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對外出口貿易2023年走勢(中國現有的上市餐飲企業都有哪些?)

时间:2024-06-03 05:51:05 编辑: 来源:

.59%,2018年、2019年的年進口量更是達到8.25萬噸、8.89萬噸。

但2021年中國自俄羅斯的鎳板進口銳減,全年進4.61萬噸,占精煉鎳總進口量的17.5%,為2011年以來進口量最低的一年,也是進口量占比最低的一年。其原因在于2021年2月諾里爾斯克因礦場發生滲水事故而減產18.12%;加之2021年8-12月俄政府加收鎳產品出口稅;以及2021年挪威、住友、南非等其他進口鎳板擠占國內市場,俄鎳進口利潤降低,國內貿易商與俄方長單簽訂受阻。中國2021年自澳大利亞精煉鎳進口量占比近一半,絕大部分以鎳豆為主,這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對鎳豆需求的暴增。

圖表21:中國自俄羅斯精煉鎳進口量

圖表22:2021年中國精煉鎳分國別進口比例

數據來源:Wind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四、全球鎳市場需求

鎳下游主要應用于不銹鋼、電池、電鍍、合金等領域,其中不銹鋼為最大應用領域,占比達到70%,因其對鎳用量基數較大,未來仍將作為拉動鎳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爆發式增長,鎳下游需求中電池用鎳需求增速最快,其在總需求中占比預計將持續提升。

圖表23:全球原生鎳消費結構

數據來源:CSSC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24:原生鎳概念

數據來源:Antaike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25:全球鎳市場供需平衡表

數據來源: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一)全球不銹鋼產量穩步增長,中國和印尼貢獻主要增量

從全球產量來說,自2009年以來,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穩步增加,2018年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更是突破5000萬噸至5073萬噸,同比2009年增長104%;2020年在全球疫情的沖擊之下,仍達到了5089.2萬噸。根據國際不銹鋼組織/ISSF,2021年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達5628.9萬噸,較2020年的5089萬噸增長約10.6%。

近幾年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增長主要貢獻為中國和印尼,而印尼主要以300系為主。其他國家和地區中,歐美非地區生產比較穩定。亞洲國家日本和韓國不銹鋼總產量基本增幅有限。因此中國主導了近年來全球產量增量。中國產量自2009年以來穩步增加,2010年突破1000萬噸,2014年突破2000萬噸,2021年突破3000萬噸至3245萬噸,占比全球57.7%。

圖表26: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

圖表27:未來普碳鋼置換不銹鋼產能仍將會是國內不銹鋼產能擴增的主要方式

圖表28:印尼不銹鋼加速發展

數據來源:Mysteel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從不銹鋼產量的結構來看,我國的不銹鋼品種結構中,由于300系不銹鋼具有高強度的耐腐蝕性以及良好的可延展性、相對高的抗拉強度和優異的可焊接性,其產量占中國不銹鋼總產量的50%左右,是目前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不銹鋼鋼種。主流品種304和316國標要求的含鎳量分別為不低于8%/10%,因其用量大且含鎳量高貢獻了不銹鋼用鎳主要需求。

圖表29:中國各系別不銹鋼粗鋼產量

數據來源:Mysteel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新能源汽車帶來鎳高需求增速

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熟度、車企未來的規劃、政策力度支持,預計全球新能源汽車將在未來保持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三元動力電池有望成為未來鎳需求的最大增長點,全球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從全球來看,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在3000萬輛規模以上。從國內來看,到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粗略估計有6至8倍的成長空間。按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體滲透率規劃到2025年為20%、2030年為40%、2035年為50%。

圖表30:全球三元前驅體和電池級硫酸鎳需求量預測

數據來源:GGII中汽協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圖表31: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及當月同比

數據來源:Wind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五、未來鎳產業鏈發展趨勢

(一)中國不銹鋼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不銹鋼行業具備較高的政策壁壘和技術壁壘,行業進入門檻也相對較高,行業競爭相對有序。2021年國內不銹鋼粗鋼產量3245萬噸,并形成福建、廣東、廣西、江蘇無錫四大集群。行業前十企業包括寶武太鋼、青山、北部灣新材料、江蘇德龍等,份額占比81%。隨著未來新增煉鋼產能的集中釋放,中國不銹鋼行業集中度預計會進一步提高,未來將形成以青山、寶武和德龍三大巨頭為行業主導的不銹鋼新格局,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

青山集團寡頭壟斷地位將逐步被削弱,但仍是不銹鋼行業的絕對標桿,尤其是市場主導和盈利能力以及終端直銷能力毋庸置疑。

寶武集團打造全球不銹鋼品種和規格最豐富的鋼廠,謀求全球不銹鋼頭部企業低位,兼并太鋼集團,擴大規模,著力優化原料自給率,提高競爭。

德龍集團專注發展300系不銹鋼,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延伸以及規模化的快速發展,將300系生產成本優勢發揮至極致。

圖表32:三大龍頭投產情況

數據來源:Mysteel廣州期貨研究中心

(二)鎳鐵-高冰鎳轉換打破原有平行供需格局

近兩年鎳供應端增量主要來自于生產不銹鋼的鎳鐵,需求主要增量同時來自于不銹鋼與鋰電池。而過去鎳的供需同時存在鎳鐵-不銹鋼/電解鎳-硫酸鎳-電池兩條平行的路線。因此前期市場預期鎳鐵大量投產而電池用鎳產量增幅不及需求會帶來鎳結構性過剩/短缺以及鎳鐵對電解鎳大幅貼水的局面。

2021年12月青山宣布實現鎳鐵-高冰鎳的轉換,打破原先的供需格局,并將通過鎳鐵供大于求—電解鎳&硫酸鎳對鎳鐵溢價提升—鎳鐵轉產高冰鎳制備硫酸鎳—硫酸鎳對電解鎳需求減少-電解鎳&硫酸鎳對鎳鐵溢價減少來實現不同形態鎳產品價格的平衡。

在一定條件下,鎳鐵可以轉產高冰鎳,不同產線存在互相牽制的關系。當轉產高冰鎳的利潤高于出售鎳鐵的利潤時,即硫酸鎳和鎳鐵的價差擴大到能夠覆蓋鎳鐵-高冰鎳-硫酸鎳的成本,企業就會有足夠的驅動力去轉產高冰鎳。如果高冰鎳供應增加,那么將改變鎳市場供需格局,而供需的變化又將影響上游原料端的價格,硫酸鎳和鎳鐵的價差隨之變化,因此應該辯證看待高冰鎳的轉產經濟性問題。

除了硫酸鎳與鎳鐵價差達到必要轉產刺激之外,鎳鐵自身利潤水平是關鍵因素,當鎳鐵本身處于高利潤狀態時,即便短期價差已足夠覆蓋轉產成本,企業轉產的積極性也大概率不夠強烈。未來隨著眾多鎳鐵項目投產,且與相關新能源公司、不銹鋼企業簽訂包銷或聯合經營合同,轉產事件或更為可見,而高冰鎳也將作為兩元市場連接的紐帶,體現新能源與不銹鋼的邊際需求變化。

(三)印尼產業鏈更完善

1、印尼長期資源稟賦優

飼料大漲400元/噸!2023年豬飼料能降價?養殖戶注意兩大關鍵問題

2022年已過,2023年已至!大家最關心的除了豬價,就是飼料價格了。

畢竟2022年以來飼料價格一路暴漲,全年配合飼料暴漲高達400元/噸,那么2023年飼料價格還會暴漲嗎?養殖戶要注意兩大關鍵,就能看清飼料價格走向。

飼料暴漲400元/噸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2年末育肥豬配合飼料價格為4060元/噸左右,相較年初的3660元/噸上漲約400元/噸,相較往年3200元/噸的“正常水平”上漲約860元/噸。

飼料價格上漲是受到原料推高所致,因此濃縮料的上漲幅度更為驚人。

從飼料價格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2022年價格上漲主要在于2-4月、9-11月兩大節點,那么兩輪飼料漲價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新的一年到來,飼料價格又能否有所下降呢?

首先,2~4月飼料價格推高,最大因素就是“俄烏沖突”爆發,一下子讓全球糧食市場進入緊張狀態。

盡管我們國內當期的飼料原料早已進港到貨,但依舊難抗全球大勢,導致配合飼料出現了約200元/噸的漲幅。

其次,9~11月飼料價格上漲幅度相近但時間線拉得更長,當期飼料漲價最大的原因在于肥豬增多、消耗提升。

因為從9月份開始,全國豬價進入23元/公斤以上的高點,極大地刺激了養殖戶信心,紛紛開始將豬養大養肥,甚至相繼開始進行“二次育肥”,將別人家賣出去的肥豬買回來接著養!

對于大肥豬而言,飼料吸收利用率本就低于標豬,而且養殖戶還渴望將它們養得更大,因此導致飼料價格逐步上漲。

而到了11月后,盡管豬價下降,但養殖戶依舊不相信危機將至,反而在豬價下跌后繼續壓欄等待“春節行情”,最后9、10月壓欄的肥豬疊加11、12月本就有的肥豬,導致飼料消耗進一步提升。

那么,關鍵問題是,后續飼料價格還能下降嗎?

飼料價格走勢我認為會有所下降!

第一,當前飼料價格是“虛胖”。

首先,在2022年飼料的兩輪漲價中間有著長達5個月的“平穩期”,我們看到從4月~9月之間飼料價格都非常穩定,尤其是臨近9月之時飼料價格還有所下降。

這意味著,如果不是二次育肥的影響,3880元/噸就是當下“原料價格”和“生豬產能”能夠支撐的飼料價格。

也就是說,當前飼料價格屬于“虛胖”,隨著大肥豬出盡,后續飼料價格有望走低。

第二,高位價格支撐不足。

高位價格的支撐,主要靠消耗與供應。

從消耗板塊來看,很明顯盡管大肥豬尚未出盡,但在未來1~2個月內一定會出盡,甚至不排除有些人恐慌式將未達標的豬都出欄,因此飼料的消耗一定會逐步走低,這一點從12月以來的價格曲線已有所體現。

從供應板塊來看,飼料原料價格已經處于歷年高位,豆粕是漲得快跌得快,而玉米就比較穩定維持在3000元/噸附近。

因此總體而言,我相信在國際形勢不顯著惡化的情況下,飼料價格很有可能會維持在2022年4~9月的水平,也就是3880元/噸左右。

可見,飼料價格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看美俄主導下的“俄烏沖突”走向何方。

國際博弈與糧價走向飼料價格的走向,短期看供需,長期看國際糧價。

上述分析中指明的“下降至3880元/噸”屬于短期預測,那么長期形勢如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俄烏沖突仍在持續,并且迅速結束的可能性并不大!

烏克蘭盡管在國際上很高調,但真正主導沖突的還是美俄,我們只需要看在這場沖突中美俄究竟獲得了什么?

首先就美來說,他們在國際糧價上漲的大勢中賺得盆滿缽滿,全球四大糧食貿易商占了全球80%的糧食貿易,而美國占了其中三家!所以說漂亮國是靠戰爭致富的國家,這是最公正的評價。

并且從另一個層面來講,美需要對外的矛盾,以此來轉移他們國內日益尖銳的階層矛盾!如果他們不把槍口一致對外,沒有一些“可惡的敵人”吸引仇恨,內部就會鬧得不可開交。

這一點就不細說了,總之美是最期盼“俄烏沖突”鬧大鬧長的。

其次就俄來看,他們盡管好像被各種打壓和制裁,但實際收獲也不小。

據俄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公布,2022年俄財政收入約28萬億盧布,比當初預計高出2.8萬億盧布。

這主要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氣收入部分的增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