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分析論文(聯系國際貿易理論知識,談談如何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論文3000字以上。)

时间:2024-06-01 10:58:01 编辑: 来源:

外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我國會計服務市場,以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外的接軌。

九、法律服務

目前中國尚不允許外商投資設立律師事務所,但經批準,外國和香港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可以在國內設立代表處,開展不包括中國法律事務的相關業務。此類代表處現已設立110家。

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務院于2001年頒布了《外國律師事物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按入世承諾取消了原有代表處設立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允許外國律師事物所在境內設立多個代表機構。

除上述服務領域以外,資產評估、出版、印刷、建筑、房地產及物業管理、音像制品、餐飲及娛樂、維修、買粉絲、廣告、醫療、教育、租賃、商檢、工程設計等領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開放,而且凡是對外資準入有限制的領域均已制定相應法規,中國已建立起服務業外資準入的法規體系。由此可見,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已由過去的個別領域、少數部門發展到了多領域、多部門,基本形成了整體開放的新格局。

十五期間,我們將按照“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的原則,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繼續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服務業的整體對外開放。要把吸收外資與我國服務業的結構調整相結合;要鼓勵并正確引導外商投資從事現代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積極推進旅游業的對外開放;放寬外商投資會計、法律、管理買粉絲、工程買粉絲等中介服務的限制;探索并試行吸收外資發展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審慎推進金融、保險、電信、證券的對外開放。開放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服務領域外資市場準入的法規體系,使服務業的開放公開、公正地健康發展.

中國的投市場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和地區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未來的幾年里,中國服務業更將成為投資者的聚焦點,我們相信,致力于中國服務業的外國投資者必將與中國的服務業獲得共同發展。

這篇文章應該對你有幫助,我是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網站上。

中國技術貿易的現狀分析(要論文,3000字左右!急!!)

探討技術標準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論述了技術壁壘已逐步取代關稅和其他非關稅壁壘,成為當今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并將長期存在和不斷發展;探討技術標準在國際貿易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強我國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和制定我國技術標準的建議。

關鍵詞:技術標準,技術壁壘,國際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特別是加入WTO以后,我國國際貿易更加頻繁,企業出口量快速增長。然而,我國企業在享受著貿易自由化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來自技術標準的障礙越來越大,相當數量的產品頻繁遭遇國外以技術標準為主的技術壁壘,出口紛紛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場。調查表明,2002年我國71%的出口企業、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造成損失達17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出口額的5.2%。以技術標準為主的技術壁壘已成為當今國際貿易的主要壁壘。

1國際貿易壁壘發展的趨勢

1.1當今國際貿易中貿易壁壘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技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

國際經濟交往中,影響國際貿易的主要因素是貿易壁壘。國際貿易壁壘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技術壁壘就是非關稅壁壘的一種主要形式。技術壁壘主要是以技術為支撐,指一國以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的一些技術性措施。技術壁壘以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等形式出現,其主要內容和主要形式就是技術標準。標準與知識產權技術壁壘具有合理性、隱蔽性、復雜性、靈活性等特點。

當今國際貿易中,關稅壁壘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限制,貿易保護主義的天平從關稅壁壘倒向非關稅壁壘一側,關稅壁壘逐步為非關稅壁壘所取代。而在非關稅壁壘中,如直接采用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等措施限制進口,又常常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而且易遭到對等的報復,因而也越來越少。但是,技術壁壘因其具有合理性、隱蔽性,發達國家往往利用它進行貿易保護,從而使其逐步成為取代關稅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新的貿易壁壘,也成為發達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并成為影響21世紀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20世紀70年代影響我國國際貿易的非關稅壁壘中,只有10%~30%是技術性貿易壁壘,進入90年代后,這一比例逐步上升。目前,我國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進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

1.2技術壁壘將長期存在并不斷發展

技術壁壘是國際貿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為適應社會進步、滿足經濟發展和人類自身保護的需要,設置技術壁壘來維護貿易秩序、促進發展已經得到WTO的認可,具有合法性。同時,隨著各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一部分技術壁壘將會被消除,但新的技術壁壘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安全環保的要求將不斷產生和不斷更新,這就決定了技術壁壘將在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和不斷發展。不但如此,一些發達國家常以各種“標準”為理由,以專利技術為盾牌,憑借其技術優勢不斷制定苛刻的技術標準,并且利用其在國際標準機構中的領導權盡可能地將有利于本國的技術法規、技術標準、檢測方法等納入國際標準,設置和利用技術標準對其他國家外貿出口進行限制,進而借助技術壁壘削弱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優勢,完成了由簡單的關稅壁壘向復雜的技術壁壘轉變的過程。這也是技術壁壘將在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和不斷發展的一個因素。

2技術標準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

2.1技術標準作為技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雙重作用

2.2在一定程度上,技術標準已上升為制約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今社會,誰掌握了技術標準的制定權誰就能夠有效地掌握競爭的主動權,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得標準者得天下’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技術標準往往決定一個產品甚至一個行業的技術路線,技術標準一旦制定,大家只能沿著這條技術路線走,并且能影響相關行業。特別是當標準中隱含著專利技術并上升為國際標準時,它所帶來的利益直接體現了國家的利益。去年底,我國信息產業部頒布了自己制定的WAPI無線局域網標準以來,在中美IT界掀起了滔天巨浪,其實質就是以美國大企業為主導的Wi-Fi無線局域網標準與我國政府倡導的WAPI無線局域網的標準之爭。如近年來我國DVD行業的專利費事件,由于DVD的國際標準由歐美等國制定和控制,中國企業生產的每件產品都需要繳納一定的專利費用。這些就是“技術標準”的威力!正如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所說:“當今世界,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術和經濟競爭的主動權”。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技術標準已不單純是技術問題,它已上升到國際間經貿關系的高度,成為一個制約國家對外貿易和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加強我國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和制定我國技術標準

既然以技術標準為主要內容和主要形式的技術壁壘已逐步取代關稅和其他非關稅壁壘,成為當今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并將長期存在和不斷發展,而技術標準在當今國際貿易中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就應該充分認識和重視技術標準,建設有利于我國國際貿易、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標準。即在鼓勵企業盡快采用國際先進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和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努力將我國國家標準納入國際標準的同時,完善和制定我國技術標準。

當前許多發達國家都將目光轉向標準,通過技術標準中技術要素的確立和技術指標的設立,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貿易壁壘體系。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TBT協議中有限干預的原則和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政策,在促進技術進步的前提下,完善和制定我國的技術標準,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體系;將一些我國企業能夠達到而外國企業難以達到的和我國國情特有的技術指標制定成國家標準,同時合理地保護民族工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沒有自己的技術標準體系,沒有技術壁壘,就如同一座不設防的城。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產品實際上是按照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技術標準進行生產的,短期來看是可以節約開發成本,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這種“跟進”的做法始終會讓企業淪為別人的“打工仔”,甚至威脅國家的安全和利益。況且,我們擁有巨大的市場,當我們制定自己的技術標準后,一些外國企業為了保證自己不被中國的市場拋棄就會傾向于接受我國的技術標準。一些小的國家也會被吸引到我國的技術標準下,特別是亞洲的周邊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市場小,難以形成獨立的規模市場效應,因此就必須要依賴那些市場潛力巨大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企業為了能夠在中國市場巨大的商機里面獲得機會,就必然會采用我國的技術標準。如此一來,我國的技術標準也會被大家公認,即使成不了國際標準,也會成為公認的事實標準,從長遠來看對我國的國際貿易也有著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葉柏林.如何應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中國標準化,2001

2廣東質量技術監督局網,買粉絲.gdqts.買粉絲.買粉絲/wto.asp

3新浪網,買粉絲.finance.sina.買粉絲.買粉絲/

求淺談我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發展狀況一篇論文

中國加入WTO已成定局。我們應該從WTO對中國農業的規定和要求出發,重點分析中國農業生產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分清中國農業的競爭優勢和劣勢,判斷WTO對中國農業乃至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作用。

肉類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同時削減肉類關稅,關稅減讓到2004年完成。

降低魚類進口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25.3%逐步調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

我國農村人口大約為9億。根據統計部門的統計,農村有勞動就業能力的人口估計達到6億人左右,根據勞動力與土地的正常配比,農業只需要1億左右的勞動力,另外5億左右的勞動力需要轉移到非農就業上去。

雖然我國自然資源總量不小,但是從人均擁有量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顯得十分稀缺,勞動力大大過剩。我國自然資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現為土地資源稀缺。我國的土地經營規模十分不經濟,每個農戶土地面積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頃。美國的耕地面積差不多是中國的2倍,而農場數量只有200萬,不到中國的1%,農場平均規模超過100公頃。歐盟的農地面積與中國相同,但只有740萬農場,平均每個農場的規模將近20公頃,同樣大大高于中國農戶土地面積的平均擁有量。

主要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價格水平。

以國際期貨價格為比較標準,假如1998年國際期貨價格為100 ,那么我國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水平應該是:小麥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豬 68、原糖183。很明顯,在9種主要農產品方面,8種已喪失價格優勢,只有生豬還有價格優勢。

(三)主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普遍比較差。

1、大米:從1990年到1996年一直處于凈出口的狀態,其競爭力系數也一直維持1。大米是我國在糧食作物中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米的生產成本逐年上升,這種比較優勢也在逐漸消失。

2、小麥:中國小麥1991-1997年一直從國外進口,其競爭力系數爭定在-1。

3、玉米:出口競爭力系數1990-1995年為-1,1996年后,中國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長,1997年的出口競爭力系數竟達到0.999。但是入世后,對中國玉米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將是復雜和多方面的

2、基本判斷

從今年上半年農產品進出口狀況看,形成了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的局面,特別是糧、棉、糖等大宗農產品出口呈現下降形勢,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