14屆世博會,而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全稱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作為首次確立主題的世博會,在歷史的變奏中書寫了獨特一筆,它見證了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從大蕭條走向復蘇的巨大轉折。

在美國歷史上,1933年是重要一年。這一年正是美國經濟處于大蕭條的嚴峻時期。自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以來,美國倒閉銀行已超過5500家。在美國國內,1500萬人失業,失業率高達25%。

同樣在這一年,羅斯福總統臨危當選,在其就職演講中提出了那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我們唯一應當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一年中,美國經濟大事頻仍,“羅斯福新政”出臺,廢止了金本位制……

芝加哥世博會匯聚的眾多企業館及其文明成果,為美國人增強信心、走出危機,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羅斯福總統在為世博會發來的賀信中說:“(世博會)的及時不僅因為它標志著一個世紀的成就,而且它的舉辦正值人類最需要更好地相互理解之際。”

芝加哥世博會載入歷史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它是第一次設立主題的世博會。芝加哥人希望以“一個世紀的進步”為主題,展示建市100周年取得的輝煌成就。

對于美國而言,芝加哥世博會見證了這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領先地位。上世紀20年代,美國早已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芝加哥世博會則證明了美國在科技上的領先地位。這屆世博會出色體現了其箴言——“科學發現,工業應用,人類適應”。工作中的煉油廠、電控拖拉機、牙膏裝管線、面包生產線統統被搬到現場。福特汽車廠流水線的展示標志著汽車從此開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拉開了“車輪上國家”的序幕。

芝加哥世博會中,展館多為臨時性建筑,閉幕后拆掉,由此推動了新型建材和建筑業的開發,如充氣的輕型建筑、塑料頂棚建筑等。這些對未來生活的設想,改變了日后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也為美國經濟下一輪繁榮打下了基礎。

芝加哥世博會在美國經濟從危機走向新一輪繁榮的轉變中起到了積極助推作用,加快了以美國引領的“現代性”在全球的傳播,成為眾多使美國日后進一步融入和主導國際秩序的歷史元素之一。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宣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重新崛起

當1970年大阪世博會(全稱大阪萬國世界博覽會)舉行之際,日本舉國上下已經歷了戰后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飛速發展。在二十年中,日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重新崛起為新興世界經濟大國,成為首個舉辦世博會的亞洲國家。在大阪世博會上,日本充分展示了戰后發展的巨大成就。

歷史學家認為,1970年大阪世博會,加上1964年東京奧運會,宣告了日本在戰后重新崛起。特別是大阪世博會,在改變日本國民“戰敗國心理”、推動日本重新融入國際社會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大阪世博會正是日本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時候,日本當時剛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日本政府為舉辦大阪世博會,在公共設施投資方面斥資巨大。在世博會之后,大阪整個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大阪世博會加深了日本民眾對海外的認知,推進了日本國際化進程。當時的日本人很多還是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甚至在場館內有很多日本人找外國人索要簽名。1970年,每1000個日本人中只有六個人有海外旅行經歷,而到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召開前的2004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132人。從這點上來說,大阪世博會在“國際化”這個概念上,給日本民眾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

大阪世博會時日本正處于從農耕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的時期。民眾消費欲望強烈,對服務業的需求也很旺盛。當時世博會展出了肯德基的炸雞,通過電視轉播,加上極高的收視率,改變了日本民眾對快餐的不好印象,從而在日本為快餐文化發展聚集了大量人氣。一年后,麥當勞在東京銀座開業,從而開啟了日本的快餐時代。

大阪世博會在推動城市建設和拉動經濟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影響。大阪世博會時,酒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使大阪面貌煥然一新,電話通信網絡和電子技術也以此為契機進入日本民眾生活。大阪世博會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大阪市和大阪府的就業人口比率分別達到64.14%和63.45%,均比1965年增長14個百分點。大阪世博會之后還形成了日本關西經濟帶,這一地區經濟在接下來的10年中發展迅猛,促進了日本整體經濟增長。

在大阪世博會后,日本還先后舉辦了1975年沖繩、1985年筑波和2005年愛知等世博會。從大阪世博會開始,日本作為世界經濟、科技大國的形象在國際上廣為傳播。

2010年上海世博會——掀開中國和世界發展新篇章

從歷史回到現實,當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行之際,正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以后,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正加速發展,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上海世博會將再次見證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奇跡”。正如外國主流媒體此前所言,“這場巨大的國際展示盛會將顯示中國作為世界工業強國的地位,并給上海提供期盼已久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上海世博會,全世界將更加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看到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今后,中國的發展只能也必然是和平的、是開放共贏的、是負責任的。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行之際,也正值“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世界各國都在反思危機、重塑發展模式、尋求世界經濟可持續復蘇的關鍵時期。

在國際金融危機過后,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正在醞釀大變革、大調整,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戲份”明顯增加。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環保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