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與國際規范接軌的重要意義(我國在海事司法實務中如何合理使用我國與國際法律規則)

时间:2024-05-29 12:05:07 编辑: 来源:

盡如人意,企業經營機制落后,在對等開放各自國內市場的情況下,我國企業的產品短期內較難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由此可能發生貿易逆差,減少我國的外匯儲備。

我國加入WTO,在短期內可能造成相當數量企業的倒閉,失業問題將更為突出。加入WTO,我國政府首先要作出關稅減讓和取消非關稅壁壘的承諾。目前,與我國談判的國家要求我國在農產品及化工產品進口上實施零關稅。在整體協調關稅方面,要求我國平均進口稅從1992年的44.6%降至8.9%,其中,美國對我國4073項工業品提出關稅要價,要求把這些工業品的平均關稅降至6.9%,對我國的民族薄弱工業,如汽車工業的保護關稅,要求控制在40%以下。目前,我國對35種商品實行進口配額、許可證制度,各談判國均要求我國取消這些非關稅壁壘。同較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產業在整體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技術裝備落后,產品成本較高,一旦取消關稅和非關稅保護,在制成品市場價格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有可能會有一大批企業在短期內集中破產。取消貿易壁壘不同于前20多年改革開放中“三資”企業的登陸,“三資”企業登陸在排擠民族工業企業的同時還可吸納大批勞動力,而取消貿易壁壘則是對外國商品直接開放國內市場,在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并不能吸納勞動力就業,因此,失業問題將在加入WTO后的一段時間更加突出。

加入WT0后,在短期內可能加劇我國股市的低迷和國內證券公司的經營困難。由于我國國有企業的先天不足,在外部力量強烈沖擊下,效益會急劇下降。同時,必然影響到股市的走勢。我國股市的問題是:①受政府干預較大,且政策又不連貫,致使股市不能完全按照市場機制的內在要求運行;②上市公司運作不規范,且大部分股權不能流通;③股市規模較小;④證券公司規模較小并缺乏足夠的自有資金;⑤市場游戲規則不健全,特別是股市的運作體制不健全,如股市沒有套期保值功能。這將使我國證券行業在同具有雄厚實力和豐富經驗的國外同行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總之,我國加入WTO后,在短期內會遭遇強大的沖擊,如果我國企業和市場能在沖擊中學會市場運作的經驗和規則,通過短期退守而轉入漸進出擊,就能使我國企業的素質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wto建立的意義

中國加入WTO的意義

1.有利于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加入這個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有利于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WTO是三大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具有制訂和管理世界經貿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規則主要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制訂。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利于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WTO是以市場經濟為基點的一整套多邊秩序。加入WTO,與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目標相一致。可以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并以WTO規則為參照,有力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于擴大出口貿易。

加入WTO后,我國可獲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并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普惠制等特殊優惠待遇,有利于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加,短期內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受益最大。由于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比如在一些國家我國不能獲得普惠制待遇,在有的國家被實施配額限制,還有一些國家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案中主觀選定類比國價格或生產成本作為測算中國出口商品傾銷率的依據,致使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增多。加入WTO后,當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通過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利益。

5.有利于引進外資。

加入WTO,實施WTO的有關協議,中國的國內市場,尤其是服務市場將更加開放;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外銷比例將不再適用;外匯平衡制約不復存在;外經貿政策的透明度增加;中國將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這樣,隨著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大幅增加,投資方式實現多樣化,從而大大活躍投資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6.有利于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7.有利于我國技術進步。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由于我國不是WTO的締約方,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對我國實行技術出口管制,同時由于我國未參加WTO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外國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尚存疑慮,不愿向我國出售先進技術。加入WTO后,我國在獲得高新技術產品和先進技術方面的條件將大大改善。

8.有利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

據國外專家估計,加入WTO,中國的GDP可增長2~4個百分點。

9.有利于擴大就業機會。

通過學習比較成本論和李斯特保護貿易論,怎樣認識中國的對外開放?

一.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概述

(一)幼稚產業保護理論的內容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A.漢密爾頓提出的,一種對某些特定的產業采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措施的理論,是國際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理論。其基本內容是:某個國家的一個新興產業,當其還處于最適度規模的初創時期時,可能經不起外國的競爭。如果通過對該產業采取適當的保護政策,提高其競爭能力,將來可以具有比較優勢,能夠出口并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就應采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政策。主要運用關稅保護之類手段來實現。

(二)幼稚產業的界定

認識幼稚產業保護理論,必須對幼稚產業有一個清晰的界定。這里指的幼稚產業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該產業是該國尚未發展成熟的新興產業。它暫時還沒有能力同國外較發達的同類產業競爭。且該產業具有發展潛力。

第二,該產業具有較大的產業關聯度。即該產業和國內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對這些產業的發展有正的外部效應。這一特征為幼稚產業的保護提供了必要性。

第三,該產業在現階段缺乏推動其發展的資金實力。

在此還需要特別說明,對幼稚產業的保護是指通過一系列政策制定使其免于國外同類產業的激烈競爭,同時為其發展提供各種優惠條件,為其營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

二.中國幼稚產業保護現狀

根據幼稚產業理論的界定,在我國幼稚產業一般表現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如汽車、計算機、通訊設備等。因為資金和技術的缺乏,以及以往惡劣的外部環境等原因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總體經濟環境惡劣,物資缺乏,國內生產企業一方面不能滿足正常的物資需求,同時也因為供給不足而滋生走私現象嚴重,對國內生產企業沖擊嚴重。因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政府對國內幼稚生產企業采取了扶植政策。

截止到2008年,改革開放進程已進行了3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新世紀,我國已經成為出口大國、制造大國、“世界工廠”。中國國內幼稚產業也逐漸形成自身的競爭力,在世界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

1978年,中國國內還不具有生產計算機的能力,只能依賴進口。到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的人力資源開始吸引國外計算機生產企業在華設廠,同時本土也開始出現生產企業,開始形成產業規模。進入21世紀,經過20年的發展,國內電腦生產業已占世界近一半的份額。2008年,我國規模以上計算機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7134億元,同比增長7.3%,規模繼續在世界保持前列,計算機產量占全球比重超過四成,成為制造大國。同時2008年全行業共出口臺式計算機768.2萬臺,也是重要的出口大國。

同樣對于身為幼稚產業的國內通訊業和汽車制造業來說,經過30年的發展,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8年以前,屬于中國通信業發展的探索階段,產業的發展正處在萌芽期。郵政則是主要的傳遞信息方式,而電話的普及率則較低,電訊事業發展緩慢。20世紀末,中國的電訊事業發展飛速,城鎮電話普及率達到90%以上,新科技產品手機也開始進入普通家庭用戶。進入21世紀,中國電訊事業進入迅速膨脹期。現今,我國電信網絡和用戶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位,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

中國的汽車產業作為國內幼稚產業典型代表,在改革開放30年期間的發展歷程,具有代表性。改革開放以來,汽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80-1990年,汽車產量增長1.3倍;1990-2000年,汽車產量增長3倍。預計2000-2010年汽車產量將增長4倍以上,2010年中國汽車總產量將超過1000萬輛。汽車工業發展在近兩個十年呈明顯加快的趨勢。2002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國汽車產業不但沒有受到進口汽車的嚴重沖擊,反而出現爆發性增長。

通過以上對汽車、計算機、通訊設備等行業的分析,可以發現;三十年來,國內幼稚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對于一些制造行業,例如電子制造業等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供給者。這些幼稚行業之所以能取得驕人的成就,與政府所采用的的扶植政策密不可分,因而對于改革開放期間扶植政策的分析,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三.對于改革開放期間幼稚產業保護措施的分析

根據政府實行的幼稚產業保護措施,可以將改革開放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1978年開放開始到1992年我國大規模削減關稅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可以從1992年到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止,最后,第三階段指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現今。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成為位居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綜合國力大符度上升。因此對“中國模式”的分析不僅是對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總結,而且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借鑒作用。

(一)第一階段的幼稚產業保護措施分析

第一階段時期中國由于沒有加入關貿總協定,無需承擔削減關稅的義務。且關稅具有直接保護的作用,因而成為政府的首選。即通過高額的關稅來阻止外國工業品進入國內市場,繼而減少對國內企業的沖擊,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1992年以前,我國國內通訊、汽車、電子制造等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實力弱小,無力同國外競爭,政府被迫實行了保護扶植政策。關稅具有顯著的阻礙作用,因而成為主要手段。我國關稅水平一直居高不下,高關稅提高了進口商品在我國市場的價格,限制了進口商品的數量,從而對我國國內企業的產品,尤其是國內的幼稚產業進行了較好的保護,并且抑制了國內的高消費傾向和通貨膨脹等傾向。

但是因為關稅對于貿易具有極強的阻礙作用,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首先,高關稅為國內產業提供了保護傘,使其喪失了前進動力,喪失進行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的意愿,違背了保護的初衷;另一方面,因為關稅率過高不但不利于我國與世界的接軌,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助長走私活動,不利于我國關稅制度的推行以及社會的安定。

(二) 第二階段的幼稚產業保護措施分析 

第二階段時期,我國的幼稚產業扶植政策的特點是仍以關稅為主,但是新的扶植手段補貼和配額制度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

與保護關稅相比,進口配額有著獨特的優勢,

搜索关键词: